導語:人總要慢慢成熟,將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偽裝的真實,看清隱匿的虛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這個世界裡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這裡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三篇經典美文摘抄及賞析,希望你們喜歡。
一、緣起緣滅還自在__李叔同
趙樸初曾有詩句雲:“因緣不思議,新昌喜再來。眷眷佳客至,代代好花開。”其中道盡了因緣的巧妙。什麼是因緣?因,指生活結果的直接內在原因;緣,指有外來相助的間接原因。簡而言之,即產生結果的一切原因總稱為因緣。一切萬物皆由因緣之聚散而有生滅,正所謂“緣起緣滅”。
因緣是複雜的,我們很難去看清或者去把握。因緣之妙也就妙在它的不可思議。世人皆是不知不覺隨著因緣走,弘一大師的出家也是因緣作用的結果。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中這樣寫道:
我從五歲時,即時常和出家人見面,時常看見出家人到我的家裡唸經及拜懺。於十二三歲時,也曾學了放焰口。可是並沒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時,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內容是怎樣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後來,人近中年,在杭州的一所學校當老師時,曾有一次,學校裡有一位名人來演講,我和夏丏尊居士卻出門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當時夏丏尊對我說:“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後來出家的一個原因了。
後來,我便經常跑到寺廟去小住一段時間,與寺中的法師聊天、一起探討佛經。那時候就已經穿出家人的衣裳了,而且預備轉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丏尊居士來了。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還未出家,他就對我說:“既住在寺裡面,並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不出家,那是沒有什麼意思的。所以還是趕緊剃度好!”
我本來是想轉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勸,於是就趕緊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傳是大勢至菩薩的聖誕,所以就在那天落髮。
一個人的緣起是存在於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之上的。個人常常被外界人、事、物所影響,同時也不斷地影響著外界的人、事、物,這種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係,也就形成了相依相成的緣起關係。佛法雲:“一切隨緣,順其自然。”這是對待因緣的大自在的態度。水在流淌的時候是不會去選擇道路的,樹在風中搖擺時是自由自在的,人在生命的過程中是應該隨緣隨性的。
禪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黃,小和尚看在眼裡,對師父說:“師父,快快撒點草子吧,這草地太難看了。”
師父說:“不著急,什麼時候有空了,我去買一些草子。什麼時候都能撒,急什麼呢?隨時!”
中秋的時候,師父把草子買回來了,給了小和尚,說:“去吧,把草子撒在地上。”小和尚高興地說:“草子撒上了,地上就能長出綠油油的青草了!”
起風了,小和尚一邊撒,草子一邊飄。“不好了,好多草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道。
師父說:“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擔心什麼呢?隨性!”
草子撒上了,飛來了許多麻雀,在地上專挑飽滿的草子吃,小和尚看見了,驚慌地說:“不好了,草子都被小鳥吃了,這下完了,明年這片地就沒有小草了!”
師父說:“沒關係!小鳥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這裡一定還會有小草的,隨意!”
夜裡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擔心草子被雨水沖走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跑出了禪房,果然地上的草子不見了。於是他馬上跑進師父的禪房說:“師父,昨夜一場大雨把地上的草子全都沖走了,怎麼辦呀?”師父不慌不忙地說:“不用著急,草子被衝到哪裡它就在哪裡發芽!隨緣!”
過了沒多久,許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來沒有撒到的一些角落裡居然也長出了許多青翠的小草苗。
小和尚高興地對師父說:“師父,太好了,草長出來了!”師父點了點頭說:“隨喜!”
隨是順其自然。緣起不由人,緣滅不由人,由人的是對緣起緣滅的態度。隨便是一種態度。隨,不是跟隨,而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遇,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賞析】
順其自然並不是消極地去等待,順其自然是聽從命運的安排。更確切地說,順其自然是尋求生命的平衡。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失隨緣最好。”世間萬物緣起緣滅,得失隨緣的人方能體悟生命的大自在。
二、幸福就是……__龍應臺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開店鋪的人天亮時打開大門,不會想到是否有政府軍或叛軍或飢餓的難民來搶劫。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揹包護在前胸,時時刻刻戒備。睡在屋裡的人可以酣睡,不必擔心自己一醒來發現屋子已經被拆,傢俱像破爛一樣被丟在街上。到雜貨店裡買嬰兒奶粉的婦人不必想奶粉會不會是假的,嬰兒吃了會不會死。買廉價烈酒喝的老頭不必擔心買到假酒,假酒裡的化學品會不會讓他瞎眼。小學生一個人走路上學,不必瞻前顧後提防自己被騙子拐走。江上打魚的人張開大網用力拋進水裡,不必想江水裡有沒有重金屬,魚蝦會不會在幾年內死絕。到城裡閒蕩的人,看見穿著制服的人向他走近,不會驚惶失色,以為自己馬上要被逮捕。被逮捕的人看見警察局不會暈倒,知道有律師和法律保護著他的基本權利。已經坐在牢裡的人不必害怕被社會忘記,被歷史消音。到機關去辦什麼證件的市井小民不必準備受氣受辱。在秋夜寒燈下讀書的人,聽到巷子裡突然人聲雜沓,拍門呼叫他的名字,不必覺得大難臨頭,把所有的稿紙當場燒掉。去投票的人不必擔心政府作票、總統作假。幸福就是,從政的人不必害怕暗殺,抗議的人不必害怕鎮壓,富人不必害怕綁票,窮人不必害怕最後一隻碗被沒收,中產階級不必害怕流血革命,普羅大眾不必害怕領袖說了一句話,明天可能有戰爭。
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水果攤上仍舊有最普通的香蕉。市場裡仍舊有一籠一籠肥胖的活雞。花店裡仍舊擺出水仙和銀柳,水仙仍然香得濃郁,銀柳仍然含著毛茸茸的苞。俗氣無比、大紅大綠的金橘和牡丹一盆一盆擺滿了騎樓,仍舊大紅大綠、俗氣無比。銀行和郵局仍舊開著,讓你寄紅包和情書到遠方。藥行就在街角,金鋪也黃澄澄地亮著。電車仍舊叮噹響著,火車仍舊按時到站,出租車仍舊在站口排隊,紅綠燈仍舊紅了變綠,消防車仍舊風風火火趕路,垃圾車仍舊擠擠壓壓駛進最窄的巷子。打開水龍頭,仍舊有清水流出來;天黑了,路燈仍舊自動亮起。幸福就是,機場仍舊開放,電視裡仍舊有人唱歌,報紙打開,仍舊有字[lizhigushi.com]。飯店門口仍舊有外國人進出,幼稚園裡仍舊傳出孩子的嬉鬧。幸福就是,寒流來襲的深夜裡,醫院門口“急診室”三個字的燈,仍舊醒目地亮著。
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在晚餐的燈下,一樣的人坐在一樣的位子上,講一樣的話題。年少的仍舊嘰嘰喳喳談自己的學校,年老的仍舊嘮嘮叨叨談自己的假牙。廚房裡一樣傳來煎魚的香味,客廳裡一樣響著聒噪的電視新聞。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幸福就是,頭髮白了,背已駝了、用放大鏡艱辛讀報的人,還能自己走到街角買兩副燒餅油條回頭叫你起床。幸福就是,平常沒空見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倉皇的電話,什麼都不問,人已經出現在你的門口,帶來一個手電筒。幸福就是,在一個尋尋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個城市裡的人來電話平淡問道:“我們正要去買菜,要不要幫你帶雞蛋牛奶?你的冰箱空了嗎?”
幸福就是,雖然有人正在城市的暗處飢餓,有人正在房間裡舉起一把尖刀,有人正在辦公室裡設計一個惡毒的圈套,有人正在荒野中埋下地雷,有人正在強暴自己的女兒,雖然如此,幸福就是,你仍舊能看見,在長途巴士站的長凳上,一個嬰兒抱著母親豐滿的乳房用力吸吮,眼睛閉著,睫毛長長地翹起。黑沉沉的海上,滿綴著燈火的船緩緩行駛,燈火的倒影隨著水光盪漾。15歲的少年正在長高,臉龐的稜角分明,眼睛晶亮地追問你世界從哪裡開始。兩個老人坐在水池邊依偎著看金魚,手牽著手。春天的木棉開出第一朵迫不及待的紅花,清晨4點小鳥忍不住開始喧鬧,一隻鵝在薄冰上滑倒,冬天的陽光照在你微微仰起的臉上。
【賞析】
到底什麼是幸福?這關鍵在於每個人對人生所持的態度。你認為盡責任是一種幸福,你就有了責任幸福的體驗;你認為知足是一種幸福,你就有了知足常樂的幸福體驗;你認為平淡簡樸是一種幸福,你就有了比別人多得多的幸福體驗。
有的幸福來源於別人給予你的,如別人對你的尊敬和信任;有的幸福是你給予自己的,如你對自己的肯定、認同和接納;有的幸福來源於你給予別人的,如你給予別人的幫助和快樂。這裡的“別人”可以是親人、朋友、同事,也可以是陌生人。
所以幸福本身就是一種體驗,體驗是一個過程,而過程是用時間界定的,人一生的時光是有限的。
三、快樂__梁實秋
天下最快樂的事大概莫過於作皇帝。“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至不濟可以生殺予奪,為所欲為。至於後宮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羅列,更是不在話下。清乾隆皇帝,“稱八旬之觴,鐫十全之寶”,三下江南,附 庸 風雅。那副志得意滿的神情,真是不能不令人興起“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喟。
在窮措大眼裡,九五之尊,樂不可支。但是試問古今中外的皇帝於地下,問他們一生中是否全是快樂,答案恐怕相當複雜。
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abder rahman Ⅲ,960)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於勝利與和平之中統治全國約50年,為臣民所愛戴,為敵人所畏懼,為盟友所尊敬。財富與榮譽,權力與享受,呼之即來,人世間的福祉,從不缺乏。
在這情形之中,我曾勤加計算,我一生中純粹的真正幸福日子,總共僅有14天。
御宇50年,僅得14天真正幸福日子。我相信他的話。宸謨睿略,日理萬機,很可能不如閒雲野鶴之怡然自得。
於此我又想起從一本英語教科書上讀到的一篇寓言。題目是《一個快樂人的襯衫》。某國王,端居大內,抑鬱寡歡,雖極耳目聲色之娛,而王終不樂。左右紛紛獻計,有一位大臣言道:如果在國內找到一位快樂的人,把他的襯衫脫下來,給國王穿上,國王就會快樂。王韙其言,於是使者四出尋找快樂的人。訪遍了朝廷顯要,朱門豪家,人人都有心事,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都不快樂。最後找到一位農夫,他耕罷在樹下乘涼,裸著上身,大汗淋漓。使者問他:“你快樂麼?”農夫說:“我自食其力,無憂無慮!快樂極了!”使者大喜,便索取他的襯衣。農夫說:“哎呀!我沒有襯衣。”這位農夫頗似我們禪門之“一絲不掛”。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說“心本無生因境有”。總之,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內心泰然,則無往而不樂。吃飯睡覺,稀鬆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大珠《頓悟入道要門論》:“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飢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可是修行到心無掛礙,卻不是容易事。我認識一位唯心論的學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綁架,繫於暗室十有餘日,備受凌辱,釋出後他對我說:“意志自由固然不誣,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體自由更為重要。”
常聽人說煩惱即菩提,我們凡人遇到煩惱只是深感煩惱,不見菩提。
快樂是在心裡,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較為煩惱。
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乃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後。梁任公(注:梁啟超)先生曾說:“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看著一件工作的完成。”在工作過程之中,有苦惱也有快樂,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願以償”的快樂便是至高無上的幸福了。
有時候,只要把心胸敞開,快樂也會逼人而來。這個世界,這個人生,有其醜惡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隨處皆是。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鳥跳躍啄食,貓狗飽食酣睡,哪一樣不令人看了覺得快樂?就是在路上,在商店裡,在機關裡,偶爾遇到一張笑容可掬的臉,能不令人快樂半天?有一回我住進了醫院裡,僵臥了十幾天,病癒出院,剛邁出大門,陡見日麗中天,陽光普照,照得我睜不開眼,又見市廛熙攘,光怪陸離,我不由得從心裡歡叫起來:“好一個豔麗盛裝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況逢一朵花新?”我們應該快樂。
【賞析】
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內心泰然,則無往而不樂。雕塑家羅丹說過:“其實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
快樂也一樣,它並非天外來客,只要你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與生活方式,就不必刻意地到處尋找快樂,快樂就在你自己身邊,所以說,每一份快樂都源於自心,由心所造,正所謂“快樂是在心裡,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
閱讀更多 海洋球123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