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太和殿——乾隆御書的這塊匾,會念你也不見得懂

撫今追昔太和殿——乾隆御書的這塊匾,會念你也不見得懂

紫禁城太和殿廣場

紫禁城太和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鑾寶殿,自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始,就至中至正地坐落在北京城的中央,是至尊皇權的象徵。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其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紫禁城宮殿屋脊上的蹲獸根據建築等級數量有所不同,其它建築是從1到9的單數,而太和殿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顯示了太和殿至高無上的地位。

撫今追昔太和殿——乾隆御書的這塊匾,會念你也不見得懂

坐落於三層殿基之上的太和殿

在佛教經典中,世界的中心有座須彌山,因此佛、菩薩的造像都供奉在須彌臺座上。在人世間,帝王也居於高臺上。於是,600年前,這裡壘起了中國最高、最大的高臺,三層須彌座。高臺凝固了四千多年的古老記憶,可以觀天、望氣、觀敵、檢閱,並能抬高木建築,以免除水患。

撫今追昔太和殿——乾隆御書的這塊匾,會念你也不見得懂

太和殿匾額

1420年大殿落成,命名沿用了南京皇城的規制,始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燒燬的三大殿重建落成,已近二十年沒上朝的朱厚熜為宣示他的權力,改稱皇極殿,極者,至中至正也。1644年,滿族皇帝成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清順治二年(1645年)三大殿再次重修完成,面對久經戰亂、民族對立、百廢待興的國家,滿清統治者最迫切的願望就是“和”,遂將大殿改稱為太和殿,並在旁邊配上了滿文。1915年,袁世凱登極稱帝,他把滿族皇帝鑲嵌在牌匾上的滿文摳掉,把漢文移到中間。由於民國政府對滿清皇室的優撫政策,遜帝溥儀還居於後宮,不便侵擾,故時至今日,故宮外朝大殿的牌匾,都只有漢字,而後宮還保留著滿漢兩種文字。

由於木質結構和防雷設施的先天不足,大殿建成後屢遭焚燬,又多次重建。1421年前三殿被焚燬,1440年重建;1557年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燬,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1597年前三殿、後三宮焚燬,直至1627年才重建完工。1644年大順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之後清軍入關,李自成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今保和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今太和門)得以倖存,其餘建築全部被毀。此後歷時14年,中路建築基本修復。歷經歲月打磨,殘破不堪的太和殿於2006年再次進行了封閉式大修,2008年7月中旬完工,即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撫今追昔太和殿——乾隆御書的這塊匾,會念你也不見得懂

太和殿內部

大家普遍認為金鑾寶殿是舉行朝會的地方,其實不是。明清兩朝皇帝上朝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御門聽政)、乾清宮(有重大要事時召見大臣),還有養心殿(清後期垂簾聽政),太和殿則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實際很少使用。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宣佈進士名次、命將出徵等。

撫今追昔太和殿——乾隆御書的這塊匾,會念你也不見得懂

影視劇中的皇帝登基典禮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九,順治皇帝駕崩後的第二天,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舉行登極大典。凌晨三時,帝國最重要的儀式開始準備,皇帝的步輦、丹陛大樂、中和韶樂、鹵簿儀仗依次排列,皇帝登極的詔書、表文、御璽陳列完畢。吉時一到,禮部尚書恭請玄燁登上太和殿寶座,侍臣鳴鞭,廣場上的官員向新皇行三跪九叩大禮。至此,玄燁開始了他長達60年的帝國統治,於次年改元康熙。

皇帝登基大典時中和韶樂,丹陛大樂只是陳設,並不演奏,但這樂章每年至少會奏響三場:萬壽節(皇帝生日)、元旦和冬至這三天,太和殿廣場上都會舉行最盛大的儀式,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

撫今追昔太和殿——乾隆御書的這塊匾,會念你也不見得懂

1945年抗戰勝利紫禁城受降儀式

1945年,侵華日軍宣佈無條件投降,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建院20週年的日子,華北戰區正式的受降儀式在太和殿廣場舉行。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將軍作為中方代表,立於太和殿受降臺正中,日軍代表20多人俯首低眉從太和門左側入場,走到受降臺前,向孫將軍行禮。接著日方的代表根本博在投降書上簽字並蓋章,並將戰刀放置在受降桌上,黯然從熙和門左門退場。這,也是太和殿的最後一場國家大典。

撫今追昔太和殿——乾隆御書的這塊匾,會念你也不見得懂

太和殿內部的盤龍金柱

太和殿的中心,六根盤龍金柱圍繞出一個金光閃亮的神聖空間。大金柱高12.7米,直徑1.06米,三、四個人才能圍抱起來。木材外面批兩層麻,抹六次灰,然後再用瀝粉貼金的工藝裝飾圖案。貼金用的是純度99.99%的黃金。貼上了金箔,六條蟠龍便在水江崖紋上騰雲駕霧。東邊三根金柱的龍頭向西上方望,西邊的向東上方望,和藻井中的金龍相呼應。金色的空間裡,蟠龍藻井、屏風、寶座,構成一個龍的空間,烘托出座上的真龍天子。六根金柱,恰似一幅橫著的乾卦。乾,是天運行的動力,古人在這神聖空間內,演繹著天地的奧秘。

撫今追昔太和殿——乾隆御書的這塊匾,會念你也不見得懂

太和殿龍椅

五百年間,這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張椅子,坐到了這裡就能坐擁天下。御座是皇帝的符號,2377平方米的太和殿,乃至三萬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廣場中,再沒有第二張椅子,一切的焦點都匯聚在寶座上。寶座雖然精美,但坐得並不舒適,雕飾的13條龍,時刻在警醒著皇帝:他坐的不是一把椅子,而是天下。國家的重心在紫禁城,紫禁城的重心在太和殿,太和殿的重心在皇帝的寶座之上。這把最重要的椅子,卻在1915年被袁世凱撤換,從此,沒有人知道它的去向。1959年,根據光緒二十六年的一張舊照片進一步查找,終於在故宮一處存放著破舊家居的庫房中,發現了殘破的雕龍髹金大椅,1963年修復。

撫今追昔太和殿——乾隆御書的這塊匾,會念你也不見得懂

太和殿“建極綏猷”匾額

太和殿正上方的匾額上是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的“建極綏猷”四個大字。極,是屋脊正中的梁;建極,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國方略。綏(音“隨”),是順應的意思;猷(音“由”),為道,為法則。建極綏猷,是說天子上對皇天,下對庶民,都有神聖的使命,他應當中正地治理國家,順應大道。而兩側盤龍金柱上的楹聯則告誡皇帝:皇權受命於天,祖宗創業艱難,守業的君主須敬天愛民,執政公允,永保四海太平,九州澄清。1915年歲末,袁世凱拿下了清朝乾隆年間懸掛的匾聯,從此,它們就不見了蹤跡。2002年,故宮博物院上百人協作,依據1900年的照片,歷時一年,複製了這套匾聯。

每年冬至,太陽照在北半球的角度,是一年中最低的一天。這一天,陽光照進太和殿深處,照亮“建極綏猷”。600年,歷史大戲的主角們已經遠去,留下這風雲散盡的舞臺,靜靜傾聽著後來者的足音。

最後,請大家觀察本文皇帝登極大典的配圖,能看出有什麼問題嗎?歡迎留言互動。

【往期內容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