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能力还信用卡也能被定性为诈骗和恶意透支吗?

正义使者V涛


现在信用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消费支付工具,根据央行公布的《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止2018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同比增长16.73%,全国居民人均持有信用卡0.49张,同比增长16.11%。

也就是说,无论男女老幼,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张信用卡,如此大的发卡量,逾期的量也不会少,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88.61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6%。

那么能力还信用卡也能被定性为诈骗和恶意透支吗?

得分情况,主要看是否是主观以及用途是什么,还有就是是否有还款意愿。

如果是非主观欠费,比如消费时有一定的预期还款能力,比如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但是突然失业,或者遭遇大病、入狱等不可预知的情况,这样一般不会定性为诈骗。

再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用于生产经营,但由于经营不善造成不属于行用卡诈骗。

而恶意透支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等,会被定性为信用卡诈骗。

那么什么属于恶意透支?

一般来说,以下行为会构成以非法占有为目地的恶意透支

一、明知道自己没有还款能力,还大量透支,以至于无法归还的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时就知道自己么有能力还,或者压根就没打算还,这属于恶意透支

二,透支后逃避催收

也就是发现还不起了,于是换手机号、换地址、换单位,逃避催收

三,隐匿财产

也就是有钱有不还或者由资产(比如房子)却不变卖资产还款,但是把资产转移

四,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规定之外的活动

比如使用信用卡透支炒股、买房,或者用来赌博等违法活动

简单来说,透支前有还款能力,中间遇到不可预知的事情,逾期后有主动还款的意愿(比如和银行协商每月还一部分),一般不会被认定为恶意透支和诈骗,但是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恶意逃避催收,就涉嫌恶意透支和诈骗。

另外说一下,很多人提问还不起信用卡跟银行协商可不可以,可以参考以上,但是不要指望可以不还,或者主动不还款,这样后果比较严重。


鑫财经


我所在的银行对于信用卡逾期客户是会定期进行处理的,对于逾期超五万的信用卡客户,信用卡中心会定期统一递交起诉文件至资产保全部。资产保全部会再催收一波,如果还不行就走起诉程序了。

银行在确定你是否是恶意透支时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只要满足向你催收你不还和逾期金额超五万元这两个指标就算是恶意透支。银行就会起诉信用卡使用者,法院也会立案。换言之两个条件你都不满足的话,没人会起诉你的。

银行的信用卡客户上百万甚至有些银行过千万。逾期的客户也是不计其数,如果只要客户一逾期就进行催收,那工作量是极大的。所以银行一般都会在逾期三个月以上时才会考虑起诉。题主如果真是没有能力还款,逾期三个月以内最好还上。

银行往往都是优先催收金额较大的客户,金额小的客户放在后面进行催收,因为小金额收回的几率要大很多。国家设定了信用卡恶意透支罪,涉及金额超5万元。银行肯定是先处理5万以上的客户。

当然了,你坚持有钱就还点,留好凭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无论面对银行还是面对法官都做到问心无愧,至少在处罚力度上会得到减小。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银行研究僧


法律背景

是不是被定性为诈骗和恶意透支,这是由法律来解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恶意透支”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这个很简单,只要是恶意投资就是诈骗,是信用卡诈骗。

恶意透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第二,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只要缺少其中一条,那么恶意透支就不成立。

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而导致过了一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恶意透支”。 银行并没有发通知或者书面的通知,那就去玩吧,没事儿。的确,在现实当中,有些小额的透支,没有归还的银行都是忙着收利息,逾期的利息很高。银行很享受这种利息,一般来说它不会马上发通知给你。所以这一条相当于是给银行提出诉讼的时候,让银行看看自己做错了没有。

恶意透支,这种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该行为犯罪非常重要的构成要件。“非法占有”是区分“恶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一个主要界限,只有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透支的才属于“恶意透支”,才构成犯罪。

什么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有以下六种情形。(敲黑板,划重点)

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问题所涉及的就是这条,没能力还款,你借款干嘛,继续敲黑板);

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轻重之分

法律是体现公平的。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判5年以下,罚金2-20万。

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判5-10年,罚金5-50万。

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数额特别巨大判10年到无期,就算出来就一小老太婆了。😂😂😂😂😂而且还要判处罚金的。想占银行便宜,门都没有,门都没有。🙄🙄🙄🙄


大舟财经观


根据2018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一份司法解释,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将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该司法解释有三个要件构成:

1.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等六种情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办卡预留虚假资料,大额透支套现,逾期后失联等这些不经意的行为,构成了违法事实!!!这些必须重视!!!

2.本金超过五万元,逾期日期超过2-3个月;

3.经过银行两次以上有效催收。

提问者说没有能力是否会起诉?法律解释了起诉的三个要点,这三个要点中并没有关于负债人能力的阐述。能力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比较主观和弹性的,能否起诉还是要以法律客观条件为准的。

如果自己确实构成触犯法律的要件,且没有能力还清债务,请立即与银行协商,争取停息挂账,分期偿还。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可以私信。


齐上岸


无还款能力,不能认定是信用卡诈骗,恶意透支!


用户608817819821


远离银行信用卡!信用卡坑深如海!


倪练1老蛇


定性信用卡诈骗,透资金额只是一方面。

并不是说金额没到立案标准就不予立案。

在办理信用卡时,使用虚假身份信息,虚假收入证明(工作证明),虚假资产证明的。

冒用,盗刷,使用过期信用卡。

明知没偿还能力的情况下还肆意挥霍,还继续到他行申请信用卡,恶意透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如有上述几条即使金额不到立案标准,同样可以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原形日记


呼吁:取消信用卡“恶意透支”属诈骗条款💣💣求关注,成立反信用卡联盟💣

刑法第196条第(四)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就属于诈骗。本人对此条款不太认同。本人认为作为法律应本着平等原则,这条款明显不公平,法律不能只是为资本家服务的,而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服务的。本人有以下几点:

一、\t该条上所谓的“非法占有”,什么是非法占有,银行说你非法占有就是非法占有。谁用信用卡都是想还款的,都是由于种种原因而一时还不上。

二、\t银行信用卡的发放就应该对具体人员来发放,有偿还能力的你可以发放,无偿还能力的不应发放,现在的信用卡全民皆发,包括在校学生,试问在校学生是花费时代,没有收益,哪有能力偿还他们的信用卡消费。银行却不管这么多,只想占有市场份额。他们信用卡还不起,就让其家长来偿还,家长不偿还就要告其诈骗,这凭什么?

三、\t准确的说:银行发放信用卡就等同于向该卡持有人借款。该卡持有人由于某种原因一时还不上信用卡或生意失败还不上信用卡,不等于该信用卡持有人为诈骗。银行可以上征信,也可以去法院起诉查封其财产,但不应该属于诈骗。

四、\t若不取消这款恶意透支即诈骗,建议银行在信用卡上特别标注:信用卡消费后,经发卡行二次以上催还而还不了的属诈骗行为。

五、现在所谓的套路贷多数是由于信用卡工作人员崔债和介绍过去而造成的,现在公安打击非法套路贷,本人认为要从根源整治就是取消信用卡透支还不上为诈骗这一条款!

同意请点赞,求关注,成立反”信用卡所谓恶意透支”联盟!!!


用户93144051034


信用卡逾期还不了会不会影响工作


用户85238165000


不能,但外包催收会这么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