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读《邓小平文选》后感


【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读《邓小平文选》后感

邓小平同志是我党第二代领导的核心。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党和军队的重要职务,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卓越的贡献,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为粉碎四人帮做出艰苦斗争,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伟大胜利,取得经济、政治、社会跨越式发展。他三落三起的坚毅品质,以及带领全国人民夺取改革全面胜利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值得我们学习。重读《邓小平文选》后又有许多新的感受。

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邓小平同志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寻求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之路。经过实践考察和切实感受,明白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带头人和实践者,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有了此种认识,确定了他始终实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说过“我是人民的儿子”,他始终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革命战争年代,探索民族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社会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为人民服务就是他的初心,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始终站在人民的利益上的。

二、高度敏锐的洞察力。四人帮粉碎后,国家处于动荡和迷茫之中,如何发展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摆在人民面前的主要问题。他主张确立建设四个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纲,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自己主动承担教育和科学方面的工作,因为他清楚,没有教育和科技的现代化,就没有其他三个现代化,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当时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推动全社会对教育和科技的认识和发展。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是不会认识到以此为突破口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解决全社会的思想问题,大多数人还禁锢在旧思想中,他组织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讨论,进一步拨清人民心中的雾霾,解放思想为国家的发展扫清思想的障碍。八十年代初期,在国家刚刚走上正轨时,被打倒的大批老干部刚刚恢复工作时,他又敏锐的认识到接班人的重要性,大力提倡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提出老一辈的领导当前主要任务是培养接班人。这是何当的英明。

三、无与伦比的执行力。四人帮粉碎后,邓小平主管教育和科技工作。恢复高考,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是当务之急。他当机立断决定恢复高考,并且就在当年恢复。在决定那些人能参加高考时,分歧很大,他确定老三届和知青都能参加高考。而且是在极短时间内组织两次高考。在日本考察后他认识到我国钢铁工业的落后,提出建设宝钢,当时我国的外汇总共600亿美元,建设宝钢就要200亿美元。拍板建设宝钢是需要很大的执行力。特区建设是国家确定的方针,但建设中牵扯的税收、资金、利润、土地出让金等方方面面涉及政策、姓资姓社等问题。为了解开这些束缚手脚的问题,邓小平指示按照实事求是和是否有利于人民利益两条原则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使具体执行政策的人问题迎刃而解,执行力得到大力加强。

四、勇于担当的魄力。1975年,是邓小平第二次进入国家领导核心。国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国家经济,军队院校,农村工作,城市工作,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命脉都期待整队。邓小平同志大刀阔斧的对各方面都进行治理整顿,这些整顿工作实际上就是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进行改善,这是关于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与毛泽东主席的一些看法是不统一的,但邓小平同志没有回避问题。而是不避个人安危和进退,大力开展整顿工作。香港问题是党和国家必须解决的事关领土和主权的问题,妥善解决香港问题是历史留给共产党人的使命。邓小平斩钉截铁的明确表态,如果中国在1997年不能收回香港主权,那么中国政府就是晚清政府,当代领导人就是李鸿章。这些有担当的表态是需要极大的魄力的。只有心中装满人民,心中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决策。

目前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重读《邓小平文选》,使我更加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更加领略国家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情怀。


【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读《邓小平文选》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