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钓鱼喜欢打重窝,你认为有必要吗?

野钓鱼倌


要想有鱼钓,必先引鱼来。引鱼很多时候,就是打窝的功效,所以,钓鱼打窝,没毛病。虽然有少数情况是不能打窝的,毕竟是少数,这个后面讲。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重”字上,打窝与打重窝,一字之差,具体运用范畴就差大了。

首先说一下传统钓除了截草洞、拖钓,基本上都是要打窝的,传统钓的活饵虽然近距离对鱼的诱惑力大于商品饵,但是在气味、散落的诱引上基本上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所以,不打窝就等于守株待免,那是肯定不行的。可能有些人说,冬天打串钩不打窝,打下去就有鱼咬钩。这是因为冬天的气候原因,形成了天然鱼窝。多数池塘都是中间深,周边浅,而冬天鱼会因趋温性(中间深水底层温度相对稳定)聚集在中间相对深的地方,这样中间鱼的密度就相对大,所以串钩远投,打出去,就相当于打到鱼窝里了。

其实台钓与打窝也是不相冲突的,钓鱼前扔一把米,也是很多台钓人的习惯。

重窝只能是针对特殊情况下使用,比如水广鱼稀,守大物,既然是重窝,那一时半会儿鱼肯定吃不了窝料,重窝的作用引鱼是一方面,但更侧重于留鱼。有人开李大毛玩笑,称其李大盆,李大师制作节目需要,搞的都是大物,在同一个点往往都是驻扎几天,他当然要下重窝。我们本地市区的风景河里有巨青,七八十至上百斤,每年夏天都有很多人专搞这东西,每天晚上一桶螺丝,坚持一个星期,然后用夜光漂挂大螺丝守,后期上不上得了不知道。但是上鱼的基本都是打了重窝的。

快乐垂钓每两年一届的《王者之战》相信很多钓鱼人都看过,他们那打窝架式,也是不容小视,都是整盆整盆的,钓鲢子直接把钓点前方水面打白了。

我们普通的手竿钓,无论是传统还是台钓,都是短时间作钓,就不宜这样打重窝了,浪费且不说,打多了,鱼吃饱了就走了,不再吃钩上饵料。打窝主要就是为了引鱼,致于留鱼,传统钓采取勤打少打,台钓则是边钓边诱,只要下饵量足,鱼基本是越聚越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少数场合最好不要打窝,很多钓友的经历证明,打了窝反而没鱼了。最常发生的是窝点里本来有鱼,打窝的动静惊走了鱼群,而再也不回来。还有,鱼密度本身很大的时候,也不建议打窝。


江钓人狂龙


经常遇到有的钓友钓鱼打重窝,对钓鱼打重窝,其实钓鱼没有必要打重窝,打重窝反而会影响垂钓,钓不上来鱼,钓鱼要合理打窝,打窝要有技巧的打窝,那么该怎么打窝呢?

打窝的方式有很多种,通常用手抛窝,而窝料有多种,鱼种不一样,用的窝料也不一样,当然也有通用的万能窝料(颗粒料),具体怎么打窝更有效,我们一起去看常用的几种打窝方式。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打窝方式

在野钓,一般以鲫鱼为主,众所周知钓鲫鱼打窝的都是以酒米为主,在冬季和初春,钓鲫鱼发窝比较慢,既然发窝慢,那就笨鸟先飞,我们可以提前打窝,在出钓前一天打窝,提前诱鱼入窝,让鱼在窝附近,第二天垂钓时事半功倍,这就是常说的隔夜窝。

然后在垂钓时,先补窝料,在有鱼口时,再补充一小勺,每上几尾鱼再补充窝料,如果没有口,那么就不用再补窝了。做到窝里有窝料,而鱼吃不饱,鱼又不舍得离开,留鱼在窝。此方法适合用于酒米,颗粒饲料,发酵玉米打窝,钓鲫鱼,鲤鱼,草鱼效果非常好。


2、抽窝法

抽窝时台钓中最经典的一种垂钓方法,饵料可以是拉饵,也可以是搓饵,操作方式,把开好的饵料挂在鱼钩带饵,快速的抛竿入水,让饵料到底后,稍微用力抽竿,让饵料脱落在水底,连续抽竿多次,让饵料落在一个点,脱落的片状饵料在水里形成一个雾化区,鱼发现飘浮的饵料而入窝。在垂钓中,鱼钩上的钓饵会脱落在窝里,就形成了一个补窝,鱼儿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的进窝吃饵。只要在窝里垂钓,就有饵料脱落在窝里,就是一直在补窝,这就是台钓的经随,边钓鱼边诱鱼,诱钓结合。

这种抽窝钓法,主要是针对个体小的鲫鱼,鳊,白条,黄尾,南方的土鲮,罗非鱼等等。


3、散炮,麻团

散炮也是台钓中常用的,对于那些常在黑坑,鱼塘垂钓的大师常用,在下钩上挂钓饵,而在上钩挂散炮,也可以把散炮饵捏在铅坠上,抛竿入水,饵料到位后,散炮饵料快速脱落,雾化在钓饵周围,鱼在吃脱落的饵料时,更容易吃到钓饵,这样诱鱼入窝,但这种钓法主要是对黑坑,鱼塘,小杂鱼少的地方。

散炮不适合野钓,有杂鱼的地方,散炮容易招杂鱼。

散炮开法,散炮饵二杯,水半杯,拌湿,散炮开得干,不宜过多的水,在料入水后可以迅速的雾化脱落。


麻团钓,麻团钓主要是针对黑坑,猾鱼,小杂鱼多的地方,麻团饵料比重要大,主饵粘稠性要好,可以粘原塘颗粒,醉玉米粒,等等,而麻团在抛竿时不宜抛满竿,抛竿以八分满为宜,让麻团颗粒物落在窝中,才能起到窝中,如果抛竿过满,颗粒物落在窝前方,造成鱼在前方,导致钓饵与麻团颗粒形成距离。作用不大。

总结:在垂钓中,无论哪种打窝方法,都不宜重窝,如果一次性打过多的窝料,鱼吃窝料已经饱了,而不吃钓饵,过多的窝料,鱼也找不到钓饵,所以在打窝的时候以少量打窝,分多次打,这样容易发现钓饵。

而且钓饵的味尽量要比窝料味浓,鱼也是挑选香味的饵吃,所以窝料的味不能大过钓饵。

对于打窝钓友们怎么打的,有什么特殊的好方法,分享出来,大家一起学习。


野钓小宫


大家好,我是小青年,一名爱钓鱼的90后,感谢官方给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

俗话说  “钓鱼不打窝,钓到也不多”经验不足的钓鱼人就一味的认为,窝子打得越多,花费的成本越大,鱼也能钓得越多。有的钓友就觉得想要鱼靠岸就拿粮食换,一般都是几十斤窝料起步,甚至百来斤也不稀奇。这种思想其实是阻碍了很多钓友挑战大鱼的念想,因为百来斤窝料那就是上百块钱,不是每个人都舍得花这个钱的。虽说打重窝确实是个最有效简单的聚鱼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的,有些场合打重窝反而会有反效果。但事实上来看,并不是这般想象中的美好,打窝打得太多,不仅需要比较高的成本,而且诱鱼的效果也不会太好。就来谈谈冬季钓鱼打窝。     

窝料的量,打窝打多少,一直都是一个让钓鱼人比较纠结的事情。因为,自然水域中的鱼都是有着比较高的警惕性,窝料投入得太多,让鱼儿觉得有种危机感,但是窝料也不能太少,太少的窝料很难诱来比较多的鱼。所以说,窝料的投入量,最好控制在让鱼吃不饱,但又能够把鱼留住。那么什么时候别打重窝呢? 

 一、出钓时间短的时候别打重窝对很多钓友来说,出门钓一次鱼并不容易,时间也不是特别充裕,顶天了就是从早上钓到天黑了就要回来,脸皮厚一点的钓友会再想想办法钓到晚上十来点。这样的情况下打几十斤重窝就不太适合了,因为打重窝发窝的时间会比较慢,半天能有鱼进窝都算运气爆棚了,一整天没鱼进窝也不奇怪。等到你实在扛不住走了,后面的钓友跟着接窝,结果一打听,人家上了三条十几斤的大草鱼,我就问你郁闷不郁闷。这种情况下,路人甲建议提前打窝,找个偏僻点的地方提前打2-3天的窝子,你下次作钓时中鱼的几率就比较高了

二、鱼的密度很低的时候别打重窝有些地方属于典型的水广鱼稀,很多人说打重窝正好可以把鱼诱进窝子,但是别忘了,鱼的数量比较少,进窝了也就是那么一两条。如果是百来斤窝料里面鱼儿可以吃的食物这么多,哪怕你用再好的饵料,它们也不一定会吃。即使吃饵,这个几率也比较低。除非你有本事在这里守上一个月,让附近的鱼都知道这里有吃的。在这种地方还是时候持续的养窝,每天打3-5斤窝料,打上十天半月的。作钓的当天稍微打点窝料就可以了

三、钓个体不大的鱼的时候别打重窝比如说我们喜欢钓鲫鱼,哪怕鲫鱼的数量再多,也不适合打重窝。因为鲫鱼食量真的太小了,哪怕进窝的鲫鱼有一百条,只打了十几斤窝料,它们也很容易吃窝料吃饱,你钓上来的却少得可怜。其他的比如说黄骨鱼什么的也同样如此,甚至有些精明的钓友钓黄骨鱼是把吃完的骨头丢下去打窝的,这样黄骨鱼只闻得到味,而吃不到什么实际的东西,反而留鱼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钓这种小个体的鱼,只要保障窝子里有吃的就可以了,让它们吃饱反而是赶它们走。   

还有就是打窝重在续窝,让大鱼误以为这里是进食的好地方,放松警惕性。窝量不建议太大,但是“养窝”的时候,前2天的窝量可以打大一些,5-8斤都可以。但是连续打了几天之后每天打2-3斤就可以了。作钓的当天可以直接不打窝开钓,如果没口就打窝,每隔1小时左右用打窝勺打2勺,防止窝子里没有窝量。   

冬季的时候,鱼儿也不愿意多游动,打窝诱鱼的意义也就在于把窝点周围的鱼聚过来,某一个地方的鱼被吓跑之后,就不太容易过来了。所以,冬季打窝要轻声一点,尽量别弄出太大的动静,比如用比较长的打窝竿,挂一个打窝器,慢慢的送到窝点。如果把一团团的大饵团打下去,出比较大的响声就会把周围的鱼全部吓跑,一时半会还不会过来。

冬季钓鱼,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提前打窝,冬季的鱼儿游动比较迟缓,而且对气味不如夏天那样敏感。如果钓鱼的地方不远,最好是提前一个晚上过去打窝,隔夜打窝可以稍微打得多一些,天气冷,窝料的扩散速度也慢   

总而言之,打窝并不是以量取胜,关键还是要根据水情、鱼情等因素进行不同选择,诱钓结合才能有一个好的收获。





小青年钓鱼人


不论什么情况都重窝先让水库水位上涨十厘米,这样真不合适。要不就是一千斤起步先做窝不分鱼情水情,这样也是不行。季节、鱼情、水情、鱼的密度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做窝量,才能有效诱鱼。下面详细说说做窝的方法。

重点内容如下:

1.水库湖泊如何做窝。

2.小水域如何做窝。

下文详解

温度高水库湖泊如何做窝

做大窝钓大鱼是钓鱼人都喜欢做的事,多大才算大是问题,窝量过多可能导致鱼不吃饵只吃窝料的现象,把握做窝的量是关键。

1.定时定点做窝,大水域的鱼密度小需要长期做窝诱鱼聚鱼,每次都以同样分量的窝料来打窝,还需要一个时间一天两次或者一次。这样聚鱼得效果比较好,鱼天天来有吃的时间长养成了习惯。条件反射鱼饿了就会游过来吃东西 。连续性的做窝突然断料,这时候下竿鱼来了就会吃钩饵。

2.一次性做大窝,一次性投入窝量适合短期垂钓,鱼得密度还可以,做窝后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把鱼诱过来,这时候开钓上鱼较多。

3.间断性做窝,第一次先打一点窝然后每隔一会散一点下去。持续诱鱼,即留鱼又诱鱼。对有饲养习惯的鱼有奇效。

小水域如何做窝

长钓腰方钓角,钓鱼要钓草,小水域受环境的影响打,鱼一般藏在水草附近,根据鱼的巡游习惯选择鱼可能经过的地方俗称鱼道。

1.长形的鱼塘或者水沟应该选择在水域的中间位置垂钓,鱼来回游动经过中间的几率较大。所以选择在中间做窝,做窝的方法选择少量的窝料在靠中间的位置做2/3个窝点守候。

2.面积不大的野塘主钓鲫鱼,野塘其它鱼种基本没有所以只针对鲫鱼,鲫鱼的密度也比较少这种鱼情需要有针对性的做窝。走钓法,在不同的水域不同的钓点不同德水深做窝,窝量不需要多在发现其中有的钓点上鱼较好选择性德补窝,毕竟鱼的密度低从很远的地方不可能游到窝点,这是找鱼钓的方法。

最后总结

鱼的密度低可以少量多次做窝诱鱼,鱼的密度高可以一次性多窝量诱鱼,鱼稀水广需要多做窝找鱼钓。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1680838701018760"} --}

老五钓鱼笔记


你好,野钓的话,有必要,但是看你怎么去做窝,重窝是针对水库和一些大湖面去做窝的一种方式,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要这边打了重窝,接着就开始垂钓,这样鱼获往往不理想,重窝目地是让鱼进窝不走,这才是达到重窝的目地,如果这边打了,过两小时中了一条,或者中了几条,但是都是一些过路鱼,所以最好是打过重窝后,让窝子保持几个小时安静状态,哪怕发现窝子里有鱼,也不要管,要让鱼在窝子里不走,(没窝料也不会记着游走那种),野钓重窝我一般为守大物为主,野钓鲫鱼的话,还是建议饵料频率抽窝,当然有条件打隔夜窝效果也OK!总而言之,重窝真正发窝的话,留在窝子里的鱼不管鲫鱼还是其他鱼,都是个体相对来说较大的!这个是有依据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JollySuzhou


对于我们钓鱼人而言,做窝是关键的一步,无论在黑坑还是野钓,它都直接决定了我们的鱼获。当然,我们在做窝时也不是盲目的瞎做,还的根据当地的水域跟鱼情来判断是否该做。

有的地方必须要打重窝,而有的地方打窝反而不好。

1.根据鱼的种类和大小,大鱼我们采用大窝,窝子小了会出现诱不进鱼的情况;小鱼采用小窝,窝子大了不利于小鱼找食。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明白。

2.看鱼是生口还是滑口

生口鱼,大多都吃口很猛,这时我们应该加大窝料。滑口鱼,大多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都比较狡猾,这时我们下大窝料,很有可能吓跑它们。

3.垂钓水域的深浅

如果水深的话,我们会选择打重窝方式,水浅则采用少打窝的方式。在我们平时,经常打重窝的地方也多为水深的地方,像水库、大湖面这类地方。其实也可以理解,我们的窝料多以粉质成分,在水里很容易雾化,因此要想到底,在深水水域,我们只能采用打重窝的方式。

水浅的话,对窝料的保留量,也相对要对一些,因此我们也没必要投放那么多窝料。而且水浅的话,投放太多窝料会给周边鱼儿造成惊吓,容易死窝。因此面对不同的地方,我们也应当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以上是小编多年的经验之谈,希望能给钓友们带来帮助,欢迎钓友们评论留言






渔乐路上


关于是否有必要打重窝的问题,我想讲几个观点:

(一)对重窝的理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重窝就是窝量很大,但是要衡量窝量的大小不仅仅只是看窝料的多少,还要看窝料的状态。同样是50斤窝料,50斤小麦胚芽和50斤老玉米效果是完全不同的,50斤老玉米在水底存留的时间会远远比50斤小麦胚芽在水底存留的时间更长,因为老玉米吸水之后很重不容易被水流冲走,而且老玉米不会被小杂鱼吃掉。但是小麦胚芽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比重较轻,而且小杂鱼也能吃进嘴。

所以,如果是钓鲫鱼,用50斤小麦胚芽打窝就已经属于打重窝了。但是如果是钓青鱼,50斤小麦胚芽很可能还远远不够,必须用50斤老玉米来打窝才能见到效果。

(二)针对鱼情对窝量的把控

不同的鱼情对窝量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在小杂鱼非常多的水域想钓大鱼,不打重窝基本上不可能钓到大鱼的,因为小杂鱼会快速的消耗窝料,让窝点始终处于窝料亏空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想钓到大鱼就必须加大窝量。

但是如果是冬季,小杂鱼数量较少,并且大鱼的食量也非常小,这时候就不能打重窝了,因为窝量一旦过大,即便是大鱼进窝也很可能不咬钩,因为窝料太多鱼光吃窝料就已经吃饱了,而且窝料太多鱼很难发现钓饵。

(三)根据做钓时长决定窝量大小

如今在自然水域中想钓大鱼是很困难的,因为大鱼不仅数量少,而且警惕心非常高。所以野钓大鱼通常都会选择长时间守钓,也就是连续很多天持续打重窝,让大鱼形成条件反射,每天都到窝点里来进食,这样一来钓到大鱼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

但是如果只有一两天的时间用来钓鱼,那么就不能采用打重窝的办法了,因为打重窝发窝的速度就很慢,而你没有足够多的时间等到发窝。在做钓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少量打窝多次补窝的方法来尽量加快发窝的速度,虽然这种钓法无法确保钓到大鱼,但也只能这样去碰一碰运气了。

(四)补窝比打窝更重要

很多钓鱼人都有偷懒的坏习惯,一次性把所有窝料全投进去,然后就守株待兔等着鱼上钩,这种打窝方法效率是非常低的。因为刚开始的时候窝料很多,就算鱼进窝了也很可能不咬钩,直到窝子里的鱼多了才能钓到几条,但是随着窝料的不断消耗,鱼吃光窝料之后就会集体离开。所以补窝其实比打窝更重要,即便刚开始的时候窝料投放量很小,但是可以通过高频率的补窝来增大窝量,并且高频率的补窝能够持续保持合适的窝量,能够很好的把鱼长时间留在窝点里。

总结:是否需要打重窝不仅要看具体的鱼情,还要看钓鱼人的做钓计划与时间。而且就算需要打重窝,也必须讲究方式方法,钓鱼做窝绝不是把大量窝料投进水中,然后就等着鱼上钩那么简单的。


眼镜哥说鱼


钓鱼打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将鱼从远处诱过来,那么我们钓什么呢。

对于打重窝的问题,我认为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有前提。

一。有时间可以长时间作钓。如果我们去到一个大水面准备2天以上的作钓的时候,打重窝是会有好收获的。因为重窝下去之后,窝 点里全部是窝料,即使下杆鱼儿也不可能这一大片窝料当中找到小小的钩饵。重窝打下去之后头一两天没有下杆必要窝料吃的 差不多的时候再下竿

二。水面要大。像是万峰湖、千岛湖等很大的大水面,打重窝可以。如果是很小的水库或者池塘,就没有必要的。

三。多年未干涸的大水面。蓄水多年的湖泊等大型水库,里面的大体型鱼类水量多,我们可以重窝诱鱼。如果是经常性枯水干涸的小 水库,鱼的个体不会太大,重窝之后会导致无口的现象,这么多窝料一会就吃饱了,哪有鱼会到处去找钩饵。


双宝钓鱼人


钓鱼是综合性运动,要因地制宜,比方野钓,鱼少,则不需要重窝,你想有十条鱼你却打重窝,窝料鱼都吃不完,为啥要去冒险吃你鱼钩的饵料,在放钓的鱼塘做钓边垂钓边打窝,也就是所谓的打频率,一个钩子上个爱吃的小饵,一个钩子挂大饵絮窝,做到有鱼来吃却吃不饱,这样便出现鱼抢食的景象所谓连杆



双和


有没有必要打重窝,因地制宜也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很好理解,水域面积大的地方你打个一点点大的窝,恐怕边上小鱼都不一定能吸引过来更别说远处的大鱼了。还有如果你耐心不是很好或者没有充足的时间钓鱼,那打重窝不仅是有点浪费,而且即使有鱼效果也不一定好。因为如果鱼群密度大的,你可能随便打个窝就可以有很好的鱼获,打重窝反而像是放了烟雾弹让鱼没法一下上到你的钩来。如果鱼群密度小,诱鱼可能就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了,这时候如果人已经离开这窝也就白打了。

为什么说因人而已,因为有的人就喜欢打重窝,每到之处河水必涨三尺,哈哈,这也是开玩笑。但确实有人是这么干的,仿佛不下几大袋的香料就钓不到鱼一样,很多时候也有不错的收货。

钓鱼属于个人兴趣爱好,不管轻窝重窝,有鱼没鱼,钓的就是种心情,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