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失孤》人物原型,願這個世界上再無孩子丟失

電影《失孤》人物原型,願這個世界上再無孩子丟失

2015年,由影帝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失孤》在全國上映,那個騎著插有尋親旗的摩托車,走遍大半個中國尋找自己被拐賣的兒子的父親深入人心,十五年的時間,歷盡艱辛,依然要堅定地走下去。

他說,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我是個父親,只有在路上,我才覺得自己對得起他。

這句話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原型曾說過的話。

電影《失孤》人物原型,願這個世界上再無孩子丟失

失孤電影的人物原型叫郭剛堂,一輛摩托車,一面尋親旗,在尋子的路上走了21年,長途跋涉四十多萬公里,從28歲到49歲,電影不能完整的描述他的經歷,生命中最好的時光,他都在尋找孩子,並且還將繼續。

一九九七年的九月,郭剛堂的孩子像往常一樣在門外玩耍,媽媽回家做飯出來,孩子已經不見了, 郭剛堂和村民們組成了尋子隊,在附近的省市尋找,孩子依然杳無音訊。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郭剛堂消瘦了50多斤,幾乎一夜白頭。從此,郭剛堂帶著全部盤纏和制好的一面尋子旗,騎著摩托車,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尋子之路,而郭剛堂的妻子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至今。

電影《失孤》人物原型,願這個世界上再無孩子丟失

他騎著摩托車,以山東聊城為起點,北到漠河,南到海南,除去新疆和西藏,走遍了大江南北,餐風露宿,從來沒有想過放棄,他想著,只要自己更努力一點,孩子就能離自己更近一點。

郭剛堂隨身有一個黑色的包,裡面裝的是他在路上看到的尋人啟事,在漫長的尋子路上,郭剛堂幫助過幾十個走失老人和被拐兒童回家,卻一直沒找到自己的孩子。

郭剛堂說,對於他來說,最難熬的不是路上的風風雨雨和遭受的苦痛,最難熬的是每次等待親子鑑定的結果,曾經有一個孩子,和郭剛堂丟失的孩子一樣都是左腳上有一個一模一樣的疤,當所有人都以為已經鎖定了這個孩子,結果親子鑑定出來不是他的孩子。

雖然後來,郭剛堂和妻子又有了兩個孩子,郭剛堂每年仍有大半的時間在尋找那個丟失的孩子,他和妻子的心裡有著一個永遠無法填補的空缺。

電影《失孤》人物原型,願這個世界上再無孩子丟失

拐賣兒童是一條拐賣鏈,沒有買賣就沒有拐賣,從偷孩子、販運、中介到把孩子賣到有需求的人手中,也許你只是幫無法生育的親友問了一句話,就會刺激拐賣的滋生,對於一個丟失孩子家庭而言,這種傷害是超越謀殺的罪惡。

想起《唐山大地震》裡面方達說的一句話;“倒塌的房子都蓋起來了,可我媽心裡的房子永遠蓋不起來,三十二年守著廢墟過日子。”

從孩子丟失的那一刻起,父母的心也跟著丟了,永遠禁錮在了那一刻,多少個家庭毀於一旦。

也許,你想勸郭剛堂放棄吧,殊不知他只有在尋找的路上心裡才會踏實,要用一生和拐賣兒童罪惡行為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