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秋實,播下文化的種子,收穫金色的文化財富!

文化產業既然被賦予文化產業使命和經濟責任,我們就要探索並遵循經濟規律和產業邏輯,培育產業精神、促進產業發展。

又到了一年的春耕的時刻了,播下金色的種子,收穫金色的果實,發展大農業、大工業能讓我們衣食無憂,這是中國人的立家之本,不受任何思想的影響,時刻做到手中有糧,手中有槍,才能穩如泰山!

自古以來中國人喜歡勞動,喜歡創造,它能讓我們品嚐到勞動的艱辛,收穫果實的快樂。田園的風光,炊煙的渺渺,朗朗讀書聲,才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理想家園。

春華秋實,播下文化的種子,收穫金色的文化財富!

新農村是我理想的家園!

春天到了,我們也要勞動了,繼續我們的宣傳文化之旅,播下文化的種子,收穫文化財富的果實!

重新認識頂級的古代藝術品,就是我們的勞作之一,那麼我們就從舉辦《大觀古韻-北宋頂級藝術品展》開始2020年的行程,這個行程的開始有點晚,疫情讓這個季度即漫長,又難熬,更是刻骨銘心!

百年不遇的新冠病毒的確讓我們許多人幡然醒悟,原來還是社會主義制度好,還是公有制好,與民生最近的醫療、教育、養老還是公有制好,國防力量還是人民軍隊好!實踐證明,在困難來臨時,我們制度的優勢,號令如山的響應是多麼的重要!

不同的社會制度,在這次新冠病毒前面會產生更多的思考!我們也要學會思考,思考古代藝術品資產化的大計!

古代藝術品資產化會產生什麼樣的進步意義,我們不妨都來談談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一個民族高尚的精神,遠比造太多的高樓大廈更有威力,軟實力力比硬功夫更有殺傷力。當洪水來襲時,我們是到處堵截,還是應勢利導,其實,這包含了治理國家的智慧和哲學。

今天,我們依然需要“高度的理論”來指導“具體的實踐”,當今思想的空虛、思想的麻痺、急需建立一個文化高地,讓中國人重新點燃希望的火種。

春華秋實,播下文化的種子,收穫金色的文化財富!

文化高地在哪裡?文化強國如何建立?

還是文化經濟、文化財富來的現實,只有讓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古代藝術品的財富論,才能讓全世界的人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絲絲熱氣,而不是幾個高樓大廈。

對於古代藝術品資產化的展望,我抱有堅定的信心,可是依然有很多人看不到,只想著快速變現,變現很容易,幾百幾千的交易天天在發生,你願意出手嗎?

幾十萬、幾百萬交易的個人行為想都不要想,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億元的價值那是機構、平臺的作為,我們能為藝庫的頂級藝術品提供十萬元的擔保也是公司行為,藏品和人品,還有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是獲得藝術品擔保的重要因素。

普品收藏是很難獲得青睞的,不管是收購還是拍賣,還是藝術品資產化,都將是頂級藝術品的天下!

春華秋實,播下文化的種子,收穫金色的文化財富!

頂級藝術品到底有什麼價值?他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關於古代藝術品我寫了藝術品的金融品質、藝術品的增值保值、藝術品的變現,都在論述藝術品變財富的可能性,通過古代藝術品本身具有的金融特質,理論上是完備的。

所以整個世界都認為今天的中國經濟走勢就是“股市、房地產之後,文化產業接盤”。

20年前買什麼股都掙錢,最後成了絞肉機;10年前買什麼房都掙錢,成了全民的投資運動,擊鼓傳花,誰是最後一棒,看來只能靠百姓、靠古代藝術品的資產化來消化這塊積食。

現在似乎各方力量都在蠢蠢欲動看好了古代藝術品這塊寶藏,大有全民齊炒藝術品的大趨勢,很可能十年之內,就是一根雞毛也能吹到九天之上。

為什麼金融資本會親睞藝術品吶?

首先是“投資環境變了”,股市不景氣、房產風險倍增,除了股市、房產,藝術品是最安全的投資避險工具,自然會有更多的國際投機熱錢會攪入藝術品的炒作之中。

藏家們可能偷著樂了,可以快速的變現了。但是民間收藏只是第一手,會以較低的價格出手了。炒家們藉助金融技巧的能耐,一輪一輪地裹挾著飛上雲端。合理的經濟運行,就是不斷的循環,循環之中產生利益。像彈簧一樣旋轉上升,而不是直接拉直了快速上升,太快就會失去彈力。

所以藝術品資產化和金融化一定製定強大的法律保證和運行規則,避免被熱錢搞得突然的爆發,失控,然後破滅。

婚姻的七年之癢,經濟的十年之痛,都要有極高的理論修養和大智慧來管理藝術品資產和金融,要像細風和雨般滋潤著這個生機勃勃的藝術品世界,而不是暴風驟雨般的侵襲,造成藝術品資產和金融的洪水氾濫。

藝術品金融化,有收藏變成投資,大藏家有可能進化成資本家,但是引領風騷的永遠是這些呼風喚雨的金融資本大鱷。中國屬於真正意義的藏家微乎其微,急於套現的藏家佔收藏群體的主流。如果藏家手上珍品全部賣掉,也就退出了藝術品的金融圈子,資本大佬和熱錢已成為市場主角。

春華秋實,播下文化的種子,收穫金色的文化財富!

文化產業已經沒有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歷史,為什麼會選擇“文化產業”?

首先,中國是舉世無雙的文化大國,擁有豐富而龐大的文化藝術資產,以及強大的現當代的文化藝術創作力,積澱與積攢了至為可觀的產業力量。這些文化藝術資產需要“盤活”,需要一個出口轉化為生產力與利潤,釋放出它所積澱的力量。

其次,中國經過高速的經濟發展,財富暴漲的同時,國民文化素養並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國際上聲譽上,中國需要與經濟總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聲音,需要有力的“國家形象”。

從高層對中國“文化輸出”的殷切期望與迫切期待。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產業是未來中國的“國家戰略”。

當前我們的消費、出口、投資三駕馬車都出現問題,造成了整個產業的不景氣。參照十年前,國家對房地產產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

春華秋實,播下文化的種子,收穫金色的文化財富!

西方在經濟和技術上影響和征服了全球,但是卻留下了政治上的民族國家林立世界的超級難題,這個政治真空將由中華文明來補足。而只有中華文明,才能真正給予世界永久的和平。

因此對未來人類社會不是武力和軍事,不是民主和選舉,不是西方的霸權,而是文化引領世界,這個文化就是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目前,文化產業已上升到國家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藝術品金融化無疑會成為推動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推進藝術市場壯大,促進中國文化藝術傳播的重要途徑。

藉助金融化的手段,促進藝術的影響,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競爭中才能站得住腳。目前,我們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藝術品金融還有許多困難,比如:藝術品的鑑定、評估定價機制、以及藝術品確權、藝術品退出機制等難題,但是這些都是今天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只要國家層面拿出一個預案,這些都能迎刃而解。

公正地說,西方在崛起的階段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同時也給世界帶來了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憲政體制、公民社會和福利國家等現代思想資源,西方的成就是巨大的,對世界影響是深遠的。

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正好就體現在善於根據時代而不斷吸取先進思想,而在學習和容納的過程中又不迷失本位自我,最終將外來的先進思想轉化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春華秋實,播下文化的種子,收穫金色的文化財富!

而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和民主政治的無限擴張,已經不可避免地進入到“物壯則老,水滿則溢”的階段了,西方文明每往下走一步都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自己的反面,文明的衰落在西方文明上得到充分體現。

而積極吸收了西方個體思想、個體公民權、法治思想和功能分化的中國,可以在整體思維、多線思維、社會團結、社會整合等多方面運用中國文化的智慧創造出中西合璧的嶄新人類文明。

分析到這些,我們還懷疑我們古代文明的偉大嗎?看看這些古代藝術品的遺存,就足以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讚歎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當前我們最輸不起的就是文化,如今光芒四射的還是中華文化這杆大旗,中華文化在哪裡?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幾萬年,幾次被其他民族侵略,連皇帝宋徽宗也成了俘虜,最終是文化打敗了他們,金國留下了什麼?北宋留下了什麼?國破山河在,北宋的文化藝術永遠未亡!

春華秋實,播下文化的種子,收穫金色的文化財富!

一千年,一揮間,他的藝術品依然是世界藝術品的典範!依然讓今天的世人癲狂和眼紅。那些把這些“國寶”當成“垃圾”的人是否也癲狂和眼紅哪?

所以要改變這些不正常的混亂思維,我們更需要文化產業這個高地,更需要民間收藏為文化產業提供動力。我們是一個愛創造的民族,但不是一個愛主動出擊的民族,民族的活力已經被各種條條框框限制變成了惰性。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大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激活萬千蘊藏無窮創造力的市場細胞,要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每個有創業意願的人都有自主創業空間,讓創新創造的血液在中國全社會自由流動,讓自主發展精神蔚然成風。

隨著鼓勵創新創業的相關措施陸續實施,民眾的創業精神正在煥發,藉助著中國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一股 "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正在襲來。

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式的創業熱潮、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中各式各樣"網絡精英"式的創業熱潮後,創業迎來了新經濟環境下的又一輪高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民間收藏經歷了艱苦的歲月,熬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天,春天的播種,就是為了秋天大地的豐收,能收穫什麼,還要看你付出了什麼?坐享其成,然後下山搶摘別人種下的果實,還有這個可能嗎?

今天的民間收藏一定是付出了汗水和心血,才能收穫金色的產業,所以我看到了文化產業、民藏財富展翅飛翔的時刻了。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兩個關鍵詞:一是古代藝術品的資產和金融,二是科技的手段。或者說必須以最大精力關注文化資產的量化和金融的屬性,唯有發展文化資產化的金融,才能更好地服務於文化產業,更好地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

文化經濟的要義在於人文精神和歷史遺產成了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資源,新的業態成為決定性作用的生產要素且具有非損耗性和高增值性優勢。

春華秋實,播下文化的種子,收穫金色的文化財富!

它不是經濟與文化的機械混合體,而是“經濟文化化”向“文化經濟化”轉化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經濟形態。

文化金融是指從內容產業、文化產業、民間收藏的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體系。文化科技是融合於文化產業、服務於文化產品生產和服務的科技形態,包括共性技術、服務技術、裝備技術、傳播技術、體驗技術、徵信技術、保護技術、修復技術、管理技術……等等。

當前古代藝術品還沒有成為金融資產,所以尋求國家政策的支持,遠比國家拿出幾萬億更重要,打開藝術品金融的大門,古代藝術品就可以幻化出巨大的財富,從而成為文化產業巨大的推動力。

中國民間的古代藝術品融合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的精華,是人類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他是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物化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在製造和使用過程中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最好的結合,也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文化產業看起來“虛”,實際上“實”。因為我們沒有制定良好的政策,缺少了可持續性。沒有評價標準,缺少了金融活力。作為實體經濟範疇的文化產業,科技和金融不僅是產業發展的“雙動力”,也是文化產業避免“被虛擬化”的最好手段。

“文化金融”伴隨著古代藝術品高企的價值,正好服務於文化領域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不是獨立於實體經濟之外的虛擬化的那一部分。只有更好地構建文化金融體系,植入市場邏輯,文化產業才能保持持續增長和良性發展。

文化產業既然被賦予文化產業使命和經濟責任,我們就要探索並遵循經濟規律和產業邏輯,培育產業精神、促進產業發展。

當前我們的文化產業和民藏經濟最缺少活力和創新,我總是在想為什麼民間收藏得不到承認,不是真假的問題,而是意識的問題。

在這“水要落,石要出”的時刻,誰也阻擋不住民間收藏日益成長的活力,國寶在民間,國寶就在民間!自欺欺人的不承認,本身就是一個掩耳盜鈴的笑話。但願我們這些幼稚的笑話少出現,我們的民族才能整體進步,不想被人笑話,還是關起門來去修煉,去感悟,感悟中華文明的偉大,古代勞動的偉大,國寶的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