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忠義,為何狠心含淚斬殺公孫策?

樸燦烈ChanYeol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公正、無私”是包拯身上的標籤,所以當公孫策觸犯法律的時候,他也不能徇私枉法,只能“揮淚”斬公孫策了。而且畢竟公孫策是虛構的電視人物,編劇和導演再煽情一點,就更好理解了。

《包青天》的故事是在太長了,兩百多集!還有各種衍生版本,劇中包青天斬過皇親國戚、文武大臣,斬過江洋大盜,也斬過普通小老百姓,甚至連陰間的事情都能管一管。弄到最後編劇已經江郎才盡,不知道斬誰了,於是只能犧牲公孫策了。

那個時候引起萬人空巷的電視劇,在今天看來故事相當老套。這個單元中,公孫策發現殺人兇手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

出於愧疚,於是父愛爆發,知法犯法,想方設法地包庇女兒,干擾司法公正。結果還是逃不掉包青天的法眼,被包拯抓了個現行。

即便兩人是好機油,但擋不住包公鐵面無私,只能揮淚斬公孫策,幸而關鍵時候被聖旨救下。除了公孫策,展昭、王朝、馬漢都被挨個斬了一遍。

市場需要,能斬的都斬了,只能繼續瞎編下去了。中國老百姓自古渴望青天,但青天畢竟只是少數,就只能犧牲包大人了,各種鐵面無私的事情都往他身上套。只有連身邊親近的人都斬,才能體現包公的鐵面無私。

民心需要一個青天大老爺為他們斬盡世間不平之事,即使是他們喜愛的角色,犯了法也應該上包大人的鍘刀上走一遭,然後再編一個他們能夠接受的理由,赦免公孫大人。這樣收視率會蹭蹭蹭的往上漲。


歷史小跟班


公孫策作為包拯最得力的助手,兩人的友情也是非常深厚,而且公孫策的為人一直都是聰明善良的,那麼包拯為什麼要斬首公孫策呢?包拯開封府裡的龍頭鍘就是他的得力助手公孫策發明的,可是包拯卻要用公孫策自己發明的鍘刀殺公孫策,這滋味真是讓人難以言喻呢。原因是公孫策曾有一個失散多年的女兒,一直在外流浪,等到公孫策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女兒,正要和她相認的時候卻發現女兒牽連著一樁令人咂舌的驚天命案。

平時和包拯一樣公正無私的公孫策遇到這種事情也不淡定了,父女倆剛相聚女兒就要被殺頭,公孫策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理性對待這件事的。於是平常公正廉潔的原則被他拋到腦後,公孫策開始包庇自己的女兒。但是這種事情怎麼能逃過破案如神的包拯的法眼呢,事情敗露後包拯也是無比心痛,但是錯了就是錯了,即使兩個人的友情再深厚,法不容情包拯還是秉公辦事準備把公孫策給斬首了。

這件事情鬧得很大驚動了當朝皇帝,皇帝看在公孫策為斷案也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才下旨免除公孫策的死罪,包拯和公孫策又重歸於好了。包拯為官清正廉潔,大公無私的美譽可不是說說而已,包拯和撫養自己長大的嫂嫂感情很好親如母子,但是她嫂嫂的兒子卻是個敗家子,在外面殺了人包拯接到這起案件後毫不留情的就用鍘刀把親侄子給斬首了。絲毫沒有顧忌到兩人的親戚關係。由此包拯成了流芳百世的清官,他的豐功偉績也被人們世代流傳。


朝飛暮卷


咱們先來了解下包拯這個人,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要含淚斬公孫策了。提起包拯的名字婦孺皆知,他是北宋的名臣,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向來以鐵面無私、執法嚴明而著稱。


包拯在當官前就立下從政不徇私情的志向。23歲那年,包拯在廬州合肥求學時,受到出知廬州的劉筠嘉許,他的名聲大火。老家有一土豪兩次邀請他吃飯順便談談人生,包拯都拒絕了,拒絕的很乾脆,而他的一位李姓同學覺得盛情難卻決定要去,包拯一語驚人:

“彼富人也,吾徒異日或守鄉郡,今妄與之交,豈不為他日累乎。”

可見包拯為官前就已經明確自己要走的路: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為官絕不念私情。果然這個土豪犯事了,包拯審理案子時果斷執法,保證了公正嚴明。

在官場上一些人為了升遷或自保趨炎附勢、阿諛奉承,藐視法規幹出一些黑暗勾當。而包拯對這些是極其恨惡的,他崇尚廉潔,以法為大,不畏權貴。



包拯任監察御史及知諫院時,他彈劾以權謀私的淮南轉運按察使張可久和監守自盜的仁宗親信太監閻士良等;彈劾王逵剝奪老百姓的錢財,還對老百姓濫用私刑激起民憤。王逵的密友都是朝廷要員,如宰相陳執中、賈昌朝,他又是宋仁宗的大紅人。包拯才不管這些,他連續7次向宋仁宗彈劾,不法辦王逵絕不罷休。包拯最後一次彈劾還直接指責皇帝說:

“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於一王逵則幸矣,如一路不幸何!”

意思是,“現在您竟體恤老百姓,堅持己見,任用酷吏王奎,這樣做對於王奎一人來說是一件幸事,但是那些千千萬萬百姓的不幸又該怎麼辦!”

包拯的這些話無不透露出一股強烈的正氣,他性格剛直,言語懇切,令朝野震動,一些有良知的官員被他的魅力所折服,紛紛站在包拯這一邊,面對輿論的壓力朝廷終於罷免了王逵,還了黎民百姓一個公道。

包拯還彈劾過宰相宋庠、舒王趙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等人。凡事為官人員不論是誰只要不幹正事不務正業包拯都會勇往直前去彈劾。也由此得了個外號叫“包彈”。

包拯的剛正不阿不徇私情在自己身邊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在自己老家廬州任職時,他的一些親朋好友暗自高興,以為有了保護傘,從此可以為所欲為逍遙無邊了。因此明裡暗裡幹了不少狗仗人勢的事,有些親近還明目張膽到去擾亂官府。包拯得知義憤填膺決心大義滅親,這時正好有一倒黴蛋,包拯的從舅犯了法。包拯不顧親人的求情,根據宋法規定,讓他這個舅舅吃了一頓板子,自此以後,沾親帶故的沒有一人膽敢違法。

包拯在東京(今開封)為官時,面對向來難治的眾多皇親國戚、高官人士,包拯首先亮明他拒絕一切私人關係,不論背後的權勢有多大違法者一律法辦。所以沒有人敢向他送禮走後門自討沒趣,對鐵面無私的包拯多少有些畏懼,不敢胡作非為,包拯的威名震動都下。


說了這麼多我們對包拯這個人多少有些瞭解,咱們言歸正傳,來看看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包拯包青天的光輝形象深入人心,是百姓心裡理想的“青天大老爺”形象,所以很多民間流傳的秉公辦案的故事,或載在史書裡的,又不知道這些故事的來源,自然就安在了包公的身上,有的口口相傳,有的拍成影視登上舞臺。而包公含淚斬公孫策就是電視裡的段子,其實也並不是包拯要斬公孫策。



公孫策實際上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裡的虛擬人物,他是北宋開封府主簿師爺,協助包拯辦案的智囊高手。開封府三口鍘刀龍、虎、狗就是公孫策設計的。公孫策陽光帥氣懂醫術,羅輯思維能力很強,他善良足智多謀,綽號“再世諸葛”。

有一次,包拯奉命南巡,在太湖發現浮屍命案,而且是穿著官服的兩具屍體。 很明顯這是大案要案。包拯立刻馬不停蹄和公孫策和展昭商議要儘快破案,他們在破案過程中,突遇刺客要直取包拯性命,刺客還自稱叫江龍。萬幸被武功高強的展昭打敗,其中有一女刺客慌不擇路被展昭拿下手鐲。

面對這隻手鐲公孫策不淡定了,這是他女兒的手鐲。原來公孫策有個女兒,已經失散多年。公孫策激動、驚慌終於調查出女刺客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公孫策深深瞭解包拯絕不會因此尋私放了自己有命案的女兒,但他又怕自己的女兒被抓捕法辦,思來想去公孫策最終私下放了她女兒,然後去找包拯坦白決定以死謝罪。

公孫策知道,在包拯的心裡法大於一切,他辦案向來秉公執法,他更不會接受自己的手下徇私枉法。而自己是包拯最信任的助手、部下,竟然涉及到雷區,包庇殺人犯,這是包拯不能容忍的,哪怕是自己最親的人也不行,這也是包拯的為官原則,所以公孫策不想讓包拯為難一心求死。

至於包拯眼“含淚”也不難理解,雖然在包拯的心裡秉公執法是第一,但不代表他沒有“情”,公孫策在他身邊多年幾乎寸步不離,沒有公孫策的協助許多大案要案就不會那麼容易破解,或者不一定能破解,包拯對公孫策這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非常疼惜的。另一方面,包拯心裡也在為公孫策的知法犯法感到悲哀,殺人償命這是天經地義,怎會為了父女之情去包庇兇手,怎麼還死者公道。再者,他哭公孫策的命運,沒想到學法多年死於犯法,而且是死於自己設計的鍘刀之下,悲慘!悲哀!

最後公孫策的結局也是有驚無險,展昭出手阻止公孫策,並且苦苦相勸,公孫策不為所動,一心求死。就在劊子手馬上就要手起刀落之時,突然雷公動怒,一道響雷擊落劊子手手裡的鬼頭大刀。所有人都認為斬公孫策有違天意,公孫策也因此得救。


小姐姐講史


公孫策為包拯發明出龍、虎、狗三口執法銅鍘,最終卻將自己送到了鍘刀之下。這一刻,素有鐵面無私之稱的包拯也是眼含熱淚,究竟原因何在?

公孫策跟隨包拯之初,偶然見到包拯打算呈遞給朝廷的陳州賑災奏摺中,直言當今聖上宋真宗趙恆用人之過。因此,心下大驚,認為包拯會被罷官去職,當即收拾行禮,準備各奔東西,另謀生路。

這時,包拯府中下人包興急匆匆報來喜訊,言包拯已被當今聖上加封為龍圖閣大學士,並被派往陳州賑糧救災。同時,為了增加包拯的執法權重,又賞賜三道御禮。聽後,公孫策也是心下大喜,看來不用再另謀前程去了。

不久,包拯下朝回來,找來公孫策進行商議:“為了我方便辦差,聖上恩賞三道御禮,你幫著想個好主意,不能辜負了聖上大恩。”

聞聽此言,公孫策認為是包拯想要趕自己走,卻又抹不開情面,才以此事來為難自己。所以,公孫策暗思,反正要散夥,隨便想個辦法糊弄一下包拯算了。想到這裡,公孫策立即擺好筆墨紙硯,設計出了龍、虎、狗三個檔次的執法鍘刀,並註解好說明。

當公孫策將此方案提交給包拯時,已做好了被其痛罵一番的準備。誰知,包拯看後大喜,並派他指導木匠儘快將此物做出來。次日,包拯令人抬著三口執法鍘刀,呈給聖上御審。聖上及朝臣盡皆驚歎不已,朝議當廷通過。至此,包拯執法之時,便以龍、虎、狗三口鍘刀為執法工具,以此來懲治奸佞,威懾宵小。

接著,為了配合包拯審案,公孫策又發明出刑具杏花雨,既不傷人筋骨,又能令人痛入骨髓,因此在案件審理中多有建樹。

從此,公孫策便死心踏地輔佐包拯,以自己的足智多謀、回春妙手等優勢,成為包拯的左膀右臂,並被後世稱為“再世諸葛”。平日裡,公孫策在包拯面前自稱“學生”,而包拯和展昭則尊稱其為“公孫先生”。一者,公孫策同包拯之間名為上下級,實已達到了亦師亦友的地步;二者,公孫策確實有大才華,才會被狀元之才的包拯和南俠展昭尊為“公孫先生”。

後來,聖上命包拯南巡各府縣期間,一日路經太湖時,有人前來報案,言太湖中發現一具浮屍。接著,包拯便令公孫策、展昭一同查辦此案。

經過數日調查,兇手混江龍被擒,招認因報兄弟之仇而殺人,又有養女孟如憶,從旁相助。但是,當公孫策調查孟如憶時,通過龍鳳手鐲的線索,竟然發現該女子原來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丫丫。

這下,令公孫策心生糾結。一邊是自己虧欠多年的女兒,失而復得;一邊是為救養父脫身,殺害多名官兵的兇手山賊。結果,律法的天平傾向了情感一方。最終,知法犯法的公孫策,私自將親生女兒放走。

事後,公孫策心生愧疚,遂決定以死明志,主動投案自首。作為鐵面無私的包拯,雖然心中不忍,但還是根據律法條款,含淚宣判了公孫策的死刑,擇日處斬。

孟如憶逃離後,思慮再三,認為不能陷生父於不義,同樣也來投案自首,並死在了公孫策的面前。

處斬公孫策當日,若非展昭從聖上處求來赦免旨意,公孫策定然人頭落地。

注:以上情節均來自電視劇廖啟智版公孫策的《包青天》。同時,《宋史》中並無公孫策其人的記載。其實,在中華書局出版的《三俠五義》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小五義》中均沒有包拯含淚暫公孫策的情節記載。

所以,此情節應該為編劇臨時添加。不過,卻也如同畫龍點眼之筆,起到驚醒世人的作用。但是,無論是什麼版本的《包青天》,包拯都離不開公孫策這個得力助手。

從整個情節來看,只有公孫策來承擔這個責任,結局才更加完美。如果,公孫策真是冷血到捉拿愧對一生的親生女兒,世人會如何評價人間真情。事後,作為執法犯法的公孫策,又能主動投案自首,並承擔責任,則又顯示出其重義重情的一面。同時,雖然包拯號稱“鐵面判官”,但是他在判決公孫策死刑時,卻能眼含熱淚,足見包拯也是個重情重理之人。面對情理法的權重問題,執法如山的包拯果斷選擇了重法輕理去情,將律法的公平、公正完美體現。如此以來,不就將人間的情理法給予了更加完美的詮釋嗎?


祥子談歷史


包公要殺公孫策,是因為公孫策犯了法,只好忍痛要殺了他,起因是包公在南巡的時候,接到報案說在太湖中發現一具浮屍,包公就此展開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包公還遇到了行刺,後來兇手混江龍被抓,招認了是為了自己的弟弟報仇而行兇,混江龍有個養女,也參與其中。

公孫策在調查混江龍養女的過程中,卻從龍鳳手鐲的線索中發現混江龍養女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這種情況讓公孫策很糾結,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現在成了罪犯,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虧欠多年的女兒被斬首或是被流放千里吃盡苦頭嗎?在情與法之間掙扎的公孫策最終選擇了情,私自放走了親生女兒。

公孫策在放走女兒後,知道自己這樣做法理不容,對包公問心有愧,就主動投案,供出自己的罪行,鐵面無私的包拯見自己所敬重的公孫先生犯了法,心中雖然不忍,卻也只能含淚宣判了公孫策的死刑,擇日處斬。


荼蘼


歷史上的包拯,眉頭上沒有月牙,臉也不黑;不認識南俠展昭,三俠五義,白眉大俠,手下也沒有什麼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更沒有什麼龍虎狗,三口鍘刀,沒有鍘過陳世美,包勉和公孫策。


包拯出身在官宦之家裡,少年是很是努力學習。二十九歲考取進士,為孝敬父母沒出去當官。三十九歲時,包拯父母去世,並守孝期滿。包拯才開始出來當官。

包拯首先到天長做知縣,後調端州。由於處理端硯案出名,被調入京城任御史中丞。在彈劾和進諫中,直抒己見,不畏權勢。六年後,包拯升任知諫院。

1057年,五十九歲的包拯權知開封。他在開封改革了訴訟制度。裁撤了門牌司,使百姓打官司直接接觸辦案的官吏,使百姓不再被那些小官吏敲詐。“包青天”應該是這時候喊出來的。


可惜,包拯在開封只待了不到兩年,就被調到朝裡做了“三司使”,主管國家財政。1061年,包拯官至副樞密使(副宰相),成為宋朝重臣。1062年,包拯病逝於開封,舉國哀慟。

包拯一生忠義,他曾作為使節出使遼國,他曾因彈劾貪腐官員與仁宗爭吵,他曾帶人給百姓挖井,曾為受災地區免稅。他的仕途很平淡,是一位埋頭苦幹的良臣。

至於包拯鍘公孫策,那只是人們為了褒揚包拯,秉公執法,剛直不阿的正義精神,演繹出的故事,當然也正是展現了百姓心中的嚮往。


這個故事說的是,包拯去太湖一代巡視,發現水中一女屍體。在展昭等人的協助下,捉拿到了女嫌疑犯(叫什麼想不起來了),公孫策在審理案件現場,發現這位女嫌疑犯是自己丟失多年的女兒。

公孫策思前想後,覺得對不起女兒,於是,在親情與法律的天平前,失去了平衡,他將女嫌疑犯給放走了。

公孫策放走了犯人,並沒有逃避,而是主動投案給包拯,並說明了情由。包拯無奈,法不容情,含淚鍘了公孫策。


路遙lgy


公孫策是包拯的好搭檔好兄弟,而包拯要殺公孫策,也是因為公孫策觸犯了法律,包拯不得不遵守他心中的準則,含淚把公孫策斬殺了。這件事的緣由還要追溯到包拯南下的時候碰到的一個案子。當時那個案子的起源是,發現有人發現河中漂浮著一具女屍,就告知了包拯,包拯決心要查清此案。

但是這個消息讓真正的兇手江龍知道了,於是江龍就決定要刺殺包拯,因為包拯的斷案能力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如果不提前刺殺他的話,那麼自己就會受到牢獄之災,或者是死刑。而公孫策作為包拯的搭檔,自然會為包拯做事。

公孫策在調查兇手的途中,發現江龍的養女居然是自己的親生女兒,而江龍也正是讓他的養女去刺殺包拯,公孫策兩難之下還是決定放走兇手,也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其實作為一個父親來講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包拯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還是決定不能夠因為私情而放過任何一個人,於是就斬殺了公孫策,公孫策因為保護自己的女兒而死,想來也沒有遺憾吧。

而包拯在痛心的同時也沒有很大的遺憾,因為法律是人人都必須要遵守的,不能夠因為他是自己的好兄弟就不去做到公正執法,這對於對不起皇帝給自己的三份文書,也就是十分的信任。大家都知道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但是鐵面無私的背後又何嘗不是一顆柔軟的心呢。




小魚兒經典影視


公孫策是《三俠五義》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隨侍在包拯左右,為他出謀劃策,幫助包青天拯救黎民百姓,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物。他精通醫術,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就是這樣一個深受包拯器重的人,有一次卻差點死在自己設計的鍘刀之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請讓我來給大家詳細分解。

公孫策向來是個自命清高的人,相貌英俊,他自認才華無人能及,所以從不把別人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他與包拯相遇,深深為包公的氣節所折服,從此心甘情願隨侍包拯左右,效犬馬之勞。


包拯與公孫策相識是瞭然和尚引見的,瞭然和尚是個得道高僧,包公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包興聽到外面有腳步聲,連忙出去看是誰來了,看到門外的侍衛手捧一封書信說:“外面有個書生求見老爺,這是他拿來的瞭然和尚的書信”。

包興便拿著書信去交給包拯,包拯是極敬重瞭然和尚的,急忙打開,原來這是一封推薦信,瞭然和尚向包公推薦公孫策,說此人的學問品行都非常好,包公看了以後趕緊讓包興把公孫策請進來。

包興出門來見到公孫策,看他身上穿的都是包拯當時在寺院裡留下的衣服,公孫策比包拯的身量小,衣服穿在身上肥肥大大,包興想這肯定是瞭然和尚送給他穿的。 包興也沒有和公孫策講明,只是把他引進包拯的書房,至此公孫策與包拯相識。

在以後的一次次的斷案過程中,包拯與公孫策總是能不謀而合,意見一致,在日益交往中,感情逐漸加深,包拯尊稱公孫策為公孫先生。

大家都知道開封府裡那三口著名的鍘刀,也許不知這還是公孫策發明出來的。

有一天包拯寫了一封奏摺,讓公孫策幫忙謄寫出來,公孫策一看,嚇了一跳,原來是包拯因陳州放糧之事,上書給皇上的,說皇上用人不當,滿文都是激烈之詞。公孫策心想,如果就這樣寫給皇上,不知是否會怪罪下來,但是沒有辦法只能按照包拯的原文抄寫下來。

第二天包拯上朝後,公孫策在家裡擔心害怕,深怕包拯被皇上降罪。 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居然有人來報喜,說包拯被皇上賞賜了。原來皇上開始看了摺子確實很不高興,但是緊接著想到包拯的為人,知他是忠義之人,這樣說也是為了自己好,所以又轉怒為喜,加封包拯為龍圖閣大學士,派往陳州查賑,還賞了御札三道。



包拯回來後便把這三道御札交給公孫策謀劃,可見對他是非常信任的。可公孫策當時還以為這是包拯在難為他,所以隨便用筆畫了個圖形出來,還特意把札寫成了鍘,圖案是三口鍘刀,分為龍、虎、狗三種。

拿給包拯後,包拯居然大喜,誇獎公孫策真是有文采,此時公孫策也不好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只能將錯就錯。

第二天包拯上朝後便把文案拿給皇上查看,皇上一看便明白了,這是包拯借“札”字之音改作“鍘”字,做成三口鍘刀,作為鎮嚇外官之用,因此龍顏大悅,命令早日做好,急速起身。這便是上斬皇親國戚,中斬文武大臣,下斬不守法的黎民百姓的三口鍘的由來。

公孫策還發明瞭杏花雨這種刑具,使得那些狡猾的犯人一見到這個刑具便嚇破了膽,不得不把自己的罪行招供出來。 公孫策的醫術也非常高明,常常救百姓於危難之時,就是這樣一個人有一次卻差點被包拯處死。

原來有一年包拯奉皇命南巡,路過太湖時有人從湖裡撈上來一具屍體,包拯命令嚴查此案,經過幾天的調查,原來此人是被江湖人稱江龍的人所殺,包拯派捕快連夜捉拿此人。

沒過多久,江龍便被捉拿歸案了,他供述出養女孟如意也曾參與了此案,而孟如意此時正逃亡在外,緊接著又展開了對孟如意的追查。

公孫策也參與了此案的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公孫策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手鐲,正是自己當年留給親生女兒的信物,經過再三確認,公孫策發現原來孟如意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一面是情同手足的戰友包拯,一面是自己生了卻沒有養的女兒,公孫策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當中,可是最終他選擇了親情。 因為多年來自己從沒有撫養過女兒,所以對她懷著愧疚之心,他決定放了孟如意,自己對死謝罪,因為他知道包拯鐵面無私,他知道後一定會治自己的罪,但是他無怨無悔。

包拯知道後果然大怒,但是他也很為難,他捨不得公孫策,捨不得這個共患難的戰友,可是法大於情,他最終還是判了他死罪。

就在公孫策馬上要被斬首的時侯,展昭冒死去見皇上,求皇上網開一面,念在他過去的功勞上,饒了公孫策一命。

皇上聽了來龍去脈後,深深感動,也理解公孫策對女兒的一片深情,於是便 寫下了免死詔書,幸虧展昭快馬加鞭趕到刑場,救下了公孫策,包拯也保住了自己的一位得力干將。


公孫策雖然是小說裡虛構的人物,但是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找到這樣的影子。

包拯是大家所熟知的宋朝名臣,他鐵面無私,忠肝義膽,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人們愛戴他,敬重他,儘管他已遠去,但是圍繞著包拯演繹了許多英雄人物,這是人們對包拯的一種思念之情,也是人們對包公精神的一種渴望。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包拯永遠活在人們心中,包公精神一直在支撐著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雨霽視角


眾所周知,公孫策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也是他的好朋友,為什麼他要狠心含淚斬殺公孫策呢?包青天包大人為何變得這麼殘忍呢?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呢,歡迎收看大型歷史懸疑偵探題材節目《大宋怪談之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他向自己的好兄弟下死手,只為了這件事》

先來說說包拯,就是大家熟知的包青天。北宋仁宗朝的官員,以公正廉明、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著稱,曾擔任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務。

包拯在擔任司法官員時,多次彈劾權貴,並替天下伸冤,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都敬稱他為包青天。

包拯任開封府代理府尹時,當時開封有很多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素以難以治理著稱,而包拯“立朝剛毅”,凡以私人關係請託者,一概拒絕,因而將開封治理得“令行禁止”。也正因他執法嚴峻,不徇私情,“威名震動都下”,在他以天章閣待制職任知諫院時,彈劾權貴,“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再說公孫策,他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裡塑造的一個虛擬人物,歷史上並未有其人。可能是為了怕包拯破案時孤單,《三俠五義》就虛擬了一個叫公孫策的人物作為包拯的助手。

那麼包拯一生忠義,為何狠心含淚斬殺公孫策呢?這還要從《三俠五義》裡的一樁案件講起。

公孫策在調查混江龍養女的過程中,卻從龍鳳手鐲的線索中發現混江龍養女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這種情況讓公孫策很糾結,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現在成了罪犯,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虧欠多年的女兒被斬首或是被流放千里吃盡苦頭嗎?在情與法之間掙扎的公孫策最終選擇了情,私自放走了自己的女兒。

公孫策在放走女兒後,知道自己這樣做法理不容,對包公問心有愧,就主動投案,供出自己的罪行,鐵面無私的包拯見自己所敬重的公孫先生犯了法,心中雖然不忍,卻也只能含淚宣判了公孫策的死刑,擇日處斬。

就在劊子手馬上就要手起刀落之時,突然雷公動怒,一道響雷擊落劊子手手裡的鬼頭大刀。所有人都認為包拯斬公孫策有違天意,應該寬恕他,公孫策也因此得救。


袁衛宇


包拯是宋朝時候出名的清官也是當時的斷案高手。他一生忠義秉持正義,可是他卻做出了人生中讓後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包拯把跟隨他多年的公孫策給殺死了。到底公孫策為何會被包拯給殺死了呢?小編這就跟大家說說。謝謝關注!

包拯和公孫策不僅在工作上是志同道合,而且在生活中也算是一對兒好朋友。可是包拯最後把公孫策給殺死了。他因為什麼把如此關係的公孫策給殺死了呢?我們要從包拯陳州糶米說起。當時這裡出現了災難,皇帝給包拯三個空白的文書,這三份文書可以被填上內容後發出執行,例如官吏任命都能在此時發生。

包拯得到了這三張空白“尚方寶劍”後就匆匆去陳州放糧去了。此時公孫策剛剛投奔包拯,他想要在包拯面前表現下自己,他把皇帝給包拯的三道書札給演繹成為了現實中的三把鍘刀,也會是後來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三口大刀龍頭鍘刀、虎頭鍘刀和狗頭鍘刀。他把三把鍘刀製作完畢後邀請保包拯來看看自己的想法怎麼樣,當即被包拯當場表彰。

後來包拯在南下過程中遇到了一個案子。有人高發說水中發現了一具屍體。當兇手江龍得知包拯要徹查此事,他決定來刺殺包拯。公孫策在調查刺殺包拯兇手的過程中發現了江龍有一個女兒,此人就是一直在暗地裡刺殺包拯的人。可是江龍卻一直對外宣稱這個女兒是他的一個養女,沒有血緣關係。

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江龍的養女居然是自己多年失散的親生女兒。她原來是公孫策的女兒!在所有的嫌疑人都搞清楚後,公孫策決定把自己的女兒放走。能表明倆人關係的是在公孫策這裡保存著的手鐲。江龍的養女決定冒險去把這個能夠證明自己和公孫策有利害關係的手鐲給偷走。

公孫策和江龍的養女表面上相互不認識,她混入公孫策的家裡後裝扮成他家的下人,準備把公孫策推到井中摔死他。可她知道公孫策說出了手鐲的來龍去脈後內心變得越來越複雜,她不知道怎麼才能把公孫策給解決了。內心複雜的不僅僅是江龍的養女,就連公孫策也感到很迷茫。

他最後決定把刺殺包拯的兇手也就是自己的女兒給放了。在把自己女兒放走之後,他精心準備了證據,可是他依然決定用死來告訴包拯。公孫策的掩飾根本就不可能瞞過包拯的眼睛,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公孫策放走真兇的事情給全盤調查清楚。

包拯按照宋朝的律法以包庇罪名把公孫策送上了自己親手設計的鍘刀之上。看來任何時候親情和法律都是矛盾的,為了救女兒命的公孫策最後把自己的命給搭了進去。在法律面前包拯卻沒有選擇和公孫策的友情,他觸犯法律被處斬也是在清理之中的。謝謝關注!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