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白象街半部重庆史,一同探寻街上民国建筑的历史故事

城里的人们往来匆忙,每日也总要回到街道社区里的住处。没几个月换了招牌的楼下店铺,白天准时晒太阳和遛弯的老人,下午放学路上嬉笑打闹的小学生,亮起小灯陪伴至深夜的水果摊......生活每日往复,但每座城市都有一条与众不同的街道,或是美食、或是夜景、或是建筑。

在重庆因建筑而被大家所熟知的便是位于渝中半岛主城区东南角的白象街。

据说此处原有白象雕塑,与南岸区玄坛庙的青狮遥遥相连,锁住长江龙脉,即传说中的“青狮白象锁大江”,因此得名。白象街在清末民国时期一直是各大商号、会馆、经济机构的青睐之处,算是重庆城的经济中心,至今此处仍然残留不少相关的建筑,而处在解放西路与解放东路的建筑跟是最为典型。

一条白象街半部重庆史,一同探寻街上民国建筑的历史故事


一条白象街半部重庆史,一同探寻街上民国建筑的历史故事

搭乘2号线从较场口轻轨站出来之后,步行至凯旋路与解放东路、西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便可以在附近见到蒋介石重庆行营旧址。

此处行营原是三幢两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群,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其底楼的石板下藏有一条直通长江边的暗道,据说是为紧急逃生避难之用。此建筑大致修建于1935年底,当时的“重庆行营"辖区包括川、康、黔、藏在内的整个大西南,其长官为何应钦。国民正府西迁重庆后,蒋介石作为国民正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最初的办公地点即设在“重庆行营”内,故该建筑又被称为“蒋介石重庆行营”。重庆行营的建筑主要分三个部分,大门进去第一栋楼是复旦中学校史馆,该处并不对外开放,中间的是则是重庆行营的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国共抗战,而最里边的那栋楼则是巴渝文化博物馆。

一条白象街半部重庆史,一同探寻街上民国建筑的历史故事

看完“蒋介石重庆行营”后沿着獬放西路走一段路,便可到达重庆日报家属小区,进入之后就到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礼堂旧址。

该礼堂为一层砖木结构礼堂建筑,长18.72米,深33.26米,也是KMT最高军事机关在渝留下的唯一建筑。1945年秋毛赴重庆谈判期间,曾多次在这个礼堂出席重大活动,如庆祝抗战胜利茶会、纪念“九一八”茶会等,并在此发表了重庆谈判后的热情致词。

出来之后回到十字路口,进入白象街商业开发区,你又会发现一处民国建筑那便是—药材公会旧址。重庆开埠后,外来药商日益聚集,这也给传统药帮的经营带来挑战。而此公会在当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建筑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主体建筑共三层楼,并设一个阁楼,大楼外观装饰则以浮雕为主,门窗、立柱均有精美的浮雕,拱形轮廓,屋顶装饰带有浓重的西洋味,欧式罗马立柱上则刻有中式风格的花草浮雕纹样,全部取材于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各式中药材。整栋建筑中西合璧,十分美观。很明显,这一建筑经过比较完善的修复,目前内部一楼展览有相关物件,二三楼似乎为商业用地。在药材公会旧址的旁边,还有一处私立兴华学校旧址。

一条白象街半部重庆史,一同探寻街上民国建筑的历史故事


一条白象街半部重庆史,一同探寻街上民国建筑的历史故事

往东走,便是李耀庭公馆。

李耀庭公馆,又称“卜凤居”,典型的开埠时期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正面共3层,背面则有4层,整座建筑呈船形,错落有致。在门楣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卜凤居”几个字。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座建筑中,还点亮过重庆的第一盏电灯,造成一时的轰动。1906年,巴县绅商在太平门安装了100千瓦直流发电机,并首次向外供电。当天正是李耀庭70岁寿辰,就在他生辰当晚,卜凤居内有50盏电灯齐明,在内陆封闭的城市中,这也成为当时惹人注目的一件新鲜事。而李耀庭在当时还是西南首富,今天的鹅岭公园,正是李氏家族当时在重庆拥有的私人园林。

穿过太平门城墙,就到了反省院旧址。反省院旧址也被称为白象街“渣滓洞”,其实它是一种特殊监狱,注重着对囚犯进行思想灌输,以达到改造思想的目的。此建筑共三层,外墙为水刷石,典型的欧式风格。反省院曾有高大院墙包围,内有警卫室、办公室、拘禁室三幢楼房,现存遗址是反省院工作人员办公室。

一条白象街半部重庆史,一同探寻街上民国建筑的历史故事


一条白象街半部重庆史,一同探寻街上民国建筑的历史故事

除此之外,在白象街还有由三栋建筑组合而成的宅院,呈八卦形态和欧式立面,结合有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建于清末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风格,两侧的封火山墙带有明显的客家建筑风格,窗户则为西式尖顶的重庆海关办公楼旧址等等无数的关于民国时期的建筑,只要你走在了白象街你便能发现与众不同的风景。

一条白象街半部重庆史,一同探寻街上民国建筑的历史故事

一幢幢就在人们身边的老房子,透过年轮的沧桑,折射出一段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只等你去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