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四周崇山峻岭,万峰竞险,南部山冈星罗棋布,古称“万箩倒米”,北部峭壁深渊,长满松竹杜鹃;气候四季变幻多端,云雾弥漫,故又称“汪洋界”。毛泽东同志曾赋诗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1928年9月,黄洋界保卫战打响,井冈山军民在红军主力在外、敌军大举来犯的不利形势下,以3个营兵力对抗敌4个团进攻,不但成功保卫革命根据地安全,还一举击溃来犯敌军,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探索了人民战争的宝贵经验。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黄洋界是茨坪北面的要隘,地势险峻。解放以后井冈山兴建了“黄洋界保卫胜利纪念碑”,用来纪念1928年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碑上的“黄洋界”三字为朱德所题,而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也被刻在了碑上。这里的革命历史参观点主要有黄洋界哨口营房、黄洋界哨口工事、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和红军挑粮歇息处等。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毛泽东获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喜讯,诗兴骤起,欣然命笔,写下了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历史意义的史诗《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背面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寥廓天空,葱葱林木,云雾弥漫,群山起伏,这妖娆迷人的风景,就是位于井冈山西北面,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哨口,也是当年遂川通往宁冈的要隘,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口。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昔日战旗飘动,听不见昔日杀敌吼声震天,但在黄洋界的旧炮台和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历史佳话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抗击敌人的擂木和滚石。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当年,黄洋界关口守卫的峡口。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井冈山黄洋界炮台,黄洋界保卫战,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面对的是敌人三个团,战役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只有靠石块擂木等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而前两发都是哑炮。幸好第三发炮弹不辱使命,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这就是有名的"一炮定乾坤"。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井冈山黄洋界炮台介绍。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黄洋界游客服务中心,主楼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分为序厅和游客服务大厅,游客服务大厅有关于黄洋界保卫战的图片、资料的简单陈列,二楼是一个动感立体影视厅,面积约450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纳242人同时观看影片,影视厅播放4D特效立体影片《黄洋界保卫战》,再现了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宏伟战略场面。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序厅陈放的大幅油画《黄洋界保卫战》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单幅油画,长12米,宽8米,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大幅油画《黄洋界保卫战》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介绍。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黄洋界地势雄伟险峻,举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弥漫,白茫茫如同汪洋大海 ,而黄洋界就像是大海中的一个孤岛,因此人们把黄洋界叫作“汪洋界”或“望洋界”。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由于地形和山谷环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黄洋界气候多变,风大、雾多、云奇。那妖娆的迷雾和翻滚的密云。一眼望去如同奔腾的大海,呈现出群山奔涌、白云填谷的气象,蔚为奇观。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八面山红军哨口工事旧址。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黄洋界哨口工事介绍。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黄洋界这地方确实易守难攻,视野开阔,地势险峻!当年创造了两个连打败4个团的奇迹,成就了军事上有名的黄洋界战役!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很好的拍摄地方,也是井岗山第一景。

井冈山黄洋界风光

当耳边响起《映山红》的歌声,看着山下的云雾,和着毛泽东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峥嵘的岁月。在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中,黄洋界哨口是一战成名。来到这里体味革命的坚苦卓绝,体味那经典的战役,走一走朱毛的挑粮小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