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GDP未来几年能超过上海?

爱心传递之家


时间很难预测,但深圳的经济规模已经在慢慢的接近上海了。2000年,深圳GDP1665亿元,上海4551亿元,深圳相当于上海的36.6%;2010年,深圳GDP9510亿元,上海16872亿元,深圳相当于上海的56.4%;2018年,深圳GDP24221亿元,上海32679亿元,深圳相当于上海的74.1%。本世纪以来的18年,深圳市规模占上海的比重从1/3上升到3/4,势头是相当猛。



未来,深圳市GDP占上海的比重仍将进一步上升。原因很简单,就是深圳发展速度快于上海。2018年,深圳市GDP增长率是7.6%,上海是6.6%。但是在增量上上海还是领先于深圳的,去年上海GDP增量2546亿元,深圳1783亿元。因此在绝对量上,深圳和上海的差距还是在扩大。但是再过几年,等深圳的征服达到上海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在绝对值上开始缩小的时候了。

根据个人的预测,10年之内,深圳GDP赶上上海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深圳GDP增速领先上海的幅度在不断缩小。2010年,深圳GDP增速12.4%,比上海快2.1个百分点;2015年,深圳GDP增速8.9%,比上海快2个百分点。到2018年,深圳GDP增速7.6%,只比上海多1个百分点。可见过去8年深圳经济增长速度,领先上海的幅度在不断缩小。并且这种趋势肯定还会延续下去。


让过去的趋势,深圳GDP占上海的比重每年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现在减速了,肯定达不到一个百分点了。所以综合判断下来,10年内,上海的GDP不会被深圳赶上。至于更长的时间,比如说20年,那就很难说了。


财经知识局


我的观点:深圳GDP超过上海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是差距会越来越小。

数据说话:1986年,深圳GDP不足上海的十分之一,1996年,深圳GDP为上海的45%,2006年,深圳GDP为上海的65%,2017年,深圳GDP为上海的75%。

于是很多人会按照这个逻辑算下去,深圳应该在二十年后,GDP可以超越上海。

其实,经济增长是有瓶颈和资源限制的。

未来中国,整体经济增速会持续下滑,深圳也一样,同时深圳的发展受限于土地资源的拓张,面积仅为上海的三分之一,人口承载力也有限。预计深圳的GDP最高峰值将为上海的85%-90%。为北京的90%-95%。

任何城市的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都是呈现波浪型,虽然我们很难预测深圳GDP顶峰值在哪一年,但是这个峰值是不会超过北京和上海的。资源承载力决定了。

总结

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北京市全国的政治中心、央企、国企、世界500强最多的城市。深圳是全国民营企业最发达的城市。三足鼎立时代,上海最强、北京第二,深圳第三,将会再未来20年很难动摇。


蒋昊说经济


首先我们看看两市的经济总量对比:2017年上海经济总量为30133亿人民币,位居中国城市第一,是我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人民币的城市。而2017年深圳经济总量为22438亿人民币,位居中国城市第四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香港,2017年香港的GDP为23049亿人民币。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今年深圳经济总量超过香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深圳是四大一线城市里发展最快的城市,与2016年相比,2017年深圳经济增量高达2946亿人民币(当然2017年深圳把研发支出算进了GDP),名义增速高达15.11%。而2017年上海经济增量为1955亿人民币,名义增速6.94%。

而在2018年一季度,上海经济名义增量高达940亿人民币,名义增速13.59%。而深圳名义增量625亿人民币,名义增速达13.95%。当然一个季度的经济数据不能反映全年的经济情况,但也可以看出深圳经济发展仍然迅猛。



上海GDP已经连续好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第一名了。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与上海相比,深圳可谓是一座后起之秀的城市。有谁会想到当初的一个小渔村,不到40年的发展就成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经济总量即将超过一河之隔的香港?所以,一切皆有可能,但是难度也极大。目前上海GDP领先深圳8000亿人民币左右,如果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不出二十年深圳GDP能超过上海,但是一座城市经济总量越高,发展速度必然下降,所以深圳GDP想超过上海,不容易啊!

但是深圳的发展有一个最大的弱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在四大一线城市里,深圳的辖区面积是最小的(北京:1.64万平方公里、上海:6340平方公里、广州:7434平方公里、深圳1997平方公里)。上海的辖区面积是深圳的3倍多。从另一个角度看,深圳的发展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从地均产值上,深圳高达11.23亿/平方公里,而上海则是4.75亿元/平方公里,深圳每平方公里产出的GDP是上海的2.36倍。所以深圳GDP能否超过上海还很难下定论,但是深圳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


锦绣中源


虽然深圳发展的不错,甚至可以说发展得很好。短短四十年,就在一个小县城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南中国的第一核心城市,成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但是至于深圳超越上海,即使在GDP这个经济方面指标超越上海,我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前四十年,深圳发展很快,折算成增长率令人乍舌。可是越往后,深圳的发展动力就越难以为继。深圳土地资源紧缺,人才储备薄弱,科教落后。虽然深圳产业升级,产业含金量高,但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只会越来越明显的。

深圳最核心劣势,区位和地位,这是远远比不上上海。作为东亚航道和长江黄金航道的交汇点的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世界前列。特别是上海周边都是富庶的长三角地区,资源的聚集会更促进上海的发展。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的定位也是深圳远远只能仰望的。

深圳没有超越上海的可能,即使在经济这个方面,加上香港一起,或许可以和上海匹敌,但是综合实力仍然是差距悬殊。


武大东湖


深圳作为第一个经济特区,高速发展了40年,实力有目共睹,上海作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和信息五大中心,实力也不容小窥。除北京外,这两个城市作为中国的两个经济大腿,综合水平不相伯仲。至于深圳GDP未来几年能超过上海,我们先通过一些数据分析比较才能说明:

从经济总量及研发投入方面看

深圳:2017年GDP2.24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已经超过广州,首次超过香港,增速8.8%,工业规模为8087亿,占GDP9.3%,工业百强4677.5亿,贡献91.7%,新兴产业占GDP40.9%,研发投入900亿,占GDP4.1%,仅次于北京。


上海:2017年GDP3.01万亿,居全国第一,增速6.9%,工业规模占6.9%,金融业占GDP比重5%左右,研发投入1000亿,排第二。

作为国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发达城市,上海在金融、贸易、运输等主要经济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深圳作为新兴城市,在科技特别是计算机通讯及其他电子、机械设备方面比较突出,近来年深圳的房地产、金融业发展迅猛。

过去38年,上海GDP增速105位,深圳增速1.18万倍,目前来说,上海的经济总量较深圳略有优势。但深圳人均第一,而且深圳面积比上海小得多,所以大有后来者居上之态。

从投资招商及企业发展方面看

深圳在计算机通讯、电子技术、机械设备等制造业的发展比其他城市都要快,华为、富士康、腾讯、比亚迪、平安都是大型经济体企业,包括最近出名的无人机大疆,还有全国最好的金融业银行招商银行也在深圳。另外在外商港澳台投资点GDP的比重为6.3%,股份制公司点10.8%,房地产及非房地产等固定投资为5174亿元。粤港澳大湾区的横空出世,注定就是不平凡的,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人口、机场旅客量、世界百强大学数等指标上已经位列全球湾区第一。未来大湾区可能是世界上最大体量的湾区和大都市圈,很多经济学家开始预测,深圳+香港都市圈,GDP有望在五年内超过纽约和东京。可见,作为一个更为开放的定位为全球城市的深圳,在市场经济的自由配置中更具活力和潜力。

上海主要是金融、贸易、航运等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大,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只要企业有宝山钢铁、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交通银行等等,也有很多企业,中国A股市场共有3408家上市公司,270家注册在上海。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累计引进外资项目9.03万个,合同外资4082亿美元,实到外资2173亿美元。

从人才吸引方面看

2017年上海人口出现减少的情况,而深圳激增62万,我们都说,对人口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城市的高度,因为人口增长规模为城市带来创造力,财富力和购买力。人始终是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发展进程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近来年,深圳在人才补贴,人才入户,人才安居方面支出增大,在数字人才储备和引进海归人数居全国第三,在这一场人的争夺大战中,深圳已然立于潮头。上海虽然在试行“人才30条政策”,但由于对常住人口收紧,在人才吸引方面要求过高,对人才吸引的灵活性没有深圳的好,而且深圳创业的人多,所以深圳又是全国年轻化最高的城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深圳18岁-35岁的人口占比56%,这个比例在中国所有城市都是最高的。所以上海略输一筹。

综上所述,从经济增速比例看,从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看,从智能化数字信息化看,深圳都比上海有活力,就像现在的中国和美国一样。总有一天,深圳的GDP会超过上海的,或许5年,或许10年,大家拭目以待吧!


金牛座baba


有点好奇那些说深圳能超过上海的人都来自哪里?可能我圈子小,身边没有这么狂妄自大的深圳人。深圳目前除了GDP,其他方面很一般,跟广州比都有不小的差距,跟上海就更没得比了。


不进则退的人生


GDP总量并不能准确的反映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城市之间的差距不能仅凭单一指标来衡量。

通常来说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产业配置息息相关。近年来深圳市、广州市人口净增都在40万以上,很大一方面正是由于北上人口政策的严控导致人口外流到广深。北京和上海相比2017年常住人口几无增加甚至负增长,正是由于调控和紧缩起了作用。为什么要调控?因为北京、上海差不多已达到了城市人口能承载的极限,公共设施,交通设施每日均超负荷运行。如果人口再放任增长,只会不堪重负,城市设施与运行效率只会更无效。

所以一座城市的人口不会放任增长,到了一定程度,深圳市也会针对城市承载能力进行调控。会提高城市准入门槛,比如整个城市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换代,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号行业、企业淘汰掉,迁移掉。事实上深圳近年来已经在这样做,甚至在加快进行产业升级。深圳目前1303万常住人口,1997km²的土地。人口基数还有增长的空间,不过也快到了天花板了,不会放任在只有上海1/3大小的地方装下一个上海的人口。

回到刚才的话题,深圳什么时候越过上海?在最近20年内应该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人口基数会慢慢控制,人口上不去,经济总量会损失一部份。一方面产业在升级转型期,高附加值行业、企业不能完全替代淘汰掉、迁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的GDP。例如深圳新开一间网络公司,雇佣100个白领,而与此同时一家手袋厂请了1000个工人。100个人的工资或许比1000个还高,但不能替代这1000个人在深圳吃喝拉撒与消费。

最后假设深圳、上海均维持当前的增速7.6和6.6不变,则33年后深圳271653亿元,上海269321亿元,此时深圳超过上海。

再假设深圳年年高速增长,较上海高出4个百分点,每年增速10.6,则需要9年之后(59980亿元)才能超越上海(58089亿元)。

这是最不靠谱的预测方式,实际上每年的增速不可能维持不变,深圳也不可能一直领先上海的增速。比如最近10年两地的增速已逐渐接近,深圳在增速方面也慢慢在放缓。增速接近,差距万亿的情形下,想要谈超越,为时还尚早。


极度深寒


目前来说,这几年来应该超不过。不要说深圳,就是全国所有城市(包括北京)都超不过上海,上海的经济优势,在国内是独一份存在的,得天独厚。当然,既有标兵在前,作为追赶者的深圳,有赶超上海的决心,也是精神可嘉的。包括其他城市,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对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是符合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所以,深圳要赶超上海,虽然未来几年不一定可以,但只要有决心,十年后有可能会实现也说不定。上海有这样优秀的追兵,也是十分幸运,这样就可以时刻警惕着,不可松懈,万一哪天一不留神,就给人家赶超,中国第一经济城市名头不保,相信这也不是上海所愿意见到的。这样,国内城市你追我赶,中国的经济就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永远保持上升的势头了,这也是我们市民所愿意见到的!因此,深圳GDP未来几年能否超上海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要保持一颗永远争胜的心,保持每年的经济增长率,才是这个话题的意义所在。


庄子天涯


比人均和地均,深圳早已超越上海。比总盘子,不是一个维度,上海是省级,应该和广东比。上海比深圳大三倍,就像中国跟新加坡日本比,中国肯定赢,但是中国比新加坡日本更富吗?



依现有的状况看,深圳GDP要超过上海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据统计2017年,深圳GDP2.23万亿,上海3.01万亿,深圳GDP仅上海的75%不到;

即便按照2017年的增速保持不变,以深圳8.8%,上海6.9%计算,深圳超过上海至少需要约17年,也就是2034年,届时深圳GDP达10.18万亿,上海达10万亿。

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随着城市体量愈发增大,继续长期维持高速增长已经不太可能。而且超过10年以上的事,谁都说不好。

毕竟这世界发展速度太快了,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