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被湘軍圍困的時候,李秀成為什麼不去救援,反而出兵江浙?

用戶61875307


這個問題,曾國藩和他的幕僚趙烈文都很感興趣。在李秀成被俘後,他們還專門和李秀成探討了這個問題。

曾國藩的手書問答,李秀成一直想隱瞞自己的私心

曾國藩”手書“問:“安慶合圍以後,陳玉成多次向你和李世賢求救。為什麼你們沒有來,只有楊輔清跑去援助了?”

李秀成書答:“安慶合圍,陳玉成求救,但是我們沒有兵可以救他。我在湖北,趕不回來,只有楊輔清在寧國,才可以就近去救."

李秀成對曾國藩的供述,基本都還是比較詳細、客觀的。可是,唯獨這一次對話,從這近似敷衍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李秀成一直想回避安慶之戰前後他的作為。

大約手書打字不易吧。趙烈文和李秀成的對話就直接得多!也直接暴露了李秀成當時的私心。

在李秀成逼近祁門大營時,曾國藩本人的形勢岌岌可危。可是李秀成卻不攻擊就離開了!難怪曾國藩等人如此好奇李秀成當時到底在想什麼。

趙烈文和李秀成直接對話,終於探出李秀成當時的心結

趙烈文問:“當年,你的部隊到了湖北南部,再前進武昌就動搖了,武昌動搖,我們安慶的合圍也只能撤退了,你怎麼一聽說鮑超到了,馬上就不戰而退呢?”

李秀成繼續回答:“兵力不足!”

“到處都是你的兵,你有什麼兵力不足的?”趙烈文暈了,李秀成這是把他當智障呀。

李秀成沉默了一下,說:“當時我們拿下了蘇州,卻沒有拿下杭州,我們就像是沒有翅膀的鳥,所以我們著急著回去。”

“你要取杭州怎麼不在去江西之前取下杭州呢?為什麼你們跑了幾千裡以後又改變主意要回去取杭州呢?而且,你弟弟李世賢當時就在安徽,讓他去打杭州很容易呀!你為什麼非要自己跑回去呢?”

遇到了咄咄逼人的聰明人,李秀成隱瞞不住了,沉默片刻,回答:“我計算不精細呀!我先想去救安徽,發現安徽難救,又聽說湖北方面的敵軍很強,所以我就退卻了,這也是天意呀!”

在安慶解圍戰中,李秀成往來數千裡,卻不和清軍主力接觸,讓人驚訝不已。


立場堅定的曾國藩

從李秀成與趙烈文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李秀成並不想打硬仗,他更希望用“乘虛搗隙”來解決問題。

實際上,這樣的方法在當年打破江南大營時,曾經非常有效!

而這一次,如果不是面對曾國藩,可能他的計策就要奏效了!

咸豐十年,曾國藩受命兩江總督,清廷“嚴令”他前往蘇州。各方議論紛紛,曾國藩的壓力非常大!

可是,曾國藩卻堅持不撤安慶之圍“只求立腳之堅定,不論逆氛之生長。”同時,於淮揚、寧國、太湖興辦了三支水師,以支援安慶戰場的補給。

此時,陳玉成在安慶,李秀成在蘇州,猶如太平天國的兩隻翅膀,威脅很大。而湘軍的根本在湖南、湖北,為謀求水陸聯合作戰,自然以先拿下安慶為好!而以當時湘軍的軍力,還不足以同時在蘇州和安慶兩個戰場作戰!如果湘軍此時放棄安慶而取蘇州,只會重蹈當初江南大營覆滅的悲劇!

不一樣的湘軍

事實上,我們回顧安慶之戰的過程。陳玉成大軍回援後,一度從外面包圍了圍城的湘軍。此時的態勢,正是形成了對敵反包圍的態勢,形勢對太平軍非常有利!

可是,此時的湘軍與之前的綠營等軍已經完全不同。他們穩紮穩打,內攻堅城,外拒解圍之師。

在以寡擊眾的硬碰硬中,活活吃下了安慶!

安慶交戰形勢圖,至少從圖上書,湘軍倒像是被圍困的一方。



這個不一樣,還來自於清朝廷對湘軍態度的轉變。

在很長時間內,清朝對湘軍都是多方限制的。老曾雖然是貴為兵部的堂官,可是,權力還不如一個提鎮!各地方督撫、州縣,對湘軍都愛理不理。湘軍,完全是以客軍的姿態在清朝體系中勉強生存。

可是,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削弱了大清軍力,同時江南、江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以後,清朝朝廷才意識到,要鎮壓太平軍,非湘軍不可了!

因此,此時的湘軍,已經開始得到了實際的權力支持,可以安心佈置戰守了!

所以,我認為,李秀成完全不顧大局,純粹私心,也不大可能。畢竟,唇亡齒寒,以李秀成之智,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只是,他沒有預料到,此時的湘軍,與他之前對付的江南、江北大營的那些部隊不一樣,與之前在清朝體系裡忍氣吞聲的湘軍也不一樣!此時的湘軍,已經走向其戰鬥力的巔峰!

此時的湘軍,少許兵力就敢和大批太平軍對峙。太平軍的戰力滑坡,可謂太驚人了!

不論出於哪種考慮。安慶解圍戰,李秀成確實不夠配合,儘管他來回奔波千里,但是,自始至終,沒有主動攻擊敵軍主力,相反,似乎一路都在避開清軍主力,沿途擴充軍隊,招募兵勇!

結合之後的“天京解圍戰”。我們會發現,此時的湘軍已經敢於以很少兵力直接威脅太平天國的大城了!因為,太平天國雖然兵馬越來越多,卻屢屢拿少許湘軍無可奈何!

喪失了戰鬥力的軍隊,不論表面聲勢如何浩大,都無法避免自己的滅亡了。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安慶保衛戰

1860年太平軍攻克江南大營後,李秀成和李玉成趁機率部東征,而曾國藩也抓住時機,趁太平軍西部兵力空虛之際,派其弟曾國荃率軍包圍太平天國的戰略要地安慶。陳玉成得知安慶被圍,立即從江浙撤兵西救。按照陳玉成、李秀成以及洪仁開等太平天國領導層商議的計劃是實行第二次西征,佔領武昌,包抄安慶附近清軍的後路。陳玉成按照戰前制定的計劃到達黃州一帶,但是李秀成遲遲不率軍前來匯合,反而率部退出湖北。次年9年李秀成匯合從廣西返回的石達開部,揮軍東進,進入浙江。至此,太平軍先前制定的佔領武昌的計劃胎死腹中。李秀成率軍撤離之後,陳玉成勢單力孤,雖然率部力戰數月,但是安慶仍陷於清軍之手。安慶失守之後,天京上游失去屏障,雖然李秀成在江浙攻城略地無數,但是仍然無法彌補安慶丟失所帶來的影響。那麼在安慶被圍的危機時刻,李秀成為什麼不來救援,反而陳兵江浙呢?

陳玉成

這個問題不僅僅後來人十分好奇,身為湘軍統帥的曾國藩也很納悶,李秀成被俘之後,曾國藩還特地派人前去詢問,李秀成只是簡單的回了一句,“兵不足也”。當然這只是李秀成的藉口,當時他遲遲沒有按照計劃攻打南昌,反而在江西招兵買馬,後來又匯合了石達開所部,因而人多眾多,兵力雄厚,又怎麼會兵力不足呢?其實李秀成不來救援,真正的原因還是他從內心裡根本就不想救,不是沒能力救。在戰前制定計劃的時候,李秀成就曾提出過不同意見,根據洪仁開的說法是,李秀成認為蘇、杭、上海離天京很近,又是富庶之地,如果先攻佔此地,就能獲得鉅額財富,後來建立強大的水師,再去鞏固西邊防禦。說到底還是李秀成的私心在作怪,作為一個能征善戰的良將,他這麼會不知道安慶已經危在旦夕,又怎麼等得及新建水師,然後再去救援呢?後來他在攻佔蘇、杭一帶後窮奢極欲的生活更加證明了他不願救安慶反而進軍浙江是自己的私心在作怪,據說他的忠王府由數千工匠花了3年時間還未完工。李秀成甚至以為有了蘇、杭,就可以高枕無憂。

參考文獻:

徐則浩等主編:軍事縱橫

魯堯賢編著:安慶地區近代革命史稿

酈純著:太平天國軍事史概述 下

劉玉田 李龔 許建國:中國革命史簡明詞典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大家都平級的幹嘛聽你的話去救你?

這是管理學一個永恆的話題,尤其是各部門溝通的時候。你們部門惹得麻煩幹嘛要我們部門擦屁股?除非此時有更高一級的命令。

這不是李秀成的問題,而是天王洪秀全的問題。假如我是李秀成,我也一定不會去救陳玉成。

洪秀全封王太多,軍事階級過於扁平化。自己又不做總指揮,部下相互內鬥,扯後腿。

這是洪秀全故意的,部下內訌越多,自己的統治越穩。

同時期洪秀全也有個紅顏知己,叫做慈禧。

玩得招數叫:以漢制漢。

當然了,慈禧玩得更高超,為大清又續了幾十年命;洪秀全玩得一般,把自己玩完了。


銫媒體


太平天國後期,天京事變讓太平軍迅速結束了軍事上的全盛階段,石達開出走之後,太平天國形勢迅速惡化。儘管在李秀成、李世賢、陳玉成等新將領的帶領下,太平軍一度二破江南、江北大營,並且在三河鎮重創湘軍,但是依舊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江河日下的局面。

華爾洋槍隊

1860年春夏之際,李秀成率軍東征,企圖佔領上海。李秀成與洪仁玕在進行協商之後,幻想著能爭取到西方列強的同情,和平佔領上海。然而上海的地方士紳與買辦官僚早已與洋人勾結,成立了共同保衛上海的武裝力量。毫不知情的太平軍在前往上海的路上連吃敗戰,李秀成本人也受了重傷。上海一戰不僅讓太平軍遭受重大損失,也標誌著太平天國與從前的“洋兄洋弟”徹底翻臉,中外勢力開始聯合絞殺太平軍。

安慶保衛戰

利用太平軍東征之際,曾國藩的湘軍乘機加緊了對安慶的圍攻。安慶是太平天國和皖北捻軍進行聯繫的紐帶,也是下游南京的最後屏障與糧食供應戰略要地。保衛安慶,對於太平天國具有重要的意義。

太平天國後期形勢

1860年9月,陳玉成與李秀成在蘇州進行了會商,決定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救援安慶,分兩路大軍西征,約定於次年的3、4月會師武漢,以逼迫安慶城下的湘軍後撤援鄂。然而對於這次西征,李秀成和陳玉成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陳玉成於1861年春率軍從安徽進入湖北,3月攻克黃州,逼近武漢。漢口租界的英國參贊巴夏禮為了阻止太平軍進攻武昌,特地趕到黃州約見陳玉成,要求太平軍遠離漢口。由於李秀成的援軍遲遲不到,安慶形勢越來越緊張,加上西方列強不斷干涉,陳玉成最終放棄了進攻武漢的想法。陳玉成退兵之後,李秀成為了到江西、湖北招兵,才率領一部分軍隊進入江西,不過兩路合擊武漢的計劃已經落空,李秀成象徵性的進軍也最終放棄,由湖北退往江西。

太平天國時代的安慶

太平軍攻武漢、保安慶的戰略計劃失敗後,沒有後顧之憂的曾國藩集中重兵圍攻安慶。陳玉成屢次組織援軍,在安慶外圍與湘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不過最終還是未能與城內守軍匯合。1861年9月,安慶失守,自此,太平天國在上游的重鎮全部丟失,南京也無任何屏蔽。

忠王李秀成

不難看出,在整個保衛安慶的戰役中,除了陳玉成從頭到尾比較積極之外,其他的太平軍高級將領都是無所謂的態度。特別是手握重兵的李秀成、李世賢兄弟,在整個安慶保衛戰中態度消極,直接造成了合圍武漢的計劃失敗。在陳玉成與湘軍在安慶外圍苦戰之時,李秀成率軍從江西進入浙江,完全沒有救援安慶的意思。李秀成為何執意經營蘇浙,對救援安慶始終態度消極呢?

太平天國忠王府

一方面,蘇、浙戰場本來就是李秀成主要的負責區域,而安徽戰場是則陳玉成的負責區域。太平天國後期,主要的將領之間早已是派系林立,各管一攤,甚至是互不聯繫,各自為戰。對於安慶的得失,李秀成不可能像陳玉成那樣積極的,這既是他小農思想的必然結果,也是他眼光短淺的直接反應。加上李秀成的忠王府就在蘇州,經營蘇浙當然對自己是最有利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李秀成對待安慶之戰態度消極,不是沒有私心。

另一方面,皖北和江西經過了長期的戰亂,早已人口銳減,經濟凋敝。雖說安慶的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李秀成眼中,恐怕攻佔相對富庶的蘇南地區才能得到更加充足的物資。與此同時,太平天國後期,李秀成與洪仁玕都幻想著佔領上海,藉助西方列強的幫助,建立新式的海軍。為了佔領上海,就需要毫不猶豫的東征。從這個角度來看,李秀成似乎也還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

天京失陷

然而儘管李秀成東征蘇、浙佔領了很多州縣,控制了相對富庶的浙江中部和蘇南地區,這些地區也成為太平天國最後三年中的主要根據地,但是終究不能彌補安慶丟失後帶來的負面影響。湘軍在攻克安慶之後,以安慶為中心,將太平軍在安徽的勢力逐漸驅逐,湘軍水師向天京步步緊逼,拔掉了天京外圍的全部據點,完全控制了天京的上游地區。而李秀成苦心經營的蘇浙基地最終也並沒有保住,李鴻章的淮軍從東向西,逐漸蠶食了太平軍在蘇南的基地。由此可見,安慶的丟失是太平天國後期的最後轉折點,“迴光返照”的太平軍最終在內外交困中走向了滅亡。


徽南城意


1860年至1861年,曾國藩領導的湘軍和太平天國圍繞安慶展開軍事部署,由此揭開了太平天國晚期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安慶保衛戰”的序幕。安慶位於長江中游,乃“吳楚咽喉,江淮腰膂”,處於江西、安徽、湖北要衝之地,軍事地位極其重要。太平軍自1853年2月24日攻克安慶之後,一直是拱衛天京(今南京)的西線屏障和糧源要地。湘軍進逼安慶,直接威脅著天京的安全。為此,太平天國高層制訂第二次“西征”計劃,兵分兩路直取清軍大本營武昌,目的是迫使安徽境內的清軍撤軍回援。

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一眼洞穿太平軍“西征”意圖,決定把安慶做為必奪目標,並表示“安慶一日無恙,天京一日無險”,由此可見攻克安慶對征剿太平天國的重要性。1860年春,湘軍以曾國荃部主攻安慶,多隆阿部主攻桐城,李續宜部在青草塥充當後備隊,接應諸軍。與此同時,清軍在英山、霍山一帶廣修碉壘,以防太平軍出奇兵突襲,安慶之圍就此成形。與此同時,太平軍第二次西征以無功而返告終,不僅武昌未能攻克,陳玉成親率大軍援救安慶也無功而返,最終於1861年9月5日,被清軍用地雷炸開十幾丈寬的城牆後攻克,守將葉芸來與手下兩萬多太平軍將士皆在陣中被殺。自此,天京上游無險可守,洪秀全只能苟延殘喘,三年後,天京也被攻陷,太平天國徹底覆滅。
那麼,為何太平天國晚期的另一位柱石忠王李秀成在危急時刻不去救援安慶,反而進兵江西,直趨浙江呢?

首先,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之後,天國高層對下一步的戰略規劃存在分歧,當時總理朝政的幹王洪仁玕在被俘之後的供詞中寫道:英王意在救安省,侍王意取閩浙,獨忠王雲:“為今之計,自天京而論,西距川陝,北距長城,南距雲貴、兩粵,俱有五六千里之遙,唯東距蘇、杭、上海,不及千里之遠。厚薄之勢既殊,而乘勝下取,其功易成。一俟下路既得,即取百萬買置火輪二十個,沿長江上取。“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英王陳玉成計劃發兵救援安徽,侍王李世賢(李秀成的堂弟)計劃發兵攻取福建、浙江。忠王李秀成計劃攻取距離最近的蘇州、杭州、上海,下游平定之後購買軍艦沿長江而上,以解安慶之危。李秀成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只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在進軍過程中,他始終無法徹底攻佔上海。

其次,當時總理朝政的幹王洪仁玕並未得到太平軍高級將領的擁護,因為他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剛到天京不久即被封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並總理朝政。可想而知,在一個以論資排輩著稱的國度,這樣一個依靠家世背景而不是真才實學成功上位之人,如何能得到那些從廣西就投奔太平軍,一路殺伐征戰,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將領們擁戴呢?從洪仁玕寫信勸李秀成率軍救援安慶仍遭婉拒就可以看出,太平軍內部號令不一,指揮失效也是李秀成棄安慶於不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李秀成在江浙進軍順利,又攻下省城杭州,因此在安慶陷落之後,大發雷霆的洪秀全並未怪罪到他的頭上,反而把英王陳玉成和幹王洪仁玕革職,李秀成沒有救援安慶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歷史茶坊,一個愛寫歷史的屌絲,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歷史茶坊


安慶被湘軍圍困,李秀成沒去救援?

那麼,他從江西跑到湖北武昌附近幹嘛?參加安慶保衛戰的吳定彩、黃金愛,朱興隆又是誰的手下?其中,吳定彩與陳坤書齊名,都是李秀成手下的首席大將。吳定彩可是為了陳玉成的安慶,付出了生命的。

根據《吳煦檔案》可知,在1861年3月,李秀成曾經在蘇福省調了一萬人馬去江北。

朱洪章是曾國荃的部下,湘軍圍攻安慶,他是參與者之一。事後,朱洪章寫了本回憶錄《從戎紀略》。其中,朱洪章寫到,在安慶陷落的最後關頭,城外的援軍中出現了一個兇猛異常的李逆。從上下文的意思看,明顯就是李秀成派去的援軍。

所以說,小編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為啥無論是廟堂專家,還是吃瓜群眾,一提到安慶失守的責任,就喜歡把李秀成摁在地上輪?

安慶陷落圖

太平天國後期實行分地制,李秀成是安慶這塊地盤的主人嗎?

答案顯然不是。陳玉成才是安慶的主人。

太平天國打安慶保衛戰,最高統帥是李秀成嗎?

答案自然也不是。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的詔旨上明明白白寫了一句:“替朕調撥歸玉胞”,人家可沒寫“替朕調撥歸秀胞”。安慶保衛戰誰是最高統帥不言而喻。

克復安慶省城圖

陳玉成啟動安慶保衛戰後,為了保存實力,把包括自己王牌騎兵小左隊在內的最少2萬人放在了湖北的德安、隨州、棗陽一帶。這兩萬人在大戰期間,幾乎無所作為,成為了脫離主戰場存在的閒棋。

到了關鍵時刻,需要有人犧牲了,陳玉成卻毫不猶豫地推出友軍擋槍。

1、陳玉成去桐城搬兵,途中遇到多隆阿劫殺。關鍵時刻,他讓李秀成的部下兼女婿黃金愛斷後。黃金愛損兵折將,以死傷千餘人的代價掩護了陳玉成。

2、安慶陷落之前,陳玉成向城中派去了李秀成部下的大將吳定彩。安慶城破,吳定彩壯烈犧牲。

太平天國想打贏安慶保衛戰,首先你陳玉成得拿出點統帥的樣子來,不能一到危急關頭就犧牲友軍作炮灰,自己的嫡系王牌卻藏起來捨不得用吧?

有人也許會反駁,陳玉成也犧牲了劉瑲琳為首的集賢關四壘呀!但是,劉瑲琳等人不是陳玉成主動拿去犧牲的,而是他一系列自私自利的行為造成了這種後果。

正因為陳玉成把2萬人放在湖北閒置,才造成了解安慶城圍人數不夠。既然不夠,天京方面和皖南方面便都來了援軍。然而,因為陳玉成把騎兵王牌小左隊放在了湖北,造成了安慶桐城主戰場上無人能與湘軍騎兵王牌多隆阿抗衡,所以援軍才會在桐城被多隆阿堵著過不來。在這種情況下,陳玉成勢必要去桐城主持搬兵。臨行前,他暫時把劉瑲琳四壘放在了集賢關先頂一頂,而不是放在那裡去犧牲。然而,湘軍憑藉強大水師的機動性,迅速從皖南搬來了鮑超等軍隊,把劉瑲琳等人吃抹乾淨。

自己的軍隊犧牲,原因是陳玉成的失誤;友軍的犧牲,卻是陳玉成的主動選擇。這tm能一樣嗎?

其實,曾國荃最初來到安慶,根本不可能包圍這座城池,想要破敵難度也低得多,怪只怪陳玉成當時忙著在江南和李秀成爭奪地盤,耽誤了時間。

陳玉成就像一個想全款買房的人。當初他手上有25萬,看上的房子20萬。所以趕緊下手啊!他卻把20萬存進了銀行,只肯拿出5萬,不夠的四處籌借。比如對朋友李秀成,他就要借10萬。李秀成不答應,只肯借給他5萬。結果陳玉成在墨跡的時候,房價飆升到200萬了。這下子陳玉成就算拿出所有的錢,也不夠買房。然而,探究陳玉成為啥買不到房子,得出的理由卻是別人不借給他錢。試問,天底下哪有這個道理?

人家幫你,是情分而不是本分。出了力,即使幫忙不成,你也不能賴上人家不是?

下面,小編就講一講為何李秀成為何在安慶城破的最後關頭出兵江浙。

李秀成在自述中說:“斯時我正在興國州,得悉英王如此如此而為,悉其省不能保也。”

話說陳玉成結束與李秀成爭地盤,離開蘇福省是在1860年9月末。李秀成呢?一般的說法是,他貪戀蘇州富貴之地,所以離開蘇福省自然要晚一些,是在同年的10月末,比陳玉成晚了一個月。

自此,李秀成就一直在外面奔波,把蘇福省的軍政大權交給了陳坤書。當李秀成再次回到蘇州,是1862年1月。

咦?說好的貪戀蘇州富貴之地呢?

那麼,李秀成是何時結束救援安慶,準備攻打浙江的呢?我們看到,1861年6月24日,李秀成在湖北興國,尚且給陳玉成和駐紮在黃州的賴文光寫信,商議合兵進取一事。直到7月9日,以從咸寧撤軍為起點,標誌著李秀成開始全面從湖北撤軍,退出安慶保衛戰。

李秀成給賴文光諄諭

那麼,在7月9日之前,發生了什麼?

首先,安慶方面:集賢關四壘全軍覆沒。其次,李秀成後院起火。當初李秀成離開蘇福省,委託陳坤書當代理蘇福省省長。誰知陳坤書民政搞得一塌糊塗。以熊萬荃、徐少遽、錢桂仁、李文炳等人為首,開始四處活動,打算把蘇州獻給清軍。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場大的勝仗穩定人心,而安慶已經成為一個無底洞,再投入多少本錢都是白搭。因此,清軍兵力空虛的浙江成為了李秀成的軍事目標。

李世賢勸浙江太平子民各知效順諄諭

事實上,在救援安慶之時,李秀成就做了兩手準備,他去救援安慶,堂弟李世賢則在浙江一帶活動。如果救援安慶不成,就進軍浙江。而陳玉成,也該為自己的地盤下點本錢了。

然而,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李秀成準備打江浙,一切都是未知。他並不知道能不能打下來。當年,江南大營潰敗,陳玉成把揚州作為攻打對象,結果在揚州守將,半身不遂的李若珠那裡吃了癟。幸運的是,在安慶陷落後,李秀成於江西河口一帶遇到了脫離石達開回朝的二十萬大軍。天助我也,得到這樣一筆天賜的厚禮,他自然更要去打浙江了。

小編以縣作為單位統計了一下太平天國統治時期的地盤,安慶保衛戰之後,李家兄弟打下浙江之時,太平天國的疆域最為廣闊。

正因為李秀成李世賢打下了太平天國稱之為浙江天省的地盤,攻克了杭州這樣的大城市,才在安慶陷落,太平軍士氣低靡之時振奮了人心。自然,蘇福省的內奸得知太平軍軍威大振,也不敢妄動了。

李秀成進軍浙江,正是三十六計中的李代桃僵,他用這種方式太平天國延續了壽命。


雁小驢


很簡單李秀成就是想看陳玉成的笑話。太平妖國後期主要的軍事將領只有李秀成 陳玉成。二人勾心鬥角,相互拆臺。李秀成想利用曾國藩湘軍來消滅陳玉成部,所以陳玉成在主力大部被殲滅後也不向李秀成去求援,因為求援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