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常说“立秋加一伏”,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悠悠乡村路


很多农村老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总结出的道理却非常实用,古代的人们非常重视天气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天气预报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就针对各个时节的天气情况进行观察总结,慢慢流传到今天,“立秋加一伏”就反映了立秋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立秋是进入秋季后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同“立春”中立的解释一样,立秋的说法是秋天开始了。秋代表着炎热的天气要逐渐远去,人们开始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立秋加一伏的说法是表示在立秋以后,虽然炎热的天气开始逐渐消退,但是不会马上降温,即使到了立秋的节气以后还会再热上一段时间,最少需要再热上十天。伏在古代的释义中可以理解为隐藏的意思,为了表示夏天季节的炎热,人们这段最热的时间称为三伏天,说明这段时间需要躲藏炎热的天气。

一伏是多长时间?

古人总结出的三伏天开始的日子是由夏至开始算起,根据十大天干的排列顺序数“庚日”出现的日子,第三个庚日就是伏天的开始,所以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所以这里的“一伏”是十天。

“立秋加一伏”有没有道理

之所以出现立秋后还要继续热一段时间的说法,是因为我国南北地域跨度较大,各地区的温度变化也不一样,立秋前后在北方黑龙江地区可能马上温度会降下来,但是对于南方地区来说,立秋前后受海洋气候影响的台风雨季的影响很小,天气就会更加炎热。

再有即使是到了立秋的季节,正好处于中伏的尾端,还没开始进入末伏,所以天气仍会炎热一段时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话”天气,只不过这短时间,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早晚会感觉早晚温差较大,正午的时候,天气仍会炎热。

所以农村老人常说“立秋加一伏”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只不过在我国南北地区的感觉不一样,相比较而言,这句话更适用于南方的天气变化。

农村老人常说“立秋加一伏”,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欢迎大家留言,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时间消失的越来越近,快的让人来不及品味,来不及回顾。我记得好像是昨天刚立春,转眼就要立秋了,大半年的时间马上就要过去。只要说到立秋,立马让人感觉秋天到了,这一年又要过去了。

今天入伏,从今天开始起,真正的暑期开始了,天气会越来越热,二十二号是中伏,…一直持续到八月十一号才是末伏,也就是说立秋的时候还在中伏里,中伏尚未结束,立秋以后以后还有末伏,一直到八月二十三号才处暑。所以农村老人说的立秋加一伏,就是说虽然立秋了,天气开始渐渐凉爽,但是还有末伏没有结束,所以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今年伏季较往年的时间都长,往年农历六月份就可能立秋了,今年在农历七月份立秋,季节的延迟,为那些晚种的农作物提供了成熟的时间。农民们都知道,只要立了秋,空气立马就会感到凉爽。只要气温一降低,农作物的生长速度马上就缓慢了。所以今年立秋在农历的七月份,为秋后丰收奠定了基础,不是有话说,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还有人说,七月立秋,种啥啥收。其实只能说明,立秋晚了几天,给农作物的生长延长了时间。像今年本来季节就晚,春天的时候,天气又一直寒冷不回暖,北方的各种农作物都种的晚。


其实就算是往年立秋在农历六月份,立秋以后也仍然会要加一伏。因为农村一直有立秋以后有“秋老虎”之说。虽然说立秋以后,空气日渐凉爽,但是刚立秋的前十天,还是会很热,气温甚至比三伏天还要高,特别是中午,光照更加强烈。农村人经常说,秋老虎比伏季更厉害,中午的时候要穿长袖衣服,不然日头能晒破皮。由此可见,立秋后还有一伏,说的一点儿不为过。确切的说,今年立秋以后,还不止一伏,因为八月八号立秋,离中伏结束还有好几天。

今天已经是七月十二号了,离立秋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今天开始进入初伏,三伏天正式开启了,炎热夏季,酷暑难耐,三伏天各种细菌滋生蔓延快速,大家要注意伏季不能乱吃生冷食物。


灵子


对于中年人来说,时间总觉得过的飞快,虽然今天进入初伏第一天了,但是好像觉得刚过完年似的,接着立秋也快到了,不敢想一年就要过去了,老人常说“立秋加一伏”,梅花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以今年为例,今年走阳历8月8日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原来年轻时分不清哪些是二十四节气,甚至不明白为啥入伏不在二十四节气中,长大一些才明白这是两条线,而今年是7月12号到7月21号初伏共10天,中伏7月22号到8月10号共20天,8月11到8月20号为末伏共10天,中伏立秋,然后还有个末伏,真的是“立秋加一伏”,三伏天才过完,立秋之日并不能说秋天就来了,还会热一阵的。


今年三伏天较长是四十天,而立秋又在中伏,这对我们农民来说有哪些好处呢?(1)伏里时间较长,说明庄稼生长期较长,因此因为干旱而晚种的玉米之类也都有足够生长期,正如老话说的“立秋在七月,种啥都丰收”(2)立秋后,天气相对来说凉快了,对于萝卜白菜是有利天气,天凉快不爱招虫子,且种萝卜不用急,头伏末几天,或二伏夫种也来得及,末伏种白菜,抗过幼苗期,成活率都很高。

“立秋加一伏”,一方面说的是时间飞快,一方面告诉我们立秋在中伏,种白菜、萝卜不用急,伏里40天,秋风凉了啥也爱长,今年一定是好收成。


山村梅花


老人常说的谚语和俗语是由古人通过实践总结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历经代代相传保留下来,对天气预测和农事指导,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立秋加一伏”指的是立秋过后,还有一个伏天到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

正常情况下,三伏天是30天。今年的伏天从7月12号开始到8月20号结束,总共持续40天。正因为今年的伏天多了10天,所以立秋来的稍微早一点,在8月8日也就是农历七月初八立秋。此时正处于中伏的末期,在经过十天左右,三伏天过完,正式步入秋季。而进入秋季气温逐渐转凉,天气凉爽。但是实际上,我们每年在伏天过完之后都要经历十天到二十天的闷热天气,这种天气的气温不亚于伏天。因此才有“”立秋加一伏”之说。



在“”秋老虎”天气里,早晚气温比较凉快,中午气温高。在少风少雨的天气里,很容易使人热的透不过来气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身体。晚上睡觉备好棉子,谨防熟睡后忘了盖被子被冻感冒;在从事农事活动时,尽量避开中午和下午气温高的时候干农活,并备好绿豆汤和清凉茶,用以解暑止渴。在饮食上,不要暴饮暴食,少吃大鱼大肉,多吃清淡易清化的食物。


由于我们国家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大。在立秋之后“秋老虎”到来的时间和持续时间都不相同,在我们家乡通常是在处暑之后“秋老虎”光临,一般持续二十多天。因此我们当地还有伏天过完之后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之说。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侯变化迎接“”秋老虎”,并进行合理的农事安排。


郧阳老五


农村老人常说"立秋后加一伏"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先说一下立秋后加一伏是什么意思:其实,不是说立秋后加一伏,而是立秋后必定要有一伏!所谓加一伏的说法,都是指在中伏期间有20天的情况下,立秋后还要加一伏的说法。


下面再说有没有道理。其实这不是道理,这是正常的伏天计算。老话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呢?从初伏到末伏,三个付天过完,有的是30天,有的就是40天,为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是10天一伏,为什么三个伏天会出现40天呢?这就是伏天的计算方法而产生的了。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首先是依夏至日为依据,"夏至过后三庚日",就是说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然后是10天一伏,十天后是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如果再10天后的庚日之内会立秋,那么中伏就是10天,然后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第1天。这样伏天就是30天。

如果中伏的10天之内,不到立秋的日子,那么中伏就是20天。这种情况下,立秋之后的第1个庚日还是末伏的第1天,这种情况下,伏天应该是就是40天了。 也就是常说的立秋之后加一伏!

关于三伏天的计算可以归纳为:夏至之后三更日。立秋必在中伏中,秋后一庚是末伏!

不知这样的解释你能否看的明白?


乡村新景


农村老人常说“立秋加一伏”,还有一句话和这个是一样的意思,“秋后一伏,热死老牛”。从字面意思就是立秋之后并不是说伏天结束了,还有三伏后的最后几天。今年的伏天时间是从7月12日至8月20日,共40天。末伏是8月11日至8月20日。

今年立秋是8月8日。从时间上看立秋之后伏天还没有结束。

时间上的农谚都是人们在生产个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包括种庄稼都是根据24节气来提示人们到了那个季节开始播种,不要误了农事,“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头伏萝卜二伏菜”等好多农谚,都在提示人们到了那个季节都有农事活动。



这不,头伏天正好是种萝卜的时间。

所以说,每句农谚都是人们在好多年的劳动经验总结,肯定有道理,有道理的原因是好多都被农事活动所应用。


立秋以后,好多作物进入生长发育的后期,进入成熟阶段。秋天是一个收获的节节,天气早晚温度有明显的差异,有了凉爽的感觉,也就是在这时就可以开始秋季养生了。


黄晓红果果


7月12日开始正式入伏,而且今天的“三伏天儿”时间也比较长,以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共计四十天。而今年立秋的时间则是在8月8日,也就是说,立秋到了,末伏还没开始。

不过虽然农村有“立秋加一伏”的说法,但是这加的“一伏”可不是“末伏”,而是所谓的“秋老虎”。

“立秋加一伏”

这句话是说哪怕是出了三伏之后,依然会存在一段时间的高温回热的天气状况。这种情况在气象学上被称为“秋老虎”,主要发生在8月~9月之间,一般多处于立秋之后。

秋老虎的气象特点是:中午温度极高,但是早晚之间的温度却又比较低,所以温差相对较大。而且由于此时降雨量不如夏季频繁,所以空气也比较干燥。

这种天气状况如果在正常年景的话,并不算一个好天气,但是如果今年出现“秋老虎”的话,对农业生产来说,却算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今年全国大范围内降雨相对频繁,温度低、光照少、湿度大,已经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而如果出现“秋老虎”话,能在温度、光照上都能有一个良好的补充,促使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且“秋老虎”期间温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物的积累,对农作物产量有好处。

但是也要注意:“秋老虎”期间高温、少雨对农作物授粉、发育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所以浇水、施肥、人工授粉等田间管理也要重视。


骏景——殷


骏景农业


民间有句俗话说“热在三伏”有时过了“两伏”之后,天气依然炎热,这便是所谓的“秋后一伏热死人”。它指的是立秋节气过后,炎热的天气至 少还要持续一两个星期。人们挂在嘴边的“秋老虎”说的大多也是这个时段。此时,天气虽然依旧炎热难耐,但是正在逐步转凉,农谚有“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等说法。

人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进行防暑降温,比如煮 绿豆汤,或用绿豆、银花、扁豆、冬瓜煲汤,再配以鸭肉、瓜果、白糖、薏 米、芡实等食物,这些饮食都具有清暑解毒的功效,是暑天的清补佳品。


姒黎i385


+天的伏,头伏l十天,中伏二+天,立秋后末伏十天。


山西代县逍遥自在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立秋加一伏呢我们这儿也叫秋老虎,而且刚立秋还会热差不多一个月。立秋只能算热天过半了,真正凉快到仲秋了。 秋后加一伏与头伏、中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头伏和中伏昼夜皆热,尤其是闷热、湿热的天气最让人苦不堪言,待在空调屋里精神上虽稍好些,但待久了就会少气无力,说不清楚是那个地方不对劲,从空调屋出来后还会由于室内室外的温差大更觉不舒服。 而三伏即末伏则是白天热晚上凉,说热那也只是早上的九点至下午的四点之间,其余时间应该都是凉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