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即将消失的野味,你吃过几个?

新大风歌


毛栗子,就是像板栗一样的但是个头比较小,味道比板栗更好,小时候山里有好多,现在都好少了。

牛奶子,酸酸甜甜的小时候的零食

苦栗子,生吃苦苦的,煮熟了粉粉的

还有乌泡子茶片稠籽籽等等都是小时候的零食





慈姨5311


说起农村野味真的特别的多,不过由于现在人们大量的捕捉还有受环境的影响,农村里的很多野味也变得越来越少了,有些甚至完全消失了,只能成为我们的回忆了。


农村即将消失的野味真的太多了,比如有:野兔、野猪、野生乌龟、野生泥鳅、野生竹鼠、野生黄鳝、等等...上面说的那么多野味我都没吃过,觉得有点遗憾了。我说说我曾经吃过的几个野味吧,在我心目中印象比较深刻的,那是我童年的回忆了,记得小时候经常能吃到这些野味,现在几乎消失了。

一、竹虫。记得小时候,每年都跟妈妈回外婆家的,那时没有交通工具,都是靠步行去的,大概走路要一个多小时吧,在路上有很多竹林的,那时在竹林里有特别多竹虫的,我抓了满满一大袋去外婆家油炸来吃的,油炸竹虫特别的爽脆,非常的好吃,现在我走遍很多农村的竹林都找不到竹虫的踪影了。不知道你那里还有这些野味吗?



二、山坑螺。在我这里,大大小小有几十个农村,现在河里山坑螺基本找不到了,记得十多年前吧,在我村里后山的那条小溪是有很多野生山坑螺的,那里的水是山泉水流出来形成的小溪,而且那里没有人类的居住和活动的,野生山坑螺特别多,后来被开发山区旅游景点后,野生山坑螺再也见不到了,在我这里农村,已经找不到野生山坑螺了。


三、七星鱼。记得小时候,和村里的小伙伴去小溪里经常能捉到野生七星鱼的,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大量捕捉,无论是网鱼还是电鱼呀,现在在我们村里,野生七星鱼已经很难见到了,野生七星鱼用来煲汤特别的营养好喝。你那里还有野生七星鱼吗?

现在农村很多野味都越来越少了,其中你都吃过哪些呢?欢迎留言。


三农天地


我曾经在山区工作过四五年,尝过不少野味。我个人对野味没有爱好,也觉得不好吃,野鸡、野兔、野猪、麂子……都吃过,感觉一点都不好吃,土腥味重,肉质粗糙,说实话我不知道喜欢吃野味的人是怎么想的,大多数饭店做野味都是用很重的辛香料来掩盖了野味的土腥味道,用名字的噱头来忽悠客人。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几千年之间,好的肉质都被人类驯化了,还有几千年的养殖经验,不断改良,才有今天美味的猪肉鸡肉牛肉羊肉……野味,肯定是被淘汰的种类,只能说是一个猎奇的心理。在把话说透彻一点,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野味,本身的生存环境就比较恶劣,生长状况也不好,肉质又怎么会好呢?

顺便找个话题,家猪是从野猪驯化而来,不停的物种改良获得的好的品种,回过头,你们要去找野猪吃,为什么呢?

仅仅代表我个人的体会和看法,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共同探讨,健康美食,健康的家庭美食。


嵎嵎钝钝


说到野味,我不得不出来唠嗑几句,就当陪大家一起回忆下过往吧。

我们这地处南方,是一个藏在深山老林里的小村庄,所以野生资源特别丰富,水里游的,山里跑的,天上飞的,应有尽有。在80年代那个农村物资还比较贫乏的时代,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肉,所以当时村民们为了改善生活,只得靠着大山讨生活,偶尔上山下河摸点野味打下牙祭。下面我就挑儿时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当然在山里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野味来跟大家伙聊聊。

水里游的

村里子里没有大河,只有一条小溪从南往北穿流而过。小溪虽小,但里面的野味着实不少,一到夏天,许多姑娘婆婆便背着小竹篓,带上簸箕,不亦乐乎的跑到小溪里面捕鱼。小溪里养不了大鱼,大多是一两指大小的小鱼,比较多的有一种褐色小鱼,背圆腹平,平时喜欢趴水流湍急的石头底下。还有就是野生小鲫鱼,我们这方言叫“蛇婆鱼”,一般藏身在小溪两侧岸边的水草中。再就是那种小虾米了,生活在水位较深的平缓区域。我们捕鱼的时候一般用簸箕架在平坦的河床上,然后用脚在上游处一顿踩,将上游的小鱼小虾赶往簸箕中,再伸手抄起簸箕,就能将鱼虾捕上来了。用这种鱼虾做菜,我觉得配上酸豆角最美味,新鲜爽口,实在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开胃良菜。

山上跑的

这个就更多了,毕竟我们这靠山。比较多的有野猪,野兔,麂子,还有岩蛙,竹鼠,山鸡等。野猪、野兔、麂子、等一般人看到也抓不到,因为需要一点专业技术,要了解野兽习性,会下套放索才能抓到。岩蛙抓起来比较辛苦,也需要胆大,它们生活在山涧有水的地方,而且都要夜晚才出来活动,山路比较湿滑,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再则一般人晚上不敢进山的。竹鼠喜欢挖洞藏身在茅草下面,以茅草为食,我有个叔叔非常会抓竹鼠,每年都会抓上一两只回来大家一起吃,可惜前几年因病去世,从此就再也吃不到他抓的竹鼠了。

天上飞的

如果竹鸡算飞禽,那我觉得它是我们那最美味的山珍野味了。每年的秋收季节,总会有竹鸡奈不住食物的诱惑,从山林里跑到田间来啄食稻谷,这个时候是最好抓鸡的时候。在田间地头插上小竹杆,一端系上绳子,打好活结用来作套索,再用石块轻轻压住机关,套索里再撒点谷子作诱饵,只有竹鸡上套,踩到机关,基本上都是一套一个准。套到竹鸡后回家用油炸了,再放到灶头上用柴火熏上一段时间,然后切碎,用坛子辣椒一炒,那滋味真是嘣嘎脆爽。

到了九十年代,在外上学以后就很少吃到这些野味了。一个是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人们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跑到山上去寻找食物。二则是随着人们的捕捉,许多野生动物日益濒危,慢慢被国家列入了保护动物的序列,山里人朴实守法,捕食野生动物这种违法的事情当然不会再干。所以,野味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就渐渐消失,我也只能在脑海中回忆一下那些儿时的味道了。


湘俚伢子


小时候农村里的孩子会自己给自己改善生活,家里生活条件不好,需要打牙祭,就靠孩子们奇思妙想了。

那些年山里的松树是野生的矮松树,每年夏天,松树上会挂着很多毛虫蛹,父母没空去山里剪这些高蛋白虫蛹,于是孩子们自己到山里剪。

印象里,我们家当初这个任务是落在年龄最小的小编肩膀上,带着不合手的大手套,拿一个圆形的、用棉槐条子编的框子,跟着比自己大的邻居姐姐们翻山越岭,从每一棵松树上剪下来躲在茧里的虫蛹,等框子里剪了很多以后,大家才开心往回走。

等来到村后的河边,我们会处理虫蛹,把一个个茧剪破,取出里面的蛹,有时候能剪出很多变成毛毛虫的虫子,一开始会吓的赶紧甩啊甩后来看多了也就不怕了,剪出来的虫蛹洗一洗,再次放到框子里,拿回家让母亲给我们炒熟。

特怀念那几年的毛虫蛹,现在山里那种矮松树不怎么多了,雷雨季节到山里也看不见几个毛虫蛹,这玩意,这种野味即将消失。

我们老家山里有一种蘑菇叫做松板,是一种比肉的味道还要鲜美的蘑菇,那些年山里的松板也不多,一种叫松蛾的蘑菇很多,如果有幸摘到一片松板,会开心一整天,这样的蘑菇做在菜里头,家里几个孩子都会抢着吃。





小编觉得有二十年没看见松板了,每当夏天多雨季节,小编还是喜欢到山里去捡蘑菇,松蛾还有,但看不到松板了。

小时候的肉类食品是知了猴,傍晚到,每天傍晚到小菜园里溜一圈,总能抓个十几二十个,那时候舍不得放到油锅里炸,就等做饭剩下的余火,把知了猴放进余火中,等一点火也没有了,我们就把它们从灰堆里扒拉出来,这玩意特别香。

割完豆子霜降以后,原来躲在豆子秸秆上偷吃豆子苗的虫子,它们会钻进贴地堰的泥土里,挖出来时豆虫把身体里的粪便已经排完了,还胖嘟嘟有肉,这样的豆虫我们叫它地黄,营养价值很高,味道鲜香好吃。


如今知了猴不多了,地里藏起来的豆虫也不多了,大概喷施农药,让这些虫类几乎灭绝了。

山里很多可以吃的野菜也快找不到了,过去我们喜欢吃的好东西,好像现在看不到了,它们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逐渐消失。


悠然见东山


以前的农村生态环境特别的好,各种野味也是很多的,包括地里长的、水里游的、地下长的、草地里爬的,乡居小菜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吃过的也不少呢,像捻子等野果都是在野外现摘现吃的,还有泥鳅等泥水里的美味也是抓到了生火烤来吃的,现在想想也是满满的回忆啊,多年没有吃过了:

一、泥鳅

小时候家里的水田就有泥鳅,去田里干活就能抓到泥鳅,而像寒冷的冬季,一些有水的水田也是能挖到泥鳅的,那时候跟小伙伴寒假放牛,就经常抓了烤来吃,泥鳅滑滑的,有粘液,不好抓,记得那时候因为抓泥鳅还摔倒在淤泥里过呢。

而现在的水田依然每年耕种,但却没有泥鳅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跟干旱有关,我们那边的水田若不是灌溉的季节水库不放水,水渠是没多少水的,特别是冬季,彻底的干啊,而水田也是干裂得不成样子。

二、竹虫

竹虫是生长在竹子里面的一种肉肉的白色虫子,小时候跟爸爸去砍竹子就有遇到过,拿来油炸了,特别的香,以前还跟哥哥抢着吃呢;而现在呢,竹虫也还是有,不过比较少了,像山区老家的人们更喜欢吃鲜嫩的竹笋,长竹笋的时候就拔竹笋吃了,而不是留着长成竹子,而且已经长大的那些竹子有些是砍来起房子搭架子用或者是卖了,竹子变少了,竹虫也就没那么多了。

三、塘鳢

塘鳢是一种小型鱼类,对水质要求蛮高的,我们山区老家山林里的溪流那里就有,塘鳢喜欢藏身在那些石块下面,翻开那些石块,它们立马游开了,徒手也不容易抓到呢,小时候还挖蚯蚓去钓塘鳢,不过太小条了,钓个二十条也就一小碗;现在那条溪流没什么水了,这种鱼也就没有了,因为10年前,村里越来越多的人都各自在那里挖池蓄水弄自来水接回家用了。

四、野地瓜

野地瓜对生长的环境不怎么挑,像乡居小菜山区农村老家的山坡、耕地边、路边就有,一棵藤上面结好多个呢,以前跟妈妈去玉米地里干活,最喜欢去摘来吃了,不过担心里面长虫,每次妈妈都要我们洗干净掰开看里面没有虫子才能吃;现在老家那边还是有野地瓜,不过很少有人吃了,村里没人养牛了,平时也不特意去摘,耕地边长的又担心喷农药会有影响。

五、山莓

相对我们平时吃的草莓,山莓可是野生的水果哦,在农村并不少见,果实红艳让人看着就想吃,而实际上山莓也是汁多口感很甜的,夏季就是山莓长果的季节;但是摘山莓要注意点,免得被藤上的刺钩到收就有得疼了。读书、工作后很少在老家住了,也是多年没有吃过了,而妈妈夏天去地里干活,看到山坡长有山莓还是会摘来吃的。

当然了,要说小时候吃过的野味,是说不完的,有些野味是比较少了,甚至有些地方都没有了,而相对野生的动物,野生的植物及果实在农村还是更多见些,不知道以后兴起吃野果的时候,那些野生的植物及果实是不是会像野生的动物一样,减少的速度变快呢,但愿不是那样。


乡居小菜


你好,我是小农夫。以前生活在农村里,各种飞禽猛兽真的不少,还可以经常吃,也不贵。下田干活最离谱的事做过,几十人去追个小野猪,野猪个头估计就10几20斤这样,最后还是给跑上山去了,想想都好笑。但由于近些年农村过度开发山林,和人为过度的捕捉,现在基本都成了保护动物了,也不敢捉也不敢买。

农村即将消失的野味,你吃过几个?

1.白面水鸡。

这应该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不陌生吧。本人没捉过,都是跟人家买的,从12块一个买到20几块就消失了,就成了现在的保护动物。白面水鸡个头也不大一般就是1斤左右,杀了就更小了,可以用来煲汤也可以姜葱爆炒,味道还是很好的。

2.豹猫。

豹猫外观非常好看,但非常凶残。家里之前在山上养鸡,就是给一群豹猫攻击过,上山看到那场景还以为是什么妖怪,死鸡还在但满地都是血,专门咬鸡脖子,一晚上咬死了我家10几只土鸡。当时还专门找了有猎枪的亲切去打,不过只打到一只,其他全跑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吃,最后也煲汤了。



3.石蛙。

石蛙就吃的最多了。以前我大舅就是爱搞这个,晚上专门上山捉的,一般生活在大山有流水和乱石的地方。味道清甜,非常好吃,煮粥和清蒸都非常一流。石蛙不是田鸡哦,外观颜色黑黑的,价格比田鸡贵。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了,更别说吃。


4.野猪。

野猪肉应该最普遍了,大家都有吃过,没保护前卖60块一斤,野猪最好吃的就是皮,这应该没人反对吧?野猪真的一点肥肉都没有,一般买来煲汤多,用来爆炒技巧比较高,刚熟就好,煮老了就不好吃了。

以前的野味现在全是保护动物,我也是很多年前吃过,现在只有回忆了。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我是农夫分享农村身边事,

关注食品安全!


小小的农夫


作为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冷,对于以前农村小时候的一些野味,现在可能想要吃到真的是非常困难。所以经常在网上看到别人,吃我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一些野味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的亲切。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而且回老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所以想要吃到农村这些野味,越来越困难。即使有时候回到农村,却并不是吃这些野味的时候,所以就会觉得特别的可惜,因此每次现在回老家都会挑选能够在野外找到野味的时候。那么现在在农村地区,有哪些之前常见的野味即将消失呢?


第一,知了猴

这种美味其实在农村地区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在我小时候,还有就是知了,小时候一个晚上可以抓到很多,每次都能吃到爽。但是最近这两年回农村的时候,虽然晚上以同样的方式去野外捕捉知了猴或者是知了,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到数量越来越少。这种美味的野味现在在农村地区,由于被人们过度的捕捉,导致数量越来越少。归根结底的原因,其实是因为现在知了猴的价格越来越贵,在我们当地,一个知了猴至少能够卖一块钱以上。所以前两年农村人大量的捕捉导致知了猴的数量越来越少,很有可能再过一两年的话就很难找得到了。


第二,野生的溪鱼

在以前农村的一些小溪里面经常能够发现有很多野生环境长大的鱼,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味道却非常的鲜美,经常在一些水质比较好的地方会有比较多。不过现在由于农村地区大部分水土都遭到了污染,尤其是农药的污染,导致现在农村的溪流里面生物越来越少,其中就包括我们小时候经常捕捉到的野生溪鱼,现在基本上看不到多少,很难抓得到,所以人们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往往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第三,野生蘑菇

以前在我们当地吃的最多的一种蘑菇就是松乳菌,又叫雁来蕈,是一种极其美味的蘑菇,而且无法进行人工繁殖,只有在一些松树底下或者板栗树底下才能够找得到。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和八九月份的时候是这种蘑菇比较多的时候,虽然小时候经常能够吃得到,但是如今却很难在山上捡得到了。其实也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只是觉得现在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容易找得到这种蘑菇了。

第四,野生泥鳅和黄鳝

其实在南方地区这两种野味应该是我们平时吃到最多的,因为在南方地区的水稻田里面,以前有很多的野生泥鳅和黄鳝,所以我们很容易抓得到,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稻田过度使用除草剂,导致泥鳅和黄鳝几乎灭绝,现在很难找得到。

当然,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野味,确实现在也越来越少,而且我们小时候吃过的地盆子,覆盆子,象鼻虫,石蛙,野生甲鱼等等这些美味的食材现在基本上很多都已经没有了,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农村地区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为造成破坏,其实占据最主要的原因。你们觉得还有哪些野味现在越来越少了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少三番


农村即将消失的野味,你吃过几天?这个在农村长大的我们还是深有体会的,下面说说。

一、野鸡,我父亲以前是民兵队长,练习过枪法。以前在我们小的时候,野鸡不受保护,经常到地里偷粮食种子吃,那时候的人们是见一只杀一只。由于那时候大量的枪杀及药物毒杀,野鸡在我们当地已经消失了几十年了。而用嫰姜炒野鸡,现在只能是在记忆中或买个养殖的偶尔过下嘴瘾。


二、黄鳝、泥鳅,小时候要想赚零花钱怎么办,那就是去农田里挖黄鳝、泥鳅。自己想吃的时候,也可以改善伙食,另外还可以卖了换零花钱,是我们小时候主要的零花钱来源。现在由于水稻改单季稻加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田里已经没有这些东西了。想吃,只能买养殖的了,反正吃起来就是少了野生的鲜味。



三、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时候大家都认为麻雀是害虫,破坏粮食作物生长。用一个蔑织的盖盘,下面支一个竹杆,竹杆上系一根绳子,撒上稻谷,等麻雀进去吃食后,拉动绳子,就将麻雀抓住了。拿来炒着吃或炖汤吃,是以前小时候补身体的主要营养来源。现在麻雀既不让抓,更不准吃了,而且数量在我们当地也是少的可怜。

四、野生蘑菇,小时候经常要跟在妈妈后面去捡磨菇,那时候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蘑菇都可以食用。妈妈捡的蘑菇主要是出售补贴家用,偶尔些品相不好的卖不出去的才会自家食用。偶尔有时候能加点瘦肉在里面一起炒,那是小时候最好的美味。可是现在农村的森林覆盖率高了后,柴火都没有人要了,很少有人上山了,也再没有见过野生的蘑菇卖了,又只能是在记忆里回味这种美味了。



上面这四个,都是我记忆中的野生美食,现在由于数量稀少,国家又出台了相关禁捕禁杀政策,所以大家千万别以身犯法,现在只能在记忆中回忆了或买人工养殖的吃。你们小时候有吃过这些东西吗?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坏男人说小龙虾


我是来自河南商丘的一个小山村,不知道你所说的野味是指荤的还是素的,我就说一些我小时候吃过,但是现在基本没有见过的东西。

1、槐花

这个东西可以生吃,甜甜的,吃一点可以,不能吃多,吃多了也不好吃。槐花主要用来蒸着吃。小时候会用钩子从槐树上勾下来,然后洗干净,用面粉裹起来(面粉不要太多),放在锅里面蒸。大概半个小时就可以蒸熟了。蒸熟以后用调料(蒜汁/香油/麻辣鲜/辣椒)拌着吃,很好吃。

现在我们那边中这种树的都很少了,几乎绝迹了。

2、地藓皮

我们那里叫地藓皮,这种东西吃起来有点像木耳,但是比木耳丝滑,比木耳好吃,我小时候吃的时候都是炒鸡蛋,不过没有吃过几次,主要原因就是太麻烦。

一般地藓皮是下过雨以后,山上会比较多。由于是在山上,所以摘铲的过程中会掺有很多细沙和泥土,洗的过程中会非常,非常、非常的麻烦。

3、虫不久

我们那里叫这个物品是“虫不jiu”,长在树上。小时候,每到春天都会爬到树上摘一些蒸着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还是怎么滴,我们那边这种树很少。

一般我们那边摘下来以后,会蒸着吃,很有嚼劲。最好选择青一些的,青的好吃,蒸的时候不要放太多面粉,也不要蒸的时间太长,否则容易侬,影响口感。

现在我们那里都盖起了楼房,把一些树木都砍了,现在回家基本吃不到了。

4、马蜂菜

我们那里叫这种菜叫”马蜂菜”,至于为什么叫马蜂菜,我也不知道!

这种菜都是夏天出现,长在麦地里面。小时候经常会蒸着吃,酸酸的,很好吃。现在我们都是打农药,或者也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没有人吃这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