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囧媽》,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映射了一個怎樣的現實狀況呢?

木子娛兒


首先非常感謝字節跳動能為全國人民在這個非常時期及特殊的情況下為大家免費帶來《囧媽》這部電影。

大年初一早上,我迫不及待地看完了《囧媽》,但看完這個電影后,能讓我深深感觸到,在外打拼的子女很少有時間能和父母,一起坐下來,好好的談淡話,以及擔心子女吃不好喝不好,營養不平衡,而影響身體健康,以及兒子的所作所為會影響生活,其中有幾個片段記憶深刻。

第一片段,在火車上兒子為工作的事打電話,母親不停地在周圍喂兒子吃這個吃那個,以及母親做了一桌子菜,讓他吃,並且以最後1塊紅燒肉不讓吃來提醒兒子身體變了樣應該注意身體健康了,及母親讓兒子喝紅豆水綠豆水等等,告訴兒子這個時候多喝水,利於膀胱排尿,有利於身體健康。

第二個片段,在火車上兒子和別的女人在餐車上,有吃有喝有說有笑的時候,母親告訴兒子生活不能亂七八糟的,影響家庭生活。

以上片段映射出,我們現實生活中何曾不也是這樣的,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母親想讓子女在家裡,多陪陪自己,但是因為工作上的原因子女不能陪母親,甚至說不上幾句話,就會發生爭執,然而母親的還是那樣要嘮嘮叨叨的,去關心子女的工作及其生活。


精彩好影視


片頭提到,你有多久沒抱過你的媽媽了?身為一個沒有完整原生家庭的孩子,從小父母離異,上一次抱我媽媽是在2019.10.27我們學校舉行的十八歲成人禮。我好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陪我度過這一個成人禮,挺感觸的吧,畢竟這一個機會挺難得的。我和我的媽媽已經分開了,不在同一個地方,但偶爾假期還會見面,每次見到我婆婆,她都會說,你要記得你媽媽當年的懷胎十月的不容易。我媽也說她後悔了,當初如果懂事點就不會離開我和我爸的身邊.....但事已至此,結果無法改變。片中徐崢在一輛火車上從討厭媽媽管他到積極為他媽媽著想,想和媽媽在一起。經過六天與媽媽的單獨相處,釋懷了、理解了,這對母子的冒險之旅,在衝突和危機面前攜起手來,化解重重矛盾,重新走進彼此的內心。正如片中所說,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爭吵,但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願愛不缺席,有時候我們細微的關愛,也許是媽媽最大的溫暖。

片中徐崢與袁泉不停吵架,可坦白過後,兩人也終於釋懷。從“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到“謝謝你讓我明白,愛是接納和尊重”,是相互理解與體諒。吵架不可少,但怎樣處理才是化解矛盾的關鍵。曾經的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但因為不懂得處理,所以分開了。袁泉說,我以前忽略了你的感受,造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其實,坦誠相待,積極溝通,學會換位思考是很關鍵的,只有這樣,彼此才能更好,才能共同成長,走得更遠。


影視領域1


面對自己最愛和最愛自己的人溝通真的不容易!徐媽一直都希望徐伊萬可以按照自己的模式發展,也以自己的方式一直在愛著徐伊萬,但是對於徐伊萬來說這卻是一個巨大的枷鎖,因為徐伊萬畢竟不是徐媽所希望的那個小伊萬。對照現實來說,與父母的溝通真的是很難,對我來說!不說其他的,就以結婚這件事情來說,在父母看來,我三十了,也該結婚了,結婚了也能有個人照顧,有個互相取暖的對象,他們也能放心了,所以他們會不厭其煩的催婚,不辭辛苦的給我介紹相親。但是這一切對於我來說確實巨大的枷鎖,是我想要逃離的愛,是我不堪負重的愛,在我看來婚姻是愛的結合,找不到我覺得能相守一生的人,我不願意糊弄,即使到了最後都沒有,我也寧願孤獨終老,但是這些話能和父母說麼?不會傷到父母麼?有時候擔心子欲養而親不在,有時父母的愛真的是枷鎖。《囧媽》看完真的有了這些感受,不知道大家怎樣呢?


自書胸臆


看完《囧媽》的最大感觸就是與親人之間要好好溝通太難了,我們都缺少和家人耐心溝通的態度。

我們總是習慣於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在陌生人面前,而對於自己越親的家人越沒有耐心。總以為那樣的態度是正常的,從沒有意識到無形中已經給他們帶來了傷害。

伊萬不想離婚,因為他還愛著他的妻子,但兩個人之間卻有個無形的牆阻隔在那裡,妻子很講道理,是個十分理性的人,而伊萬卻是個很情緒化的人,當然他們都沒有什麼大錯,但這樣的兩個人碰到一起如果沒有一點點改變,那他們的溝通註定是徒勞的,他們都認為自己沒有錯,但他們不知道也許適當的退讓就能化解兩個人的不悅。

伊萬對媽媽的態度更是不耐煩,他認為自己面對媽媽的管教理所當然應該有如此反應,他媽媽卻有不當之處,這也許就是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吧,但伊萬確實太容易發火了,他無意傷媽媽的心,但他說出的話確實欠考慮,他很愛自己的母親,母親也很愛他,但他們都不太會表達,不太會溝通。

假設他們在森林遇險沒有遇到貴人,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所以我們真的不要一時衝動去傷害自己最親的人,和家人之間不要太強勢,家人是你最親的人,我們可以對領導、對客戶、對朋友、對陌生人很友好,為什麼就不能有些耐心,對家人多些包容與理解呢。

溝通是門藝術,希望面對家人的我們在遇到不開心的事的時候,可以自己適當自願做些退讓,而不是被迫接受來自親人的強行改變。願所有家庭都多些歡樂,少些爭吵。


w曉夢


一、《囧媽》不好看。

1.主題不明確。應該是以媽、母親、女性為主題進行演繹。實際上母親去莫斯科這條線根本就沒有講清楚。

2.內容太亂了。有創業分歧的、婚姻墳墓的、母子關係的,一切都太做作了。徐崢為什麼要哭?為什麼要表現得那麼瘋癲?

3.為了深刻而深刻,劇情太刻意了。母愛有沒有解釋清楚?孝心有沒有解釋清楚?愛情有沒有解釋清楚?徐崢的遲疑就是孝心、母親擋熊餵食就是母愛、愛情就是拉拉扯扯?簡直不倫不類、一塌糊塗。

二、建議:

1.主題明確,一條主線。就像人在囧途,就是回家主線。港囧就是香港一日遊。泰囧就是泰國一日遊。那麼媽囧就是俄羅斯一日遊,簡單明瞭,觀眾易於接受。

2.精心佈局,層層推演。首先是徐崢的不小心上火車,在火車上要發生具有中國特色火車故事、趣事、典型特色,如方便麵文化、偶遇驚喜、火車笑料,這時要埋下伏筆。步行之旅要接動機!

3.懸疑牽引,潤物無聲。小故事之間要多接幾個為什麼。為什麼要陪媽媽去?為什麼要和媳婦分手?為什麼媽媽要溺愛?為什麼母子那麼像?多回答幾個為什麼。


某蛇


《囧媽》中年人能看懂的電影

——非常時期做非常事

是的,今年的過年對我們而言,是非常時期,因為不能出門。在家的我們做什麼?看《囧媽》

一開始看《囧媽》的時候,我覺得前面基本上節奏有點雞飛狗跳,這種節奏很快將我帶入一個有點焦慮的狀態,其實我就覺得這裡所呈現的就是中國大部分母子之間的關係——焦慮,相愛相殺的微妙之間。兩看相厭,卻又互相放不下的焦慮!

中國大部分的孩子由母親帶大,有多少母親一輩子自願的跟隨孩子的背影,走著,走著就迷失了自我。稍微處理不好的,雖不至於變仇人的,但孩子早已厭倦,一個使勁的給,一個使勁的拒絕,甚至拒絕看你一眼!永遠先低頭總是卑微的母親。那把上了雙保險的大門,只是鎖住了自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總歸相厭的感情的爆發終是要來,囧媽從一開始無法面對,到她不顧一切衝出火車站,來到無人的樹林裡,我相信她不是恨兒子,而是恨自己這一生錯過什麼?當兒子回到她的身邊她早已原諒兒子,不能釋懷的是自己!最後囧媽唱起《紅梅兒花開》她不只唱給兒子,唱給自己,還要唱給所有人聽!其實她一直有夢想,只是沒有兒子分享,她覺得的人生不夠完整。這正是電影要表達的愛吧!






桃李花開


最大的感觸:相同的問題,相同的答案,不同的結果

《囧媽》故事如電影名一樣,主要描述男主徐伊萬與母親之間由矛盾到和解的過程,原生家庭與親子關係是影片的核心元素。但《囧媽》的故事不止親情,片中共有兩段感情刻畫,一個是徐伊萬與母親的親情,另一個是他與妻子張璐的愛情。

親情與愛情皆是徐伊萬頭疼的問題,故事中他需要面對與母親的隔閡,也需要面對與妻子婚姻破裂的現實,最終碰撞出啼笑皆非又感人的故事。但有趣的是,這兩份感情產生問題的根源是相同的,最終解決的答案也相同,結果卻又完全不同。

  • 相同的問題

故事中親情與愛情產生矛盾的根源,都來自電影總結性臺詞中的“控制與索取”,兩段感情皆因一個問題而走向破裂邊緣,這是原生家庭影響延續力的呈現。

徐母對徐伊萬的愛觀眾能感同深受,但她對兒子從生活到感情的過度控制,也讓徐伊萬與觀眾都感受到無法呼吸的控制。她愛的越深,兒子便越難理解母親,最終徐伊萬在父親離世後逐漸疏遠母親,想要“逃離”對方的控制。

但母親對徐伊萬的影響,並沒有因為他的“逃離”行為而消散,反而他在與張璐的婚姻中又扮演了母親的角色。在這段婚姻中,他試圖將張璐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妻子”,這樣的愛同樣讓張璐開始質疑自己,曾一度陷入痛苦之中。

成長中最忌憚的問題最終還是在孩子身上烙下了印記,徐伊萬厭惡母親的索取與控制,卻又在潛移默化中重複母親的樣子,這便是原生家庭最深遠的影響:

活成自己討惡的那個人。

近年來很多影視作品探討原生家庭問題,從《小歡喜》等教育片,到《都挺好》、《囧媽》這類成年人的故事,每一次都試圖挖掘原生家庭中的敏感點。這是一個有利於思考現實問題的製作趨勢,但寫實的故事並不能改變現狀。

它們存在的意義是告訴我們不要在下一代身上延續問題,《囧媽》同樣如此。

  • 相同的答案

喜劇片傾向完美大結局,國產劇中涉及原生家庭的作品,也大多會選擇一個主基調:和解。就像《都挺好》的劇情一樣,被原生家庭傷害最大的蘇明玉,最終選擇放棄事業成為家庭的付出者,這個結局雖讓人詬病卻又最符合現實。

走閤家歡基調的《囧媽》,顯然也是開局便奔著和解而去的,因為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現實生活都無否認親情的羈絆。除了一些極為特殊的存在,大多數子女與父母之間雖有矛盾,但對彼此的愛與守護一直存在,只是他們愛的表達方式錯了。

所以,《囧媽》在綜合一系列情感矛盾的小細節之後,給出了一份解決方案:接納與尊重。徐伊萬接納了母親多年養成的性格習慣,母親也慢慢理解兒子的痛苦,他們在一個驚險的旅程之後,學會了尊重對方,迴歸溫情。

打開了心結以後,徐伊萬把同樣的方法用在了自己的愛情上,因為親情的覺悟,他才真正意識到張璐堅持離婚的原因。而張璐也在徐伊萬的坦白之後,發現她也曾對丈夫內心想法有太多忽視,兩個在問題中獨自成長的夫妻,最終達成和解。

其實,“接納與尊重”是一個俗套的答案,是中國式大結局固定模式,但它又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最佳答案。只有學會了接納與尊重,才會真正理解對方,也才能讓自己的愛被對方理解,相互成長,相互治癒。

  • 不同的結果

《囧媽》兩段感情的成因、答案、結果都有反思意義,但其中最為觸動七話的,還是完全不同的結局。三個角色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發現了對方的付出,彼此間的問題更得到了和解,但最終徐伊萬與母親的親情迴歸,愛情卻以離婚收場。

很現實的一個結果,簡單來看可以用血緣關係解答,母子之間無論產生多大的隔閡,最終都是母子,而沒有血緣羈絆的夫妻卻不一定永遠是夫妻。但七話覺得兩個不同結果產生根源,還是在於時限,這是故事映射出的社會現狀。

人們總是錯過感情問題最佳的解決時效

道理倫理、親子關係、撫養責任,這三個元素的讓親情成為最不容易割裂的存在,尤其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現實中因原生家庭而痛苦成長的子女,很難如影視作品那樣得到父母的道歉,很多時候他們會在責任與對親情的依賴中做出妥協。

這就給了親子關係一個相對長期的解決時效,只要彼此還存在於世間,親情便有和解的機會。但當問題存在之時,如果不能在早期解決,最終還是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正如徐伊萬與母親和解後仍舊失去愛情一樣,因為他錯過了另一個時效。

沒有多方元素影響的愛情,它的解決時效與親情完全不同了,它需要問題產生後儘量快的時間內給出答案。《囧媽》故事中的徐伊萬,就是在婚姻問題時效過期後才找到解決方法的那一個,他學會尊重妻子時,對方已經獨自治癒傷痕。

雖然兩人最終迴歸到相互關心的朋友,但作為家人的羈絆已經斷開,遺憾但又常見的結果。或許,《囧媽》兩份感情最終的走向能讓處於婚姻矛盾中的觀眾有一份感悟,不要在失去後才開始反省,不要在問題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後才想到治療


七話影視


首先先感謝徐崢導演,感謝節跳動,讓全國人民免費看上了唯一一部春節檔上映電影《囧媽》。

讓人超級期待的《囧媽》定檔春節大年初一,這是自《港囧》、《泰囧》之後,徐崢執導的第三部“囧系列”作品。影片將對準家庭關係,講述了老闆徐伊萬纏身於婚姻危機和商業糾紛中,卻陰差陽錯與媽媽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看完影片反思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就發現我們和徐伊萬好像啊,曾經也是母親強塞水果,每天給我泡水,可我還沒有到四十多歲,我每年還有假期要和父母待在一起。可未來呢,未來終於有一天我從我的學校出來,我邁向社會,我實現經濟獨立,我能自己養活自己,那我和父母之間的聯繫又會成了什麼樣呢。

這也許是大多數人的情況,因為工作、學習離開父母,漸漸的因為工作忙事業忙,一年也陪不了父母幾天。仔細想想,也不應該,但是沒辦法,有的時候為了生活必須要這樣。

電影於我而言很好看,不知道其他的看客怎麼想,過年了,我就在這裡給各位拜個年了~


10分電影



電影《囧媽》,有好幾個片段讓人淚目。影片對原生家庭、母子關係、夫妻關係的關注、剖析,讓人深思。我們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伴侶,可是相處太難,怎麼辦?


這樣的情況在如今的社會中,有不少,為了達到理想中的和睦關係,我們必須進行反思、做出改變。

本片給我最大的感受有兩點,如下:

一、母愛真是太偉大了

“不要吃我兒子,吃我!”相信很多人都對電影中的這句臺詞記憶猶新。

熊來了,想吃人,伊萬因為滾下山坡閃了腰而動彈不得,這時,他的老母親從樹上一躍而下,對著熊不斷揮手大叫,讓熊來吃她,不要吃她兒子。


她,一個女人,在面對兇殘的熊向自己奔來時,她不害怕嗎?她當然害怕,可是,母愛的力量超越了一切。兒子——自己的孩子,對於她來說,是比世上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她可以為他做出任何犧牲,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這種奉獻的精神,只有做了母親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真的,母親老了,很多時候她們都是在為我們好。當我們下次還想對母親不耐煩時,多罵罵自己吧!

二、俄羅斯美女的身材真是太棒了

伊萬與妻子鬧離婚,在火車上碰到一位俄羅斯美女(好像是烏克蘭的)。她的顏值讓人眼前一亮,身材讓人挪不開眼。好細的腰啊!


不過,對於這部電影所呈現的夫妻關係,以及伊萬因為要和妻子離婚了,就負氣地想把妻子搞垮,這一點,你怎麼看?


暖風薇薇


笑中帶淚,被瑣事纏身的中年男人與老媽一起踏上旅途,經歷了一系列的囧事之後,中年男人又從成年人變成了媽媽的小孩子。徐崢和黃梅瑩之間的互動太自然、太有生活了,那個給你發60秒語音、不斷向你“投餵”食物的形象簡直就是每個人媽媽的寫照,你有時候會對她不耐煩,但你永遠都愛她。

電影在情節上主要安排了兩對關係的矛盾衝突:母子關係與夫妻關係,在這兩段關係中,都體現了被控制後,另一方的不斷掙扎。電影的最後也闡述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任何一方都不該以愛的名義去控制另一方,讓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真正的愛是接納與尊重。

這種控制在親子關係中更容易出現,父母總是以過來人的經驗來給自己的孩子設定條條框框,該怎樣,不該怎樣。達不到他們的預期,輕則焦慮不安,重則容顏大怒。電影最後大團圓結局,看似互相理解,相互放過,真實生活中卻很難做到。

這部電影能讓觀眾看完之後反思一下自己的親子關係,我們有時候是不是把呵護與關心表現成了改造和管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