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穿越英姑峡,一次惊险刺激的旅行


我们在网上看到了有驴友穿越英姑峡大峡谷的消息,大峡谷的惊险刺激和美景被我们深深吸引,我们一行9位娘子军于去年9月份也来到了山西壶关桥上乡,准备体验一把穿越的神秘。

桥上乡是壶关县桥上乡党委、政府所在地,又是大峡谷游客接待集散中心、是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的小镇。这里的客栈很多,环境不错。

这是我们徒步穿越英姑峡大峡谷的路线图:从桥上乡➡️猫路➡️天生桥➡️鹅屋➡️万佛寺➡️老鸦头➡️英姑峡➡️隐龙谷➡️南掌村再到丁家岩。全程有30多公里,对姐妹们是一个体力、毅力和耐力的考验。姐妹中最大的66岁,最小的50岁,平均年龄60岁。

早上,我们先在桥上乡转了一圈,拍了很多美景。8:30分我们从桥上乡开始出发,沿着公路前行。当左边有一条上坡的小马路,拐入继续走,这就是徒步起点沙滩村,到终点丁家岩村的穿越开始。

一路上,沿着前旅友系的红丝带前行,在此非常感谢他们,为后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否则真不知道怎么走。

这就是猫路,猫路是有典故的,据传当年杨六郎兵败壶关到此,后有追兵,前有悬崖,无路可走,情形十分危急,突然看到有猫在崖壁上跳跃前行,遂沿着猫的行走痕迹攀越悬崖逃过追兵,终有此路。当然那只是个美丽的传说,所谓猫路,就不是人走的路,只能是动物,说明其险其难。

伟大的鹅屋人民为了解决出行难,硬是走出了一条猫路。猫路原本是很窄的羊肠小道,上世纪70年代,鹅屋和桥上两个公社同时发起修路,山上山下的村民共同把原来的羊肠小道修成了可以挑担子行走的台阶路。经过修整,已经没有当年的艰险,险峻程度大大降低。


壶关猫路之“险”,对专业驴友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可就算是一次“探险”之旅了。

这个路还是比较危险的,猫路很长,但两边的风光无限,所以吸引了很多驴友。

11:30到了能望到天生桥的垭口,大家休息,吃饭,补充能量。

终于走出了猫路,沿着公路向天生桥前进,这条路虽然好走,但还是挺远的。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上上下下猫路行程,始终沿着红丝带指引的方向,终于到了天生桥,在桥上走过,只感觉是走在两边峭壁的一个窄窄的山梁上,走过天生桥后轮廓豁然清楚。 它位于猫路之南,英姑山峰顶。是迄今我国北方发现的最大的天然石拱桥,飞跨于南北两座危崖之间,跨度50米,高200米,宽5米,厚度10米。

只有趴在悬崖峭壁上才能看到谷底,趴在那儿,生怕掉下去。

万佛寺是一个很小的无人住持的野庙,庙建在一个孤零零的小山顶,四周是悬崖。庙中的供奉五花八门,有佛陀、观音、财神、土地、龙王、弥勒、大肚罗汉、药王,林林总总地,不管你求什么总有你的一款。

万佛寺后面的台阶几乎是直上直下,令人头晕。

路过师家背村,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村落。

下午6点半,终于到达住宿的老鸦头村,全村现在只有2户人家,小村本来就不大,都搬到林州和壶关去了。这里确实太不方便了,买个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要到几十里外的鹅屋乡。这也是我们唯一能有住的地方了。

家里的摆设还是上个世纪的模样。我们帮着摘豆角、洗菜。房东给我们做了面条,大家每次回味都说这是最好吃的一顿面条,看来真是饿了!

房东是个很善良的人,子女们都搬到外面去了,只有老两口还坚持在这里,给驴友们带来方便,这是我们的合影留念。

开始向最后的英姑峡前进

终于见到了英姑峡的真容,它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鹅屋乡,地形为北方少有的喀斯特地貌,相传战国时期南掌村的英姑丈夫参加围魏救赵战役战死疆场,英姑思夫心切每日守望,最后化为石柱的故事而得名。

尽管这里有众多美景,但群山巍峨,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导致了这里的风景很多人都不知道;而恰恰也是这一点,让众多原汁原味的风景至今被完好保存,尚未完全开发。

上山容易下山难,看看这两个姐妹倒着往下爬。

往下望时,下面的天梯令人目眩,背后的山脊好像摇摇欲坠。

英姑峡层峦叠嶂,奇峰耸立,身处其中,真的会有一种身在张家界的感觉,却没有张家界的拥挤喧嚣。还不用买门票。

终于要走出大山了。

中午12点多来到了壶关丁家岩村,我们安全、顺利的完成了首次的穿越旅行,收获满满,感慨万千,累并快乐着,结束了英姑峡穿越之旅。坐上大巴继续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