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影响调查的主要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延迟了我国企业在春节后的复工复产;尽管政府部门及时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使疫情初步得到管控,但目前看疫情全面结束、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时间节点,都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前期中国企业联合会专门成立课题组,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进行了定向调查,了解了中国制造业500强业复工复产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做了汇报。为进一步精准把握疫情对中国制造业500强的生产经营的实际影响程度,了解企业自我积极应对疫情的实际行动,以及对政府政策扶持的诉求,中国企业联合会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最终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其中国有企业99份,民营企业200份(见图1)。行业主要涉及黑色冶金、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品、石化及炼焦、电力电气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制药等行业。行业分布情况具体见图2。

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影响调查的主要结论

图1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样本分布占比

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影响调查的主要结论

图2 调查样本的行业数量分布

通过调查,得到如下重要结论:

(1)疫情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一季度的生产经营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导致企业营业收入明显下降,推动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引致企业盈利水平全面下滑;企业用工、投资、出口均不同程度减少,出口订单的不确定性增加。

(2)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对二季度形势持相对较乐观态度,认为整体将逐步好转:企业预计营业收入将逐渐回升增长,盈利水平将逐步改善,用工、投资与出口都将逐步反转修复,但对成本变化的预测存在较大分歧。

(3)无论是疫情对企业一季度生产经营的影响,还是对二季度发展趋势的预测,在所有制上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上的评估差异最明显,在营业收入减少上的评估最接近。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营收、成本、盈利、用工、投资、出口的影响评估,都处于负面评估水平。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对未来持有更为乐观的态度;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一致认为,二季度营业收入、用工、投资、出口情况都会有所好转,但同样也一致认为二季度盈利预测仍处于负面水平,预测总体盈利水平仍可能低于往年同期正常水平。

(4)一季度经营形势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尽管所有行业对各指标的评估都属于负面评估,但行业评估均值存在较大差异。疫情对交通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制造行业营业收入的冲击最大,对建材生产、防务两个行业营业收入的冲击最小;对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成本增加的影响最大,对综合制造业成本增加的影响最小;对交通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制造行业的盈利减少最明显,对防务行业的盈利减少最不显著;防务行业的用工减少最突出,食品饮料生产行业的用工减少程度最低;药品和医疗设备制造行业的投资减少最突出,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投资受影响的程度最小;防务行业的出口遭受冲击最大,食品饮料生产行业出口受到的不利影响最小。

(5)各行业对二季度的走势预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盈利变化预测的差异最显著,极差达到了1.42;对营收变化的预测差异最小,极差为0.28。不过各行业都一直认为,营收、成本、用工、投资、出口,将在二季度逐渐好转;但对二季度盈利的走势判断存在分歧,建材生产,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药品和医疗设备制造,这三个行业整体上认为二季度企业盈利会好转,但其他八个行业认为企业二季度盈利可能仍将面临略有减少的局面。

(6)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成本压力增大,原材料与上游零部件不能正常供应,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受阻。“物流渠道不畅通”也是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上述四项问题的提及比率均超过了50%。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所面临的问题上,存在有较大差异。国有企业认为“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受阻”是企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而民营企业最突出的问题是“成本压力增大”。各行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也各不相同。

(7)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对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目标抱有信心,并积极全面开展自救。合计有将近四分之三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相信,能够顺利完成年度经营计划。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从多角度展开了全面自救,其中“调整生产计划,做好后续安排,疫情结束后全力追赶生产进度”“创新服务方式、销售方式和管理方式”“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开展自救所采取的主要举措。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信心上差别不大,但行业之间的信心差异较为明显。不同所有制的自救策略同样无根本性差异,但行业在自救策略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8)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对政府帮助企业脱困发展寄予厚望,展现出了多维度的政策诉求。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诉求最为迫切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其次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然后是“强化公共卫生保障,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主要政策诉求方面有同有异,关键差异在于:国有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加快“建立优质企业纾困机制”,而民营企业则突出强调了“重视企业家贡献,保护企业家积极性”。各行业对政策诉求的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八个行业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作为最突出政策诉求,而金属产品、防务、食品饮料生产三个行业则视“重视企业家贡献,保护企业家积极性”为最优先政策诉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