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桃园三结义,为什么人们都只拜关公?

zh若若


明明是桃园三结义,为什么人们都只拜关公?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成为千古佳话。刘备自称为汉室宗亲,为汉高祖多少代嫡孙,汉献帝召见后更被称为刘皇叔。刘备的志向是要匡扶汉室,恢复汉室江山。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历经困苦,西下入川,终于有了自已的立足之地,接着三顾茅庐,请出了军师诸葛亮,借荆州,攻占益州,后称帝建立了蜀国。那么既为蜀主,拜的人也只能是蜀国子民和部下。而关羽在被曹操所俘时和曹操所提的要求是只降汉不降曹,而且一旦打听到刘备下落即归去。关羽集忠义于一身,对汉室赤胆忠心,义薄云天,为后世人所敬仰,后世历代统治者对关羽都大加称颂,许多地方都建有关羽的祠堂,关帝庙,关帝陵对其膜拜,历经各个朝代关羽己经被塑造成为集忠义于一身的神,所以后人们都只拜关公。








虎哥143993466


提到桃园三结义,我们就会立马想到刘、关、张三兄弟。而三国猛将那么多,关羽又是如何从众多武将当中脱颖而出,一步步成为华夏文明“忠义”的象征,成为“武圣”、“财神”和“守护神”的呢?

这是因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当时的文学家和戏剧学家通过自己对理想人物形象的理解,不断的将关羽的形象进行完善。

再加上后来商品经济的发达,出现了大批的娱乐场所、民间的话本、演义以及口口相传的传说,于是关羽的形象也由此变得越来越神化了起来。

神化之前的关羽虽是“忠”、“义”化身,但妄自尊大,导致大意失荆州

1、陈寿笔下的关羽,蜀汉第一勇将,最后身死荆州,造成蜀汉大业功亏一篑

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里,关羽是个蜀汉第一勇将,像斩颜良、杀庞德、战樊城都表现出关羽的勇猛。

不过,陈寿对关羽的印象其实并不好,这是因为关羽虽有其过人之处,但是刚愎自用的缺点不仅激怒了孙权,还遭到麋芳、士仁的背弃,最后兵败身亡,蜀汉大业功亏一篑。

因此,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到“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表明了关羽妄自尊大,导致大意失荆州的原因。同时也反应出陈寿对神化前关羽形象的真实描写。

2、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将《三国志演义》里的关羽,列为“三绝”之一,使得关羽的“义”的形象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这段话里的“三绝”就是指“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于是,在毛宗岗的理解下,“义绝”关羽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关羽的“义”不仅表现在对刘备千里走单骑的忠义上,还表现在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华容道上放曹操上。

以上种种,说明关羽的缺点开始被人们所淡忘,而他的忠义也开始被大多数人进行不断的放大。

从宋朝开始,历朝历代皇帝除了对关羽进行加封,还将关羽形象也变得神化了起来

为什么关羽的形象在宋代有了显著提高呢?

这是因为宋代当时军事实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像北宋就遭受了辽和西夏的攻击,南宋则受金的侵袭,所以这个时候宋朝的统治者希望有一个勇武的神灵来守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此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像一些说书的娱乐场所越来越多,而这里面喜欢听三国志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多。

而三国故事的普及,使得民众开始有“尊刘贬曹”的倾向。到了南宋,朱熹就提倡蜀汉为正统论,其暗示南宋是正统。于是,关羽作为宋朝守护神的形象,使得关羽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成为保佑宋军的武神。

到了明代,受明代小说以及皇帝信奉道教的影响,关羽更加成为人们眼中的守护神。其中,万历皇帝对关羽就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的神位。

再到清军入关以前,努尔哈赤就十分尊崇关羽,所以到了顺治年间更是奉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而这种尊崇的现象一直持续到了晚清。

因此,关羽形象的变迁主要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通过给民众树立忠义的榜样,从而更好的维护自己圣主贤臣的形象。

神化后的关羽为什么还能成为各行各业的“财神”呢?

虽然关羽的形象被不断的神化,但是在神化形象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有人去传播关羽的信仰。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老家解县是中国最大的盐产地,由于山西的耕地面积少且人口多,使得那边大部分的人从事的都是商业活动。

再加上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使得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而关羽作为解县有名的武将,在当地有保护盐池的传说,盐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宋徽宗就把关羽奉为“盐池之神”。

晋商通过供奉关羽以及关羽老家的故事,使得晋商与官府的关系逐渐加强,伴随着晋商影响力的扩大,对关羽的信仰也是越来越大。由此,关羽也就成为了“财神”和“守护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社会阶层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将关羽冠上的各种称号。像武神、财神、盐池之神、水神等等与关羽有关的封号多的数不胜数!

综上,关羽从一个普通人逐渐被神化,其实跟宗教和传播密切相关。像对于一个内忧外患的朝代,统治者就需要一个这样的神明来庇佑国家的统治,而这些本质上也是属于一种“愚民政策”,不过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一个思想工具罢了!


秋原历史


在回答问题前,先纠正一下,人们并不是只拜关公。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死后都被封了神,都有自己的庙宇。只是后来因为宗教和政治的需要,关羽的封神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特别是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后,他在神坛上的光芒便远远盖过了刘备和张飞。

先说刘备。话说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杀害后,刘备发兵数十万攻打东吴报仇雪恨。在夷陵地区屯兵八百里,被东吴大都督陆逊火烧连营所破。刘备逃至白帝城驻扎下来,对夷陵的惨败无法释怀,恼羞不已,接着便一病不起,拖孤于诸葛亮后病死在白帝城。刘备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他的第一座神庙出现在故乡涿州,庙宇名称为“昭烈庙”,修建于唐昭宗乾宁年间。在成都武侯祠也建有昭烈庙以纪念刘备。

再说张飞。关羽被孙权杀害时,张飞正在阆中驻守。他脾气暴躁,闻知关公被害,没日没夜地嚎哭。为给关羽赶制丧服,有两个士兵没按时完成任务,被张飞鞭打。那两个士兵怀恨在心,担心被杀,趁张飞醉酒睡熟时,割下了他的头颅,逃往东吴。张飞死后很快就有了庙宇,叫张恒侯庙,位于重庆市云阳县。据《恒公灵异记》记载,张飞是当地的城隍,既管政事,断冤狱,保风调雨顺,还预防温疫,有时也帮送子观音干干活。后来人们又给他封了个“阴阳两界大巡环使”的称号,两界的不平事,都归他管。

最后,我们来看看关羽是怎么在封神之路上脱颖而出的吧。

东汉建安年间,关羽失了荆州之后,头被砍下来,送给了曹操,属于不得好死。在上古时期,人们把不得好死的人视为怨灵,为防止其作恶,用祭祀来安抚。相传关羽死后化身为怨灵“关三郎”,带领鬼兵给人类带来瘟疫,祸害一方。当地人都很害怕,便开始祭祀他,把他当成厉鬼恶神祭拜。

一眨眼三百多年过去了。隋朝时期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智顗到荆州传布佛法,听说了关羽显灵的事后,说关羽又显灵了,并稽首皈依,要求建一座庙。当地人便在玉泉山给关羽建了第一座庙宇,叫显烈祠,俗称小关庙。庙宇建成后,关羽加入佛教,被封为伽蓝护法。就这样关羽从人们惧怕的厉鬼、恶神,摇身一变成了佛教的保护神。这是他第一次脱胎换骨,脱胎换骨后的关羽很受人们的欢迎。

又一眨眼到了大宋王朝。宋真宗年间,民间传说蚩尤(没错就是被黄帝打败的那位)化为恶龙在解州作乱,宋真宗就请道教的张天师化解,张天师画了道符,请来已经封神的关羽斩杀了蚩尤。此后,关羽便开始走出荆州独步天下,并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到了宋徽宗赵佶时期,宋徽宗尊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此时在道教名声大振的关羽,已经算是德高望重了,

宋徽宗便接连给了他4次褒封,从“忠惠公”到“崇宁真君”,从“武安王”到“义勇武安王”。

到明朝万历年间,万历帝又是一个只爱炼丹,不理朝政的道教迷。于是,成了王的关公又获得了三次祀封,先后被封为“协天大帝”、“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从大王成为了大帝。清王朝顺治入关后,颁诏供奉关公,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皇帝亲政后,封关公为“协天伏魔大帝”。

由于关公重感情、讲义气、有诚信,成为忠诚和正义的化身,所以在民间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受到了朝野军民的普遍爱戴和顶礼膜拜。要知道,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千年。所以,关羽的晋级,用坐火箭来形容都嫌慢。


画月成眉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共伐黄巾军,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南征北战,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这个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后人为什么都只拜关公,而不败他们兄弟三人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桃园三结义实为虚构

刘关张三人是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但在《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上,却没有任何关于他们三人桃园结义的记载。

据考证,关羽比刘备大一岁,张飞比刘备小四岁。所以如果真的是结义的话,排序应该是关刘张。所以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桃园三结义是不真实的。

那为什么会有桃园三结义这个经典桥段呢?其实这个故事是在宋元时期开始流行的,后来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在创造《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时,将这个故事,放在了小说的开篇。由此,这个故事流传更加广泛,几乎是家喻户晓。

关羽的忠义之心

后人拜关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关羽的忠义之心十分明显。

关羽的忠主要体现在对刘备的身上。刘备被曹操击败后,投奔了袁绍。留下了自己的妻妾托付给关羽,关羽为了保全刘备的妻妾,不得已投降了曹操。曹操十分看重关羽的将才,不仅赠送了很多礼物,而且加官进侯。希望以此方式能够让关羽为自己所用。但后来关羽知道刘备的所在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曹操,千里走单骑,奔赴千里去寻找刘备。

关羽的义主要体现在对他有恩或重义之人身上。如感念旧恩,赤壁之战后,华容道义放了曹操。长沙会战中,与老将黄忠激战,二人相互欣赏,互称义士。

所以由于关羽的忠义无双、侠肝义胆,自然为后人所倾慕并崇拜。

关羽的神化及文化地位

真正让人们拜关公,主要是因为关羽形象得到神化,他在文化上的地位已经超过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这是因为历朝历代历代,对关羽进行加封而逐渐形成的。

历代帝王都非常推崇关羽的忠义,并以关羽为正面教材,以此教育自己的臣民要忠君爱国。对关羽的加封经历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

的过程。

到了清朝时期,关羽被加封成为了神仙的形象。成为了武圣关圣大帝,与文圣孔子是齐名的。在有些地区,关羽也被作为武财神的形象加以祭祀。

若木语

关羽在历史上确实表现得十分忠义,以至于后来被奉为忠义的化身。再加上各个朝代的加封,使得关羽在文化上的地位是刘备和张飞不能比拟的。

桃园三结义本属虚构,所以后人们只拜关公,而不是拜他们兄弟三人。



若木小记


关公像素有:“横刀夺财、立刀夺命”之说。 所谓夺财:是招揽生意、开拓市场、招财聚宝。适和生意人、经商创业等恭请在公司。 所谓夺命:是消除小人邪佞、驱邪避煞、庇护守卫。适合家中供奉,镇宅辟邪。

关公像立像亦分为两种: 刀尖朝上:主要是镇宅,家中本没有什么邪气怪事,未雨绸缪,恭请镇宅庇护之用。 刀尖朝下:主要是驱邪,家里存在不安因素,邪气萦绕,疾病缠身或怪事频发,恭请关公祈求祛除邪煞。



我是龙飞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关羽代表忠义。关羽忠义代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关羽为刘备救二位嫂嫂,而且为了回到汉营(刘备的身边),他不顾曹操的劝留,毅然过五关斩六将,这就是他忠的一面。赤壁之战华容道,他顾念旧情,放走曹操是他义的一面。所以他被称为忠义双全。

2.关羽是武圣人。关羽被尊为武圣的原因: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3.关羽是武财神。关羽是武财神的原因:一种说法是关公生前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经发明计簿法,设计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种说法是关公死后真神常回到人间助战,商人在生意受挫后若能得到关公相助,就会东山再起。关羽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将,流传最多的就是他的忠义无双,商人选择关公当财神,看重的是他的忠义、有担当责任等精神特质和惩恶扬善、祐民护民的万能神格,很符合商业活动的道德要求,关羽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保佑商人生意兴隆的财神。


福尔摩小黑


明明是桃园三结义,为什么后来的人只拜关公,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如下。

①关二爷以忠义闻名。关羽自出道以来,对刘备的汉室王朝忠心耿耿受人尊敬,可惜他败走麦城而死。嗯,因此后来关二爷成为了忠义的代表,凡是出来混的,无论黑白两道。人们都要求以忠义为先,因此人们都拜关二爷。

②关二爷以诚信仁义闻名。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其他地区出来做生意的人们都要拜一下关二爷,因为出来做生意的以诚信为先,他们希望通过拜关二爷来达到发财。

③关二爷被圣化了。由于关羽武功盖世,后来的皇帝把他封为武圣,和文圣孔子齐名。这就成了无数人崇拜的对象了。

④关二爷被神化了。由于拜关羽的越来越多,人们似乎觉得,仅仅将关二爷称为武圣,已经不能满足了,因此将关二爷给神化。于是民间突然传出来关二爷显灵的说法,就在这样人传人之中,关二爷也成为了护法神。人们都希望被关二爷的勇武给保护。

以上便是我的观点,感谢大家的阅读。





侠花


我是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这个问题我来尝试回答。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拜关公和桃园三结义没有任何关系。拜关公是因为关公最讲“忠、义、信、智、仁、勇”,而这几个字正是生意人所需要的生财之道。忠,就是忠诚;义,就是讲义气;信,就是守信用;智,就是有智慧;仁,就是仁义;勇,就是勇敢。河南洛阳关林庙供奉的关公就是以关公这六个字为核心内容的,也正是有了这六个字,关云长所以才能所向披靡,也正是这六个字,关公才赢得后世的敬仰。香港的警察大多也拜关公。

1、关公简介

也许对关公称谓不同,有的称“关帝”、有的称“武财神”、有的称“武圣”、……但无一不是虔诚有加,尊崇备至。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青龙偃月刀横扫千军,赤兔马驰骋疆场,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以其充满英雄传奇的一生,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神圣偶像。

关羽重承诺,守信用,对刘备无限忠诚,同甘共苦,恪守信义,始终不渝。身在曹营不忘旧恩,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捉放曹、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下面,和大家一起聊聊为什么不同阶层、各种行业的人士都拜关公。

一、统治者把关公奉为“武圣”

关羽以忠贞、守义、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维护其统治,因而大力渲染关公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公名扬海内外,与“文圣”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二、佛教中,关公为伽蓝菩萨

在中国的佛教中,关公为伽蓝菩萨。伽篮菩萨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篮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民间则称之伽蓝尊王、伽蓝千岁。

三、道教尊关羽为“关圣帝君”,简称“关帝”

在道教中,关羽被称为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并赋予关帝职司 “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兼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之能,更因其忠义,被奉之为财神。后来,道教主要将关公作为财神来供奉。

四、民间尊关公为“武财神”

在中国传统民间观念中,认为财神是掌管天上财富的神。而关公则被民间奉为武财神。

相传理由有三:

一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设有原、收、出、存四项,清楚详细,流传后世。

二说,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行事有始有终,做人恩怨分明。在商场上与人合伙做生意时,请一尊关公像,以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背叛合伙人之意。

三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希望生意受挫后,也能像关公一样东山再起。

五、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封号——玄灵高上帝

当代,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封号——玄灵高上帝。这缘于大众对和平安宁的期盼。

明末清初以后,百姓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和内忧外患之辱,尤其是江南百姓,在惨遭清兵和外国侵略军屠杀时,曾抬出关公神像聚集民众以抗外辱;在遭遇天灾、人祸时,人们祈求关公赐福、驱魔,除暴安良。

六、江湖人士拜关帝

近代,江湖上的哥老会、青红帮等帮派组织,奉关帝为帮会神灵,每有新入帮会成员必须参拜,

一般江湖上结义弟兄,效仿桃园三结义,也于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


玄门书社


泰山奇石开脸財神关公。



用户6996786194071


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还没有听说过拜刘备或者拜张飞的。崇拜关羽,可以说已经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共识,毫不夸张的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崇拜关羽的人

现代人对关羽的认识,大多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或者央视版的影视剧。这一本小说和一部电视剧对关羽的推广和普及率简直太高了

,以至于连小朋友都知道关云长。

为什么没有人崇拜张飞或者刘备呢?张飞这个人性格暴躁、行事鲁莽、有勇无谋,除了一身的武功,基本上没啥好的品质,所以也就没人崇拜他。而刘备虽然是他们三人的大哥,但是城府太深,表面上大公无私,、匡扶正义,其实内心假仁假义、贪图虚名,所以崇拜者也很少。

关羽就不一样了,不仅忠心耿耿、黑白分明,而且信守诺言、武艺超群。其实这体现的只是关羽浅显的一面,大家都崇拜关羽,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01关羽被羽化成神,是忠义的化身,代表了良好的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不像美国人信基督教,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人信仰佛教。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叙利亚这样的国家的人民,对宗教信仰可谓是近乎疯狂。但是我们好像除了一部分人信仰佛教或者神以外,其他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这个时候崇拜关羽、信仰“武圣”就成了很多人的一个选择。

▲关帝庙

为什么人们要信仰关羽呢?因为关羽的忠义已经深入人心,在人们看来,关羽就是忠义的化身。从跟着刘备打江山开始,关羽一直辅佐刘备左右,忠心耿耿,从来没有起过异心。即使被曹操掳了去,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为了回到到刘备身边,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那种视死如归的决心,把曹操感动得一塌糊涂。曹操对关羽那种敬重、爱慕、欣赏,简直就想把心掏出来给关羽看。因为没有得到关羽,曹操可以说是遗憾终身,然而无论曹操对他多好,关羽仍然不为所动,没有背信弃义。当然,后来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最终还是放了他,不是他不忠,而是太仗义,报答曹操不杀之恩。

从古至今,能够与关羽的忠义相媲美的人,除了岳飞,绝无第二。

▲关羽雕像

关于这种忠义,不仅影响了历史的走向,而且还影响了后人的价值观。比如现在很多人都把关羽的忠义当作人生的信条。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搞团团伙伙,都对关羽推崇备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关羽的忠义太深入人心。也许于是因为现在人心太坏了,忠义之人越来越少,所以关羽就成了人们的一面镜子,一来要告诉人们要忠心不二,二来要告诫大家,一切虚伪的假忠义,在正义面前都会无处藏身。

02关羽武艺超群,胆识过人,极富个人魅力。

罗贯中好像特别喜欢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关羽,而且还写得十分精彩,令人过目不忘。比如“温酒斩华雄”、“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襄樊之战,水淹七军”等等,简直把关羽的武艺写绝了,给人一种武艺高强,无人能敌的感觉。

▲过五关斩六将

而事实上,关羽的武艺放在三国演义中,真不是最厉害的,甚至还不如赵云。但是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觉得关羽是最厉害的呢?除了罗贯中对他出神入化的描写以外,剩下的就是关羽具有极强的个人魅力。他那种身高八尺,红脸长髯,不怒自威的形象特点太鲜明,再加上青龙偃月刀的加持,太符合武圣的形象了。所以武功高不高无所谓,在大家的心中,他就是武艺最高的,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武圣。

▲不怒自威

除了“武圣”这个称呼,民间还称呼关羽为“关帝”、“武财神”、“伽蓝菩萨”、“关圣帝君”等。关羽这种忠义的化身再加上极强的个人魅力,导致民间拜关羽的人很多。做生意要拜“武财神”,拉帮结派要拜“武圣”,祈求平安也要拜“伽蓝菩萨。”在我国香港地区,甚至连警察都要拜关羽,因为关羽在香港代表着道义,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关羽就是民心所向

所以关羽这种武艺超群、忠义化身、极强的个人魅力深入人心,感染者每一个崇拜者,从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崇拜关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03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关羽的宣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至始至终都对刘备忠心耿耿,别无二心,这样的下属正是领导们所需要的。

▲民间供奉的关羽神像

关羽的忠心符合了上层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赐给关羽封号,有意把关羽神化为忠义的化身,然后教育他的大臣和国民,以此来获得臣子们的臣服,从而维护他的阶级统治。

关于对关羽的封号,我们从下表就可见一斑:

可以看出,从北宋宋徽宗开始,一直到清朝的光绪年间,关羽的封号只多不少,到最后简直都成神了。

这就有力的说明了,关羽的忠义对阶级统治者是多么的重要。在官方的美化和引导下,老百姓对关羽的崇拜更加疯狂,以至于到处都建有关帝庙和关羽像。

▲关羽塑像

一言以蔽之,阶级统治者对于关羽的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崇拜关羽,所以我们才看到人们只拜关羽,而不拜刘备和张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