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榜回顾丨凝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第三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年度摄影集


图书榜回顾丨凝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门头沟西山永定河人文地理图像志,2 册

王庚飞 邹盛武 著

邹盛武 摄影

中华书局

2018 年 10 月


【评委点评】


《永定长流》与《凝视西山》作为两本以图片为主的文化地理图志,为中国专业摄影人士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工作样本。摄影师邹盛武常年研习黑白胶片摄影的冲洗及印放工艺,同时也受到西方影像理论诸如新地形学摄影的理念的影响,书中的图片彻底颠覆了国内以往类似书籍的美学基础,返璞归真,图片更多地关系了地貌本身特征及具体信息,放弃了以往只是从摄影家本身出发的狭隘观看美学。难能可贵的是,摄影师还着重突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在摄影行为之中的导引,让观看具有了深刻的递进逻辑,作者强调图像的起承转合与因果关系,给无论是人文地理还是专业摄影的读者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两本书也为今后各级官方影像志的操作与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很多的职业影像工作者可以延此方向有所建树。


——刘 铮


图书榜回顾丨凝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桑干河谷阳原段,2018 年 7 月 邹盛武 摄


图书榜回顾丨凝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南石洋大峡谷附近的山,2017 年 1 月 邹盛武 摄


《凝视西山》和《永定长流》是北京门头沟文委的委托项目。2016年11月开始立项策划,历经两年多的拍摄、编辑、写作与设计,于 2018年10月出版。这两本书是对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一个视觉研究,以门头沟辖区为主,也涉及永定河两个源头:山西宁武县的管涔山和内蒙古兴和县。源头之始,桑干河谷、官厅水库、门头沟区域,一直到丰台区的卢沟桥止。我们将这个项目定位为人文地理图像志,即是指,书中不仅关注这一带的山形、水势、植被等地理面貌,还包含这一区域宗教文化遗产、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内容。这是一个团队协力完成这个项目,策划、写作、编辑、图书设计,都有专业人员负责,我负责的是图片拍摄。拍摄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门头沟文委方面提供了各类文字和图像资料,请了当地熟悉门头沟历史和文化的专家与主创人员研讨,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拍摄内容与摄制方案。拍摄每告一段落,所有参与者会聚在一起,看片研讨,发现问题,调整思路。


图书榜回顾丨凝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神泉峡,2016 年 11 月 邹盛武 摄


以前此类画册的拍摄,通常会组织多个摄影师共同完成,或广泛征集图片编撰成集。这个项目不同,只选用我一个摄影师完成所有拍摄工作,并由王庚飞担任整书的视觉指导,对整套书作统一架构。这两本书实际上是一个学者加一个摄影师的视角所呈现出的西山和永定河。


图书榜回顾丨凝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张家口武家湾段小水坝,2017 年 7 月 邹盛武 摄


在图片样式上,我保持一贯的风格,视角平正,温和,不夸张,影调中规中矩,不求新、奇、特,更无需所谓的影像冲击力;在内容上,我虽有充分的拍摄自由,但在规定内容上没有不拍的自由。这些是与以往自己拍个人作品不一样的地方。几乎所有确定好的内容,要求是有刚性的,把必须拍的东西拍好考验着一个摄影师的专业性。我们要求对每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方向、时节都有确切的记录,部分有特定意义的照片,镜头指向的方向,镜头的焦距,使用的相机类型,甚至拍摄地点经纬度和海拔都有详尽的记录,尽可能地使图片具备文献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照片就是世界的镜像,世界通过相机,通过相机操作者,成为一张照片,无论如何也不是完全的客观再现。拍摄者能做到的,只是对拍摄对象的拍摄,要有被自己认可的,摄影意义上的真实性。我们还要求照片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相互帮扶着把一地一事说明白。拍灵岳寺,从山门、第一进院、主殿、主殿内的结构细节、后院、后殿,到尽头的回望;拍山,涉及到山的形、山的势、山的肌理、山与山之间的连接与绵延; 拍老梆子戏,不仅要拍演员,也要拍看戏的人、演出现场、乐队班子,要把历史源流弄透了,要把各个角的行头戏份搞明白,拍出的照片气息就会对;拍非物质遗产传人,一个拍得沉,一个拍得飘,这是在对被拍摄者准确认知下,自然生发出来的。有时还要呈现同一个地方因时节不同造成的面貌变换,书中会特意选出一些编排在一起。2017年1月,雪后的雁南路,路边的山苍茫茫的,山形硬朗俊拔;转过年春末夏初,同样的山,花虽不多了,绿意却越堆越密,山也变得绵绵的。如果不看文字说明,很难认出是同一片山。


图书榜回顾丨凝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潭柘寺,2017 年 1 月 5 日 邹盛武 摄


中国的北方我拍得算比较充分了,以往的经验,每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出二三十张像样的照片就很难得了,有时跑个几百公里,只能拿回一两张。当看到成书最少 300张的要求时,我被吓到了,感到这种要求有问题,这一片地的图片产出不应这么大。但整个工作完成,最终用了470多张照片,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同的拍摄方式。实际上,在一片地沉浸得深,在一片地待得久,仔细地看,被逼迫着看,被要求着看,获得的东西也会多。以前是走得急,看得粗了!


图书榜回顾丨凝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俯瞰爨底下村,2017 年 6 月 邹盛武 摄


考虑到图书以及后续展览的效果,也考虑到我的专业阅历和拍摄习惯,也为了在图片质量上,让我能控制的环节尽可能多一些,几乎所有图片都采用黑白胶片拍摄,手工冲洗印制的明胶银盐工艺。这种工艺所形成的调性在最后的展览和成书上还是有所体现的。用数码拍,如果只是用来印书,转黑白,调好图,质量应该不差。但要微喷成照片展览,和手工印制照片相比,不是我期望的样子。另外,用数码相机拍,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的程度过于大了。


图书榜回顾丨凝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永定河涿鹿段,109 国道边初雪覆盖的山,2016 年 12 月 邹盛武 摄


书里每张照片,单独地看,我不敢奢望都能看得过去,但所有照片通过编排会形成一个绵密扎实的整体。通过策划、编辑、设计,将文字和图片组合成有明确视觉态度的两件作品,两件书的作品。这作品,是两本摄影书,而不是单纯的两本摄影集。



图书榜回顾丨凝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本文作者为邹盛武

文章首发于《中国摄影》2019年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