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九五”是什么意思?

楼兰都护


中国古代把皇帝称作“九五之尊”,而九五之尊也是皇帝的专有称呼。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主要还是来源于《易经》,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了解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的原因。

一般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较为简单的说法是: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代表的是最高峰,是不偏不倚,鼎盛之地;五居正中,是中国古代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和崇敬,高而不傲。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是:“九五”一词来源于周朝的《易经》。现如今广为流传的《易经》版本据说是周文王所演,因此也被称为《周易》。《周易》里有六十四卦,其中首卦为乾卦,乾卦者,乃天也,因此乾卦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的卦象由六条阳爻而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往上数,第五爻被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九五又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九五也就成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第一,何为第一,自然帝王第一,因此九五就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其本意并不是指具体的字,而是用来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

还有比较小众的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二字,其中“九”表示中原九州,“五”表示中华五岳。所以“九五”即皇帝就是天下的主人,大家长。但认同的不多,也就不细说了。

当然,不管哪一种说法,我们从中都能看出“九五”二字所代表的,就是古代人们对于皇权的崇拜;这二字也代表了中国古人对于数字的一种迷幻般的“信仰”。


暮云凝碧的三言两语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皇帝被叫九五至尊,那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奇数和偶数,因为讲究阴阳之说,所以就把奇数叫做阳数,而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五又是最中间的阳数,那么九五就是中间那个最大的了。

第二,河洛图,有点像我们所熟悉的九宫格,一共有九格,其中最中间的是就是五,所以九五就是指最中间的意思。

第三,来自周易的说法,易经六十四卦里,第一卦就是乾卦,九五就是出自乾卦里,那我们来看看乾卦是怎么样的,乾卦有六爻(也就是六条横线),如果六条是一 一这样的,那这个卦就是第二卦坤卦。

乾卦的六爻(六条横线)里面最吉利的就是九五(从下往上是初九至上九),也就是第二条横线。

这个九五是说,飞龙在天,利在大人,那这个怎么解释呢?根据唐朝的经学家孔颖达说,阳气极盛,所以就到了天下,这个就像圣人有龙德,所以就飞到天位之上,所以九王就指帝位之称。

史书上面出现的九五之尊,九五之位,也一般是出自这个说法,毕竟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里面周易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简单说


“九五之尊”这个说法来自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易经》。

“九五之尊”简单的说就是最尊贵的位置。

它是与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观念相联系的,中国人的政治观念是“内圣外王”,“九五之尊”就是“圣人之位”,历代皇帝都被称为“圣上”,也就是帝王的位置。

帝王之位为什么叫“九五之尊”呢?这当然要从《易经》的系统说起。中国人研读《易经》都知道它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象数之学”,一个叫“易理之学”。这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易理之学”是读书人都要学习的,讲的是人生道理。“象数之学”,好象是算命打卦之术,好象是迷信,其实不然。“象数之学”简单说就是用“象”和“数”来推算生活中的吉凶祸福。易理就是在象数推算的基础上得出的。

“九五之尊”中的“九”和“五”就是数,这个数与今天的《数学》既相一致,又有差别。《易经》中的数,既有大小关系之别,更重要的它还体现出人生大道。

《易经》中最重要的数,有九个,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如果加上“0”,就是十个了。这与今天《数学》中的十进制是一样的。个位的数字,有十个。这十个数除了表示大小之外,各有自己的含义。

《易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因此,“0”就是无,先不是,剩下还有九个数,这九个数以五为中心,分成两组,一二三四是一组。六七八九是一组。一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是阴阳,是二;二又生三,这里的“三”是宇宙生发的第三个层次,三就是“四象”:太阴,少阳,少阴,太阳。三生万物,指的是在四象的基础上生成八卦。八卦代表世间万事万物。《易传》:“圣人做八卦,以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到此,在宇宙生发的系统中,

一二三四,都用上了。

八卦就可以类万物之情了。但是,它的实际应用要到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已经可以用来推算吉凶了。吉凶的推算,看的是阴阳的变化,而阴阳本身又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的相互转化之中。所以,六十卦的推算中,又用到四象。把“四象”用数字代替,就用上了“六七八九”。这四个数中,六八属阴,七九属阴。阴小阳大,因此,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七为少阳,九为老阳。少阴是阴的常态,阴占主导;少阳是阳的常态,阳占主导。老阴是阴到极点,阴极阳生的时候;老阳是阳到极点,阳极阴生的时候。

这样,我们讲了一二三四,和六七八九。没有讲五。下面讲“五”。易经是讲三才天地人的。数字中也有三才。在一至九这九个数字中,一二三四,代表天,五代表人,六七八九代表地。天是形而上,地是形而下,中间是人,也就是五。

九个数字的意思都说了。现在就可以讲“九五”之尊了。六十四卦中,每个卦有六个爻。六个爻都有阴阳的分别。推演的过程中,还会有“变卦”,出现老阴老阳,就是变卦。现在我们随便用一个卦来说明一下。

上图是六十四卦中的“需卦”。水天需,上卦是“坎”,下卦是“乾”。它有六个爻,阳爻是一条直线,阴爻是一两条断线。阴用“六”代表,阳用“九”代表。顺序是从下向上数,一和六两爻,分别用“初”和“上”表示顺序,阴阳在后。二三四五用数字表示,阴阳在后。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标示。需卦的初爻是阳爻,记为“初九”。二爻也是阳爻,记为“九二”。四爻是阴爻记为“六四”。五爻是阳爻,就记为“九五”。

五爻的位置是最好的。在易经的系统中,判断吉凶两个最主要的指标是“中”和“正”。中的意思,其实就是“中庸”的出处。简单的说就是恰到好处。“正”的意思是,阴爻居阴位,阳爻居阳位为正。反之为不正。不正自然不吉。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是有八卦相合得到的。八卦的每一卦都有一爻居中位,(因为八卦是三爻)。以上面的需卦为例,下卦得中的是二爻,二爻是阴位,现在是阳爻,所以不正。

上卦的是“坎卦”,五爻得中,五爻是阳爻,阳爻居阳位,既中且正。所以,需卦的九五,是“需于酒食,贞吉。”

如果五爻是阴爻,就不叫“九五”,而叫“六五”。九是阳,阳极之象,在人,代表男人,一家之主,一国之君。因此,九五之位,是最尊贵的位置。是皇帝之位。

五爻之上还有六爻,位置比五爻还高。那就是物极必反的位置了。有人把它称为太上皇之位。看似比皇帝还高。但实际上最尊贵的还是皇帝的九五之位。

历史上的武则天也是皇帝。她是女人,属阴,坐在皇位上。就文化上,称为阴阳倒置,是不吉祥。或者有人说这是迷信。但,武则天坐了九五,李世民的子孙们被杀了很多。确实是个事实。当然,这是闲话了。


七月流火140400643


九五之尊的称号来自于易经乾卦。

乾卦从初九潜龙在渊开始,到见龙在天,到君子终日乾乾,再到或跃在渊,这都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步骤。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刚开始的时候,你还不是很强,就先忍着,好好修炼你自己。当你修炼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出去转转了,在小范围内打一打自己的名气。

当名气打到差不多的程度时,你就得要谨慎了。不要太嚣张,你以前修行的东西要使用上来,做人做事要谨慎,因为你是个名人,不能随便像普通人那样再随便了。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了谨慎的作风后,你就可以再一点点朝外扩展你的能量圈,将你的影响力一点点向外扩散。

待到九五的时候,飞龙在天。

九五之尊,飞龙在天。

能量覆盖范围之广,苍天之下全属于你的范围,所有人都能看到你,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你的力量。

这是乾卦中最极限的所在。

而你要是再狂野,再朝上飞,你就不是天之子了,而是要弑父的存在了。

乾卦在上九中这样描述--亢龙有悔!

用俗话来说就是过刚则断。

用古代的感觉来说就是,你想把天掀翻,想代替老天了,你还是天子吗?老天不一个巴掌呼死你。

而古代,皇帝的称号可是天子啊。

天之子,不是天,更不是天之父啊。

所以,皇帝的称号只能在天之下,但又要在版图内所有人之上,因此就叫九五之尊。

九五,飞龙在天。天之下,万民之上的存在哈。


书店老板和她的宠物们


中国古代的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或者称为九五至尊,与中国的龙崇拜和易经有关。

我们首先来说,龙的图腾崇拜是如何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

《说文解字》中解释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龙是一种近乎神话的动物,它神通广大能大能小变化多端,代表着无所不能的形象。

龙,最初可能是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我们看伏羲的形象,就是一半是蛇一半是人的形象,所以,龙可能是伏羲族的图腾崇拜。后来龙被进一步神化,演变成龙神的崇拜,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最大的依赖是水,而龙传说中是治水的神。

在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意识形态领域的神灵崇拜也需要统一,龙不再是单一的部落的图腾了,而是变成了全国统一的崇拜。这个时候,封建帝王就把自己与龙的崇拜联系在一起,说自己是龙的儿子,他们的后代,也被成为龙子龙孙。

那么,为何龙就能成为全国统一的神灵的崇拜呢?为什么皇帝又被称为九五之尊,这个九与五,又有什么具体含义,九五合在一起,为何又能代表皇帝呢?

这又与我们中国文化中最早的一部哲学书有关,这部哲学书叫《周易》。

按照历史通行的说法,周易先是由伏羲创制了八卦,后来周文王在狱中,潜心研究七年,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后来孔子为周易做注解,从而让周易成为经典,后来也称为易经。

作为哲学思想的易经,接受了当时阴阳学说,把世界分成阴阳两种,如果用数字来表示的话,奇数就是阳,而偶数就是阴。奇数中以就为最高,也就是说,在阳中,以九为最大。

九五这个词连用,是在易经的乾卦中。易经有六十四卦,而乾卦又是第一卦,乾为天,坤为地,乾代表帝王,坤代表帝后。所以古代帝王的寝宫成为乾清宫,而后妃居住的叫坤宁宫。

我们来看乾卦的形状,就能非常直观地理解,为何九五之尊被代表皇帝。

乾卦一共六爻,第一爻叫初九,这是阳爻,第二爻叫九二,这是阴爻,以此类推。第五爻叫九五,第六爻叫上九。

在乾卦的六爻中,一二三爻象征人,二三四爻象征地,四五六爻象征天。如果以社会阶层来看的话,六爻从第一爻来看,分别代表普通群众、县市级官员、省级官员、中央官员、皇帝和太上皇。

中国文化又崇尚一种辩证地、矛盾的对立发展的理论,认为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要向他的反面发展。从乾卦的六爻来看,第六爻上九已经发展到了顶点,慢慢地要开始向下落了,而第五爻九五,正处于向上升到最高点的阶段,同时,九五爻处于上卦的中间,上有六爻保护,下有四爻辅佐,所以,九五爻也最为尊崇。

从乾卦的卦辞来看: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假如是一条龙的话,你看从第一爻的蛰伏等待力量,一直到九五爻的飞龙在天,煊赫无比,而到了上九爻,因为过了头,就要亢龙有悔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易经中的乾坤和阴阳的分法,男为乾,女为坤,阳为乾,阴为坤。

第二,阴阳学说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在阳数中九为最大。

第三,易经中的九五爻,处于天的中央,是最为尊贵的人。

第四,易经中的九五爻,取飞龙在天的意思。而龙又是帝王的象征。

所以,九五之尊就成了帝王皇帝的代名词了!


好玩的国学


首先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意见,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第一,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奇数和偶数,因为讲究阴阳之说,所以就把奇数叫做阳数,而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五又是最中间的阳数,那么九五就是中间那个最大的了。

第二,河洛图,有点像我们所熟悉的九宫格,一共有九格,其中最中间的是就是五,所以九五就是指最中间的意思。

第三,来自周易的说法,易经六十四卦里,第一卦就是乾卦,九五就是出自乾卦里,那我们来看看乾卦是怎么样的,乾卦有六爻(也就是六条横线),如果六条是一 一这样的,那这个卦就是第二卦坤卦。

乾卦的六爻(六条横线)里面最吉利的就是九五(从下往上是初九至上九),也就是第二条横线。

这个九五是说,飞龙在天,利在大人,那这个怎么解释呢?根据唐朝的经学家孔颖达说,阳气极盛,所以就到了天下,这个就像圣人有龙德,所以就飞到天位之上,所以九王就指帝位之称。

史书上面出现的九五之尊,九五之位,也一般是出自这个说法,毕竟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里面周易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麟哥说


“九”和“五”连用,称为“九五”出处在《易经》。《易经》中六十四卦,第一卦称之为乾卦,卦象如下图。

乾卦是同卦相叠,上乾下乾,是纯粹的阳刚雄健之象。乾卦象征天,比喻为龙,也指有才德的君子,表明兴盛强健。

“九”指的是乾卦中的“阳爻”,也就是这个符号:“—”,这是后世的称呼,在乾卦里把这个符号叫作“九”。“五”是指顺序,从下向上数,第五爻叫作九五。“九五”的爻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是极盛之象,阳气盛至于天,所以叫飞龙在天。好比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

中国古代的数字分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沅汰


中国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
“九五”是因《易经》中的八卦有六个爻,最上面的上卦上爻称为天,最下面的下卦初爻称为地。中间的上两个爻称之为人爻和地爻。也就是上卦中爻即第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人中最高位,即:皇帝所占位置。读卦时,第一爻彖词曰:潜龙匆用。是阳爻则读“初九”爻,如为阴爻时则读“初六”爻;第二爻彖辞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阳爻读“九二”爻,如为阴爻则读“六二爻;第三爻为阳爻,彖辞略,读“九三”爻,如为阴则读“六三”爻;第四爻如为阳爻则读“九四”爻,彖辞:或跃在渊,无咎。如是阴爻读“六四爻”第五爻是皇帝位置,如为阳爻读为“九五”爻,彖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以圣人之德居天子之位,故,万人乐得而见之。属于正爻正位,也叫当位,天子之位;如为阴爻读“六五”爻,阴爻占阳位不是正位,



也叫不当位。第六爻是阳爻则读“上九”爻,彖曰:亢龙有悔。亢,太过,有危险。如是阴爻則读“上六”爻。由此可见,中国皇帝称为“九五”之尊的原因是因皇帝应在天地之间的最高位置“九五”爻的原因,
则称为“九五”之尊。


桑天永


易经的六十四卦是根据伏羲氏的先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两两重合而成,所以,在每一个卦象中,又分为“上卦”和“下卦”。

九五之尊的称谓来源于《易经》中的乾卦,乾为天,为父,为君。乾卦六爻皆阳,(阳爻用“―”表示,称为“九”,阴爻用“——”表示,称为“六”)自下而上分别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对“乾”卦而言,就是由上下两个“天”组成,那么,我们看“九五”爻所在的这个位置,既在上卦的中间,就这是“中”,而且“正”,因为阳爻在阳位(五)上,那肯定属于当位,既中且正,那它就是本卦的“主爻”。也就是说这个卦中其它的“爻”都归它统领,为它服务,所以这个位置当然尊贵了,也可以理解为“德行兼备”。

如果这个位置换上阴爻,那就只能是“中”,但是不“正”,也就是所说的“德不配位”。如这个卦中的“九二”,虽然也是“中”,但是不正,因为它属于阳爻在阴位。

我们也可以把整个“乾”卦也可以看成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各个阶段所呈现的状态。

从“初九”逐一向上分析,爻辞为“潜龙勿用”,好像就是说你刚刚步入社会进入一个单位或者创业,或者说一粒种子埋在地里刚刚发芽,还没有破土而出,这时不要轻举妄动,要注意观察和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到了九二这个阶段,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吸收了一些阳光雨露,散发出蓬勃生机。作为在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显示了自己工作能力,或者积累了一些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可以去寻求领导的赏识或者谋求融资。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此时的工作者已经成为中层干部,创业者小有成就,那棵种子也已经茁壮成长起来成了一棵小树苗。此时切记不要傲娇,要如履薄冰般的兢兢业业,只有要这样做,就可以平稳过渡,不会有大的灾祸。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已经属于位高权重的高层领导干部了,选择创业的公司面临上市,小树苗已经成了风华正茂的大树。可是,也潜在着危险,或者跃上去更进一步,或者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深渊,此时更要加倍谨慎,不要头脑发热或者忘乎所以,只有这样去做,就不会引来灾祸。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通过多年勤奋刻苦的努力,终于成了单位里的一把手,上市公司的老总,那棵小树苗也成为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这时候,利见大人一个是说要对的起原来培养自己的领导,给自己投资的投资者,另外一个是说要展现自己的抱负为更多的人造福,回馈社会。

那棵大树为更多在炎炎烈日下承受热浪袭击的人们提供阴凉。

上九:亢龙有悔。

事物总会盛极而衰,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者感觉力不从心,或者工作能力跟不上了,就甘心情愿的退下来,不要心有不甘,人为的给别人制造困扰,要开心的给更具创造性,更有才华的年轻人让位。这样才会在你退下来以后赢得别人的尊重。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这是乾卦特有的一个爻,只在六爻皆变的时候才会用。

我认为这描绘了一副世界大同的景象,没有领导干部,没有董事长监督,各个部门的人也能够各司其职,当然是“吉”了。

“九”在传统文化中被看作是最大的数,“五”这个位置既中且正,古代皇帝被称为“九五至尊”,恰如其分。


田获三狐


九五之尊隐喻的是龙。

九是天干第九的壬,五是地支第五的辰。

九五就是壬辰。

壬辰相配即震卦。

《说卦》帝出乎震。

帝为天子,壬辰就是妊娠,就是天要生子。

上古皇和帝是不同的,秦始皇是第一个将两者合并的,所以叫始皇帝。

其实皇帝的帝对应震卦,皇帝的皇对应巽卦。

帝对应的是龙,皇对应的是凤。

龙是壬辰,壬九辰五,所以是九五之尊。

凤是甲酉,甲十酉十,所以凤是十全十美。

龙和凤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动物”,或称“灵物”。

其实龙和凤都是太阳崇拜的符号。

而太阳崇拜其实就是对时间的崇拜,或者叫做对天的崇拜。

易经中,乾卦的卦辞有四条龙。

潜龙勿用,亢龙有悔,见龙于田,飞龙在天。

其实这四条龙对应的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乾卦=戊+午。

午字的古文构造有三个要素,上面一弯表示太阳每天由东往西划出的一道弧线,中间一竖表示每天太阳在南北方面到达最高点,中间的一点表示当天太阳升到了最高点,也就是日中正午。


一年里面,太阳每天达到最高点的位置逐渐变化,夏至这天达到最高点,冬至这天达到最低点,春分秋分居中。太阳午时的位置点年复一年在天空中的南北方向上反复升降,古人通过圭表做记录。

卦=圭+卜

卜字中间的一竖是干,一横是支,卜就是通过干支算日子。

卦就是通过圭表确定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