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在鼓吹财务自由,她却只想“好好虚度时光”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财务自由,她却只想“好好虚度时光”



新匠人学院419号新匠人 祝羽捷


她是亨利·摩尔的忠实信徒

所有人都在追逐商业变现

从时间管理到财务自由

她却只想好好虚度时光

送给陌生的人们

一曲互联网上的田园牧歌


01


听到旁人用“成功的创业者”这个称谓来形容自己,祝羽捷显得很不自在。她一再强调自己不想被称为创业者:“我真的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或者说根本不是一个创业者。对于商业我一窍不通,创业的激情也完全与我无关。创业者这个词有点像一个伪命题,好像现在人人都是创业者,但我不是,我只是做我喜欢的事情,分享我的内心。”


从小到大,她的价值观一直比较清晰,一定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财务自由,她却只想“好好虚度时光”


她无法让自己因为利益而去做不喜欢的事。不再热爱的事情可以随时终止,有了新的热爱也能随时开始。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改变赛道,她敢于在任何时候停下来,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这样的勇气来自于她对过程的享受。如果眼里都是风景的美好,你会像孩子一样快乐;可如果天天都看着目标,其他什么也看不见,那么这一生过的也太可惜了。

祝羽捷从来不管任何商业上的计划,她更像一个创作者。


“我的生活很简单,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书房里,看书、写东西、思考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财务自由,她却只想“好好虚度时光”


“我很清楚自己热爱什么 。”谈起自己的精神世界,祝羽捷话多得很。“可以说艺术是我的精神食粮,亨利·摩尔是我的精神领袖。”


学习艺术史和艺术特展出身的祝羽捷,对艺术有非常执着的热情,不管是旅行、看书、写书,她的大部分活动其实都和艺术有关。旅行的途中往往都要逛到博物馆、美术馆,写的书也往往和艺术相关,甚至谈起留学的经历,也离不开对艺术的热爱。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财务自由,她却只想“好好虚度时光”


“欧洲很多国家我都很喜欢,可这种喜欢完全是因为艺术,我喜欢的东西很具体”。她谈起了喜欢的流派和艺术风格,但绝不是泛泛而谈,对艺术的爱从她每一句话中溢出来,她在做着能让自己幸福的事。


“遇到亨利·摩尔之后,我受了他很大影响,他算是我精神上的一个领袖吧。”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没有被金钱名利所毁掉。他远离酒色财气,就住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始终坚持创作的初衷,这正是祝羽捷最钦佩的地方。她试图过着带着一点英式田园的生活,有自己的院子,看书、思考、创作,花一点时间跟植物相处,保持和城市生活的平衡。


“我可能就是真的活到了我想要的一种状态,我对自己很满意。”

02

曾经的她也是打过鸡血的,那时候她总是很兴奋,表达欲很强。从小编辑做起,祝羽捷曾过着迟到十分钟工资全扣的快节奏生活,采访写稿、主持写书,她一路学习不断成长为时尚芭莎的人物专题总监,却在事业巅峰毅然辞职,选择去英国留学。


“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加上身边人的信任,让我坚定地选择了留学。”


可是曾经的媒体工作经历,尤其是《时尚芭莎》这样的一线大媒体,极大地开阔了她的眼界,帮助她的品味和审美提升到了新的层次。见过五光十色的繁华秀场后,她更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英国旅居时,她开创了短视频节目《ZHU在英伦》。这个节目讲述了她对艺术的深爱,用短视频的方式将她和很多小众美术馆的故事呈现出来。


从2017年到现在,《ZHU在英伦》已经开播了三季,每一季都充满新的挑战,从不同角度展现英国历史和文化,获得了大批忠实的观众和英国旅游局的支持,祝羽捷为此还获得了“英国旅游局中国区社交媒体影响力友好大使”。


2015年,祝羽捷和一帮朋友一起创立了微信公众号“好好虚度时光”,9月公众号发出了第一篇推文《到如今,人生只差好好虚度时光》,仅仅一个月之后,这个公众号就产生了第一篇10W+文章。


但就像她的精神领袖亨利·摩尔一样,祝羽捷至始至终没有被名利所困,她不关心流量和10w+,不关心变现模式,她在持续创作过程中唯一的困惑是能否给看到文章的人带来意义。

“好好虚度时光这个名字,原本想的就是希望能为这个时代减少一些目的性,读一点无用之书,创造一点无用之美。”说是无用,但并不是真的无用,这个无用对应的是世俗意义上的“有用”, “有用”是其他人强加给你的,但快乐才是自己的。


这也正是祝羽捷在写匠人故事时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在2014年开设豆瓣专栏《城市里的手艺人》时,为了了解每一个手艺人,四处拜访、用心体悟,甚至与他们共同生活,30多位认真做事的手艺人的生活呈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日料师傅、制香人、文身师、斫琴者……最后集结成《万物皆有欢喜处》一书,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人,在认真做着让自己幸福的事。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财务自由,她却只想“好好虚度时光”


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所做之事的人,才是快乐的,而为了“有用”才去做,你是能看出来的。看他的表情、眼神,一下就能发现。就是要纯粹一些吧,不要有那么多的欲望,或者是那么多的目的性。“欲望很好,但要纯粹一点。”最纯粹的欲望来自于对事物的执着,打着匠人的幌子但却并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这是祝羽捷坚决反对的。


03


感性的人更容易被触动,这给了祝羽捷很大的助力,灵感的来源往往也来自对细节的敏感。但持续的创作需要的是坚持,用祝羽捷的话来说,得“耐得住寂寞”。当热爱的事情需要被鞭策之后,是否还值得继续做下去?她一度产生了困惑。不断逼自己更新,看不到创作的意义,她甚至也想过放弃,但后来发现自己想得太多了。


“不要去想,只要认真去做,真诚地表达自己,坚持下去。”


有时候我们会怀疑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意义,但意义不是做出来的,是在你回看这件事情所赋予它的价值。对于好好虚度时光这个公众号,祝羽捷没有什么商业上的野心,但她希望这个公众号能够作为一个媒介,触及那些和自己有同样想法的人。世界很大,我们很孤独,如果能够坚持产出更好的内容,也许可以给人力量,给人帮助,让大家感到温暖。这就是支持好好虚度时光坚持下去的动力。真的好的内容会被看到的,着急反而会容易迷失方向。


最近,祝羽捷又有了新的赛道。


“旗袍是我对东方文化的探索。”

穿了多年旗袍的祝羽捷想把旗袍文化推广革新一番。做了许多西方的艺术和文化相关的东西,

她开始想,西式生活和东方气质不应该是冲突的,她可以把东方的文化推广到西方去。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财务自由,她却只想“好好虚度时光”

▲祝羽捷旗袍品牌

我们原本有很多美的东西,旗袍也是。祝羽捷发现服装的每一次的革新,都伴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这是女性对自我表达的一种媒介。

在上个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女性思想开放,旗袍进入了黄金时代,与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成为中西合璧的新风尚。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财务自由,她却只想“好好虚度时光”


可惜的是,今天旗袍已经快要走出大众的视野,可能很多人觉得旗袍只是特殊场合才会穿着,甚至有些人觉得是奇装异服,旗袍不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革新,却仅仅变成一种被束之高阁的文化符号。它的确富有文化意义,但祝羽捷希望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旗袍,让旗袍能够真正变成充实女性的日常生活的穿搭,让当代女性也能通过东方之美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


她把旗袍和时代审美相结合,甚至发起了一场摩登旗袍运动,让东方美复苏,这是对当代女性自我表达的释放。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财务自由,她却只想“好好虚度时光”


“我们的东西这么美,不应该让它遗憾远去。”


她觉得,旗袍在审美历史上的断层太可惜了,做旗袍复兴是件意义很大的事情。


“尽量吧,不要给自己留遗憾,不愧对的内心就好了。”


或许,在新的赛道上,她同样能用热爱散发属于自己的光和热,照亮每一个”虚度时光“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