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国家双一流大学毕业的毕业生就根本就不用找工作,因为根本就不用愁工作?对吗?

666的早晨


不知道题主现在在读几年级,大胆的猜测一下,题主现在很有可能在读高中。

班主任的“鸡汤”

因为在高中阶段,经常有老师会告诉你:“你们现在比较辛苦,上了大学之后,就变得非常轻松了,你每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可是当你上了大学之后,你会发觉大部分大学生都在忙着准备考证,或者是在准备考研,他们每天依旧非常忙碌。

而在一些升学率比较高的中学里,可能老师不太关心学生能不能考上大学,而是关心学生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也就是双一流院校。

此时,老师一般都会给学生说:“你考上双流大学之后,每个月都能拿到1万块钱的工资,而你考上普通学校,一毕业就失业。”

毕业班老师的这些言论,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说是心灵鸡汤,是一剂强大的心理安慰剂。

但是在高三这阶段,老师经常这样讲,确实非常有必要,因为高三阶段,学生都会面临很多模拟考试,可能有些学生因为一次没考好,他就会陷入自卑,对自己的前途就感到迷茫,此时有一个目标,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努力的价值,总比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要好很多。

不妨设想一个场景,如果老师直接告诉你你考上211、985毕业的时候,有可能每个月只能拿到四五千的工资,而且在大城市里面,你租房子每个月都要六七千,你甚至不得不和别人一起合租,开始蜗居生活。”

此时正在憧憬大学生活,正在为高考努力奋斗的学生会怎么想,可能一些学生因为一次没考好就会变得更加自卑,更加怀疑自己。

最近有一本书特别火,书名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书中讲了一个女孩怎么从一个贫困的山村,在她的父母极度的排斥现在的教学系统,只相信你宗教的情况下,经过自己努力,后来考上了世界的名校。

作者在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其实教育最大的价值就是意味着转变、蜕变,可能你在高中阶段,你会想我毕业的时候会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或者我考上了211、985,我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大学里的分化

而当你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985,或者双一流院校,过上了自己所崇敬的大学生活,可能经过一年甚至半年,你的新鲜感已经消失了,此时你也可能会听到你的学长或者学姐告诉你大学的真实情况,以及他们找工作的辛酸经历。

此时你的观念肯定会再次发生转变,甚至可以说是一次蜕变。有不少人就会开始思考我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接下来我应该过一种怎么样的人生,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而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普通院校的学生和双非录院校的学生之间,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双一流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非常努力,他们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有不少学生会利用寒暑假、星期天实习,或者考一些对自己有用的证书,或者开始加入到老师的课题组中,为接下来的升学与考研做准备。

与此相反的是,一些普通院校的学生,只有极小部分学生能够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而其他同学要么是,还依旧沉浸在高考结束后的狂欢中,要么是还没有走出高考的阴影,变得萎靡不振。

经过2~3年之后,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不同群体之间的学生,差距肯定会越来越明显。

就拿找工作来说,有些学生有丰富的实习经历,并且也考取了和工作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而另外一些学生,等到大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需要找工作,自己需要一份工作。

一个人是有备而来,而另外一个人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再开始储备粮草,此时就不用PK,第一个人胜出的概率肯定要远大于第二个人。

除了思维方式,实力上的差距之外,双一流院校的校友资源更丰富,大部分企业也会优先选择去创一流院校招聘,因此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就多一些。

既有实力又有机会,因此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找工作肯定会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更容易些,也会有较大的概率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所谓的满意的工作就是工资待遇比较高,职业发展前景好,工作氛围友善的工作。

当然在双一流院校的学生当中,也有一部分学生进入到大学之后,还沉浸在高考结束之后的狂欢当中,或者是沉浸在自己过去的辉煌当中,难以自拔,那么这些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一般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不过是这些学生“乘着大树好乘凉”,找工作相对容易些,但是这类学生的职业发展也不会太顺利,这类学生只不过是能够找到一份工作,至于这工作好不好,他们自己满意不满意,这肯定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



升学与考试


我是标准985本硕毕业,我老婆也是。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现在985毕业就是个P。当然,非985毕业P都不是。

当今社会,学历学校只是成功极其微小的一个组成部分。打个比方,以前学历学校可以占50分,家庭背景占50分,你努力考上985,基本上人生成功了一半。可现在,社会给普通人的机遇急剧减少,学历学校顶多占20分,家庭背景等因素占80分,你苦读20年,不如别人爸爸打个电话!

咱再举个简单算术题:985毕业的高才生,工作30年,年薪20万(算高了),工作30年,不吃不喝存600万(基本是不可能的),恭喜你,终于可以买半套北上深的房了!


潇洒出格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甚至还想连985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这社会不是就不要人做事了。但现实往往残酷得让人无法理喻。

我儿子09年985高校毕业,他班30人除了考研与保研的基本无正儿八经的找到工作。他倒幸运找了家造动力的原国营工厂,为了照顾本班另一个朋友让给了别人,希望等机会。可后来除西部几家不上规模的国有企业勉强愿意接收他就再无机会。我委托朋友联系了一家与其专业多少有关联的企业。第一次去看儿子,他就在一个密罐里拧螺丝,比初中未毕业的南下务工还艰辛,工资还低,档案组织关系都没地方可转。两个月后说是转正,但就是做销售。一个项目前期要你跑,差不多成了就让别人经手,职场比什么都黑暗。还值得一说,现在再回头去看招我儿子的国营厂就只剩下空荡的破厂房和随处的荒草。

搞了一年,儿子和我说要考研。我立马同意,也只有再读书才有希望。儿子在本科学校旁租了房子准备三个月,跨专业考研成功。后来格外珍惜机会,通过硕博连续拿到工科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8篇,外文4篇。就业时被中科院一个研究所和一家央企看中,但他选择回到省城一所老牌重本高校做教师。现在是硕导和系副主任。去年是本科毕业十周年同学会,世事苍桑感慨万千。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猷的985们才知自己在社会的份量轻如鸿毛。


楚天959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双一流大学也要看那种专业。我身边的朋友,比较熟那种,最有钱的就是一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的,2003年毕业。但是他学的专业是当时大家都不看好的市场营销。

这哥们儿也够拼命,居然回到我们老家的小县城,从啤酒销售业务员干起。须知那是2003年啊,很多酒类销售业务顶多是初中毕业生。

如今呢?人家一线城市有房,好几个二线城市有房有别墅。车在2013年就是宝马525了,房子从来不按揭,统统一次付清!!!

说明了什么?211和985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来干这种低门槛的工作,也是强悍无比。


宜宾智酌智游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也愁找工作的。别说双一流了,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愁。

真经的一个侄子北大化学专业毕业,在毕业那年我正好去北大招聘,和他聊起找工作的事。他说不少同学到大三就自学编程,就是为了毕业能去后厂村做码农,因为码农的收入比做化学的高多了,哪怕你是北大化学毕业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作为一个北大学生,一个天之骄子,还是要有点情怀的,你们确实可以做码农,也确实可以去追求高薪,但你们更应该去做对国家、对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泯然众人。后来侄子申请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继续深造去了。而他的同学,真的有去互联网企业当码农的。

真经在一所211高校工作15年了,可以说,985、211高校,以及现在的双一流学科高校的优势专业,确实是不愁就业。如果比较懒的话,甚至也不用出校门,自然就有大把的好公司到学校来招聘,而且很多都是当场签就业协议的。这些学校每年90%以上的就业率里面虽然有一定的水分,但除了个别专业外,基本上都能实现“想就业就能就业”。去年真经有个在企业工作的同学,带着团队回母校招聘,结果来得有些晚,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已经签了,剩下2、3个四六级都没过,成绩也不太好的学生,同学当时和这几个学生聊了聊,当时就决定要签,因为他觉得这几个211的“中等生”,都比双非高校多数毕业生强(当然,也可能是出于校友的偏见)。

但是,最后这几个学生居然没有签,因为他们还没看上我同学的企业。他们的辅导员也很无奈,说现在这些90后学生就是很有个性,期望值也都很高。据说直到最后,都还有一个学生没有签工作,直接南下闯深圳去了。

这就是我说的,再好的学校,学生们也愁工作,因为很多学生总是不满意自己能找的工作,总想找更好的工作,而好的企业,比如华为、阿里等等,竞争有特别激烈,所以,他们也会犯愁,只不过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高校人才真经


我是北京中等985本硕,现在还在读研,工科专业,从我身边来看,无论是本科同学还是研三学长学姐,想要找工作是不愁的,本科大部分工作去了电网,研究生大多去了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或是国企,说实话,我不愁工作的事情,只是考虑能否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不过也不要觉得待遇能有太高就是了,毕竟刚毕业,还是要慢慢发展。


不会喵的笨猫


不是说不用找工,而是找工作的条件、资格、优势相对好一点。

虽然当下就业难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但是总体来说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对于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其就业从业的机会和条件就要优越的多。

2019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34万,这么多的毕业生涌向社会,就业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很多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都纷纷选择考研,近两年来的考研人数大幅增加,选择考研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为自己的将来就业从业增加砝码,另外一方面暂时回避一下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

而实际上,就业压力归压力,人才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世界500强以及其他大型企业公司,每一年都要招大批的人才进入,而且待遇条件非常高,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人才,有什么样的水平,毕业于什么样的学校,学的是什么样的专业。

虽然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总量是非常大的,但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在其中占的比例并不大。在834万大学毕业生中,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最多也只占到了1/10。所以,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还是比较少的,再加之,很多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都选择了再深造,选择大学毕业直接就业的总量并不多。

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单位、企业,招聘人才谁不想招聘名牌大学,强势专业毕业的学生?

因此上,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就业和从业的困难并不大。


教育探微


因为大家看到的天空不一样,所以目标就不一样。即便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也是发愁工作的,他们发愁的不是找不上工作,而是找不上理想的工作。



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可能毕业之后,最先想到的就是吃饱饭,找一份工作谋得一个职位,就是最大的目标。

但是对于双一流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目标不但是要吃饱饭,而且还要吃好饭,所以说理想工作就成了难题。



虽然找工作不发愁,但是理想的好工作就那么多,所以双一流的名校毕业生也要互相竞争,才能拼得最满意的工作,因此他们和普通毕业生是一样的,也会为好工作发愁。

要想摘到又大又红的苹果,对普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难,但是对于双一流的名校毕业生来说,相对会简单很多。



但是如果你要摘到最高处的又大又红又甜的苹果,那么也是困难的,因为优秀的人在一起,竞争更激烈。


张老师的讲桌


双一流大学找工作更容易不假,但是说根本就不用找工作,这就有点言过其实了。

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优势

一是就业机会更多:每年春招秋招时期都会有很多企业直接到这些高校里面进行宣讲,宣讲完毕就会直接进行面试,表现好的可能现场就能签协议。而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生,甚至连招聘的信息都可能看不见。

二是就业机会更好:到校园,宣讲招聘的企业都是经过了学校的考核审查,有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的优质企业,企业对招聘的人才有一定的要求,同样学校对于进入校园的企业也有一定的门槛,而且校招的,工资待遇一般,比社会招聘的工资待遇相对更高一些。

三是更受就业单位欢迎:名校热,考研热,说明学历的越来越受重视。即便是参加社会招聘会,因为有学历上的优势,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也更受就业单位的欢迎,因为相比较而言,他们受到的学科训练更为系统,个人的学习创新能力相对更强。

就业机会不会主动砸到头上

2020年高校的毕业生将达到874万,加上留学归国的人员,求知的总人数肯定会超过900万,加上今年的特殊情况,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不主动去寻求就业机会,很可能就成为失业失学人员,机会不会主动找到名校毕业生的头上来,更何况即便是双赢六高校也有不少毕业生混了四年,并没有学得真才实学。

北大毕业生就业也要付出艰辛努力

参考北京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北京大学毕业生平均投递25.71份简历,才能获得10.97个面试机会,获得录取通知3.5个,平均求职用时4.8个月。可见即便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求职也很不容易。

天上不会掉馅饼,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优势不假,但能否获得好的机会还是以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为前提。即便是名校毕业生,不主动寻求机会,也只能浪费了学校平台带来的优势。


象牙塔里讲故事


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不是说国家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根本不愁找工作,只是相比之下要容易一些,对于工作环境和薪资水平要求要高一些。北大清华毕业的大学生同样面临就业压力,在校表现优秀的毕业生,会被优秀的企业选中,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仍然有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因为这是双向选择,没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19年秋季,深圳龙华区招聘教师引发网络关注,招聘教师岗位400个,引来了近3万人报考。原因是福利待遇好,本科毕业生年薪26万以上,研究生毕业年薪28万以上,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优秀毕业生奖励3~8万,享受五险一金和人才引进计划的相关政策。清华北大毕业生趋之若鹜,多达74人,堪称“神仙打架”。博士教师达22人,凸显高学历。

以前,很多人不看好的教育行业,成为如今的香饽饽,分析其中的原因就不难看出,如今的就业形势压力大,以前很少听说有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而如今好像有一种趋势,除了就业形势发生改变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育行业稳定,工资收入高,每年还有近三个月时间的假期,而且是带薪休假,这让很多人羡慕。

3月6日,教育部官网发出通知,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74万人,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此,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方式,提升网上就业服务能力,拓宽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并增加升学深造机会,增加毕业生升学深造机会。


这些举措都反映出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要占优势,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非211或985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录用,不是用人单位歧视其他学校的毕业生,而是高学历的毕业生太多了,用人单位也知道选用优秀的毕业生。所以,相比之下,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较容易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