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怡情寫吾意 是真名士自風流

盧緒寶與他的詩書創作

孔浩/文

詩歌與書法的關係可謂微妙,君不見古人以毛筆記錄詩文留下諸多經典法帖,君不見今人抄錄古詩詞參加展覽成了書法名家。從古代的李白、蘇軾,到今天的毛澤東、賀敬之,無不以詩人與書法家的雙重身份出現在世人面前,而他們,許多時候以一支柔管書寫自己的詩作,完美的詩書結合為人們所稱頌。

“詩以言志”,“書為心畫”。在當今藝壇,詩人、書法家可謂眾矣,但會書法的詩人、會做詩的書法家卻是鳳毛麟角,我市的盧緒寶就是這鳳毛麟角中的一位,他的詩書創作近年來已引起文藝界的關注。

盧緒寶身材高大魁梧,屬於內柔外剛之人,不熟悉他的,根本不會相信那些描寫細膩,感情豐富的詩作是他所為,更不會相信那些雅緻,甚至帶些娟秀的書法作品竟出自他手。

盧緒寶的詩作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遊記詩,一類是感懷詩,另一類則是論書詩。盧緒寶前幾年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出差,因此其遊記詩往往與感懷詩相結合,反映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狀態下的心情。如1999年所作《客長沙》:“客裡殘年盡,初春未覺新。瀟湘風雨夜,孤獨異鄉人。更深我不寐,筆墨空勞神。徵鴻何處去,計當做歸身。”描寫了“客長沙北,時春節將至,然未擬歸期,臥外瀟湘風雨伴我”的情形。“初春赴湘北,隻身過黃梅。天寒積雪在,山野一片白。店家爐灶冷,車內人語稀,親人一聲問,不覺淚沾衣。” “一印一筆一行囊,孤鴻孤旅孤程長。一步一回一聲嘆,離愁離緒離家鄉!”此為“2003年正月初七赴湖南,乘汽車過黃梅,接兒子電話,吟此《過黃梅兩首》”“昨夜天氣突變,雲黑風急人寒。斜臥暖舍難入眠,攬衣推枕到窗前。窗外夜闌珊。因見雪花飛舞,心中惆悵無限。欲返長沙直望北,家在長沙更北面。遠隔萬重山。”(《客永州》)則是盧緒寶“2006年1月4日,客湖南永州,是夜,天氣突變,次日又永州返長沙途中吟此”。而《辛巳清明回鄉祭祖有懷》:“少小離家園,一別三十年。當初父母攜兒去,而今兄長伴我祭祀祖墳前。兩行相思淚,多少懷念!路遇兒時伴,執手兩茫然。舊時模樣依稀見,單憶幼小牽手遊戲沙河邊。物是人已非,幾聲感嘆!”描述的則是“辛巳年清明,與長兄回鄉祭祖,睹物傷情,感慨良多:當初離家,餘尚在童稚,而今歸來,人到中年,山川依舊,流水依然,而吾父母又安在哉?”的思念雙親之情懷,讀來令人感傷不已。

盧緒寶的論書詩也頗有意境,如“範本如沙何其多,習書豈可盡臨摹。但具慧眼識妙諦,高見自古有暗合。”“習書不臨碑和帖,漫觀諸子亦非佛。法自心生手相隨,安見信手就是魔?” “師古不泥性率真,提按使轉須細謹。新鞋何必走老路,吾乃‘法’外逍遙人。”均是他在習書過程中的所感所悟。盧緒寶才思敏捷,常能在短時間內吟就詩作。一次,畫家徐隆畫好一幅山水後,盧緒寶當場賦詩一首:“水肆梅亭臨水關,老柳樹下系畫船。相攜登舟酒數行,又見斜陽映炊煙。”徐隆以此作為題畫後隨即以畫相贈,此事被大家傳為佳話。

盧緒寶的臨摹功夫頗深,年輕時曾寫得一手 “褚衍舉體”、“劉藝體”,前幾年見他學寫“啟功體”,皆惟妙惟肖,形神兼備。他的書法以行草見長,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書展並獲獎,但他不滿足於現狀,近年來一直在不斷探索。盧緒寶說,無論是詩文,還是書法,他願意用更多的時間去嘗試,去探索,而不願意過早的“結殼”,形成所謂的風格。

“詩書怡情寫吾意,是真名士自風流。”我們有理由相信,假以時日,盧緒寶會迎來他豐收的明天。

詩書怡情寫吾意 是真名士自風流


盧緒寶簡介

盧緒寶

別署:盧孚、息來齋主人,三樂書屋主人。

祖籍山東莒縣。

男,漢族,1963年出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棗莊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

書法作品以行草書和小楷見長

書法作品曾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系統書畫大賽優秀獎

*第三屆全國書壇新人展覽入展

*山東省三屆書法展入展

*山東省四屆書法展獲獎

*山東省六屆中青年書法展入展

*華夏證券杯大賽獲獎提名

*將軍杯書法大賽優秀獎

*山東省職工書畫大賽二等獎

*中央電視臺全國書法電視大賽優秀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