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要偷袭珍珠港?

贱贱的凡想世界


1941年12月7日,日本驻美国大使馆大使野村吉三郎趾高气扬地将一份宣战书递送到美国国会,全世界都为之震惊——日本竟然向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宣战。这个时候的罗斯福也是焦头烂额,因为他刚刚得知,日本海军对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发动了一场突袭作战。第二天,美国国会通过投票,对日宣战,罗斯福更是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说》,声称当天是美国的国耻日。

日本从20世纪初开始在东亚地区布局,先是吞并朝鲜,进而和不可一世的沙皇俄国打了一仗,并取得了远东的利益控制权。日本虽然从明治维新后不断强大起来,但在西方眼里仍然是贫弱的蕞尔小国,难成气候。

经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洗礼后,日本的野心逐渐膨胀,认为在“武士道精神”下大日本帝国已经不可战胜,兵锋所向无往不利。20世纪初,日本更是获得了来自英国的援助,即英日同盟,在远东地区挟制德国和沙俄,朝鲜和中国东北已经不能满足日本了,日本如果需要发动战争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地盘。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僵持到1941年,中国战场拖住了大量日军却毫无建树,不仅没有获得资源,东亚和东南亚各殖民地收成和经济情况都不理想,日本甚至倒贴了许多进去。所以马来亚和缅甸开始被日本盯上,控制这些地区的正是英国,英国随即请求美国压制日本的扩张。

1941年7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军队,否则将会对日本发起制裁。日本对此拒绝,所以从7月26日起,美国队日本开始禁止出口多项战略资源,包括最重要的石油和钢铁。甚至日本在美国、英国和荷兰等国的海外资产也被冻结,日本多次试图外交谈判来解决问题,但都被美国回绝,这也惹恼了日本。在1941年下半年德国大举进攻苏联,苏联无暇东扩南下触动日本利益之时,日本大本营决定对英美开战。

美国“亚利桑那”号战舰被日军战斗机袭击,弹药库发生爆炸,最后沉没。针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国耻演说”,宣布对日本宣战。日本在当时,整国上下都沉浸在不可一世的狂热之中,甚至有人认为三个月之内就能从美国西海岸登陆,不到一年就能够击败美国。但海军联合舰队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其实是最冷静的,曾经留学过美国的山本知道美国的工业潜力是远远碾压美国的,一旦陷入与美国作战的计划,日本将会陷入恐怖的消耗战之中,而日本必将惨败。当时日本还是将战列舰视作主力决战的核心,并大力兴建诸如“大和”这种超级战舰。但美国早就开始以航母为作战核心,视空中力量为新一代战争形态。

但与美国开战已经被敲定,日本将美国这一“沉睡的巨人惊醒”已经无可避免,所以山本五十六计划在美国发动军事动员之前就将美军有生力量彻底摧毁,而太平洋前线基地——珍珠港,就成为了日本首要目标。一旦拿下珍珠港,日本就可以藉此作为跳板,进攻美国本土或者控制整个南太平洋。

山本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越性,虽然之后的南方作战极为成功,但仍无法打败拥有绝对物资优势的美国。而事实的确如山本所料,随着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惨败,主力舰队几乎被消灭殆尽,日本就再无与美国海军舰队争锋的能力了。


科罗廖夫


在当时,日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双方都知道,彼此早晚会有一战。而日本,主要是先发制人,企图先偷袭珍珠港,消耗掉美军的部分军力。因而,采取了不宣而战的策略。在此之前,日美之间的矛盾可不断升级。

随着日本的不断扩张,美国开始限制日本

二·二六兵变之后,日本已完全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并开始经由朝鲜,对东亚进行侵略,打算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行为,直接触及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最开始,美国还在观望,甚至怀着借机“分一杯羹”的想法。但是,随着日本侵略范围的不断扩大,美国意识到,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美国开始对日本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

经过多方协商,中美英荷四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其中,最为主要政策,就是限制日本进行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运输。此举一处,堪称切中了日本的要害。众所周知,日本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而石油运输线路不畅,直接影响着它在东亚的军事行动。因而,在日本人眼中,美国已经成为了一块绊脚石。

面对美国的限制,日本打算直接用武力解决

当美国对日进行运输限制后,骄狂不已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便开始叫嚣对美国进行反击。这种情绪也促使日美之间的战争提早到来。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单凭军事实力,还是比对两国的综合国力,日本都很难有把握在短期内击败美国,甚至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少数战争狂人觉得,可以采取偷袭的方式,先打掉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进而取得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有了这样的想法,离着战争的爆发便已经很近了。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偷袭了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所以说,日本与美国间的战争,归根到底还是双方利益影响的结果,而日本之所以采用偷袭的方式,则是想先发制人,夺取主动。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补充。我是老腊肉碣石樵子,希望与大家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史海烂柯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干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吃惊的大事。日本海军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珍珠港基地。为了偷袭珍珠港,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利用其赌徒特质制定了周密偷袭计划。日本政府为了配合海军的偷袭计划,也在国际上到处放烟雾弹。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根据山本五十六的计划,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过程中,日本仅以损失29架飞机的微弱代价炸沉美国四艘战列舰、两艘驱逐舰、几百架飞机,同时造成大约4000美军士兵伤亡。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巨大损失,日本人掌握了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山本五十六的战术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以极小的代价就达到了自己的战术目标。不得不说山本五十六是一名出色的战术专家,珍珠港事件之后,日本暂时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但是山本五十六赢得了战术却失去了战略。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为,让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的蒋介石大为开心,却惹得盟友希特勒破口大骂。他们都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意味着什么,日本成功地把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拉入了战争。日本法西斯难道不知道把美国拉入战争的后果吗?很显然他们也知道美日双方的力量对比。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是一个没有加入战争的强国。其他国家经过几年的战争已经打得有点筋疲力竭,而美国还处于精神饱满状态。日本法西斯所谓的大日本帝国在美国面前根本就是一个弱国。

美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4倍,人口是日本的2倍,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钢产量是日本的5倍,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汽车生产是日本的80倍。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的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而美国的工业产值是2000亿美元。这些比较可能还不会让您震惊,这些差距反应在军工生产上则凸显了更大的差距。舰船方面。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生产了17艘航母,2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共200艘。美国则生产力131艘航空母舰,48艘巡洋舰,10艘战列舰,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驱逐舰355艘。作战飞机方面,日本仅生产15117架老式飞机。美国仅多引擎飞机就生产力 97810 架,美国年产作战飞机可达4万架。火炮方面,日本生产的火炮多以中小口径为主,105毫米野战火炮仅生产604门,其余小口径火炮6512门。美国仅重型火炮就生产了7803门,其余中型火炮近3万门。坦克方面的差距更多,日本仅生产轻型坦克1千余辆,美国生产各种坦克3万多辆。美军巅峰时期的总兵力达到了1040万,而且全部都是精锐部队;日本战败之前虽然军队人数也达到了720万,但是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

这样的实力差距日本人不会看不到,他们偷袭珍珠港已经无异于饮鸩止渴。那么日本究竟哪来的勇气偷袭珍珠港呢?到底是狂妄所致,还是日本法西斯脑袋抽筋。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日本法西斯为何偷袭珍珠港。

在日本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看来,日本军队是无所不能的。他们虽然知道自己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但是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不可能。他们相信凭借着日本军人狂热的战争热情可以弥补日本在国力上的不足。在他们看来,美国不过是一个壮硕的野牛,虽然非常强大,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可战胜。狂热法西斯分子认为凭借日军的英勇,有可能打败美国人。当时日本的内阁正是由狂热的法西斯分子东条英机组阁。此外日本大部分军人既盲目又充满赌徒心理,他通过孤注一掷,希望一把赢个大的。日本曾经赌赢过国运。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日本和中国赌国运,结果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日本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日俄战争的时候,日本又和俄国人赌国运,结果日本人又赌赢了,日本从此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偷袭珍珠港其实是日本和美国赌国运,日本法西斯认为他们依然可以赌赢。

日本偷袭珍珠港除了有狂妄地赌国运之外,还有不少现实因素。

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日本曾经狂妄地宣称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结果仅在上海地区就打了三个多月。令日本侵略者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民会万众一心拼死抵抗。到了1938年底,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被拖进了战争的泥潭。相持阶段进行了三年时间,日军伤亡惨重,日本消耗极大。日本由于是一个小国,难以支撑长时间战争供应,日本国内开始出现了严重问题。日本侵略者也想打开中国战场的僵局,但是始终无法突破。日本在中国战场无法取得突破,便想办法在其他地方取得突破。为了打破僵局,日本侵略者想尽各种办法,其中就包括北进还是南下。

日本国内陆军和海军历来不和。关于日军进攻方向向北还是向南的问题,日本国内争论不休。日本大本营内部,最初占据上风的是北进派。日本为了北进曾经做过试探性进攻。日本和苏联曾经在张鼓峰和诺门坎发生过战争。尤其是诺门坎战役中,苏联人给日本人造成了巨大伤亡。诺门坎战役经历了135天,日本伤亡人数达到1.8万。日军精锐的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师团长小松原剖腹自尽;第7师团损失惨重。这一战,日军见识到了苏军的强大和现代化战争。就在诺门坎战役激战之时,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北进派在军部被打压,日本北进计划受到严重挫败。南下派在内阁中逐渐占据了上风。如果日本要南下就要直接面对英美两国,尤其要面对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日本只有解决盘踞在珍珠港内的太平洋舰队,才能放心南下。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德军迅速扫平了西欧各国。英国被打得退回英伦三岛,惶惶不可终日。苏联在德国强大攻势下,也丧师失地。德国的胜利不仅鼓舞了希特勒,也鼓舞了日本人。日本认为西方强国根本不足为虑。荷兰业已战败,法国已经沦陷,英国遭受巨大损失,此时正是南下太平洋,抢夺英法荷等国殖民地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机一旦错过将不会再有。二战正式爆发之后,日本便加快了南下的步伐。

二战爆发前后,美国和英国逐渐改变了对日本的绥靖政策。由于美国没有正式参战,英国自身难保,他们并没有给予中国直接援助。但是美国已经开始制裁日本。比如,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铁,这就等于掐断了日本的钢材供给,现代战争没有钢材就难以支撑战争运转。美国还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石油号称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也是现代战争的血液。没有石油,日本的现在化装备全部都得趴窝。这一招无疑更掐住了日本的七寸。除此之外,美国还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接着英国等国家也陆续跟进。面对封锁的日本,为了获得更多战争资源只能去掠夺。日本选择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东南亚有日本战争需要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于是日本决定入侵东南亚。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则是日本南下的最大敌人。只有摧毁太平洋舰队,日本才能放心南下。

日本其实也知道,日美之间迟早有一战。唯一的问题是战争爆发早晚。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已经有意识壮大太平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对太平洋舰队的优势越来越小。假以时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综合实力将会超过日本海军。一旦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超过日本海军,日本将没有多少胜算。此外,珍珠港事件爆发前,许多迹象都表明美国想加入二战。日本也意识到美国早晚会加入二战。日本认为与其等着美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来打自己,不如趁美国羽翼未丰之时先将美国打趴下。然后快速夺取战争所需要的资源,壮大自己之后再解决中国和美国,最终和德国会师在中东。

日本人的想法既狂妄又无知。日本对美国的优势也就是维持了半年时间,还是在美国业余打日本的情况下。日本偷袭珍珠港却成功地促使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依稀说史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350多架飞机在夏威夷珍珠港海军基地内进行了两波攻击,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战斗在90分钟之内结束。

(偷袭珍珠港)

日本以损失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的极小代价,炸毁美军飞机188架,2400多名美国人丧生,1200多人受伤。

偷袭珍珠港让美国震怒。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美国对日宣战。自此,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真正达到最大规模。

当时美国的实力是相当强悍的,日本在各大战场上本来顾此失彼,为什么却还要向美国下手呢?这不是惹火烧身呢?

其实,不只是我们现在不理解,连盟国德国、意大利也不理解,当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时,甚至大骂日本:“蠢猪!”

那么,日本究竟是因为什么,一定要招惹美国呢?

(罗斯福旧照)

一、资源问题。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小岛国,像战争需要的石油,煤炭等资源,日本基本上是没有的。美国虽然没有参战,但一直在暗中帮持着中国国民党政府。由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进度太快,以及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不得不逐步减缓了对日本的资源出口。

对于日本来说,已经开始的战争,已无法减缓,日本不得不另寻资源进行掠夺。

1939年,日本拟定了两个作战计划,分别是“北上”和“南下”。所谓“北上”,就是日本看中了苏联的战略资源,想要出兵占领西伯利亚。按照计划,日本在1939年5月,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

这场战争持续了4个月,日本遭到了日俄战争以来的最惨痛失利。

眼看“北上”打不赢,日本不得不实施“南下”计划。

南洋有着非常丰富的战略资源,但当时的南洋绝大部分地区都已成为了英、美、荷等国的殖民地,一旦进攻南洋,等于向背后的这些国家宣战。可假如不进攻,资源耗尽后,日本将无计可施。因此,日本不得不选择以战养战的冒险策略。

(侵略东南亚的日本军)

二、主动性原则。

美国在二战前期扮演着旁观者角色,并没有直接性地加入战争。但世界大战是什么概念?这种战争对于瓜分世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难道美国一点兴趣都没有吗?不仅有,而且还很大。对于这一点,日本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与其等着美国主动对自己宣战,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占得先机。

因此,为了能顺利掠夺资源维持战争,以及未来称霸世界的持续性发展,日本选择主动将美国拖入战圈,才有了偷袭珍珠港行动。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选择偷袭珍珠港,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

日本认为,想要夺取太平洋上的制空权,第一步就是先摧毁珍珠港。只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将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二战中始终保持主动。

但是,最终日本还是低估了美国的实力。不但没有把美国的飞机摧毁,控制了太平洋的制空权。而且还让美国更有借口地加入了战争中,让自己死得更快。

毫无疑问,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做法。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志》)


张生全精彩历史


有几个原因促使日本偷袭珍珠港 1.日本在1939年国内物资就供不应求,在全国范围内就实行配给制,在占领区如中国就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资源的短缺逼迫日本要尽快占领东南亚。而美国则是它的绊脚石。 2.在日本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中就包括了东南亚,尤其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而要想取得这个地方就必须经过美国的菲律宾。 3.在日本北进苏联还是南下的问题上,在诺门坎事件及苏德战场局势不明的情况下,日本人还是决定南下。 4.美国对日本实行了战略物资的禁运,是日本觉的与美国开战不可避免,既然要打,就要先发制人。 5.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方面企图一次击垮美太平洋舰队,另一方面使得美国暂时没有力量顾及东南亚。就在空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在菲律宾登陆,全面进攻东南亚。 6.日本对自己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很有信心。事实证明确实很成功。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
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战机被摧毁,只有少数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长江新闻号


日本偷袭珍珠港,胜则可称霸太平洋,败则再向美国求和!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也是逼不得已,中国战场陷入僵持,战争的消耗,尤其是石油,橡胶等,需要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对资金紧张的日本政府,无疑是灭顶之灾!

同时,美国的禁运威胁,始终令日本的资源渠道难以保障,因此,最廉价也最好的手段,便是以武力夺取东南亚殖民地!

但帝国时代殖民地早已划分完毕,菲律宾为美国所保护,缅甸印度归英国,法国占据越南等地,此时,欧洲列强陷入战争泥潭,唯有美国有能力在太平洋与日本抗衡!



山本五十六并不赞同激怒美国,因为他深知美国的潜力,但作为军人,只能服从日本军部发出的命令,执行这场决定日本未来的战斗!

日本舰队航空兵,第一波183架飞机,距离珍珠港数百海里便起飞,悄悄地逼近珍珠港,这也是山本五十六的高明之处,如果美国防守严密,也可以用演习的名义全身而退!

但美国全然没有意识到危机,所有人都沉寂在假期的悠闲,日军发起进攻,随即剩余171架飞机也全部出动,以求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与太平洋舰队最大的打击!



日本无疑是成功的,两个小时的疯狂轰炸,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更令美国气愤的除了四千多美军,日军还对平民进行无差别袭击!

最终因山本五十六惧怕美军增援,对日军舰队不利,因此主动撤离,没有对珍珠港进行全面的占领,这也是日后日本懊恼的所在!

珍珠港美国虽然损失惨重,但给与罗斯福参战的理由,美国战争机器全面启动,从中途岛海战,到日德兰海战,日本逐步失去太平洋的优势



多臻贵


日本之所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是被逼无奈后作出的选择。

这个事件的逻辑是这样的:日本侵华后,一直从美国进口石油和钢铁等战略资源,以维持日本的机械化部队和飞机投入战争。但即便美国卖给这些战略物资给日本,在中国众志成城的抵抗下,日本依旧没有解决中国,甚至局面越来越糟。珍珠港事件前,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没有了石油,日本的机械化部队和飞机就不能投入战争,这样的话,侵华必将失败。

而就在此时,美国宣布不再卖石油和钢铁给日本。美国此举等于把日本逼到了墙角,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要么继续扩张,到东南亚去抢夺英美的殖民地以及战略物资。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深知,袭击了珍珠港,美国必将站在中国一边,全力支持中国抗日。但日本已经没有选择,妄想着袭击珍珠港后,在美国还没有缓过来的时候,尽快逼迫中国投降。只要中国投降了,美国也无计可施了。但日本没想到的是,中国既没有投降,美国海空军也恢复的非常快。

实际上,珍珠港事件后,日本侵华的失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孤舟钓江雪


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大的历史渊源,主要原因不在乎有二,下面我们具体来聊一聊。



第一,日本识破了美国坐山观虎斗的阴谋,先发制人。大家都知道,美国是1942年才参战的,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中立政策,但美国中立,也是有态度的,他们也不希望日本能打赢这场战争,因为这对美国威胁太大,所以美国一直暗中给予中国援助,希望中国可以大大消耗日本的力量,这样就算日本取得了对华战争的胜利,也无余力与美国抗衡,进而称霸世界。美国的如意算盘,日本人一清二楚,日本战斗力是强悍,可也绝对无法同时和中国,美国两个大国抗衡。于是日本人制定了偷袭珍珠港计划,妄图一战击溃美国太平洋舰队,使美国无法在日本占领中国后对日本本土构成威胁。



第二,日本军部错误预判了战争前景,认为偷袭珍珠港,摧毁美太平洋舰队后,就赢得了这场世界大战的胜利,至少在环太平洋范围内,日本是绝对的霸主地位。大家都知道,二战时美国国力非常强大,是当时的第一号强国。可以说美国站在哪一边,那么胜利的天平就会往哪一边倾斜!当时美国罗斯福总统立主加入反法西斯同盟阵营,对日本很是不利。于是日本人觉得必须先行干掉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力,也就是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才能阻止或延缓美国的参战计划。于是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制定并实施了偷袭珍珠港计划,重创了美太平洋舰队!



可不料,日本的偷袭珍珠港计划不但没有延缓美国的参战计划,反而激怒了美国。美国全国空前团结,纷纷要求参战,痛击日本人。这是日本人万万没想到的啊!日本人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也是侵略者该有的下场!


免我长安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效果并没有和预期想的那样,摧毁太平洋舰队的核心力量,最终迫使美国不敢对日作战;这样一来,日本便可以大摇大摆的在亚洲各地掠夺资源,而美国这个后顾之忧。恐怕日本也想不到,对珍珠港的偷袭行动被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描述为美国的“国耻”,继而对日本在内的法西斯阵线宣战,援助中苏英等国大量物资,加快了日德意法西斯的灭亡日程。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日本最初的方针是,在前沿岛屿部署警戒部队,搜索来袭的美国舰队,其他岛屿的部队全力出击对付美国主力。通过战列舰之间的对决,在日本近海将美国舰队予以歼灭。这种被动的防守并不被时任日本帝国海军舰队联合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所接纳,他认为开战就打美国个措手不及,在美国航母舰队停靠珍珠港之时,飞机对港口内的舰艇等作战装备进行袭击,最后封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计划的核心人物——山本五十六】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一大胆的作战行动,是有一定的因素在其中:

第一、1940年11月上旬,山本在对印度尼西亚的作战推演中看到,打荷兰这一块殖民地势必会引起日本同美国、荷兰之间的战争,对东亚和南亚的作战已经让日本投入大量的兵力。如果此时美国派兵前来攻击日本,即使从这些地方调兵回来也会有些措不及防,如果是在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兵前来,山本在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的心中写到:在战争结束后飞机已经丧失2/3(1/3几乎破损不堪,无一架完好);这样一来日本已经没有办法和美国对战。

【▲1941年10月30日珍珠港俯视图】

第二、飞机、潜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让很多航空人对美作战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空袭可以击沉战舰,这也可以看作在“大舰巨炮主义”之外另起炉灶。有想法自然会催生出新的研究,日本海军大学“对美作战研究”的设想中明确提出了开战之处就对美国珍珠港进行空袭。山本在1940年3月观看机群用鱼雷对靶舰进行攻击时,对参谋长福留繁说,难道就不能用飞机进攻夏威夷吗?山本这个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对美作战的作战计划,用飞机击沉珍珠港内的美海军舰艇。

【▲正从翔鹤号航母上起飞的零式战斗机】

第三、罗斯福想用停在珍珠港内的舰队制止日本向南开进的计划。5月7日太平洋舰队进行大规模的军演,军演结束后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回美国西海岸,而是奉命停泊在珍珠港内。罗斯福的这一道命令可谓是不经意间投下的诱饵,正中山本五十六的下怀。

【▲受到重创的三艘战列舰】

可以说,没有山本五十六独特的作战计划以及其他偶然的因素在里面,或许就不会测成东京决定偷袭美国珍珠港,也就不会有1941年12月7日历史的这一天,也就不会有美国全国上下生产武器支援同盟国对轴心国的作战,日本法西斯也就不会那么快在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军见


1、日本国内政策。日本在很早的《田中奏折》中,已经明确表示对外扩张,侵略中国的指示,唯有侵占满蒙,占领全中国才有称霸世界的资本。日本已经把侵略中国定为日本基本国策。

2、军国主义。日本是弹丸岛国,日本资源缺乏,土地贫瘠。一直以来崇尚武士道精神,日本一直对领土和资源有着强烈需求,尤其是对邻国资源丰富的中国,一直把中国作为目标。日本极具有侵略性,是一个典型的法西斯侵略国。

3、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发动的侵华战争开始,为日本法西斯侵略战车启动。直到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想在欧洲列强无力顾及远东的情况下,快速占领中国。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日本在远东的军事行动,不止是中国为目标,苏联也是日本在亚洲的目标之一。诺门坎战役,使日本看清了自己无法打败苏联,放弃了对苏联的侵略,转而专心剑锋直指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5、日本资源消耗过快。日本由于全面对中国开战,战争资源消耗过快,难以支撑庞大战争。日本资源一直是依赖进口,除了进口外有一部分来自东北、朝鲜、台湾和库页岛。石油方面一直依赖美国。

6、欧洲战场。德国在1939年联合苏联瓜分波兰开始,英法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不到半年时间横扫欧洲除苏联外,欧洲在德国的掌控中。

7、美国的援助。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早想参加二战,但是国内人民厌战无可奈何。美国直有支援英国老大哥和苏联,秘密关注战局的发展,也让美国大发战争财。

8、美国设计日本。美国决心参战,控制对日本石油的出口,还有其它战争资源的出口,这无凝是要了日本的老命间接的向日本宣战。日本心里明白美国这是要开战了,在北进和南下上做了最终决定南下。日本决心和美国开战,必须先下手为强,把目标锁定在美国太平洋上的珍珠港太平洋舰队。

9、偷袭珍珠港。日本为了资源选择南下东南亚,必须先下手为强。日本派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率领航空母舰偷袭美国珍珠港,当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心里别提多开心,终于有理由参加二战了,为了美国的利益这下全美国人民都会全力支持参战。第二天美国向全世界宣告,向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三国法西斯轴心国宣战,正式加入二战。后面大家都知道啦!日本法西斯开始走下坡路,直到两颗原子弹轰炸投降。

我的总结:美国只要控制住日本战争资源石油,日本在二战中就可以说已经战败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只是加快了二战的结束而已。所幸运的是中国东北的大庆油田未被日本发现,要是被日本发现,日本就不怕美国对其石油的控制,二战美国参战还是不知道何年何月,也可能没有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战例了。天佑我中华,使日本未发现大庆油田。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朋友,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