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描绘月亮的诗句?

兰台说


古描描写月亮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明.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明.徐有贞《中秋月》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宋.辛弃疾《木兰花慢》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明.徐有贞《中秋月》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清.慧霖《闰中秋.玩月》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清.慧霖《闰中秋.玩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宋.无门慧开禅师《春有百花秋有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


清雅绿菊


问题:古代有哪些描绘月亮的诗句?


前言

正是中秋佳节,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专门写中秋的诗词种找找月亮。据说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

一、唐朝中秋咏月诗

1、中秋月(唐 白居易 772年-846年)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白居易的中秋月写了几种月夜相思的场景。

2、八月十五夜玩月(唐·栖白 生活于大中年间)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栖白是中唐的一位僧人,常与李频、许棠、姚合、李洞、贾岛、无可等人来往。他的这首诗乏善可陈。

3、中秋月(唐·马戴 799-869))

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冷搜骊颔重,寒彻蚌胎深。
皓气笼诸夏,清光射万岑。悠然天地内,皎洁一般心。

马戴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这首诗写的是中秋之时“海上生明月”,加入典故拓展了想象的空间。

4、送李秀才归荆溪(唐·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

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人言格调胜玄度,我爱篇章敌浪仙。

晚渡去时冲细雨,夜滩何处宿寒烟。楚王宫去阳台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韦庄这首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有“八月中秋月正圆”之说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后面的是对于少年的赞许与忠告。

唐朝把中秋和月一起写入诗中的诗人,大多是中唐以后。可见中秋赏月的习俗,在中唐时已经非常流行。

二、宋词中的中秋月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宋朝人以水调歌头写中秋的词很多,苏轼的中秋词最为出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苕溪渔隐丛话》中甚至评价: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2、其他人的水调歌头

用中秋的词,几乎都离不开月亮这个意象。另外可能是苏轼的影响太大,好多宋朝人喜欢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咏中秋。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宋·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水调歌头·癸丑中秋(宋·叶梦得) 

河汉下平野,香雾卷西风。倚空千嶂横起,银阙正当中。常恨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谁和,何事偶君同。莫恨岁华晚,容易感梧桐。揽清影,君试与,问天公。遥知玉斧初斫,重到广寒宫。付与孤光千里,不遣微云点缀,为我洗长空。老去狂犹在,应未笑衰翁。

水调歌头·今夕定何夕 (宋·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作为一名抗金的志士,他的中秋词中有“风雨江山外万不得已”的感触:

今夕定何夕,秋水满东瓯。悲凉怀抱,何事还倍去年愁。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非是经年别,一岁两中秋。坐中庭,风露下,冷飕飕。素娥无语相对,尊酒且迟留。琴罢不堪幽怨,遥想三山影外,人倚夜深楼。矫首望霄汉,云海路悠悠。

水调歌头·问讯中秋月[宋] 李曾伯

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蓬天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俯仰十年间。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岁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目断风涛万里,梦绕烟霞一壑,老矣甚时闲。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

当然每一首都离不开月亮,中秋词咏月也几乎成了定式。

结束语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唐初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从唐诗宋词中可见,中秋赏月是重要的节日习俗, 所以中秋节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端正月”等。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近期我正在追《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有一期的飞花令环节以“明月”为主题,选手们在PK台上,你来我往,滔滔不绝。可见,中国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诗句多如繁星、灿若星河。

莉莉分是《诗经》迷,为了不把这道题答成一项卷帙浩繁的大工程,因此想从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聊一聊“月亮那些事儿”。

《陈风·月出》:花前月下怦然心动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中写月亮的诗不多,莉莉分认为《月出》是写得最成功的一首。

三章整齐的吟诵,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朦胧月色中,男子遇到了一位身姿窈窕、步履纾缓的美丽女子,想上前打招呼又怕惊扰了美人,陷入惴惴不安的意乱情迷之中。

也有说这是一首相思之诗,所有的美好场景都是男子望月时自己脑补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无论作哪一种理解,我们都能体味到月光下思念的味道。

《齐风·东方之日》:男欢女爱柔情蜜意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相比于《月出》的朦胧美,《东方之日》则炙热得多,描写了男女幽会的欢愉。

月出东方,美丽的女子来到我的家门,执手相看,耳鬓厮磨,莺莺燕燕,情深意长。

这首诗中的月亮是环境烘托,又比喻月神一样的神仙女子

虽只有短短两章,却将古人的大胆奔放得以表现。

《邶风·日月》:婚姻坟墓战火纷飞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一如感情的发展曲线,经历了蜜恋、新婚,小夫妻迎来了开撕的日常。《日月》是一首弃妇诗,表达了妇人遭到丈夫的不公待遇后的愤怒。

诗歌以“日”“月”起兴,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柴米油盐的婚姻生活让女子发现丈夫的渣男本性。不闻不问、背信弃义,曾经的柔情都去哪儿了?未来的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呼爹喊娘,发泄自己一肚子的委屈。

结语

《诗经》中的月亮,多与人的感情相关,月亮代表我的心。以上具有代表性的

三首诗,分别对应了感情的三个阶段:朦胧相恋、甜蜜新婚、婚后硝烟。真真是铁打的月亮、生生不息的人们,月亮从头到尾都参与了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爱月亮,也爱写与月亮有关的诗。


莉莉分


估计人人皆知的诗句有如下几首: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 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人水平有限,能想到描绘月落的诗句就知道这几首,肯定不止这些,但一时还真想不起来,大家还知道哪些,欢迎在下面留言补充,谢谢大家!


摄得


0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古绝唱,不过这首词是借月咏怀,兼身世感慨,富有哲理意味。然于月色之景,终不逮矣,所以还需要另一首纯粹写月景的,所以我要推荐晁补之的《洞仙歌》。
02.
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的还有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忽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固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成钩?
苏轼中秋词是赏月而怀人,词意缠绵,又寄托人生感慨,曾感动千古以来无数国人。
而辛词一反常态,是送月,轻松幽默,想象出奇,妙悟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科学常理。
03.
当然,辛弃疾的中秋诗词,还包含有所寄托、隐喻时事的。
如《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潜叔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该词作于淳熙元年( 1174) 中秋,时稼轩再度出仕建康,词风豪壮,寄托亦深。“斫去”二句, 化用杜甫诗句“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但融入了特定的时代内涵。诚如周济所言: “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在中秋感怀中暗寓壮志未酬、人已老去之憾,并寄托了作者铲除奸佞、恢复清明的志向。
04.
当然,在宋代写中秋诗词中,意境最美的当属晁补之的《洞仙歌》: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该词写中秋赏月,语言精炼工丽,清婉娟秀,意远韵长,如人间仙境。
如果说张孝祥的过洞庭是空灵清远,得“清”之美学之旨。
那么晁补之这首就得“逸”之美学之旨,神姿高秀,才气飘逸。
尤其末一句“玉做人间,素秋千顷”,让人激赏。
05.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是我认为,写洞庭之景,写得最空灵,最清远壮美的诗词,没有之一。作者说妙处难与君说,倘若我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那种“妙处”怕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这是一首天时地利人和的词作,换作其他人,其他时间,其他地点,任何一个因素变动,都不能得。唯独是张孝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景与情与心境和谐共生,才能写出这样的词。
结尾好一个扣舷独啸,难抑豪气,激动,人生难得有此情此景,能够令人浑然忘我。这样的景色心境不适合浮一大白,也不适合对酒当歌,唯独一“啸”,还要扣舷,才能毫无违和感,才能不迫不露,与情境融为一体。
06.
我再推荐一首正宗的写月的词,王沂孙的《洞仙歌》: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瞑。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桂花旧影。
晁补之的是写中秋满月,以“金镜”譬之,虽华美,却不算新奇。王沂孙写的是新月,以“一曲小银钩”譬之,得纤巧幽微之质。“宝帘挂秋冷”柔美幽渺,略带凄凉之感,令人堪怜,既显示出新月的渺小无凭,又反衬出夜空的浩瀚。
07.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离开故乡的许多年里,走过那么多地方,看过那么多不同风月,在记忆中,唯有故乡之月,皎洁如玉,一直悬在心中。

08.

权德舆·《酬裴端公八月十五夜对月见怀》:

“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动摇随积水,皓洁满晴天。”

此诗写雨后清秋明月的皎洁,给人以明朗阔大、安详宁静之感。


楚云卿


古诗中的明月,总是分外妖娆。不信你看看,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连赞扬明月都变得格外有格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__杜牧《泊秦淮》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__李白《峨眉山月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__白朴《天净沙·冬》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__李白《关山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__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__苏轼《后赤壁赋》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__黄庭坚《登快阁》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__李白《玉阶怨》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__戴叔伦《兰溪棹歌》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__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__杜甫《月夜》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__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__刘基《眼儿媚·秋思》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__杜甫《宿赞公房》

最美华服是校服


对于中国人来说,月亮不单是自然景色,更是一种意象,是人们心中情感的寄托,或乡愁,或相思,或自怜,或壮志,自古以来,咏月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上几首,明日便是中秋,不知您又忆起哪首中秋月诗词?

一、海上月:

唐人张九龄 的《望月怀远》是望月怀思的千古名篇,描写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意境幽远,情景交融,蕴含怀远相思之情,近数百年来,很多同胞漂洋过海下南洋闯金山,每逢中秋,此诗最可慰乡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二、江边月:

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描写江月的经典,也适合中秋节吟诵,不过却是春天月色,描写秋天江月的当推唐人杜甫的《江月》,此诗前四句从江月起笔,描写诗人高楼远望,顿生愁思,后四句是虚写,想象闺中人正彻夜相思: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三、湖里月:

与海月、江月相比,湖月或少些忧伤,却胜在宁静自得,唐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写于长庆四年八月,堪当中秋湖月的代表诗,此诗描写洞庭湖与秋月交相辉映,构建了空灵缥缈的境界,最是适合不想忧伤的人们吟诵: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四、山头月:

山头月容易让人联想到隐居,唐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宋人李之仪的《忆秦娥·用太白韵》都是描写山月的佳作,前诗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后词虽似看淡尘世,却仍含期待,相比而言,《山居秋暝》或更适合代表山头月的意象: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忆秦娥·用太白韵》: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五、楼角月:

海月、江月、湖月、山月皆是野外之月,意境虽美却离现代人太远,都市高楼林立,很多人在中秋夜里只能看到挂在楼角的明月,此时,或可读唐人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此词借弄玉月下吹箫的典故,抒发月夜思念之情,虽写闺阁,却纯以气象胜: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六、庭中月:

说起中秋月夜诗,其实更多人会想起唐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首诗几乎家喻户晓,每年中秋节都会被人们翻出反复吟诵,此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借月怀人,构建了幽远的时空,让人读后顿生秋思,不禁黯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以上七首诗词六轮明月,不知谁更能触动您的内心?今年中秋夜您将会吟诵哪一首诗词?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头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到十五分外亮,人至中年万事休。

月有阴明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五金员工陈可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鸟鸣涧》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王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吟》李白

珍惜才疏学浅,只记得这些。其余不会的,请诗友们来补充吧!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缘


"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带有"月"字的古诗词还真不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寄舍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忆江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乌夜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沙上并禽池上鸣,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青玉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常如玦。(纳兰性德《蝶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