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黄金搭档,查理芒格的育儿经,竟然是如此简单的“老理儿”

01

在2020年,Daily Journal股东大会的问答环节,有人问查理·芒格,在育儿方面有什么建议?你会建议教孩子什么,才能取得成功?

查理·芒格回复道:我认为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做一个好榜样。说教一点用都没有。

看到查理芒格这段问答录,我心中感慨万分,他的回答总是让人发人深省:道理总是很简单,你想成功,唯一的做法就是“认老理”,育儿也是这样,根本没有捷径。

巴菲特黄金搭档,查理芒格的育儿经,竟然是如此简单的“老理儿”

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的儿子小理查德,分享过一个让他受益终身的故事。

有一次他们全家人去滑雪,查理·芒格还在当地借了朋友的一辆车。滑雪过后,他们需要赶飞机回家,但是查理·芒格绕了10分钟的路,为车加满了车油,才还给了那位朋友。

他的儿子看到车油明明还有半桶,问爸爸:为什么车油还有那么多,你还得把车油加满?

查理·芒格说:你借了别人的车,还车的时候就该把油加满,再还给人家。

小查理后来在斯坦福读一大的时候,有一次问一个同学借车。当要还车的时候,小查理想起爸爸“加车油”的故事,加满了油,再还给同学。

那位同学经过这件事,和他关系突飞猛进,最后还成为了他的伴郎。

对于一个孩子来小查理来说,这是一个永生难忘的“人际关系”教育课。

总有人说,现在谈“言传身教”总显得老套,但有多少知道这个道理的人。真的能把孩子教好?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对“言传身教”似乎有什么误解。

巴菲特黄金搭档,查理芒格的育儿经,竟然是如此简单的“老理儿”

02

有人会说,道理大家都懂,但言传身教使用教场景很少。我想孩子努力学习,至少上个清华北大。我没上过清华北大,怎么言传身教,如何做榜样?

当你连教养的目标都错了,还谈什么言传身教。

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她去年最新的作品《园丁与木匠》中提到:

对孩子的精雕细琢,终归是徒劳。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试图有意识地将你的孩子,塑造成某种特定的样子是徒劳的,也会产生很强的自我挫败感。

我们不可能知道孩子未来需要迎接什么挑战,世界的格局又会怎么变化。我们以现在的样子,或者说以我们当下的认知水平,来想象孩子未来的样子,根本是不靠谱的。

先别说太远,单单是孩子未来的教育考核情况,最近都变化很大。例如去年新出的强基计划,取代高校自主招生,全国中小学教材也更改了。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数学模型告诉我们,要用可变性应对可变性。

什么意思?我们关注孩子更内心的东西,例如价值观、成长型思维,而不是技巧与成绩,以应对未来多变的环境。

股东大会上,有一个20岁的年轻人问查理芒格,我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像你一样成功的人呢?

查理芒格说:

我连我孩子都改变不了,怎么改变你,一个陌生人?

查理·芒格的孩子,不会成为第二个、第三个查理·芒格,因为成功其实很难复制,就算是孩子也很难过上和父亲一样的生活。但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品质,足以让他们应对未来的挑战,有能力选择他们想过的生活。

巴菲特黄金搭档,查理芒格的育儿经,竟然是如此简单的“老理儿”

03

言传身教,到底要向孩子传达什么?

纪律、德行、诤友、机会,说出来都是些简单的东西。你真想从查理·芒格身上学到点什么,记住我这句话,“老理儿,靠谱。”所有那些传统美德,让人一生受用。

养育孩子也是这样,我们是要培养孩子传统的美德,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自律,品质,好友,进取。

近几年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自律能力培养。很多育儿的专家都分享过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而芒格的教育方法是——专注看书。

他的女儿回忆到,我爸爸的双手非常有名,甚至有一个谜语,谜面是“查理·芒格的手”,谜底是“书”。

我爸爸一有空就会捧着一本书,他觉得只要手上有书就不会浪费时间,而只要他爸爸手上捧着书,外界的一切都不会对他有任何影响,包括我们喊他吃饭,甚至身处酒吧,都不能影响他专心致志的看书。

从我爸爸身上,我们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首先就要有严格的时间管理能力,而且要有很高的专注度。

巴菲特黄金搭档,查理芒格的育儿经,竟然是如此简单的“老理儿”

04

除了做好自己,巴菲特还是有他自己的育儿小技巧。

第一,惨绝人寰的德育故事。

他不会说教,因为他觉得说教完全没有用,他想严肃传达一个道理的时候,他就会自己编一个德育故事。他认为,讲故事能很好的诠释自己的观点,并且让对方觉得不是在指责自己。而且这个故事一个反面教材,主人公的结局总是非常的可怕。

现在很多孩子的故事,都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现在想来,当你要传达严肃的,重要的话题的时候,故事是喜剧还是悲剧,的确值得推敲。看过很多电视剧和电影的人都会知道,只有悲剧才会让大家印象深刻,例如泰坦尼克号,蓝色生死恋。

第二。道理是靠孩子自己领悟的。

他不会直接的把道理说出来,会留出更多的空间让孩子思考,因为经过自己思考的道理,才会永远记得。

这和当下相关心理学研究结果很相似。人要记住某个知识点,重要的不单单是输入,还有输出。

上面2点,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像最近特殊时期,孩子已经30天在家没外出,出去玩的心总是蠢蠢欲动。你一定尝试过说教,说外面有病毒,孩子竟然给你回一句,我想和病毒玩!

这时,分享一些确诊者感染病毒的原因十分有用。例如年三十晚确诊者旁边的两桌人,基本都感染上了病毒。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几个月大的,感染了病毒的宝宝,她独自一个人在床上哭,对着窗外望,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不能像从前一样抱她了。

巴菲特黄金搭档,查理芒格的育儿经,竟然是如此简单的“老理儿”

05

知乎上有一个小女孩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

我小时候暗暗发过誓,我长大了以后一定不要变成我父母那样的人,因为他们常常吵架像个火药桶——可”我“现在却成了一个暴躁的人。

有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组织了一组父母,他们都对孩子各种缺点感到无力。实验人员这一组父母写下自己孩子的缺点,然后,也让他们写下自己的缺点,后来这些父母才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孩子的缺点,竟然如此相似。

对于更多的普通父母来说,我们不具备像芒格那样的,那么多的优秀品质,我们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孩子已经模仿了,并且青出于蓝。

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我们改变了自己,孩子才有机会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