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汽车品牌的汽车是共线生产,或者说是共用一个主机厂的?怎么样?

丘比特神器


其实,车企之间通过平台开发合作,用共享车型平台来降低开发成本的做法一直就存在,而且最近几年似乎越来越流行。尤其是针对自己并不擅长或者批量较小的业务,这种做法可以快速弥补自己在某一细分领域的弱势地位,又没有投资风险,非常划算。下面我们看看最近几年的不同汽车公司之间一些最著名的共享平台,共享生产线的车型吧:

1.丰田2020 GR Supra和宝马Z4

丰田2020 Supra是在宝马Z4的平台上开发的,尽管有一些丰田重新设计了外观并进行了一些特有的调教,但宝马的核心部件包括双涡轮3.0升的六缸发动机和8AT变速箱,以及宝马Z4引以为傲的底盘基本都是照搬过来的,甚至内饰也是浓浓的宝马风格。可以说,丰田Supra基本可以说这是一辆宝马Z4的换壳车。


另外,这两台车采用共线生产的方式由麦格纳代工(下图),生产地点是麦格纳在奥地利格拉兹GRAZ的工厂。其实,宝马Z系列一直是由麦格纳在这家工厂代工生产的,宝马并没有自己生产过Z。


2.人见人爱的马自达2

丰田全新雅力士Yaris两厢版是与马自达2共享平台的姐妹车型,该车采用了马自达2同平台。毫无疑问,丰田的全新雅力士Yaris将由马自达代工,并在马自达生产。

说起来,马自达2绝对是人见人爱的车型,要知道上一代马自达2的平台也是给福特嘉年华共享的(下图),甚至福特最早在国内的嘉年华车型就是在南京福特马自达工厂生产。后来随着马自达和福特的分道扬镳,最新的马自达2开始共享给丰田雅力士使用。


3.斯巴鲁BRZ和丰田86

斯巴鲁BRZ和丰田86这对共平台车型可谓家喻户晓,两者之间的差别却微乎其微。这又是丰田在小跑车领域的一次共平台合作。这次丰田是借用了斯巴鲁的BRZ平台来复活同样富有传奇色彩的86车型,就连水平对置发动机丰田原封不动的搬过来了。不过由于丰田和斯巴鲁本身就是关联企业,因此这次合作中丰田参与了车型开发,并且为斯巴鲁水平对置发动机提供了D4S双喷射技术。

毫无疑问的是,这两个车型由斯巴鲁负责生产。

4、马自达MX-5和菲亚特124 Spider

马自达不但有人见人爱的马自达2,其著名的小跑车MX-5一样是非常吸引人。菲亚特就在MX5的基础上开发了124 Spider。

尽管124 Spider车型由菲亚特重新设计,但是基本上车的主体结构和MX5没有区别,只是造型风格完全不同,给人的观感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同时菲亚特为124 Spider安装了自己的1.4T mulitair增压发动机,而没有使用马自达MX5上的那台SKYACTIVE 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也算是做了一些改变。


不过,这台124 Spider仍是在马自达的工厂组装,我理解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马自达制造工艺质量应该远胜意大利的菲亚特。



可以看出来,这些共享平台共享生产线的车型以小众个性化车型为主,这样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车企在这些不挣钱的车型上的投入,大家可以分担开发成本和制造投资,所以最近几年非常的受欢迎,甚至可能是代表了未来汽车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以上信息供大家参考,欢迎讨论。对汽车和发动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谢谢支持!


锐引擎


共用一个主机厂,在汽车界并非新鲜事!尤其是哪些知名厂家,已经做得炉火纯青!如果他们每一款车型都去投入大量精力去研发与之匹配的发动机,重要零部件,可能早就关门了!唯一可行的,发动机,零部件在名种车型上共用,有的车仅仅是一个外壳不同而已!这样大大降低了厂家的生产成本,以及零配件的方便管理!何乐而不为呢!

最有名的就是大众,奥迪。其研发的发动机EA211和EA888,上至奥迪的高端品牌,下至大众的中低端品牌,都有一颗相同的心脏!几乎都是换壳不换心!市场反响出奇的好!

丰田、雷克萨斯旗下多款车型也都是搭载的几乎一模一样的发动机,就不一一列举车型了!虽然车型花样别出,但万变不离其心!玩出了高手境界!

本田和讴歌,通用和上汽,福特和路虎,PSA和宝马,这些都是玩的相同的套路!但是同样的发动机,相同的配件,哪怕是共用一个主机厂,有的车型大火,有的车型无人问津,让人费解!

车型共用一个主机厂,共用零部件,对厂商是皆大欢喜的事!对消费者的后期保养维修,更换零配件不再是一件麻烦事!


星系蒲哥


共线生产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只要通过工艺卡和控制计划保证工序和质量检查即可,这方面海马汽车的最新款国六SUV海马8S与新势力造车公司小鹏汽车电动SUV G3就是在第三工厂共线生产的,采用日本的精益管理流水线生产方式,节拍和人工都非常划算,并且产能不会浪费,


天空蓝2018


我说一下我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汽车总装共线生产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国内的神龙工厂和东风自主就用过,长安铃木的工厂长安自主品牌也用过,类似的例子很多。为了最大可能利用总装生产线的产能,减少浪费,这样做无可厚非。不过有些公司拿这个当做卖点大肆吹嘘就不厚道了!能共线生产与相同品质可不是一回事!首先装车的零部件不同,不同品牌整车零部件的差别很大。其次,装配线上的工艺也有差别,有些自动设备是量身定做的,不同结构的车不见得能通用。最后检测标准不同,按照国内某些公司的标准可以正常下线的车,换更好标准就要离线返工了!所以所谓的共线生产还是要区别对待!


行之御风


这多了去了,吉利沃尔沃领克,华晨,宝马。广汽,人员也得到充分利用率高也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