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薇婭、辛巴火了之後 網紅帶貨正在迅速變質

2019年11月,網紅帶貨已經很火、但是還沒有現在這麼火的時候,本怪盜團曾經與幾家知名MCN及其投資人深入交流過幾次。我們還找到了一些經常觀看帶貨直播的消費者,與他們斷斷續續的聊了很久。

當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

網紅帶貨是一種高度專業化的行為。無論在淘寶、快手還是抖音,能夠創造大量GMV的網紅,幾乎全是“專業電商網紅”。

依靠一般意義的“娛樂網紅”或“明星藝人”是很難持續賣東西的,他們只能通過與“電商網紅”連麥等行為,起到一些輔助作用。

迄今尚未發現什麼高效的“電商網紅培養法則”。頭部網紅都是依靠天賦+努力+運氣,從無數候選人當中慢慢熬出來的。

直播平臺就更不在乎如何培養網紅了——只要參與帶貨的主播基數足夠大,總能誕生幾個頭部網紅。

網紅帶貨的“馬太效應”是不可逆轉的,而且集中速度很快。在淘寶直播,新的頭部網紅幾乎不可能誕生了;在快手,電商主播野蠻生長的時代即將結束;

在抖音,電商直播流量其實早已被少數網紅瓜分;在B站、西瓜、拼多多等新興平臺或許還有機會,但是時間窗口不會開的太長。

讓我們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三個多月,資本市場把網紅帶貨和MCN的故事越講越大。尤其是A股傳媒行業,幾乎把MCN視為下一個時代的救命稻草。

大量資本持續湧入網紅帶貨,這個細分領域似乎又要經歷一次2016-18年的“野蠻生長”格局。然後,突如其來的疫情又對網紅帶貨構成了一次意外打擊。

在諸多外部因素的干擾下,這個細分領域正在迅速變質。

李佳琦、薇婭、辛巴火了之後 網紅帶貨正在迅速變質

(著名網紅A-Set,暱稱賽特兒,出自《AI:夢境檔案》)

首先,頭部網紅的巨大成功,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玩家。

從2019年雙十一開始,稍微有點流量的人就想帶貨,稍微有點資本的人就想開設或者買下MCN。“明星藝人帶貨”這種早已被證偽的模式,在2019年底復活了;“帶貨綜藝節目”這種低效率、低互動的模式,也被很多人拿出來嘗試了。

總而言之,大家都不信邪,都覺得自己可以打開一條“新路”。這就好像再次發明輪子,而且還是方形的輪子。

其次,網紅帶貨的商品/品牌的同質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如今,在李佳琦、薇婭等頂級網紅直播間裡出現的商品,往往會在接下來幾天內被其他頭部網紅、腰部網紅反覆帶。如果你是資深買家,可能會發現:自己關注的所有美妝網紅都在帶同一款口紅,所有服裝網紅都在帶同一款T恤,等等。

當然,帶貨的方式不僅僅是直播,也可以是在微博、小視頻裡面露出一下。

第三,疫情暫時抑制了品牌電商的發展;天貓的服裝、美妝品類在短期受到的影響比較大。

頂尖網紅受到的影響當然是最小的,但是其他網紅很可能揭不開鍋,遂努力尋找其他帶貨平臺。不過,正如上文所說,快手、抖音的直播帶貨均已趨於穩定;拼多多直播剛剛成立,還沒有獨立流量入口;B站做的是佛繫帶貨;小紅書至今還限制直接的帶貨行為。

要尋找新的吃飯場所,不太容易。

其實,上述三個趨勢背後的推動力是一致的:加入網紅帶貨戰場的人很多、錢也多,供給方仍在增長;但是,需求方並沒有出現對等的增長,反而因為疫情而出現了短暫的下滑。

就算疫情結束,經濟也需要一段時間回到正軌,網紅帶貨所聚焦的中高端消費品牌難以出現什麼“報復性增長”。因此,供求關係嚴重失衡的局面可能持續下去。

如果上述局面持續下去,就會出現兩個有趣的結果:

第一,現有主流平臺(淘寶直播、快手、抖音等)的電商流量和GMV進一步向少數頭部網紅集中,甚至會富集到頭部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網紅。

以淘寶直播為例,薇婭、李佳琦已經與其他主播拉開了代差——只有他們能拿到最高級、最稀缺的尖貨,只有他們能拿到最大的折扣,只有他們能在全市場最早賣貨。本來他們的知名度就是最高的、獲得平臺的流量扶持就是最大的,如果在貨源上繼續形成壟斷,那這就是自然壟斷了。

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整體消費乏力的情況下,品牌商當然更願意把營銷開支花在極少數經過驗證的頭部網紅身上。因為他們賣貨的效率確實很高;就算偶爾不高,品牌商的人也不會因為在頭部網紅身上花錢而被開掉。

品牌商不會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嘗試各種新奇玩法,那樣風險太大了。暫時的不景氣,一般都有利於既得利益集團繼續擴大優勢,而不會有利於新來者掀桌子。

李佳琦、薇婭、辛巴火了之後 網紅帶貨正在迅速變質

(著名網紅A-Set,擅長唱歌跳舞,好像沒帶過貨)

第二,新晉網紅及MCN會努力到新興平臺(拼多多、B站、西瓜等)尋找機會。但是,這些新興平臺並不是“野蠻生長”的樂土——它們要麼對帶貨行為施加了嚴格限制,要麼希望循序漸進,要麼乾脆不把帶貨作為發展重點。

如果新晉網紅、腰部網紅及其背後的MCN急於求成,那麼在上述新興平臺面前,它們討價還價的能力將很弱,處於不太有利的地位。

畢竟,對於除了淘寶直播之外的絕大部分平臺來說,網紅帶貨行為的實際效益是有限的。除非一個平臺同時掌握了流量、網紅和貨源,它才能從網紅帶貨行為當中賺取最大的利益。目前只有淘寶/天貓能做到;快手正在努力做到;拼多多希望自己今後能做到。

對於那些不掌握貨源、對電商行業沒有野心的平臺來說,網紅帶貨只是內容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不值得為此付出太大的代價。

我們還必須強調一點:就算在本次疫情之前,許多“頭部網紅”的帶貨能力,也遠不如市場想象的那麼強。大家可以嘗試在平時的晚上,去登錄一些淘寶、微博帶貨達人的直播間(雙十一、抖音之夜這種時間不具備代表性)。

你會驚訝地發現,某些令你耳熟能詳的網紅,直播間裡一款商品的出貨量只有幾百件,GMV只有幾萬元到十幾萬元。與一般人相比,這個數字很不錯了;但是,與資本市場想象的水平差異很大。

讓投資者們心心念念、作為標杆的李佳琦、薇婭、辛巴等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頭部網紅”,而是“頭部中的頭部”,全中國就那麼幾個的網紅。

他們就像足球界的梅西、C羅,籃球界的詹姆斯、字母哥,不世出、不可複製。而且,他們正在從整個市場拿走越來越大的部分。

李佳琦、薇婭、辛巴火了之後 網紅帶貨正在迅速變質

(以A-Set為例,作為腰部網紅,應該帶不了多少貨吧)

如果沒有本次疫情,或者疫情帶來的影響消失了,網紅帶貨市場會不會恢復到“群雄逐鹿”的狀態,頭部集中的趨勢能夠緩解呢?這大概是資本市場最樂意看到的局面——大部分人是投不到李佳琦、薇婭、辛巴等人的,百花齊放才能讓大部分投資者利益均沾。

這就是資本市場過去幾個月一直在講的故事。

遺憾的是,我們的觀念與此相反。恰恰是因為資本大舉湧入、新晉網紅層出不窮、MCN越來越注重短期利益,網紅帶貨市場的“馬太效應”才更加明顯。

在資本的支持下,腰部網紅和MCN可以暫時抵抗這個趨勢,但不可能翻盤。

不止一個資深電商消費者告訴我,他們對現在的一般網紅越來越無感了:廣告色彩太強,參考價值太低,選品有問題,吃相太難看。

一言以蔽之:一般網紅的帶貨行為,越來越像當年的“電視購物”。網紅帶貨的崛起,恰恰在於它杜絕了當年電視購物的許多弊端,讓消費者感覺物有所值。

當一個消費者,尤其是服裝、美妝領域的女性消費者打開網紅直播間時,她的本意就是想買東西,買適合自己的東西,買物美價廉的東西。

她很衝動、容易上當,但也沒有投資者想的那麼頭腦簡單。在短期,女性消費者不太理智;在長期則越來越理智。我們不能認為網紅帶貨就是“割韭菜”“收智商稅”——這樣做的網紅是活不長的。撐到現在還能穩居頭部的網紅,都是真的能給消費者帶來一點附加值的。

不過,按照現在的勢頭髮展下去,大部分消費者會逐漸意識到:99%的網紅的帶貨行為是缺乏參考價值、不能創造附加值的。

消費者會樂意為“帶有一點點廣告色彩的導購服務”買單,但不會為“徹頭徹尾的廣告”買單。大批資本的持續湧入、新晉MCN的短視行為,在不斷破壞它們旗下網紅的公信力。

與此同時,薇婭、辛巴、李佳琦這樣的“超級頭部網紅”,或者說“網紅界的梅西、C羅”,卻可以漁翁得利——他們的經驗足夠豐富、不需要急功近利、對品牌方的能力更強。而且,他們真的能持續拿到大批物美價廉的尖貨,從而給消費者創造一些附加值。

所以,在我們看來,整個市場的資源會更快地向他們(及其背後的MCN)富集。

最後,網紅帶貨市場可能會出現這樣一個穩態局面:極少數超級頭部網紅拿走了絕大部分高端品牌資源、80%以上的GMV;廣大UGC玩家、偶爾賣貨的平民百姓,以“業餘玩票”“去商業化”色彩取勝,拿走一部分垂直和長尾品牌資源、20%左右的GMV。在頭部和基層之間,幾乎不存在“中間層”。

當然,這只是我們的看法。現實可以與此不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