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为了让大家能基本看懂,本文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做一定程度扭曲后用其他方式讲解,在此声明。)

首先大家得知道关于一首歌是如何编曲的: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你的听觉对声音的感知其实接近是这样的⬆️

人耳对声音的理解其实是基于泛音列的。

什么是泛音列

你听到的一个「音符」,本身 99.99% 的可能是一个复音,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单音。

而一个复音,它一定跨越了一段频段,可能很宽,可能很窄,取决于它的基音,如果是电子合成的声音,取决于设计这个声音时候使用的波的形式。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举一个不是完全正确的例子(只是为了让你有直观的了解):


你在钢琴上弹了一个中央 C 往左三个八度的某个音符,假定也是 C,那么它出来的声音不仅仅是那个无比低沉的 C,你会感觉它的时长似乎很长,而且还会有微弱的、比它高一个八度的 C E G B,以及再高一个八度的,C D E F G Bb B(是的,越到更高八度的时候,这些八度里面的泛音越多)……这些微弱的音就叫做自然泛音(同理你可以用技术手段自己设定这个音能发出各种奇怪的泛音列,我先不说这个)。

同理:

而当你弹远离中央 C 在你右侧的一个高音 C,你会觉得很短促,没有泛音,似乎就响了一下就没了。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好了,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想问「这个和扒谱有什么联系?」

联系大了去!




刚说到的这些关于基音和泛音的联系,就是你的大脑对于某个音符或者某几个同时发声的音符(也就是和弦)的认知

而且,就像你对高音和低音的感知一样:高音的音符感觉「很远」,而低音总是「很近」:想象一下,一段超吹的笛声,一段拉到不能再高几乎全是泛音的小提琴独奏,是不是总是让你觉得「哇塞!这声音好像都飘到我大脑上面了!多么悠远!」,而那些车载低音炮的声音,却总是紧贴在你的耳朵周围震耳欲聋:「哇靠!我的耳膜都快要震破了!这能量感太强了吧!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高音代表:小提琴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低音代表:电贝斯


所以就像我最开始贴图的那样,低音,紧凑,贴耳朵,高音,悠远,盘旋在脑子上方

结合我刚说的那个关于基音和泛音的联系。




其实基音(低音)会更贴你的耳朵,它能决定你对这个音符或者和弦的最基本感知,而泛音(高音)会不那么贴近你的耳朵,越高音越「五花八门」,越能被人为一定的修正,成为一个「人为的和弦」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第一个观点:先把低音扒出来!扒准了低音,你的谱子就完成了一大半!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我以最近大热的《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为例子,来演示我是怎么扒谱的。

首先我听出它大致的低音走向,是典型的「卡农」的变体。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因为原曲是 F#,和弦很多升降号,我接下来的做法都是以 F 大调处理,请知悉)

且慢……有一个现象不能不提:大多数人不具备良好的音感,而且我说个「卡农」,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是个啥。

所以我这里推荐一下,如何用工具扒低音(不需要良好音感的):

你要用到这个: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iZotope RX 7 Advanced

它里面有一个功能叫做「Music Rebalance」,可以让整首歌只留下贝斯部分: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只剩下贝斯部分的《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这时候你已经有一个相对干净的歌曲的

低频(甚至只剩下贝斯)部分。从编曲人角度来说,这首歌大多数音轨都是基于这些「贝斯音」(这里不能说是「基音」了……)编出来的。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好了,弄出来的这个贝斯音轨,你就可以扒出它的音符了。最精确的机械(不靠听音能力)扒音符的办法,是

导入各种 DAW 里面,然后启动各种调节音高的插件,你就能看到它的精确的音高,甚至能导出音符(midi)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LPX 的 Flex Pitch


当然,绝大多数的音乐爱好者,平时家里能有个 Audition 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可能「用不着」

这么精确的扒谱。

且不说 DAW 普遍很贵……很多「音乐人」估计一辈子能用的 DAW 功能可能 Garageband iOS 版就能全部满足了……

吐槽完了,回到正题。

如果你不想这么复杂,其实用各种音频软件(比如刚说的 Adobe Audition)自带的滤波器滤掉高音,剩下的低音再拉高八度,也是比较容易扒出来音符的: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Adobe Audition CS5.5


具体办法我在这里不仔细阐述,有很多教程可以在油管或者 B 站找到,自行解决吧。

动手能力太差?懒得下载这些软件?

那……

再给大家一个傻瓜的办法吧……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Apple Music 的 EQ


把低音部分拉到快爆炸,高音部分几乎听不到,然后你用手边的乐器跟着弹……时间足够长,你弹的就一定是对的

好了……看到这里,一首歌的贝斯部分,你一定就扒得差不多了……

当然,我之前不是说了我用《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做例子吗?

一开始我的判定是基本是卡农的变体,然后经过了以上说的方式谨慎的贝斯扒谱以后,其实它真实的贝斯部分是这样的:


<code>Intro:  
Bb A Bb F Bb A G

(第一段主歌没有贝斯)
当爱情遗落成遗迹
用象形刻划成回忆
想念几个世纪
才是刻骨铭心

(第二次的主歌使用了贝斯)
F C
若能回到冰河时期
D A F
多想把你抱紧处理
Bb A
你的笑多疗愈
G Bb
让人生也苏醒

Bb F
失去 你的风景 像座废墟
C F C
像失落文明

Bb A(这里还有轻微的滑音 Ab)
能否 一场奇迹 一线生机
G C
能不能有再一次相遇

F E
*想见你只想见你 未来过去
D F A
我只想见你
Bb A
穿越了 千个万个 时间线里
G C
人海里相依

F Bb C (第二次的副歌是A Bb)
用尽了 逻辑心机 推理爱情
D G
最难解的谜
Bb A
会不会 妳也和我一样
G Bb C
在等待一句 我愿意 /<code>

细节比原版的卡农多了很多是吧?




好了,贝斯部分我大致已经扒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要做的是扒中高音部分

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软件: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Riffstation


这个其实已经是非常著名的「扒谱软件」了。当然我不在一开头就推荐它的最主要原因是它还没到特别高的准确率:它基本只能扒大致准确的大和小和弦,属七啊增减啊它是听不出来的,更过分的是有一些调外的贝斯音,它也是听不出来的……

所以这才是我为啥坚持贝斯音要自己扒

这款 Riffstation 软件在 Mac OS 和 Win 系统都有

那如果你只有手机?iOS 或者 Android?

那我就推荐另外一个了: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Yamaha Chord Tracker


这两者的准确率都不会太高,Chord Tracker 对一些低音的识别度会更好一些(我只用来扒过 The Beatles 和 Portishead 的一些歌)你要是扒一些老摇滚啥的,还好说,扒这首《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够呛(晚点说为什么……)

我这里先演示用 Riffstation 扒歌的结果: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Riffstation 扒的和弦《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这一段是《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的间奏部分,其实原曲细节应该挺多,我粗略听了一下,肯定是有使用 BbM7 Gm13 和弦而不是简单的 Bb Gm 和弦的,所以这个扒谱真的只能做非常粗略的参考。

当然,你要是只是刷一堆三和弦想应付了事,那这个 App 应该够用。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三和弦歌手只需要掌握以上……


到这里,我基本靠「机器识别」,扒出了贝斯音,和基本的「三和弦」的和弦走向,得出来的和弦谱子大概是长这样的(只列出副歌部分):


<code>F          C/E 
*想见你只想见你 未来过去
Dm Am/F Am
我只想见你
Bb Am
穿越了 千个万个 时间线里
Gm Gm/C C
人海里相依

F Em/Bb A/C
用尽了 逻辑心机 推理爱情
Dm Dm/G
最难解的谜
Bb Am
会不会 妳也和我一样
Gm F/Bb C
在等待一句 我愿意 /<code>


看起来还不错是吧?

的确,给各种「三和弦歌手」用应该是够了

可是,「F – Em/Bb – A/C」这种走向一看就是很敷衍的扒谱好吧!

(这里……学过和声的人一看就知道,没了解和声学的人我要另外开一整篇文章可能都无法解释出来……)


这时候也许有人会问:「那怎么办?还有别的软件可以解决最后一步吗?」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学过音乐的楼主表示想翻一百万个白眼……)


对不起,目前为止没有机器能解决这最后一步……


……最后一步,真的只能靠人耳听!!!




关于最后一步的人肉听和弦,我要先说一下:

在钢琴上,一个和弦其实可以有非常多的弹法。不同弹法其实听起来差别不是太大,尤其是弹唱,你要改起来或者多插几个构成音,都是分分钟能处理好的事情。


然而在吉他上,一个和弦可能有常规的 3~4 种弹法,根音或者组成音发生变化以后,变化可能会多达 10 种,但是适合这首歌的某个段落的,可能只有 1~2 种,要处理好某些歌的吉他编曲,有时候是要有一定经验值的人才能做到的(相比起键盘类乐器和单音乐器)。



这里我要普及一下乐理了:

比如《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的第一段主歌,经过刚刚的机器扒谱后,它长的样子是这样的:

<code>F     Am/E 
当爱情遗落成遗迹
Dm Am
用象形刻划成回忆
Bb Am Ab/A
想念几个世纪
Gm Gm/Eb C/Bb
才是刻骨铭心 /<code>

可能你没啥经验的话,一定会把前四个和弦用这个办法弹出来:

<code>e|--1----0----1----0--| 
B|--1----1----3----1--|
G|--2----2----2----2--|
D|--3----2----0----2--|
A|--3----0----x----0--|
E|--1----0----x----x--| /<code>

虽然这么写,大体没啥「错误」,但是这一定不是原版的编配

因为它的高音部分没啥「连接」……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看起来很多连接的乐谱


严谨的吉他编配一定不是这么编配的,尤其是它还是个 2020 年的抒情歌




弹过钢琴的同学应该知道:

和弦之间的连接,要么保持较多的共同音,然后不同的音符小范围内进行或者解决;要么,两个和弦之间几乎没有共同音,那么,它们和弦每个音符之间的进行,也尽量使用很短的音程来进行或解决,比如 V7 解决到 I;如果这些情况都无法避免,那尽可能保证最高音和最低音连接「稳定平缓」……除非你要获得特殊音效,但这首歌明显不是。

(这段我描述得不太精准,但是大致是这个意思:就是尽可能不能让和弦进行中和弦的每个音的行进和解决太跳跃,尤其是当代这些流行歌,大多数都频繁使用七和弦 7-5 和弦九和弦。)

另外,很明显的就是第二个和弦 Am/E,应该是七和弦(G 音特明显),然后第一个和弦使用的时候,旋律音也是有 G 音的,而且重点是,这一段主歌没有贝斯部分,所以最后这段的编配应该是这样:

<code>e|--3----3----1----0--| 
B|--1----1----1----1--|
G|--2----0----2----2--|

D|--3----2----0----0--|
A|--x----x----x----0--|
E|--x----x----x----x--| /<code>

既遵守了刚刚机翻的所有成果,又让这个和弦进行特别的稳定。




所以实际上的和弦应该是:

<code>F(9)      Am7/E 
当爱情遗落成遗迹
Dm7 Asus47
用象形刻划成回忆 /<code>

接下来的和弦也是如此处理:

<code>F(9)      Am7/E 
当爱情遗落成遗迹
Dm7 Asus4 7
用象形刻划成回忆
BbM7 Am7 Ab7/A
想念几个世纪
Gm7 Gm7/Eb C7/Bb
才是刻骨铭心
F(9) Am7/C
若能回到冰河时期
Dm7 Asus47 Asus47/F
多想把你抱紧处理
BbM7 Am7 Ab7/A
你的笑多疗愈
Gm7 Bbm6
让人生也苏醒

BbM7 Am7/F
失去 你的风景 像座废墟
Gm7/C BbM7/C FM7 C6
像失落文明
Dm/Bb Am7 Ab7/A
能否 一场奇迹 一线生机
Gm7 G7sus4 C13 C7
能不能有再一次相遇
F C/E
*想见你只想见你 未来过去
Dm Am/F Am
我只想见你
Bb Am7 Ab7/A
穿越了 千个万个 时间线里
Gm7 Gm7/C C
人海里相依
FM7 Em7-5/Bb A/C (Em7-5/A A/Bb)
用尽了 逻辑心机 推理爱情
Dm7 Dm7/G
最难解的谜
BbM7 Am7 Ab7/A
会不会 妳也和我一样
Gm7 F7sus4/Bb C7
在等待一句 我愿意
Interlude: BbM7 Am7 Gm7 FM7 /<code>

基本扒谱到这个时候,已经有大概 8 成接近原版了。但是有的时候,你用吉他或者钢琴弹出来虽然有错误但是觉得还 OK,那是因为……

钢琴上你通常踩了延音踏板,所以有一些你可能在低音部分弹的音的泛音……让你觉得你已经弹出来了这个泛音(实际上你没有),甚至或者你觉得你弹的这个和弦「糊糊地」还挺有情歌的味道……

吉他上你可能因为指法编配的原因,某些弦你会没放太多力量,而某些音其实压根不是重点你却弹得噼里啪啦……

这时候,你需要再度检查,刚刚写出来的和弦,有没有「硬伤」或者「缺音」!

这时候你可以用到 Garageband 之类的输入和弦就能演奏的软件: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Garageband iOS 的和弦输入功能


输入到这些软件以后,我意外发现了一些好的和弦修正的措施,原曲没有,但是用吉他弹出来会更适合的,比如:

<code>FM7      Em7-5/Bb A7/C (Em7-5/A A7/Bb) 
用尽了 逻辑心机 推理爱情
Dm DmM7 Dm7/G Bm7-5/G

最难解的谜 /<code>

这样能大幅度发挥吉他音色,或者说能补足普通的吉他弹唱的一些短板。

钢琴也一样,多加的一些经过音能让情歌更加有味道。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情歌就是需要一种细腻的 FU


好了,写出来的和弦顺下来弹一遍,反复检查,就能弄出一个能还原原版编曲高达 9 成的吉他谱/钢琴谱了。

以下是我的成果:

<code>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歌手:八三夭
词曲:八三夭
编曲:八三夭 Jerry C
制作:八三夭 Aya Merrill
年代:2019年11月11日
专辑: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EP
厂牌:滚石唱片

—————————————————————

Key: Gb Major
BPM: 64
Capo: 1

Intro:
BbM7 Am7 Gm7/Bb FM7 Am7/F
BbM7 Am7 Gm7

F(9) Am7/E
当爱情遗落成遗迹
Dm7 Asus4 7
用象形刻划成回忆
BbM7 Am7 Ab7/A
想念几个世纪
Gm7 Gm7/Eb C7/Bb
才是刻骨铭心

F(9) Am7/C
若能回到冰河时期

Dm7 Asus47 Asus47/F
多想把你抱紧处理
BbM7 Am7 Ab7/A
你的笑多疗愈
Gm7 Bbm6
让人生也苏醒

BbM7 Am7/F
失去 你的风景 像座废墟
Gm7/C BbM7/C FM7 C6
像失落文明
Dm/Bb Am7 Ab7/A
能否 一场奇迹 一线生机
Gm7 G7sus4 C13 C7
能不能有再一次相遇

F C/E
*想见你只想见你 未来过去
Dm Am/F Am
我只想见你
Bb Am7 Ab7/A
穿越了 千个万个 时间线里
Gm7 Gm7/C C
人海里相依

FM7 Em7-5/Bb A7/C (Em7-5/A A7/Bb)
用尽了 逻辑心机 推理爱情
Dm DmM7 Dm7/G Bm7-5/G
最难解的谜
BbM7 Am7 Ab7/A
会不会 妳也和我一样
Gm7 F7sus4/Bb C7(C13/Eb接**)
在等待一句 我愿意

Interlude
BbM7 Am7 Gm7 FM7

任时光更迭了四季

任宇宙物换或星移
永远不退流行
是青涩的真心

未来 先进科技 无法模拟
你拥抱暖意
如果 另个时空 另个身体
能不能 换另一种结局

*
BbM7 Am7/F
**想见你每个朝夕 想见你每个表情
Gm7/C
想穿越每个平行
FM7 Am7/E
在未来 和过去 紧紧相依
BbM7 Am7
想follow 每则IG 不错过 你的踪迹
Gm7 Gm7/Eb FM7/Bb
会不会 你也一样 等待着那句 我愿意

*
**
**/<code>

这其中当然还有不少是我偷懒或者听力达不到造成的小误差。

我个人的听感只能做到大小七属、7-5 准确,增减就开始非常够呛了,sus 也只能听到大小属,9 和弦 11 和弦 13 和弦辨别力几乎就是废的(当然除非它非常强调 9 音 11 音 13 音)……

到这里就说得差不多了。

慢着……刚刚我在文中埋了一个坑……


为何说三和弦弹唱《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是不够的?


这里我要简短地说说华语音乐 40 年来审美的一些变迁……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40 年前大多数流行歌曲其实都是偏向 Pop Rock 或者 Folk 的审美,这些时候很多人写歌乃至编曲的时候真的就是一堆三和弦完事……因为他们更信奉「直抒胸臆」……可能你只需要三和弦就能弹完当时的大多数流行歌曲,甚至三个三和弦能搞定一首那个年代的朋克(朋克再次被踩到音乐鄙视链谷底)……


可是同一个时期,拉丁音乐(包含流行化了的波萨诺瓦),灵魂乐(加上摇滚化流行化了以后的摩城音乐)和爵士音乐,都已经发展出来很多不符合古典(不包含浪漫主义以后)和声理论的一些很「实验性」的和声。


后来呢,大众对过于简单的音乐审美疲劳了,于是黑人音乐逐渐被吸收到较为新派的流行音乐,于是到了 Teen Pop 和早期 Synth Pop 时期,流行歌和声有了一定的进步,比如拉丁元素和灵魂乐元素的介入,但是还不是很复杂。


可是当 Smooth Jazz 啊还有一些 Funk Soul Disco 的音乐随着诸如 MJ、Prince 之类的天王天后的冷门曲带出来、然后被人各种做实验插入更新的流行歌的时候,流行歌就越来越多使用七和弦……是的,80 年代港台舞曲音乐就基本是这一卦……


到了十多年前的陶喆王力宏周杰伦的时候,港台流行歌又有了更多变化,一方面这些人本身听了很多黑人 R&B 作品,另外这些人古典音乐造诣很强,也因为基本是创作人懂音乐能促使幕后的编曲人都走向这样的编曲倾向。其中有一些套路直到今天还被人经常拿来用……当然,其实现在听起来也有点过时了……

那到了 2010 时期呢?

这个时期其实很好玩:一来太多人研究合成器,出来的泛音(和弦)能做很多实验,大量拓展了和声的玩法;二来更多人挖掘以前的爵士音乐审美和它们的一些和弦使用,代表人物有林宥嘉啊孙盛希啊方大同之类的。所以这个世代的音乐其实会更复杂,更「电」,更「惊喜」;而伴随着复杂和声的复兴和应用,某些时候一些歌曲感情显得「更加细腻」。

是的,这些流行歌一直都在革新换代,前提是不要去听那些垃圾(我就不点名了)。

还有就是扒谱的时候,你可以查一下幕后团队,就大概知道这些歌到底是有多简单还是复杂了。

还会继续写的。


怎么扒谱?(全靠软件不需要学很多乐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