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54导弹为什么跟着F14战机一起淘汰了?

王司徒军武百科


大名鼎鼎的F14大雄猫战斗机+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是冷战时期美国海军的一对空战神器组合。它们的主要任务是远距离拦截苏联军队数量众多的超音速轰炸机和超音速反舰导弹,将它们在进入发射阵位之前及时击落或者驱离,从源头上瓦解苏军对美军航母战斗群发动的饱和攻击。

F14配备了性能强悍的AWG9平板缝隙天线火控雷达,能够探测到320公里以外的轰炸机和200公里以内的战斗机,并且可以同时跟踪24个目标,同时打击其中6个最有威胁的目标。AIM54弹长3.9米,弹径0.38米,弹重0.46吨,采用中段连续数据引导+末段主动雷达制导,实现了发射后不管的功能,最大射程超过2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5马赫。

这样逆天的技术指标在上个世纪70年代绝对是惊世骇俗的存在,要知道中国到了90年代才刚刚搞定射程50公里的PL11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然而苏联分家以后,铺天盖地的逆火机群不复存在,用途单一、成本昂贵的F14失去了用武之地,很快全部退役,AIM54也随之被打入冷宫,并没有在其他机型上继续使用,让许多军迷为之扼腕叹息。

其实AIM54受此冷遇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本来就是在特殊作战环境下的特殊产物,使用要求苛刻,使用范围狭窄,并非主流的空战武器。尽管AIM54看起来射程远、威力大,但是由于自身实用过载有限(只有6个G),仅仅只是针对大型轰炸机以及傻乎乎跑直线的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之类的低机动性目标,如果对上敏捷灵活的战斗机,对手只要略一翻滚就可以轻松甩掉AIM54的攻击。

F14服役期间参加了不少实战,包括出口到伊朗参加两伊战争,也取得了不少战绩,但是都是麻雀导弹和响尾蛇导弹的功劳,AIM54却始终没有击落过任何敌机。尤其是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AIM120系列中程空空导弹大放异彩,其性能先进、结构紧凑,非常适合战斗机携带使用,庞大笨重又没有实战光环的AIM54当然只好光荣退休了。

不过随着动力技术和制导技术的进步,赋予了运程空空导弹新的生命,中俄都相继推出了射程超过300公里甚至400公里的新型远程空空导弹。其中尤以中国的PL-XX超远程导弹为佳,其射程很远(300-400公里),弹径小,使用过载大,不仅能够打轰炸机、预警机、加油机等类大飞机目标,还可以有效的攻击战斗机、攻击机类高机动目标。对此,美国方面也不甘落后,准备给已经凉凉的AIM54找一个接班人,初步计划是将标准6舰空导弹改装成远程空空导弹,配备在F/A18E/F上面,AIM54壮志未酬的在天之灵也算是有所告慰。


晨曦谈兵


F–14“雄猫”战斗机和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


导弹,是因为苏联解体美国海军没有了对手,还由于科技的进步和战争样式的改变,它们有使用局限性这样的原因,美国海军觉得它们的使用费用太高,为了节省军费开支而集中研制第五代舰载战斗机才将它们退役的。

F–14战斗机属于大型截击机的范畴,美军当年研制它的目的,就是要拦截携带巨型反舰导弹的苏联远程轰炸机,对于苏联来说,美军航母编队一直就是巨大威胁!不但海上作战能力强,还可以利用大型舰载机具备空中加油能力航程远的优势,战时还可以携带核武器深入到苏联浅纵深(500公里)进行核打击!严重的威胁到苏联的安全。
从1950年代开始,苏军在没有大型航母编队与美军抗衡的条件下,发展了轰炸机携带巨型反舰导弹攻击航母战斗群的战法,由一个轰炸机团24架左右的轰炸机携带巨型反舰导弹密集的攻击航母编队,只要有一枚突破航母防御圈命中了航母就能造成重创...开始是使用图–16亚音速轰炸机,再往后就是图–22M“逆火”轰炸机。

为了防御苏军的这种战法,美国海军需要研制航程更远的舰载机和远程拦截弹进行应对,所以才有了F–14和AIM–54这两种大型武器。使用原则就是在预警机的配合下在800公里外拦截苏联轰炸机群!
同时F–14也担任海上拦截飞往美国的苏联远程轰炸机的任务,不使其接近美国空域进而发射远程核巡航导弹打击

美国本土。

但,苏联解体冷战也结束了!俄罗斯已经不具备原来的威胁性,F–14战斗机和“不死鸟”导弹的使用局限也显现出来,F–14研制之初就是以远程拦截、制空为主大型空优战斗机,没有考虑具备多少对地攻击能力,缺乏“一型多机”的改造潜力,并且它的使用费用也奇高!平均每一小时的飞行成本比F–18“大黄蜂”高出30%左右,俄罗斯的远程轰炸机虽然还有一些,但是俄军的作战能力已经不能与苏联同日而语,威胁美军航母编队能力大为减少,在这样的国际/军事形式下已经没有必要再维持F–14这种昂贵的、任务单一的大型截击机了,很有必要将它退役。。


与F–14战斗机相同的是AIM–54远程拦截导弹,以F–14这样庞大的身躯最多也只能挂载6枚,导弹的重量很大达到了460公斤(相当于一枚1000磅的航弹)在美国海军舰载机当中也只有“大猫”和F–111B(“土豚B”舰载机,只是上舰测试了,没有服役)可以挂载,导弹的通用性也太低!可问题是“不死鸟”要是体积不大怎么会有200公里的射程?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死鸟导弹”的制导方式问题,它是:惯性+半主动雷达+末端主动雷达制导

,也就是说:它发射之后的前180公里需要由“大猫”的AN/AWG–9大型多普勒雷达制导,只有到了目标最后的不到20公里距离,才开启自身携带的雷达搜索/锁定要攻击的目标机...。

实事求是的说,这种制导技术在1970年代是先进的,当时的技术水平就这样,不可能有“全主动雷达制导”,根本没有“发射后不管”这样的技术层级,但是这种相对低层次的技术也给发射平台(战斗机)带来了危险,因为发射之后需要F–14战斗机的机载雷达照射目标较长时间,并且将数据传输给导弹,不断的修正“不死鸟”的飞行轨迹...在这过程中F–14理论上是不安全的!如果这个期间有敌人的战斗机来袭,要么放弃制导导弹应战敌人的战斗机、要么自己就被敌机击落。
这架“大黄蜂”携带了9枚AIM–120中程拦截导弹(还可以再携带3枚),实在是太恐怖了!由于“不死鸟”导弹重量大、通用性太低,美军研制出来海空军通用性的AIM–120“灵巧”中距离拦截导弹,用以替代“麻雀”中距弹和“不死鸟”远程弹,AIM–120重量很轻只有151公斤,可以挂载在战斗机的轻型挂架上,美国海空军的所有型号的战斗机都能挂载,更为先进的是AIM–120弹可以“全雷达制导”具备了“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了载机的安全!虽然在射程上不如“不死鸟”,但它的最新型号AIM-120-C5也达到了110公里,在当前的军事条件下也够用了。

进入到1980年代之后,战斗机的设计开始往“一型多机”方向发展,也就是发展一个基本型战机,然后再在这个机型上衍生出各种专业任务的战斗机,比如:F/A–18大黄蜂战斗机,既有很好空战能力又具备相当的对地攻击能力,还能改造成EF–18电子战飞机,甚至是加油机,大大的拓展了通用性和减少了后勤保障。
这架F–18携带了8枚AIM–120弹,理论上在30公里外可以击落
8架敌机。

相反F–14战斗机虽然也进行了升级改进,具备了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但是与“大黄蜂”相比仍然太低,并且F–14执行一次对地攻击任务的飞行成本太高,效用比很差!


“大猫”和“不死鸟”卡通画,画的很邪恶,要跟踪和打击的飞机似乎是米格–29,“大猫”在美国海军航空兵中的地位非常崇高!海军宣布“大猫”退役之后在舰载机飞行员当中引起不满,不少驾驶“大猫”的飞行员愤然离职或者退役!以示对“大猫”的忠诚。

但是,“大猫”和“不死鸟”确实是不适宜现代战争的要求了,即便是改进它也还是四代机,在五代舰载机初露锋芒的21世纪它就应该退休!以保晚节,否则在未来的空战当中被击落,自己形象会大打折扣。

夕阳下的“大猫”确实很漂亮!

总之,“大猫”和“不死鸟”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伴随着《壮志凌云》的主题曲《带走我的呼吸》功成身退了!


皇家橡树1972


提到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我们就要来说说F-14“熊猫”战机。因为它俩就好比马和鞍的关系,缺一不可,也可以说它们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应对前苏联日益提升的远洋作战能力,应运而生的争夺制空权的第三代战机。


F-14的诞生,用来替换了F-4“鬼怪”战机,主要负责执行舰队防御、截击、打击和侦察等任务,属于标准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其由格鲁门公司于1967年底研制,1970年12月21日完成原型机首飞,1972年5月交付使用。


美国于1979年卖给伊朗空军80架F-14,
直到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美国都还有一架F-14未交付伊朗,随着美国改变对伊朗得态度为制裁方式后,伊朗实际装备了79架F-14战机。

由于F-14在争夺制空权方面性能优异,又成了伊朗的主力战机,迫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和封锁,伊朗F-14战机则处于了只能消耗而不能维修补给的状态。于是美伊双方都派出了大量的间谍,美国间谍偷偷破坏伊朗的AIM-54导弹,伊朗间谍则负责走私美国的F-14战机主要零配件。尽管美国再努力的严防死守,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甚至有美国高级官员都涉足此事。


2006年9月22日,美国F-14战机正式退役,由F/A-18“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取代了其原来地位。空空导弹也采用了性能更稳定、造价更经济、威力更强大的AIM-120导弹,AIM-54也算正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陪伴着它的搭档F-14寿终正寝了。

美国海军淘汰下来的F-14战机给伊朗提供了更大的走私空间,为了永绝后患,美国除了几架完整的交到博物馆之后,其余的F-14战机一律被压剪成几公分的片状,让伊朗再也别想得到任何一件有用的配件。

美国的AIM-54导弹和F-14战机如今已成为过去,伊朗成了这个世界上唯一还装配F-14战机和AIM-54导弹的国家,不管性能还能否满足现在的空战需要,都成了强弩之末,发射一枚就少一枚啦!谢谢大家的关注,欢迎留言评论。


用户5446401805


美军原计划是用AIM-152接班,但苏联解体后取消这一导弹计划

先要更正一个错误观点,AIM-54不是被AIM-120取消的。AIM-120取代的是同为中距离空空导弹的AIM-7麻雀,其没有能力和地位威胁到远距离空空导弹的AIM-54。真正取代AIM-54的是AIM-152,但该导弹计划随着苏联解体而宣告取消。

AIM-54不死鸟导弹是1966年开始生产,他是世界上第一种主动雷达导引头空空导弹,射程达到190公里,最初为F-111B的配套项目。该导弹配合F-14雄猫战斗机的AWG-9雷达,成为第一款具有多目标同时攻击能力的空空导弹。

不死鸟最初为远距离拦截前苏联的高速轰炸机研制,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高机动能力的战斗机同样有不俗的打击效果,两伊战争中更是打下伊拉克空军41个目标(其中有一次伊朗空军F-14发射两枚不死鸟,同时击落伊拉克的轰-6轰炸机和其发射的蚕式反舰导弹)。


但是到80年代中后期,美军认为已经服役了20年的AIM-54已经开始落后,开始提出研发代替他的下一代远程空空导弹,那就是AIM-152计划。1987年休斯与雷神公司组队,通用动力和西屋公司搭档,各自提出设计方案,开始参与竞争。在中国湖靶场试验的通用动力和西屋公司的设计方案,采用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

休斯和雷神的方案,采用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海军认为其受到图-22M逆火和图-160海盗旗超音速轰炸机编队突袭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海军对于远距离防空拦截的需求不再需要,很快在1992年宣布取消了这一导弹计划。随着AIM-54跟着雄猫战斗机一起退役,美国海军也自行放弃了远程空空作战能力。


五岳掩赤城


AIM-54“不死鸟”被淘汰很正常,毕竟随着新技术的运用,老装备难免会面临被时代所淘汰的命运。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死鸟”别看是在1977年才正式服役的,但是实际上它的研制立项要比这早的多,早在美国研制F-14之前,1957年美国就启动了“不死鸟”这类超远程空空导弹的研制计划;

1957年美国海军立项了“舰队防御战斗机”计划,主要是为在远距离拦截前苏联远程机载反舰平台(比如远程轰炸机)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美国海军“舰队防御战斗机”计划的技术验证机多次下马,1961年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又将美国空军的“远程打击任务战斗轰炸机”计划与之整合在一起,诞生了后来的“实验性战术战斗机项目”,而大名鼎鼎的“AIM-57不死鸟+AN/AWG-9”组合,就是在这一阶段逐步发展形成的。

到了后来的1968年7月,美国海军又启动了“实验性海军战斗机项目”(诞生F-14的计划),1969年1月诺斯罗普.格鲁曼中标,从此开始AIM-54“不死鸟”才是以列装美国海军F-14舰载机为主要方向进行测试和研制的。


所以不死鸟实际非常“老”,如果算上“不死鸟”的原型:AIM-47“猎鹰”的话,不死鸟距今最少也少也有50-60年了。
▲不死鸟的原型“AIM-47”

所以在相对技术落后年代诞生的“不死鸟”,为了满足美国海军远程拦截前苏联空中反舰平台的需求,体积非常巨大;

其弹重460公斤、弹长3.9米、弹径380毫米、翼展900毫米、采用60公斤重的主动雷达制导的破片杀伤战斗部,射程超过180公里,在1972年11月的一次测试中,“不死鸟”甚至击落过一架193公里外的靶机。



不过与如此巨大体积和超远射程成鲜明对比的是,它的最大过载太低,早期A、B型的最大过载才17G,后期改进的C型也只有22G的过载,远远落后现阶段40-50个G的空空导弹,所以在打击战斗机的时候它就不如后来的AIM-120系列。

同时,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巨大进步,原先“不死鸟”+AN/AWG9那种中段半主动修正、末段主动雷达制导的多目标射击能力,在现在看来也不是什么谁都做不到的“黑科技”了。
▲90年代初诞生的AIM-120在技术上说,肯定是要比60年代初诞生的“不死鸟”


先进的。

所以在面对体积更小、射程相近、综合性能更好的AIM-120系列时候,“不死鸟”自然也就被淘汰了。


武备趣科普


事情是这样子的:

当年苏联为了对付美国佬的航母战斗群,整出了射程有500公里的重型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设想的作战步骤是:

先由卫星或者间谍等发现美国佬的航母出海了,然后以航母和基诺夫核动力巡洋舰为核心,带着光荣级、卡拉级、无畏级、现代级等等将诸如库尔斯克号这样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护送到深海,同时出动图95巡逻型等飞机寻找美国佬的航母战斗群。一旦确定方位以后,只要美国佬进入岸基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先出动图95图22这样的轰炸机带着反舰导弹对航母打第一波;然后巡航导弹核潜艇打第二波;争取干掉美国佬的航母。然后趁着美国佬手忙脚乱的航母和巡洋舰进入500公里打第三波;最后由现代级上来补刀。考虑到核潜艇也需要轰炸机来指示目标,所以图95和图22是这里面的关键所在。

美国佬针对这些,一是搞了大名鼎鼎的宙斯盾,但是宙斯盾只是亡羊补牢的手段。要从根本上消除威胁,还是要先对付轰炸机。无奈由于苏联人的反舰导弹射程太远,如果等你军舰上雷达发现对方再起飞战斗机去拦截的话,人家早把导弹打出来了。况且500公里的距离,你开加力吧,估计还没到那里就掉海里了。巡航速度过去吧,只怕等你飞过去人家早掉头跑出你作战半径了。

所以美国佬就用E2预警机和F14一起出动,一旦发现苏联人的巡逻机先打掉再说,如果还有大编队过来再立马起飞F14支援。这样射程远的不死鸟就有了用武之地,因为主要是对付轰炸机,所以机动性差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抢在苏联人开火之前尽可能的多撸出不死鸟就行。一旦苏联人的轰炸机没了,核潜艇也就废了,剩下的基诺夫、基辅级什么的就必须要进入500公里打导弹,这时候只要美国佬的航母还在,再差也能弄个惨胜。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海军是一落千丈,航母和基诺夫都只剩下一艘,轰炸机也大量退役,根本玩不了饱和攻击了。所以不死鸟也就没了作战对象,因为用这玩意打三代机还是比较勉强的。万一哪天真跟毛子打起来,虫子带上120也足够了。


专门消遣杠傻黑喷


F14雄猫能成为舰载机的巅峰之作,除了那无可挑剔的颜值担当,还有就是“AIM-54”不死鸟导弹+AWG-9雷达组成的致命组合,这成就了F14的赫赫威名。雄猫+AIM-54不死鸟导弹得组合主要是用来拦截苏联的轰炸机群的,在苏联解体后,这样的威胁不复存在,就连后续发展型号AIM-152项目也一并下马了。个人觉得AIM-154虽然射程达到了184公里,但这种重型空战导弹对付机动能力一般的轰炸机可以,如果用来对付机动性优异的三代战机恐怕就不那么好使了!AIM54不死鸟导弹属于重型空空导弹,射程184公里,弹场4米,弹径非常粗,达15英尺,这种导弹和苏联米格31截击机携带的AA9“阿莫斯”导弹属于同一种导弹类型(后者更大更重),都是专门单独为截击机研发的重型空空导弹,其他战斗机根本就用不了,具有很强的依耐性!而且这种导弹机动能力也差,对付轰炸机可以,对付战斗机感觉有些不着调!

不死鸟只在美国海军服役,而且属于F-14的专配,随着苏联的解体,威胁航母的轰炸机群就不复存在了,雄猫得对手没有了,只能不甘的退出历史舞台,而他的专属武器不死鸟导弹也不得不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更何况不死鸟导弹设计之初就是对付轰炸机这种大型目标的,为航母组成外圈的防护网,这种重型导弹的机动性有限,其机动能力远远不如AIM-120,他已经落后了,这也是一个被淘汰的理由!


狼烟火燎


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只能用于F-14战斗机,因此其命运就与“雄猫”的命运紧紧相连。美国海军将F-14战斗机全部退役,因此AIM-54导弹也就随之退役。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用此来形容AIM-54导弹与F-14战斗机的关系再贴切不过了。

AIM-54的性能还是不错的,但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已经落后了。毕竟该导弹的基本型是上世纪60年代设计的,而且最初设计目的主要还是用于对付苏联的反舰轰炸机(如图-22M),而不是战斗机,所以其机动过载并不大,只有现在中距弹的一半左右。即使是最后的改进型AIM-54C+,也是在1988年形成作战能力的。

据统计,各型“不死鸟”导弹总计生产了5000余枚,其中AIM-54C占了约一半。

AIM-54导弹全长3.95米,弹径380毫米,发射重量高达462公斤,最大射程也才150公里。现在的“流星”空空导弹全长为3.65米,弹径180毫米,发射重量为185公斤,最大射程就达到了150公里;美国的AIM-120导弹全长为3.7米,弹径180毫米,发射重量为152公斤,最大射程则达到了180-200公里。

AIM-54C+称为“封闭型”空空导弹,就是自带封闭式制冷系统。这是因为F-14D战斗机取消了对“不死鸟”导弹在发射前供给温度调整液的复杂系统,所以就有必要研制的AIM-54C+导弹了。与以前的“不死鸟”导弹相比,AIM-54C+导弹由于自带加热器和冷却装置,因此其上的数字式电子组件的工作温度更低、接收—发射机的工作温度范围更宽。AIM-54C+还换了新的制导舱、控制舱、战斗部舱,并且采用了新的软件、信号处理器、新的低旁瓣天线等。这些改进措施使AIM-54C+的可靠性更高,并且具有改变程序的能力,能在强电磁干扰条件下探测远距离、雷达反射面积更小的目标。

“不死鸟”导弹则根据不同的战术情况采用不同的制导方式,如半主动、主动和对干扰源寻的等。通常情况下,“不死鸟”采取复合制导方式,也就是初始段按程序制导,中段为半主动制导,末段为主动制导。(S)


联合防务


F14是重型双发战斗机,34吨的大家伙,它的超远程雷达可以给射程300公里的不死鸟导弹指示目标,普通战机都只有150公里左右,即使同样重型战斗机的F15也一样,配用120公里射程的AIM120就行了,所以不死鸟导弹跟着F14退役了,至今,各国都没有200公里以上的空空导弹出现,因为战机雷达很难做那么大,大量预警机的出现,战机雷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低,特别是隐身战机出现后,战机雷达发现并且锁定隐身战机的概率越来越低,说难听点,波音767大小的预警机都很难发现隐身战机,战斗机雷达更别指望了。如果你战斗机雷达玩大功率,就像黑夜里的一个手电筒,不被对方打成筛子才怪!所以,现在战斗机雷达对抗干扰要求更高,对距离已经没什么要求了,毕竟大家都进入隐身时代,100公里以外用雷达发现对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黑山老妖37625003


AIM54在70年代,80年代性能很先进。可是放在今天还能说是性能先进吗?这个是它的图片看到它的大了吗?除了F-14没有几种飞机能挂它,并且应该只有F-14的雷达能给它提供制导数据,这样使用不方便的东西,美军不会保留。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它贵,老导弹怎么会贵,F-14都不生产了,AIM54的零件还会生产吗,那么现在存世的AIM54的零件都是宝贝,价格不是一般的贵,要不然伊朗也不会用霍克防空导弹来凑合了。对现在很“缺钱”的美军来说,古董还是“供”在博物馆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