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赤腳童子


雖然只是缺少區區兩塊骨骼,但我們同樣也能正常生活。不過,為什麼我們會比歐美人少了兩塊骨骼呢?

為什麼我們會比歐美人上兩塊骨頭呢?並不是我們黃種人不如他們優秀,而是因為在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發生了變化。

早期的人類其實有305塊骨頭,但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所以在不斷進化,而相應的骨頭也在慢慢的減少,最終進化成了204塊、206塊骨骼兩個數量級。

據科學家分析,黃種人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減輕骨骼之間的摩擦負擔,逐漸將恥骨、髂骨、坐骨之間的軟骨合在了一起。而白種人並沒有完成這個進化,所以比黃種人多出了兩個小骨骼。不過,黃種人雖然少了這兩個小骨頭,但並不會影響日常工作、生活。

據科學家分析,黃種人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減輕骨骼之間的摩擦負擔,逐漸將恥骨、髂骨、坐骨之間的軟骨合在了一起。而白種人並沒有完成這個進化,所以比黃種人多出了兩個小骨骼。不過,黃種人雖然少了這兩個小骨頭,但並不會影響日常工作、生活。

很多人認為,這是進化速度不同,進化的程度和方向也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很多網友說到看完長知識了!其實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亞洲人的小趾只有兩節,但是歐美人卻有三節。這一現象引起了專家的廣泛關注,在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實驗記錄之後,專家認為,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研究人員在調查了八百多位亞洲人之後發現,其實只有70%的人小腳趾有兩個趾骨,剩下的30%的人也是由3個趾骨構成的。

所以總的看來亞洲人確實要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但是這是由亞洲人的進化速度要比歐美人快的原因造成的。大家覺得呢?


養生必備小課堂


為什麼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我們先不要來糾結誰比誰骨頭多,先來羅列一個比較好玩的事實!

1、人類嬰兒時期骨骼數量是305塊

2、人類兒童時期骨骼數量是217-218塊

3、成年人的骨骼數量一般為206塊

從這個人類因成長髮育而出現骨骼變化來看,有部分骨骼會隨著生長而相互合併成一塊,原先這些骨骼之間是骨骼和軟骨的混合物,但隨著身體逐漸長大最終會骨化!嬰兒的骨骼比較多是身體結構因素造成的,首先是這是一個進化過程中的問題,原本人類的骨骼數量是比較多的,其次骨骼合併成一大塊有利於提高結構強度,應對惡劣環境,這是進化所然!

1.兒童骶骨:5 塊,成人後合為1塊;

2.兒童尾骨:4~5塊,成人後合成1塊;

3.兒童髂骨:2塊、坐骨:2塊和恥骨:2塊,成人合併為2塊髖骨;

剛說到人類祖先的骨骼數量比多,那麼我們來看看跟我旁系但卻沒有成功的黑猩猩骨骼數量多達300多塊,和人類嬰兒時期是差不多的,與黑猩猩相比,人類的骨骼非常顯著的特徵,比如:

1.人類顱骨椎大孔更接近中心

2.人類軀幹是直立的,黑猩猩軀幹是彎曲的

3.人類的腦容量明顯比黑猩猩大很多

其實第三句是廢話,關鍵是第一和第二兩個特徵,因為這兩個特徵是人類和猿猴區別的主要特徵,即這兩個是人類直立行走的關鍵,這解放了雙手,工具使用更加普遍,大腦發育更為完善!而猩猩為了適應叢林生活還在多個部位保持了原始人時期的骨骼!

從以上角度來看,骨骼多似乎並不是什麼好事,那麼歐美人真的比我們都兩塊骨頭嗎?其實也並不全是,因為同一種族中骨骼數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最關鍵的腳掌第五蹠骨,在中國人中1/3的人有三節,但在歐美人比例中有2/3,因此從真正意義上來看,並不是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骼,而部分人是相比較有差異!

從人類骨骼數量變化趨勢來看,似乎我們黃種人比歐美人進化的更完美一些?是這樣理解嗎?其實這一點點差異根本無需上升到這個角度,有問題討論是好事,卻沒必要沾沾自喜,因為決定未來的腦袋,而不是那無足輕重的第五蹠骨!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學過初中生物的讀者也許還記得,書中記錄人體有206塊骨頭,網上有種說法稱包括我國人在內的亞洲人骨頭只有204塊,比歐美人種少兩塊,但我遍查網上權威數據庫卻並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

這兩塊骨頭的出處也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腳趾上第五趾骨

這種說法很直觀,對比發現約73%中國人腳掌上第五趾骨為2節,歐美人有3節,左右兩隻腳加起來就相差了2塊。

從進化的角度看最開始人類的腳趾肯定有三個腳趾,因為人類的祖先森林古猿開始直立行走時應該保留了三個腳趾,這樣能更好的保持身體的平衡性,隨著進化,直立行走變得越來越熟練,由第一、第二、第三腳趾就能保證人體不會前傾,在進化的過程中,第五腳趾的第三關節就變的可有可無,第三關節如果太長,在勞動過程中還增加了受打擊的概率,因此第五趾骨逐漸變短以至於消失也算是一種高級進化。

另一種說法是髖關節的差異

這種說法認為亞洲人的髖關節長大成人後,坐骨、恥骨、髖骨三塊骨頭長到了一起就成為了髖關節,而歐美人並沒有合併起來,因此差了兩塊。

第一種說法的流傳更廣,因為拍片會很直觀的看出來,其實人身體的骨骼數量本來就不是一個確定的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同一個人在兒童時期的骨骼數量就比成年時多11塊,到成年時部分骨骼合併在了一起。

有專家認為骨骼減少本身就是一種進化的表現,骨骼數量越少進化的就越充分,類人猿作為人類跨種族的親戚,骨骼數量就有300多快,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腳趾比人類的更長,從這方面來看亞洲人進化的更充分。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在生物學上,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歐美的白種人全身共有206塊骨骼;而亞洲的黃種人比如我們中國人、隔壁的朝鮮人和海對岸的日本人,全身則僅有204塊骨骼。

雖然只是缺少區區兩塊骨骼,但我們同樣也能正常生活。不過,為什麼我們會比歐美人少了兩塊骨骼呢?

其實這就是亞洲人種和歐洲人種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骨骼的數量上,在其他方面也有,比如身高方面。黃種人的體格普遍更偏嬌小一些,而白種人則更高大的一些,這種差異越往南便越明顯。

言歸正傳,為什麼我們會比歐美人上兩塊骨頭呢?並不是我們黃種人不如他們優秀,而是因為在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發生了變化。

早期的人類其實有305塊骨頭,但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所以在不斷進化,而相應的骨頭也在慢慢的減少,最終進化成了204塊、206塊骨骼兩個數量級。

據科學家分析,黃種人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減輕骨骼之間的摩擦負擔,逐漸將恥骨、髂骨、坐骨之間的軟骨合在了一起。而白種人並沒有完成這個進化,所以比黃種人多出了兩個小骨骼。不過,黃種人雖然少了這兩個小骨頭,但並不會影響日常工作、生活。



此外西方還有一種觀點,那就是黃種人和白種人的骨頭數量差異體現了在腳趾上面:黃種人的腳趾趾骨比白種人少了兩塊。不過,這種說法其實也是站在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基調上。說是因為白種人身材更高大,所以腳步需要更強的支撐力。白種人的人體腳趾為了適應白種人的高大體格,便多長了兩塊小骨骼起支撐作用。


世界人文通史


大多數成年人有206塊骨頭,然而,這個數字可能會有輕微的變化,嬰兒和小孩子在出生時體內的骨骼比成年人多,高達270多塊,比如從出生後起,頭蓋骨才開始骨化,大約在兩歲的時候開始縫合。隨著年齡的成長,許多骨頭開始融合在一起,導致成年後骨頭數目減少,即使過了二十歲,有的骨骼也還在繼續生長。

有些報道說大部分東亞人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一般指的是第五腳趾只有兩塊趾骨,但並不是說這兩塊不見了,而是中端和遠端的趾骨融合在一起,所以在骨骼數目上可能就少了2塊。

當然,這不是漢族或者是東亞人特有的,即使是在東亞人口中比例可能更高,在歐美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超過35%)的人的第五腳趾是隻有兩塊趾骨,在1492年達芬奇的人體解剖圖手稿中,第五腳趾就只有兩塊趾骨。一些學者認為這個與種族有關,因為第五腳趾骨融合現象在非洲人群中不太常見,而在日本人和中國人中卻非常常見,超過70%的人中都有這種現象。此外,這種現象並不一定都發生在第五趾中,有少部分人在第四趾出現只有兩個趾骨(在一片研究中為2.56%),同時也有一部分人只有一隻腳第五趾為兩個趾骨。

因此,第五趾為兩個趾骨在人類中是一個正常的多態性狀,源於趾骨不完全的分割,不是後天趾骨融合的結果,這種現狀在第12周就被發現存在於胎兒中,也不是專門存在於某個地區或民族,雖然不太群體可能會有所差異。跟雙眼皮單眼皮或者血型一樣,即使不同地區的人的比例可能不一樣,但是不能作為區分種族的標識。


科學閏土


大多數中國人的確要比歐美人種少兩塊骨頭,因為我們要比歐美人種往前又演化了一步。

缺失的骨頭在腳上

我們比歐美人種少的兩塊骨頭在一處無關緊要的位置,所以僅憑外表我們是看不出來差異的。

這兩塊缺失的骨頭在腳上小拇指上,中國人的腳小拇指大都只有兩塊趾骨,歐美人種這個位置是三塊趾骨。兩隻腳就剛好少了兩塊。



不過這也並不絕對,中國人有一小部分的人腳上小拇指有三塊指頭。歐美人種的腳上也存在著兩塊趾骨的人。

這也符合智人從歐洲遷徙到亞洲的遷徙歷程。趾骨的缺失必然是一個漫長的演化歷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對非洲進行調查,作為智人發源地的這裡,絕大多數人腳上小拇指的位置肯定有三塊趾骨。

根據科學測算,其實人類有三根腳趾頭就可以滿足人類生活的日常需要。有沒有這一塊趾骨也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有三塊趾骨的人,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不同的人種,確實存在細微的差別

今天所有人類的老祖宗都是十萬年前從非洲出發的智人,他們第一步先是向北到了歐洲,又從歐洲一路向東到了中東、中亞、今天的中國。



智人一路遷徙,也在一路演化。因為智人開始在歐洲北部,哪裡緯度較高,日照比較少溫度比較低。經過數萬年演化,這裡的智人毛髮更為濃密,皮膚更為白皙。

而前往亞洲的智人普遍生活在溫帶地區,四季分明。介乎於白色和黑色的黃色皮膚成為了更適宜的生存的皮膚,汗毛也變得逐漸稀疏了。這裡的人經過數萬年的演化變成了今天的黃種人。

在智人長達數萬年的漫長的演化史中,智人和其他人種應該也進行過競爭和繁衍。今天大多數人類,都有1-2%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這也導致了今天人類有得糖尿病的幾率。



話說回來,今天地球上的所有人類都是同一種人類,因為我們並沒有生殖隔離。任何膚色的人種都可以繁衍產生下一代。

我們其實和其他民族、人種的人類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只是會在細枝末節的地方有細微的差別。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和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相比歐美洲與非洲人亞洲人的身材普遍偏小。

按理說,同樣是人類身體結構也應該一樣,然而亞洲人與歐美人在外形上卻有著很大的差別,皮膚,頭髮,眼睛,身高等等。但實際上除了外形上的這些,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歐美人與亞洲人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

在我們小時候就知道課本上寫著人類有206塊骨頭,但你不知道,身為亞洲人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卻只有204塊骨頭,也就是說我們要比歐美人少了兩塊骨頭。而少的這兩塊骨頭就是我們身體上連接坐骨、恥骨和髂骨的軟骨,以及我們的小腳趾趾骨。我們現在腰部與盆骨之間的髖骨在人小的時候實際上由坐骨、恥骨和髂骨組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人體漸漸有了變化,而連接著三塊骨頭的軟骨也逐漸與其他骨頭融合在了一起,組成了人體現在的髖關節。

這一變化,只有中國人與日本人才有,現在的歐洲人髖關節處還是三塊骨頭

再就是我們的小腳趾,曾有人做過調查,參與調查的615名性別年齡各異的中國人,有73%的小腳趾趾骨只有兩節,而歐美人的小腳趾趾骨要比我們多一節。就是說同位人類一樣的進化中但歐美人卻比中國人與日本人要多兩塊骨頭。

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相反這也有可能是進化更完全的表現

而我一直都相信我們中國人比歐美人進化的更快更完美,在歐美人還在茹毛飲血吃著0.01分熟的牛排時,我們老祖宗已經學會冶煉,種植,用鍋燜飯了。


永遠愛神龜


這個問題談不上謠言,也算不上科學,反正就是並非空穴來風,但又沒有那麼嚴重。

教科書上普遍認為,人的骨骼一共有206塊,但有些人只有204塊。有爭議的就是所謂第5趾骨,就是腳掌上小指的骨頭,亞洲人多為2塊,歐美人多為3塊,這樣有人每隻腳就少了一塊,這就是亞洲人包括我們中國人少了兩塊骨頭的來由。

於是乎,就有很多胡思亂想的猜測出來了,什麼歐美人體型大,所以才多了兩塊骨頭,是為了支撐更多的重量;歐美人之所以在田徑賽中佔優勢就是多了那兩塊骨頭等等。

這些都沒有任何依據和考證,完全是胡說八道。有人做過一些調查,從統計學意義上來說,歐美人有三塊趾骨的佔2/3,亞洲人也有3塊恥骨的,只佔1/3。這就是說歐美人那個小腳趾骨也有2塊的,這種人佔有1/3,中國人第5趾骨只有2塊的佔2/3。說明兩塊三塊趾骨的說法並不是絕對的。


如果按照多一塊小腳趾骨頭就會打贏世界田徑賽,或者就會高大威猛,中國人就會佔盡優勢。

中國人有多少人?近14億人,美國人有多少人?3億多。

隨便勾一勾手指頭,就得出中國有3塊小腳趾骨頭的人有4億多,完勝全美國;如果有三塊小腳趾骨頭就能夠高大威猛,那中國高大威猛的人也要完勝歐美。

所以,在這兩個小腳趾骨頭上做的很多文章都是譁眾取寵信口雌黃。實際上,人類進化過程充滿著偶然和變數,地球這麼大,各個地區各種民族生活習性環境變化千差萬別,有一點小差別也是必然的,並不能說明是好是壞。

研究認為,剛出生的嬰兒骨頭數量最多,達到305塊,隨著漸漸長大,很多骨頭就漸漸長合到一起了。這也說明並不一定就是骨頭塊數多就是好的,否則何必要合併呢?但有一點是確切的,就是骨頭塊數多,身體會更柔軟。這只是個人經驗,沒有科學數據支撐。

歐美人比亞洲人高大威猛,在某些賽事上佔有一定優勢,有多方面原因,比如環境、生活習性、傳統優勢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並非那兩塊小腳趾骨起什麼作用。

人類之所以在自然界獨領風騷,佔盡天時地利,不是多幾塊少幾塊骨頭,也不是憑著高大威猛的蠻力,而是腦袋,大腦智慧的進化,才決定了人類在地球的統治地位。

因此,在這方面,中國人一點也不弱於歐美,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我們可以自己摸一摸或者拍一拍X光片,看看到底是兩塊還是三塊第5腳趾骨,比比是不是多一塊或少一塊有什麼不同。

反正我搜了半天,也沒有看到只有兩塊第5趾骨的圖片,不能給大家直觀比較,是為遺憾。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共同探討。


時空通訊


根據科學的研究和調查顯示,歐美人全身的骨節數有206根,而中國人只有204根,也就是說我們要比歐美人少了兩塊骨頭。

目前學界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腳趾上第五趾骨,也就是小腳趾上。

75%左右的中國人,小腳趾只有兩節;而大約有65%的歐美人小腳趾卻有三節。左右腳加在一起,多數歐美人就比亞洲人多出兩塊骨骼了。

原因:身高、體質的差異影響進化

歐洲人為了抵禦北方嚴寒氣候,飲食搭配上長期採用牛肉配上酒,導致他們的骨骼相對於亞洲人而言就比較強壯。人體為了適應歐美白種人的高大,所以才多長出來一截來支撐他們的身體;

而我們黃種人的身材普遍沒有白種人的高大和健壯,聰明的人體就自行退化掉這一小節骨骼,也是為了給身體減輕負擔,就是這樣的一小節腳趾骨就造成了多出來的兩個骨骼。

第二種說法:髖關節的差異

黃種人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減輕骨骼之間的摩擦負擔,逐漸將恥骨,髂骨,坐骨之間的軟骨合在了一起,組成了人體現在的髖關節。

而歐美人分開長的,並沒有完成這個進化,所以比黃種人多出了兩個小骨骼。

原因:氣候影響進化

歐洲人處於比較寒冷的地方,這些地帶終年嚴寒,地面冰雪很厚,幾乎全年都被冰雪覆蓋,為了適應這個地理環境,他們就進化的比較慢一些。

而身處亞洲的我們,環境氣候比較適宜,溫度相對舒適,所以進化的就快一些。

結語: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會盡力盡量優化自己的身體結構,力求減少一些沒必要的多餘的器官。比如人類進化掉了尾巴,導致了人類少了許多骨頭。這種精簡的進化,使得我們所有的骨頭的物盡其用,身體構造優化到極限,多餘冗雜的骨頭都有精簡或者合併起來,這樣才能夠保證人體高效率運行。


科學Science


不竟少塊骨頭,而且腸道也短了兩米,這是造物主給的尺寸分量,腸道短利於存儲肉食短時間就排出,不然體味加重容易氣化中毒,亞洲人,以種子為主食,腸道長容易存儲食物不易餓,這是不同種類食物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