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振興的“三部曲”

桃園振興的“三部曲”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9日訊 鄉村振興關鍵在城鄉融合發展,把更多的資源配置向三農傾斜,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的鄉村新圖景。山東不斷探索,圍繞破解人、地、錢問題,推動城鄉生產要素雙向流動,加快實現鄉村產業振興。

眼下正值春管的關鍵期。在德州平原縣桃園街道,魯望萬畝農場今年新上了16臺大型自動噴灌機,管理著800多畝農田的楊德平澆起地來很是輕鬆。

桃园振兴的“三部曲”

平原縣桃園街道吳家莊村民楊德平

平原縣桃園街道吳家莊村民楊德平說:“這個設備長300米,轉這一圈需要60個小時,能澆500畝地,要是用傳統的一臺設備澆,需要20天才能澆完。”

桃园振兴的“三部曲”

大田裡能用上這些大傢伙,得益於土地實現規模經營。山東是農業大省,但是長期以來,耕地碎片化、村莊佈局散亂等問題明顯。在平原縣,104萬畝耕地中,就密集分佈著878個村莊。

桃园振兴的“三部曲”

平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凱章

平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凱章說:“這些村莊無形當中就把我們的土地進行碎片化的分割,使我們的勞動力更多的束縛在這些分散的土地上,無法增加更多的工資性和經營性的其他方面的收入,也導致我們村莊的集體經濟相對比較薄弱。”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兩年來,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不斷深化改革,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目前,全省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已經提前實現。但是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

桃园振兴的“三部曲”

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

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說:“必須要加速我們的結構轉型,把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出來,農業勞動力生產率,跟工業、服務業一樣,真正提高農民的收入,那麼很重要的要靠我們制度創新。”

為了推動城鄉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桃源街道進行了三次深入的改革。最初,在土地確權頒證後,他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推動土地流轉,實現了集中經營。但當合作社想擴大規模時,工商資本卻並不感冒。

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平原項目負責人吳奇超說:“希望在山東境內落地一個萬畝級的種養循環農場。桃園這邊實際上只是滿足了我們土地數量的需求,我們大型的農業設施安裝不了,有村擋著。”

土地要成方連片,勢必要打破村域界限。在平原縣,村莊的空心化率平均達到40%。於是,縣裡決定開始推行合村並居。

桃园振兴的“三部曲”

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

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說:“村裡的空心化很嚴重,如果我們持續的再對這些村進行基礎設施投入的話,那麼群眾也認為這是一種浪費。現在群眾更願意到鄉鎮駐地、到縣城去生活。合村並居,實際上也是迎合了群眾對這種新生活的嚮往。”

這些問題,農民自己也看得清楚,但要合村並居,他們卻並不放心。因為,每個村集體資產多少不均,合併後會不會形成新的“大鍋飯”?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平原決定將改革再推一步:對農村集體產權進行清產核資,摸清家底。

桃园振兴的“三部曲”

平原縣桃園街道黨工委書記孟慶泉

平原縣桃園街道黨工委書記孟慶泉說:“個人的產權明晰以後群眾能夠放心的入股,有利於我們土地規模經營,原先集體的一些閒散地,包括土地的溝渠道路都是集體資產。”

村居合併,還有一個障礙,就是村莊拆掉後,農民的宅基地權益怎麼保障?山東決定在平原進行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全部發證以後,再拆遷。但要建新社區,錢從哪裡來?

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說:“利用增減掛鉤政策,我們把村莊拆掉,騰出來的土地才可以實現土地的交易,然後獲取的資金才有可能為農民來建新型社區,土地增減掛鉤復耕以後作為集體的耕地,能進一步增加農村的集體收入。”

目前,平原縣有543個村可以申報增減掛鉤項目,合村並居後,可騰出近7萬畝的土地指標,復耕增加9萬畝的耕地。土地流轉、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合村並居,通過一步步推進,桃園街道22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土地實現了成方連片,全部流轉給龍頭企業魯望集團。

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平原項目負責人吳奇超說:“土地流轉費是1000塊錢一畝,我們盈利的5%給農戶和集體作為二次增收。”

土地實現規模經營,農民徹底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了。如今,楊德平也在魯望找到了新工作,利用新技術、新裝備管理農田,成了千畝農場主。

平原縣桃園街道吳家莊村民楊德平說:“租金和分紅流轉費3畝地是3000多塊錢,現在我又在公司打工,每個月能掙5000塊錢的工資,每年年終還有績效工資,總的來說,每年能比流轉之前多收入8萬多塊錢吧。”

隨著資本下鄉,規模經營,桃園街道還吸引了60多名農業博士、碩士到這裡就業。目前,他們正與魯望合作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

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經理何石寶說:“現在農村人口老齡化,需要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學以致用,將先進的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將農業往現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去引進,在提高糧食產量的同時,我們也很有成就感。”

截至去年底,山東99.99%涉農村(組)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清查資產5843.69億元;土地流轉面積3589.7萬畝,佔家庭承包經營總面積的38.7%;縣域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實現交易額220億元。

桃园振兴的“三部曲”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說:“在土地的增加掛鉤政策的利用方面,挖掘好土地的潛能。鼓勵工商資本下鄉,凡是投資鄉村振興項目的,新增資金額度實行1%的獎勵,來全力支持鄉村振興工作。”

編後:

鄉村振興的根本在於產業振興。鄉村產業是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一二三產融合,利益聯結緊密的產業體系。目前,我省的農業穩定發展還存在一定壓力,鄉村發展“人、地、錢”的制約還比較突出,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就是鄉村三次產業融合度不深,根源就是農民還沒有與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資金、技術、人力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業農村資源還沒有對這些要素形成足夠的吸引力。目前,在以農地“三權分置”為核心的改革驅動下,圍繞著農產品種植養殖、精深加工、交易物流、價格形成以及鄉村旅遊等已經孕育了一些新的業態和新型經營主體,讓小農戶能夠藉此對接大市場。我們必須因勢利導,積極培育農業“新六產”,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閃電新聞記者 姚曉慧 攝像 劉海寧 德州臺 公維勇 王帥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