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鎮的「破零」三部曲

青海新聞網訊 2018年5月9日這天,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川口鎮史納村的所有村民而言是個極其重大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第一個村屬企業“民和芮盛勞務分包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

“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鎮黨委立足鎮情,破解工作難題,在史納村創辦企業,不僅讓史納村‘破零’工程邁出了嶄新的第一步,也為我們全鎮13個村實施‘破零’工程做出了示範和引領。”川口鎮黨委書記田林海說。

從縣城出發,往北一公里的地方就是史納村。8月上旬,當記者走進村裡時,民和芮盛勞務分包有限公司已經運行一個多月了,村廣場上,企業購置的垃圾清理車整齊有序地停放著。

“公司現在試點運作全鎮環境衛生整治、保潔員管理等業務,將全鎮環境衛生整治實行市場化運作,預計年收入5萬元左右。”村黨支部書記李有春也是公司主要負責人,他高興地對記者說:“村裡還能辦企業?這在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現在企業辦起來了,村裡有了集體經濟,以後公司肯定會越做越大,越辦越強,生活也會越過越紅火。”

“破零”怎麼破?產業怎麼選?工作怎麼抓?帶著這些問題,全鎮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為契機,以“黨建+資金+資源”的方法,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川口鎮實際的“破零”途徑。

黨組織功能“強”起來,村級企業“辦”起來

“這是做好所有工作的核心和突破口,也是抓好工作的第一步。”在川口鎮黨委副書記謝成義眼中,“破零”工程不管是前期的選項目,還是後期的抓落實,“黨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比如史納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的順利實施,就離不開黨建引領。”據謝成義介紹,近幾年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史納村失地農民增多,縣政府在史納村新建了安置區保障房,再加上今年北山鄉整鄉搬遷至史納安置區保障房內,需要解決大量勞動力就業。為此,鎮黨委組織部分鎮、村幹部到蘭州市紅古區觀摩學習,於今年5月成立了第一個村屬企業,註冊資金200萬元。

包春慧是史納村的一名返鄉大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的她在今年畢業後順利進入村上辦的民和芮盛勞務分包有限公司擔任出納一職。她告訴記者,一畢業就能在自己家門口開辦的公司上班感到非常驕傲,還能學到一些實踐經驗。

加強資金整合,讓分散資金“聚”起來

“今年,我們整合了13個村的項目資金,在這裡購置了1000平方米商鋪,等到今年9月份就可以向外出租,屆時全鎮13個村就可以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帶來的福利了。”謝成義指著民和縣川垣新區中意國際的高樓告訴記者。

為防止點多面廣,資金投入分散,作用發揮不明顯,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破零”工程撥付的每個非貧困村40萬元項目資金,鎮黨委多次徵求村黨支部意見,多方論證,力求實現資金收益最大化,最終決定整合13個行政村的項目資金510萬元,在川垣新區中意國際四樓購置了1000平方米商鋪,以租賃方式獲得租金,再按投入資金所佔比例進行分配,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另外,川口村用徵地補償款購買了川垣南路麗都庭院約300平方米商鋪,現已出租給個體經商戶經營,每年租金15萬元,收入用於支付全村862戶4246人每人30元醫療保險金。

利用優勢資源,讓閒置資產“活”起來

山城村將閒置廠房、場地等4處約0.67公頃土地和商鋪3間租賃給個體經商戶,每年收入達16萬元;享堂村將閒置場地、舊村部等3處約1.3公頃土地租賃給經商戶,每年收取租金作為村集體收入,年收入達32.8萬元……

今年,川口鎮充分挖掘和整合農村的閒置廠房、場地、舊村部等閒置資源,以租賃形式承包給企業或個體經商戶,每年收取租金,藉此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使群眾廣泛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