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过去几周,可能最适合做的事情是待在家里看电影和读书。于是JW重温了电影《V字仇杀队》。因为《V字》对另一部老电影《基督山伯爵》的频繁致敬,JW又重读了一遍大仲马的经典《基督山伯爵》(注:①)。

和很多朋友一样,JW第一次读《基督山》还是在念初中的时候,荷尔蒙作用下,半大小子都会沉浸在小说无比曲折的情节之中。年逾不惑再读经典,已经很难再被情节打动,但却意外发现了青春期时注意不到的细节。


通过对19世纪法国贵族生活的写实描写,《基督山伯爵》差不多如实刻画了当时法国巴黎的“高净值人群”是如何发家,又是如何进行投资和保值的。从这个视角看这部小说,倒是让人感慨颇多。

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一半出于好玩,一半出于职业敏感,JW把小说里一些和巴黎贵族们财富管理相关的内容笔记了下来,汇总成这样一篇闲谈和朋友们分享,不求有益,但求有趣。


§1. 故事简述

对没有看过《基督山伯爵》的朋友,JW简述下整个故事。对熟悉情节的朋友,自动跳到下一段就好。

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泰斯,一个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年轻船员。唐泰斯工作卖力,表现出色,远航回来得到了船东的器重,马上要被提拔为船长。同时他还赢得了美女梅尔塞苔丝的芳心,就要迎娶美女回家。


唐泰斯的幸福让同船工作的会计唐格拉尔分外眼红,妒火中烧。于是他联合唐泰斯的情敌费尔南,合谋诬告唐泰斯参与了一桩政治谋反。审理这起案子的是代理检察官维尔福。维尔福明知唐泰斯是被诬陷的, 但为了自身的政治前途,却故意裁定这个无辜的小伙子有罪,并为了不让事情败露,又通过秘密审判把唐泰斯投入地牢终身囚禁。


在地牢里,唐泰斯遇到了同样被打入死牢的神甫法里亚。在长达十五年暗无天日的囚禁生活中,神甫把自己的一身本事教给了唐泰斯,并在临终前把一份藏宝地图传给了他。唐泰斯后来越狱成功,并在一个叫做“基督山”的小岛上取得了宝藏,从此化身为高傲富有的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在唐泰斯囚禁地牢的岁月里,当年诬陷他的仇人们反而都平步青云。会计唐格拉尔成为了巴黎知名的银行家;情敌费尔南成为了贵族和议员;而代理检察官维尔福则已官拜巴黎检察长。为了复仇,基督山伯爵来到了巴黎,并一步步展开了史上最为华丽的复仇计划。


§2.十九世纪巴黎贵族的投资与保值

《基督山伯爵》的小说背景是19世纪的法国,而其中核心的复仇情节则以1840年前后的巴黎作为舞台展开。作者大仲马出生在19世纪初,写这本书的时候刚好40出头。所以站在他的角度,他是在写一部当代小说,就好像最近改编成电视剧播出的《大江大河》(注:②)。

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大仲马所描写的就是他最为熟悉的巴黎生活。如果抽掉那些惊险情节,《基督山》就是部法国19世纪贵族生活的记录片。其中尤以对银行家唐格拉尔的刻画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的“高净值人士”是如何发家,又是如何进行财富管理的。关于会计唐格拉尔的发迹,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引号里的内容均抄录自小说中译本原文):

“(唐哥拉尔)靠了这点本钱,做起股票生意,把他的资本又翻了三四倍。他的前妻是银行家的女儿,前妻死了以后他又娶了一个寡妇, 就是国王的侍从长的女儿,后者在朝中很是得宠。他成了百万富翁,宫廷赐封他为男爵。” (第二十七章 往事的追述)

我们可以看到,会计唐格拉尔能够发迹,靠得是股票上的投资和后来老丈人的支持。而他的股票投资之所以能常常让资本翻倍,其秘诀则在于内幕交易。为了维护政商关系,唐格拉尔还会把内幕有意放风给政府高官,例如下面这段银行家唐格拉尔的夫人和内务部部长秘书之间的对话描写:

“(内务部部长秘书说)我当即买下了这家公司三分之二的股份。果然这家公司得到了承筑权,跟您(指唐格拉尔夫人)预料的一样;股票价格涨了3倍,我进账100万法郎,其中25万给您算是私房钱。”(第六十五章 夫妻间的一幕)

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除去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投资,银行家唐格拉尔还进行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尤其是涉及基础设施,例如在铁路方面:

“(唐格拉尔说)我从另一个银行家同行那儿弄到一条铁路的股权,在咱们这个年头,这项事业是个绝无仅有的能让人一下子发大财的好机会。”(第九十五章 父与女)

“这种投机生意在美国和英国已经有点不时兴了,但在法国还很时髦。”

“一点不错!照一般的看法,在这笔生意上至少可以赚进1000万”(第九十六章 婚约)

正因为银行家唐格拉尔主要通过金融市场的投资/投机来赚取收益,基督山伯爵也就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在报刊上故意释放假消息,基督山伯爵诱导交易所的债券价格波动,从而使唐格拉尔巨亏,并一步步操控了仇人的最终破产。(第五十四章 多头和空头)

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基督山伯爵》里我们会惊讶地看到,无论是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还是做多/做空,在1840年前后的法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资产配置手法。而有意操纵公开信息影响市场价格的手法,对当时的巴黎“高净值人士”也已经并不陌生。

刚刚谈到的是关于投资方面,而在资产保值方面,《基督山伯爵》里贵族们最常见的工具则是年金。事实上年金是这部小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金融词汇,每个贵族出场时,作者都要通过介绍他所拥有的年金来说明其身价。例如当仇人费尔南的儿子阿尔贝出场时,作者写道:

“(阿尔贝)是个子爵,诚然,他是新的贵族阶层的子爵,但在今天,人们也不去追本溯源了。。。。。。除此之外,他还有5万利弗尔(注:③)的年金,正如我们知道的,要成为巴黎的时髦人物,这是足足有余了。”(第三十四章 露面)

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而当描述书里的另一位“富二代”,巴黎检察长维尔福的私生子时,年金同样也是其个人身价的核心:

“(维尔福的私生子)挽着歌剧院一位风流倜傥的年轻演员,大言不惭地向她描述未来生活蓝图,吹嘘自己有了那笔17万5千利弗尔的年金以后,打算怎样在巴黎社交圈里引进更时髦的时装款式。“(第九十六章 婚约)

至于银行家唐格拉尔的夫人,虽然参与投资和投机,但作为生活的保障,年金也是她必备的配置:

“(唐格拉尔夫人)可以过一种非常优裕的生活了,一笔相当于6万利弗尔年金的收入,对一位至少在一年之内不用操持家务的女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第一〇六章 财产分割)

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当时的法国贵族们重视年金是有其原因的。贵族并不工作,其财富或是来源于继承,或是来源于类似唐格拉尔那样的投资生意。根据小说里的描述,贵族们的生活开销是非常大的,既包括仆役的支出,也包括舞会、剧场等大量社交娱乐花费。对于“只花不赚”的“贵二代”和“贵夫人们”,只有年金可以既确保他们奢华生活所需的现金流不中断,又能确保自身存量资产可以保值,不至于被一下子挥霍光。因此年金的多少,也就自然成为了贵族们身价的一种象征。


§3. 1840年的巴黎 vs 2020年的北京

《基督山伯爵》1844年在巴黎首次发表。在2020年初春的北京重读一本160年前的书,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些熟悉的身影和故事。从财富管理的角度看,当下的我们可能并未比160年前的巴黎进步了多少。

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马云在一次公开演讲上说:“中国演员演什么都不像,演农民谁演谁都像,本身每个人都是农民出身。”这话听着有些刺耳,但站在大历史的角度看,这个中国最成功的商人无疑是对的。相比西方,我们还是个刚从农业文明向商业文明转型的国家,要走的路其实还很长。

注:

① :《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马著,译者:周克希/韩沪麟,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② :《大江大河四部曲》阿耐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

③ :利弗尔:法国当时货币单位 1利弗尔=1法郎

基督山伯爵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务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