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导致小儿鹅口疮?

东单1院


小鱼在微信群里面问我: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有鹅口疮呢?我看我家3个月的女儿嘴巴有一点白白的,我听别人说鹅口疮就是嘴巴里面白白的,我女儿是不是鹅口疮呢?

菁妈打开微信语音通话,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大概可以判断孩子并不是鹅口疮。小鱼的女儿是每次喝奶后都没有清洗口腔,导致日复一日的奶渍留在孩子的舌头上面,所以看起来好像也是白白的。

而如何分辨是不是鹅口疮呢?

1、鹅口疮不是只有白的

鹅口疮主要是白色的,而在白色的边缘可能会有一些红色的发炎的表现。

2、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同

得了鹅口疮的孩子会疼痛,不愿意喝奶,会有哭闹和烦躁的表现。甚至还是因为有炎症出现低烧,而如果只是一般的奶渍的话孩子的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的。

3、是不是可以清洗掉

用纱布去帮孩子清洗口腔的时候,如果是鹅口疮是没有办法清洗掉上面白色的东西,但是如果说是奶渍的话,用纱布洗就能够洗掉。

鹅口疮是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念珠菌感染,菁妈第一次听说念珠菌感染是和同事一起去做体检时,一个同事被查出有阴道念珠菌感染,医生说要注意内裤消毒,注意卫生,还给她开了一些冲洗的药物回去。

当时我们还以为她不洁身自好,得了性病,后来才知道主要是不注意卫生导致的,特别像像南方在春天天气比较潮湿的时候,如果内裤没有及时的暴晒,很容易滋生念珠菌,引起女性阴道念珠菌感染的。

而孩子为什么会得鹅口疮?导致孩子得鹅口疮的念珠菌念珠菌从哪里来的呢?

1、娘胎带来的

妈妈在怀孕时就会念珠菌感染,没有治疗或者没治好,导致孩子在生产时,被迫把妈妈体内的念珠菌携带了出来。

当孩子免疫力下降时,体内的念珠菌就会兴风作浪,导致孩子形成了鹅口疮。

2、母乳喂养时带来的

妈妈有念珠菌感染没有顺产,而是剖宫产了,但是不注意卫生,导致念珠菌污染乳头,而妈妈在母乳喂养的时候,奶头也没有清洁干净,也会引起念珠菌的感染。

3、奶瓶喂养时导致感染

家里面有人有念珠菌感染,冲奶时不注意就会引起感染。

4、间接接触传染

孩子的衣服或者玩具被污染,特别是在孩子长牙期的时候看到什么东西都咬,导致这些念珠菌进入口腔,在口腔这种营养的大环境中生长繁殖导致引起鹅口疮。

有些时候环境中的念珠菌就会经由口腔引起感染,大多数的鹅口疮都是在婴儿期被感染,一般孩子大了免疫力好了不容易被感染。但也不是绝对的。

5、幼儿园感染

菁妈也见过一些在幼儿园的集体交叉感染引起的好几个孩子都得了鹅口疮的。

鹅口疮最主要是念珠菌作怪,通过各种途径感染到孩子,孩子在体质差的时候就会导致鹅口疮的发生。

孩子得了鹅口疮要怎么办呢?

用小苏打水给孩子清洗口腔。或者是制菌霉素开成粉,之后用棉签擦在白色的鹅口疮上。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是说看到白色的没有了就不擦了,一直要好了之后再坚持擦一周,以防止反复感染。

2、护理

注意喂母乳不但是妈妈要洗手,还是洗乳头,而且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奶瓶也要每天消毒。不要给孩子吃太硬的太烫的食物防止刺激引起不适。

3、消毒

家里的玩具,衣服都要注意消毒。

话题:你家孩子得过鹅口疮吗?你是怎么处理的,欢迎留言。

我是菁妈,一个女孩的妈妈,母婴行业培训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咨询。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菁妈育儿


这个我要感谢头条,之前二宝因为天气变化,有点感冒,咳嗽,出眼屎。因为才三个月,所以给她弄的中药吃,后面几天发现舌头有好厚一层白色舌苔,当时以为是她上火引起的,也没在意,她吃奶状况也比较好,所以也没有多想,后来我每次用纱布给她擦嘴,都发现擦不掉,也还是没多想,以为上火太严重了,导致舌苔也厚,第三天晚上我刷头条,突然给我推送了关于鹅口疮的文章,我心里一咯噔,症状好像啊,然后仔细看二宝的口腔,发现上颚和咽喉部位都开始出现白色片状的白膜,第二天就跑去医院检查了,果然是鹅口疮,开了碳酸氢钠洗,益生菌吃,三天就好了,如果没有看见那篇文章,估计肯定会等到孩子吃奶哭闹,特别严重的时候,我才会发现。


花飘炫舞


前两天有位妈妈跟我聊天,问题最近宝宝口腔里的舌苔特别厚。怀疑她自己的喂养哪里有出了问题,还是像老人说的舌头厚就是孩子消化不好。才几个月的宝宝呀,纯母乳的宝宝怎么会消化不好呢。有回复妈妈,有些宝宝的舌苔厚完全是奶渍,是完全可以清洁掉的。不要担心。转念一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宝宝患上了鹅口疮!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在潮湿、黑暗环境中繁衍的真菌,是一种共生微生物。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


为什么会得鹅口疮?

白念珠菌是一种口腔里正常存在的真菌,顺产的宝宝会通过产道接触到白念珠菌。

这里指的注意的是:在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它们并不致病。

1.如果口腔菌群产生紊乱的话,宝宝就容易患鹅口疮。

早产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会比较容易患鹅口疮。

2. 因为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者本身有免疫缺陷的宝宝,在稍大一些的孩子里也会有可能患鹅口疮。

3. 还有奶瓶喂养的孩子也容易出现鹅口疮,主要是在宝宝直接接触到的奶瓶、奶嘴清洗不到位,导致细菌感染。

4. 母乳妈妈太过于清洁也容易患鹅口疮。一个是对家居环境太过严苛消毒过度。另外是对自己的皮肤,既宝宝吃母乳之前总是用清洁乳房或者是用洗浴用品清洁乳房。都是容易让真菌泛滥。

鹅口疮的症状

家长可以通过自检查看宝宝是否有患鹅口疮:

产生的位置包括:颊黏膜、上下腭、唇、舌以及牙龈。

口腔内有 凝乳状白色不规则斑点常常略微凸起,不易擦掉,如果强行擦拭,会导致口腔内局部的出血。

大部分的宝宝对此毫无感觉,不影响正常的吃奶睡觉。但是也会有敏感型的宝宝会因为不舒服造成哭闹、不愿意吃奶。

平时应该怎么做?

妈妈们可以自检问题出在哪里:

1.家人或者是自己有没有发生念珠感染。形成鹅口疮的白念球菌夜同样会导致阴道的酵母菌感染。

2.自己和宝宝最近有没有服用过抗生素。

3.是否经常对乳头过度清洁。

4.宝宝常使用奶瓶或者是安抚奶嘴。

5.最近是不是免疫力比较差。

——母乳喂养宝宝

在发生母乳宝宝的鹅口疮是,妈妈一定是需要和宝宝同时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当宝宝患鹅口疮时,母乳妈妈在喂奶时也会感觉乳房有灼热感、疼痛感。因为宝宝和妈妈的乳房每天都是需要接触,一定是需要母婴同治。

母乳喂养的宝妈们也可以完全放心,即使患上了鹅口疮,是不需要停喂母乳的。只要每次在宝宝吃完奶后,进行药物擦拭治疗,等待下次宝宝吃之前,清洁乳房就可以了。

——人工喂养宝宝

使用奶瓶或者是有用安抚奶嘴的宝宝,家人应该对宝宝的安抚奶嘴、奶瓶、奶嘴已经冲奶的所有工具都进行消毒,一般可以使用蒸汽和高温消毒,确保宝宝的进食工具干净卫生。

——不滥用抗生素、激素

预防为主才是王道

1.宝宝能与嘴巴接触的奶瓶等物品,使用后要清洗、并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持。

2.看护宝宝的所有家人都要保持自己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等

3.宝妈本身也要做到均衡的饮食,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如果存在阴道方面的真菌感染,也要遵医嘱进行治疗。

4.不给自己和宝宝随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


自己的偏见想法,欢迎共同探讨。

我是倩言万语说养娃,一个支持母乳喂养,且母乳喂养35个月的母乳指导一枚。育儿路上,如同打怪升级。总要记录点什么心路历程。哺乳路上,总有大大小小无数坑等着你跳。跟我一起避坑前行。


倩言万语说养娃


鹅口疮也叫“雪口病”,即嘴里有很多白色的斑块,由白色念珠菌(真菌)感染所致。它虽然不是什么非常严重的病,但在婴幼儿中却很常见。

婴儿用品消毒不严、滥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先天性免疫力低下都可导致小儿鹅口疮。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本质上是一种真菌感染,是由白念珠菌过度增殖引起的。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无法及时清除过度繁殖的真菌的人群,例如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的人。

鹅口疮患儿的嘴唇内黏膜、上颚、舌头、颊黏膜等处,常出现不容易被擦拭掉的白色斑膜。一般为乳酪状,也有点状的、融合成片的,如果强行刮下这些白斑可能会造成出血。

多数情况下,患儿无明显不舒服的症状。一些重症鹅口疮可能会有发热,也可能由于在吸奶时会感觉到疼痛而哭吵、不愿意吃东西,甚至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若鹅口疮蔓延到咽喉,则可能会影响吞咽、呼吸等,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哪些因素会导致发生鹅口疮?

通常,婴幼儿口腔内的各种菌群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的。口腔白念珠菌也是正常菌群的一种,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若宝宝免疫力下降、口腔卫生不佳或者营养不良时,口腔菌群原先的平衡遭到破坏,便可导致白念珠菌感染。

(1)婴儿用品消毒不严:增加外来念珠菌数量

由于婴儿本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更难抵抗疾病的入侵,如果日常使用的婴儿用品清洗消毒不彻底,比如奶瓶(奶嘴)、安抚奶嘴、玩具等不干净,就很容易发生鹅口疮。

(2)滥用抗生素:误杀友军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可能会杀死能抑制白念珠菌过度生长的有益菌菌。失去抑制的白念珠菌就可能过度增殖,发生鹅口疮。

(3)激素类药物:误关闭警报系统

不恰当地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强的松、甲强龙等)会使机体免疫力除以压制状态,就好比是关了警报器。此时白念珠菌就会疯狂繁殖。

(3)其他情况

存在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婴儿、早产儿或久病体弱儿,也很容易发生鹅口疮。此外,如果生产时孕妇存在阴道霉菌感染,也应格外注意宝宝是否发生白念珠球菌感染。


发生鹅口疮后该如何处理?

出现鹅口疮后,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或在感染处涂抹制霉菌素。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用力擦拭感染处

有的家长可能会试图用毛巾、棉签等擦掉白色斑块。但用力擦拭不但会损伤口腔黏膜、出血,而且还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甚至败血症。此外,即使表面的白斑擦掉了仍然有许多真菌存在,过一段时间又会繁殖起来。

(2)涂药后不要马上喂奶

医生开出治疗药物后,给宝宝涂药后不要马上喂奶或进食,这样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建议在喂奶后或两餐奶之间涂抹制霉菌素。

(3)必要时及时就医

白念珠菌不仅会感染口腔,还可能会感染咽喉、气管等部位。当宝宝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皮肤发紫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很多宝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些宝妈发现宝宝吃奶时会哭闹且表情痛苦,甚至有的宝宝拒绝吃奶,此时如果仔细观察婴儿口腔,则会发现有一些擦拭不掉的白色颗粒或散在白片存在宝宝口腔上,一般情况下便可确定是胎儿长了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口腔粘膜感染,又被称为“雪口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口腔黏膜表面可见灰白色或白色的乳凝块样物质,呈散在点状或融合片状存在。鹅口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最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

其实,白色念球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阴道中,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发病,这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适应力、免疫力。常见的小儿鹅口疮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母乳不足、母乳质量低或奶粉里营养成分不全,从而致使小儿营养缺乏或免疫力差,最终使小儿鹅口疮患病率增加;第二、若宝妈患有霉菌性阴道炎,婴儿经阴道分娩时,则有可能会因接触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第三、宝妈乳头不清洁、奶嘴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都可能成为宝宝感染白色念球菌的源头;第四、宝宝用嘴啃咬玩具、手指等,则很容易将病原体带入到口腔内;第五、在幼儿园时,因共用玩具等而发生交叉感染患病;第六、因滥用激素或抗生素,造成了小儿身体菌群失调、免疫力差,病原体乘虚而入引发鹅口疮。

当很多妈妈发现宝宝不愿意吃奶,或是吃奶时哭闹、表情痛苦,若仔细检查婴儿的口腔,会发现宝宝的口腔上有一些擦拭不掉的白色颗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鹅口疮。鹅口疮又称雪口病,它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粘膜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质,可呈点状或融合成片状。鹅口疮在任何年龄都可出现,但以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为多见。其实,正常人的口腔、皮肤、阴道中均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常见的引起小儿鹅口疮的原因主要包括:

1、母乳缺乏或者奶粉里营养不够全面,导致小儿营养缺乏,从而降低其抵抗力,增加鹅口疮的患病率;

2、若母亲患有霉菌性阴道炎,婴儿经阴道娩出时会因为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3、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或妈妈的乳头不清洁都是感染的源头;

4、宝宝接触感染念珠菌的物体,如咬玩具、咬手指等,易把病原体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5、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可能因为交叉感染而患病;

6、滥用抗生素或激素会造成菌群失调,易使病原体乘虚而入,引起口疮;

7、腹泻等病症也易引发鹅口疮。

鹅口疮一般不能自愈,它不仅会因为影响宝宝进食而导致营养不良,如果口疮向咽部以下蔓延,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极少数患儿甚至可能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重则发生败血症。因此,小儿得了鹅口疮一定要及时治疗。治疗期间,除了观察病儿口疮的增减及吮乳情况,还应该鼓励宝宝多饮水,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此外,母乳喂养的母亲也要注意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最后,祝您的宝宝健康聪明!


平安好医生官方号


新生儿鹅口疮胎龄越小、体重越小患病率越高。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其IgG水平较足月新生儿低,更易成为易感人群。同时新生儿胎龄和体重从侧面反应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生长发育情况,胎龄小、体重低生长发育差,成熟度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更易于感染。

住院时间越长,鹅口疮的发生率越高,这可能跟医院侵入性操作和医源性交叉感染有关。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各种留置通路的建立都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增加了感染机会。

母乳喂养的鹅口疮发生率低于人工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念珠菌检出率比奶瓶喂养者低,可能是由于母乳清洁、未被污染,且含有非特异性抗真菌物质,如溶菌酶、白细胞、乳铁蛋白及分泌型IgA等。

另外使用了抗生素后,更容易感染鹅口疮,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抑制普通细菌生长,尤其是某些可以产生抗念珠菌物质的革兰阴性菌被抑制,真菌生长缺乏生存竞争,造成真菌的过度繁殖,引起局部黏膜甚至通过受损的呼吸道黏膜引起全身的真菌感染。


儿科医生鲍秀兰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鹅口疮是宝宝常见的一种口腔炎症,父母不需要过分的担心。 判断宝宝是否有鹅口疮,其实是很容易的。父母可以观察宝宝的口腔,口腔内侧有白色的小斑点,有时候斑点也会出现在舌头上面,用一根干净的手指或者棉签,轻轻的尝试将这些白色斑点弄掉。如果容易把它们清理干净,这些是奶水的残留物,如果很难弄干净,并且宝宝的嘴伴有出血症状,那很有可能就是鹅口疮病菌了。另外,患有鹅口疮,宝宝可能会伴有轻微的发热、烦躁不安、哭闹、不爱吃奶的表现。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宝宝中,体弱的成年人中也有可能发生。以下这些是可能导致小儿鹅口疮的因素:

1.妈妈阴道有霉菌感染,宝宝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

2.宝宝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容易被感染。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干净,或者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

3.不小心接触到有感染念珠菌的食物、玩具、衣服等。

4.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过集体生活,容易交叉感染而患上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生素或者不适当的应用激素治疗,会使体内的菌群失调,霉菌就容易趁虚而入。


日常的生活中,宝宝常用的奶具、水杯、勺子等,每次用完都要及时的清洗,高温消毒后,放在通风干爽的地方。 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的乳房需要定期的清洗清洁,并时刻保持乳头的干爽,每次喂奶前要用温水冲洗一下。

总之,一切与宝宝口腔接触的东西都要保持清洁干燥。


麦子妈咪


很多宝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些宝妈发现宝宝吃奶时会哭闹且表情痛苦,甚至有的宝宝拒绝吃奶,此时如果仔细观察婴儿口腔,则会发现有一些擦拭不掉的白色颗粒或散在白片存在宝宝口腔上,一般情况下便可确定是胎儿长了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口腔粘膜感染,又被称为“雪口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口腔黏膜表面可见灰白色或白色的乳凝块样物质,呈散在点状或融合片状存在。鹅口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最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

其实,白色念球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阴道中,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发病,这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适应力、免疫力。常见的小儿鹅口疮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母乳不足、母乳质量低或奶粉里营养成分不全,从而致使小儿营养缺乏或免疫力差,最终使小儿鹅口疮患病率增加;第二、若宝妈患有霉菌性阴道炎,婴儿经阴道分娩时,则有可能会因接触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第三、宝妈乳头不清洁、奶嘴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都可能成为宝宝感染白色念球菌的源头;第四、宝宝用嘴啃咬玩具、手指等,则很容易将病原体带入到口腔内;第五、在幼儿园时,因共用玩具等而发生交叉感染患病;第六、因滥用激素或抗生素,造成了小儿身体菌群失调、免疫力差,病原体乘虚而入引发鹅口疮。

本期答主:吕玲 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鹅口疮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增生最常见的一种表现。白念珠菌就是一种假丝酵母菌,因为新生儿口腔的pH值低,有利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从而引起舌头、颊粘膜、软腭等上覆盖一层白色乳酪状,呈点状,或融合成片附着于黏膜上,揭去后可留下红色渗出性基底。严重的话会导致黏膜溃疡及坏死。蔓延到咽喉部可使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如果吸到气管则会引起犬吠样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发绀。

鹅口疮的主要标志是婴儿舌头上的白色涂层,这个涂层看上去像白色乳酪一样,通常不容易擦去,如果涂层容易擦去,可能就不是鹅口疮。

白念珠菌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等处,有5%~30的健康小儿都携带有这种菌,白念珠菌通常不会引起问题,当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导管插入以及中心粒细胞减少时,就可能会出现念珠菌病,鹅口疮就属于念珠菌病的一种。因为婴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较差,所以婴儿更容易患鹅口疮,特别是37孕周前出生的早产儿。抗生素会降低孩子口腔中健康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加真菌的数量,所以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孩子容易患鹅口疮。

母乳喂养的妈妈使用抗生素,口腔里的健康细菌也会受影响,使妈妈发生白念珠菌感染,从而在哺乳时传播给孩子。


朱剑笛


鹅口疮是新生儿常见的口腔炎症,在产道中宝宝就易感染鹅口疮,出生后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感染,如果在生产宝宝的过程中,妈妈使用了抗生素,宝宝感染鹅口疮的几率会增大很多,宝宝消化不良,体质虚弱,慢性腹泻,引起酵母菌的增生而诱发,宝宝常用的奶瓶,奶嘴不常清洗,消毒也会有霉菌,引发鹅口疮。所以宝宝常用的奶嘴要高温消毒,宝宝常玩的玩具要开水煮沸消毒,清洗,宝宝的衣服经常换洗母乳喂养的要在喂奶前,洗手,擦洗干净乳头,每次给宝宝喂完奶后,可以喂点温开水,冲净宝宝口腔内的残留奶汁,防止霉菌生长,所以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