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学家吗?我有点讨厌自己的母亲,可是又知道孝敬父母是我应该做的,怎么办?

归然轩主人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已经12年了,我来尝试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很感谢你的坦诚,因为说把有点讨厌妈妈说出来很不容易。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孝顺父母,爱父母。所以很少人敢公开承认这一点。

其次,我们对父母的感情很复杂,有讨厌,有爱,有恨,其实父母对孩子也是这样,有时很爱,有时也是讨厌的,尤其是当孩子没有顺从父母的时候。因为我们都是人,爱恨情仇是生而为人都有的情感。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是把不好的情感给压抑下去了的,压抑下去的讨厌、恨的情绪并不是不存在了。他仍然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其三,似乎人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当我们讨厌父母的时候,我们就不孝顺他们了不爱他们了。其实爱恨情仇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当你承认这一点的时候,你的内在就不再拉扯和纠结了。当你不承认你也会讨厌和恨他们的时候,其实你是很纠结的。你的身体明明在表达讨厌和恨,你的思想却说不能讨厌恨他们。你就进入拉扯和纠结的状态中,这会迅速拉低你的能量。因为你内在有两个你在打架。也就是你在内耗。

最后,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可以承认你讨厌他们,甚至对他们有愤怒。但是你还是可以孝顺他们。不是你对他们讨厌和有愤怒,你就不可以孝顺他们了。这是两码事儿。你把它们区分开就OK。爱的时候想表达,孝顺的时候就去表达爱,表达孝顺。当你对他们讨厌你对他们有情绪的时候,你也可以先和他们保持一点距离。

不知道这个对你是否有帮助。如果有帮助你就拿走,如果没有帮助,你就把它留下。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以及你们的每一个观点。


汉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师


你讨厌谁都可以,用不着自责。

人只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心里怎么想是你自己的事。比如你讨厌某个人,但是没有做出与别人区别对待的行为,你就已经是圣人了。

你给的信息不多,别人都是瞎揣测,别听那些捕风捉影的废话。

不过你自己要分析一下,是什么让你走到了这一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个账户衡量:一个情,一个钱。每个账户都是有利息的,不能相互抵扣。

天下父母的付出,这两个账户大都是子女难以还清的,所以一般要孝敬。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家家毕竟不一样。好好算算账,对得住自己内心就成,不用管别人怎么看。


冬河草


听我告诉你!看破放下。我会用我60年来的亲身经历帮你解开疑团。首先,我跟你一样,从小跟我妈就是个逆缘,不看好她的作为和人品,经常作对。感觉没有叫过一次妈,我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可能也没叫过我爸!有一次,不知道为啥,我父亲质问我,谁叫你去做的?我说她。父亲问我她是谁?我没有回答。有一年,我退休回到原地租房住,心想把母亲接来城市住享受一下生活,谁知被一位租户90后女孩发现,她说她从没有听见我叫过我的母亲一声妈。快60岁了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这也许都是前世的因果,没有关系,随缘就是了,无需强迫自己,不叫就不叫,那都是个形式,塌不了天,她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没追究过。但对于我来说,该养活她还得心甘情愿地去养活,无怨无悔,因为她生了我,我必须尽孝,尽管我们三观不和,个性差异更大。第二我发现其实我母亲脾气倔强,素质不高,对谁都一样,因此,没有那个儿女喜欢她,如今三个儿一个女子,唯独我这个另类始终在关心照顾她,把她领上新疆,北京,浙江,宁波,普陀山,铜川,西安到处逛,却没有落好。因为她脾气倔强,唯我独尊,谁对她越作为多,她认为毛病更多,对谁意见更大,我不在乎。只要活一天就赡养她一天尽力满足她的要求,不留遗憾。我相信缘分,也许缘分注定了我们互相反感但还需要互相尽义务。父母是佛,儿女是众生,众生拜佛,佛就会赐福给你,否则,你福从何来。父母在,我们知道自己的来处,父母不在了,我们只有归途。


水清8677


我姐妹四人,排行老三,十年前因和大姐有过不愉快,因老母特别喜欢老大,居然把房子遗嘱赠与给另三姐妹,老父先去世,可我在十年后才知道这个事,但老母己去世,在这十年间我还是一样的孝顺她,给钱给物,轮转二十四小时照顾她,直到她死,要说气肯定还是有点气,后来也就想通了,不怨恨她,其实后来她也意识到她的错,但由于年事已高,她也没办法改变,因遗嘱被我另一个姐拿了不拿出来,她又不敢跟我说,只是一直教我,说让人有德,当时也不知道她说这话啥子意思,只喊我听她的,所以我也不怨恨她!不过我也损失十几万,诶,就认命把!这个就是我老母,九十多岁照的,






赖仕莉


有点讨厌自己的母亲,其实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现代人也不会像古人那样对母亲俯首帖耳,有些逆反是正常的,知道孝敬父母,也去真正的孝敬就好。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脾气急急的,很少有慢条斯理和颜悦色的时候,当然,这也不能怪她,跟她的原生家庭和我父亲都有关系。我的母亲也是一位吃苦耐劳的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因为我嫌她对我不好,至少不如我期望的好,所以我习惯跟母亲背道而驰,她越反对我做得越欢。事实是,如果在考学和婚恋上听母亲的,我的日子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也不会遇到渣男。

母亲从结婚就没过过好日子,父亲兄弟姊妹众多,奶奶不是一般的强势,如果没有我,母亲就不会再跟父亲过下去了。母亲一辈子跟父亲和那一家人生气,我也没让她省心。所以,我攒着劲想法买了现在的房子,十年前将父母从农村接了出来。

母亲也感念我,又可怜我遇人不淑,所以死心塌地地管我和女儿。现在她也是怕我俩钱不够花,我花点钱她那个难受,她嘟囔我心烦,也知道她为我好。只要女儿不睡午觉,光看电视,我还首先埋怨母亲,怪她不会引导,管不了。

母亲七十周岁了,一天到晚忙不完的活,我也替不了她。她昨天晚上还说,“没我了你俩怎么过哎,让你找一个你还不找。”日子一天天过,我还经常有所不满,比如家里卫生,比如家中伙食。我也知道不该这样,但有时就是不知足。

无论如何,我会管母亲,不会排斥她。我女儿想以后生三个孩子,还不忘在车上给我留位置,何况我呢,我还仰仗老母保着呢。

有心事,看👉陈大大新语,我们一起聊一聊吧!


陈大大新语


这位朋友好!感受到你内心的对抗,身心不一致的状态会内耗掉你的能量,产生无力的感觉。有好几位咨询师的回答都是很棒的,相信你从中一定会体味到很多。我再来补充几点:

一、个体和身份。

母亲也好,孩子也罢,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的角色,就好比一颗钻石💎,有多个切割面,每个切割面都是一个不同的角色,不管在什么角色里,他的基本属性是人,是个体。母子关系虽然是世界上最亲最特殊的关系,但它的本质从属于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和其他关系并无不同。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在观点和行为方面有碰撞,有喜恶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二、要区分人和行为,人的行为是这个人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人的全部,您认为呢?您讨厌的可能是母亲的某个行为和某个方式,而不是她整个人,你可以试着把你的问题改成:我讨厌母亲的某某行为某某方式……,但我仍然要孝敬我的母亲,有没有感觉舒服一点呢?

三、清晰孝敬的含义,孝敬就是要认同母亲所有的行为吗?不是的,孝敬也不需要喜欢她所有行为。亲子关系是所有关系中唯一为分离为目的关系,或许你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这样讨厌的感觉就会减少很多。

四、有时候你的讨厌可能是你的投射,比如我很讨厌自己陷入焦虑的状态,当母亲陷入焦虑的时候,我就觉得她很讨厌,我想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不接纳自己身上的某个部分,也不能接纳别人。所以接纳自己不够好的地方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功能,当你能越来越多的接纳自己的时候,就能接纳更多的人,接纳更多的事情。放下你的控制,问题反而解决了。

希望我的解答能支持您。





伊琳幸福心理


讨厌不算什么事,等到痛恨的时候再提问吧


阿vvv1


我,我是心理学家!听到出来你应该是年龄不大,你特别讨厌你母亲,这很正常,很多年轻人都会有这样情绪,你不要自责,也不要纠结,更不要因此背上思想包袱,坦然面对,这我不是让你改变你讨厌母亲的这个心,而是随你自己的心,离开母亲,去闯荡,打拼,该结婚结婚,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心愿该干什么干什么?等过段时间结婚生子,对你母亲的态度自然而然会改变了!你要问我为什么?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总之,母亲其实有时候是子女成长的最大障碍!因为她会以爱你的名义时刻控制你!约束你!




王胜6363753725


你讨厌自己的母亲,可能是母亲的性格,脾气你不喜欢,比如,女人都有唠叨习惯,女人唠叨不顾对方感受,特别是作为长辈,有时总自以为是,特别对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大了,还是把孩子当什么都不懂事的孩子,时刻不放心,你做什么,她唠叨什么,所以你见她就怕,因为是母亲,又不能顶撞她。另一种情况是母亲做了一件特别丢人的事,使你刻骨铭心,一见到她你就心烦,很不愿意见到她。无论出于那种情况,母亲必竞是母亲,朋友可以有许多,甚至爱人也可能有多个,但亲生母亲只有一个。而且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她的唠叨也是一种母爱,再过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了这种唠叨,你会想念。所以现在就该珍惜。假如你母亲做错什么,我建议你在开心的时候,你们坦诚聊聊,把话说开了,是她的错,就让她过去,别去计较,说不定这其中还会有误会,多沟通,解开误会,大家都开心。你很孝顺,愿你开心。


昌化人


要从题主的这么一点信息中分析,好像是在做个案概念化,但实际更像是弗洛伊德所称的野蛮的分析。

主体间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以及早年的养育关系等原因,都会使人发展出一套特异化的社会组织原则经验模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主观体验是不尽相同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讨厌程度有多深,每个人的感受就是不相同的。过去的模式形成了现在问题的根源,就要来访者共情内省的处理自己的心里根源,只有解决掉讨厌的部分,才可以自然地发自内心的孝敬。否则孝敬是不情不愿的,

分析心理学理论,讨厌母亲应该是你的“情结”,围绕在情结周边的是一系列的过去的问题和情绪情感,认知知觉。情节不一定能解决掉,但是如果在意识中意识到它,我们就可以有效的面对它,也许讨厌母亲是你的内心阴影,并不愿意被人所察觉,孝敬他们,可能就是你的面具,是为了社会的适应性,隐藏了自己内心阴影的部分,好人都是孝顺的,我也是孝顺的,但我的内心是不愿意的,可是我不能被别人看出来。在此理论下,需要来访者勇敢的面对自心,面对自己的阴影,卸下面具。

客体关系流派理论认为,纠结的双方可能是真我假我的冲突,温尼科特提出,自我在早期的婴儿养育阶段,没有得到养育者足够好的对待,真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即本我部分受到了伤害,但在成长阶段,不得不发展出一种新的交互模式来保证本我不受到更大的伤害,这就是假我,假我更多的是一种适应性的社会模式,不是真我的自由表达,而会引发一种内心冲突。在此理论下,需要你去修正与母亲早年的互动模式。

如果从存在主义理论来看,是一种自由受到的限制,目前的心理问题就是自由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自由表达,我应该自由地表达讨厌,但要接受社会文化谴责,我应该自由地表达孝敬,而不应该是我认为,我知道应该。我内心充满了束缚,不自由,所以纠结很矛盾。在此理论下,来访者需要为自己目前的困境承担责任,全面了解自己的内心意愿,并为此作出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