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多种植大豆?

609108429


众所周知的是每年我国需要从外国大量进口大豆,根据2018年海关总署的进口量统计,大豆进口数量是7年多来首次下降,即使是首次下降全年大豆进口数量也达到了8803.1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的黄豆数量占了差不多60%,所以这么大的进口量让大豆成为了中美贸易谈判中对美反制的重要利器。那么为什么我国要进口这么多数量的大豆,不能达到大豆的自给自足么?

首先是我国耕地面积限制,目前国家划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些耕地首先要保证我国的主粮安全,也就是要保证水稻、小麦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果全部进口数量的大豆都有国内自己种植的话,那么差不多最少需要4-5亿亩的耕地来耕作,随着人们对大豆需求越来越多,以后将没有耕地用来种植人们的口粮,所以为了保证国内人口的口粮安全,只能限制大豆的耕种面积。

再有就是很多国内的农民也不愿意种植大豆,以前在东北地区,大豆是农民种植的主要的农作物,但是大豆的产量平均亩产在120多公斤,但是同样面积种植玉米的话产量能达到1000公斤,虽然黄豆的价格比玉米的价格高了一倍多,但是平均亩产量差了6-7倍,所以相对来说还是种植玉米的收益高,这样的结果导致了人们种植大豆的热情越来越低。

还有就是我国的种植的大豆在成本和出油量上照比外国进口的大豆差距很大,外国种植的大豆在政府补贴和农场化运作的过程中,成本价格控制的很低,即使是在我国加征关税的情况下,价格仍低于我国的大豆销售价格。并且外国进口的大豆比国内的大豆出油率高,所以国内的压榨企业都喜欢进口的大豆原料。

所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看,我国的耕地面积限制的原因,以及产业机构调整以及我国大豆的价格品质等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大豆品种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只能通过进口外国的转基因大豆来满足国内的榨油和饲料企业需求。

中国为什么不多种植大豆?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中国为什么不多种植大豆?

近日回老家,发现一些大爷大妈们,都在水泥地上拍打老熟而燥干的大豆,是乘着天气睛燥。我上前问正在打豆老哥,现在黄豆多少钱一斤,他叹了一口气说,还多少钱呢!没人要了,现在黄豆打下都是煮一下做肥料的了。随后俩人坐在石墩上聊了起来,黄豆本来没专门的农田种植,都是一些旱地和田边地角,用来食用新鲜毛豆,吃剩之后老豆留种及自做卤化豆腐,也有部份远地种上亩把。近几年黄豆几乎没了市场,除了无人收购,連豆腐店的用豆,也不要本地产的,它出浆率不高!还是批价便宜。所以还是作肥料值钱。大家算了一笔帐,在葡萄,猕猴桃上施进口复合肥,3元一斤,而燥黄豆卖给豆腐店只给丨.5元钱一斤,同样一斤比一斤,还是黃豆肥分足。又是有机肥。增值。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之间的商务活动,进出口是正常的往来,进口了大豆,可以腾出一部分土地种植其他所需的作物,人家的大豆品质优于国内自产的,而且价格便宜,一吨起批3750元,只有一元八角多一斤,也不到二元。所以就不用多种大豆了。



天天行3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于大豆的需求量当然也是在世界的最前列,我国每年所消耗的大豆总量在1.2~1.5亿吨左右。而我国自主种植的大豆产量仅仅不足2000万吨,所以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大豆至少占据全年所需总量的80%~90%左右,今年我国从国外进口的大豆总量接近1亿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每年需要的大豆类制品以及大豆油数量是相当惊人的,但是却过度依赖进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什么中国不多种植一些大豆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归根结底是因为种植大豆不赚钱。我国的国土面积虽然广泛,但是人口众多,平均到每个人手上的土地是相当有限的。由于土地过于分散,加上个人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限,所以很难靠种植来维持生计,更不可能赚大钱。农民拥有土地大多数是用来种植粮食,当然是什么赚钱种什么。虽然说我国的粮食价格非常低廉,包括玉米和小麦以及水稻,每亩地所赚的钱可能也就400~500元左右,好一点的七到八百块钱左右。


但是如果种植大豆的话,可能经济效益会更低,因为大豆的产量非常的低,每亩的大豆产量只有两到三百斤左右,一斤大豆按收购价格两元来计算的话,那么每亩所产的经济收入是600元左右最高,如果除去生产成本的话,可能到手的利润也就200~300元之间。一亩地如果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只有两到三百元的话那是相当差的。所以说并不是农民对大豆有歧视,而是因为种植大豆确实利润有限,还不如种粮食还好一点。


最近这几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鼓励农民进行大豆种植,而且对于大豆种植的补贴是所有农作物种植的补贴最高的。这种补贴力度在我国明显起到了作用,目前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了将近1000万亩。大豆的产量也增加了不少,不过目前大豆依然还是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国外进口的大豆很多都是转基因大豆,而且他们的产量比较高,种植成本低,实现机械化比较高,因此价格非常的低,很多的企业以及一些大豆制品公司,都愿意从国外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大豆。


所以我国的大豆种植其实压力还是比较大,因为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没有办法与国外的大豆种植相媲美,而且产量也远远没有,国外的高生产成本又比国外大很多,所以竞争没有任何优势种植出来的大豆,可能也因为价格太高,没有人愿意上门收购,因此农民很多都不愿意种植大豆。


少三番


曾经我国是大豆净出口国,高峰时年出口量达到百万吨,而从1995年开始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0年以后大豆的进口量可以说大幅度增长,原来年进口量只有几十万吨,而到了2000年就突破了1300万吨。加入WTO后,大豆的进口量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2017年大豆的进口量达到9554万吨,创下了历史纪录,2018年大豆进口量有所减少,但其进口量也达到了8803万吨;2019年前10个月,大豆累计进口量为7069万吨,月均进口量超过700万吨,与2018年相比减少了8.1%,累计进口金额超过1930亿元,同比降幅为10.8%,这主要得益于振兴国产大豆的实施,使得国产大豆产量有所提升,目前大豆的进口比例超过85%。为何国内不多种植大豆?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国产大豆生产成本偏高

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基本上从南到北都有种植,但基本上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国产大豆的种植成本明显偏高。原来很多地方种植大豆的地块相对较小,机械化程度偏低,对人工过于依赖,导致综合成本比较高。如果大豆的收购价只有1元/斤,那么种植大豆就没有钱赚,弄不好还会亏本,近些年种植大豆的机械化程度有所提升,但农药、化肥等费用增长明显,涨幅超过30%,与进口大豆相比,在价格上不具备优势。国产大豆种植成本偏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也使得很多人转向其他农作物种植。

二、国产大豆单产量偏低,种植效益不明显

大豆跟玉米一直以来放在一起比较,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很多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不是大豆就是玉米,但这些年很多农民宁愿选择种植玉米,而不愿选择种植大豆,这主要是因为大豆的种植效益不明显。当前国产大豆的单产量偏低,亩产量能够大豆400斤就很不错了,很多时候因天气因素导致大豆结荚率偏低,有时甚至不结荚,亩产量低于200斤也是比较常见的。在种植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国产大豆的产量偏低,而且市场行情也不是很明朗,很多时候低于2元/斤,即使产量按400斤/亩,那么亩产值仅为800元,除去各项开支,产生的利润可以说太少了,久而久之愿意种植大豆的农户就少了。



三、耕地资源无法满足大豆市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原来大豆消费没有挖掘出来时,国产大豆的产量可以自给自足,但随着国内消费量的提升,国产大豆的产销缺口就非常明显了,国产大豆的总产量不足2000万吨,近几年基本上在1500万吨附近徘徊,而国内大豆的消费量居高不下,近几年维持在1亿吨以上,这也是大豆进口量明显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果把进口的8000多万吨大豆全部转为国产大豆,实际上国内的耕地资源是无法满足的,哪怕把玉米的耕地面积全部来种植大豆,也无法产出这么大的量。2018年开始,在我国东北地区,开始执行国产大豆振兴计划,仅黑龙江一个省份,玉米转种大豆的面积就超过1000万吨,但大豆的总产量并没有大幅度提升,2019年大豆进口量大概率要超过8000万吨。

四、扶持力度偏弱,进口大豆价格优势明显,对国产大豆带来较大冲击

目前种植大豆,只有在东北地区才有大豆生产者补贴,在国产大豆振兴计划未实施之前,相关的扶持不是那么明显的,哪怕加上相关的补贴,综合收益也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相关的扶持力度偏低。进口大豆之所以优势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单产量偏高,另一方面是各种扶持较多,比如耕地、农机等,各种扶持资金加起来的数额都超过大豆本身产生的价值,这也使得进口大豆在价格上优势明显。现阶段进口大豆占比较大,我国虽然是大豆消费大国,但大豆的定价权不在自己手里,低价进口大豆冲击市场较为明显,对国产大豆形成较大压力,难有多大的上涨空间。



总之,大豆依赖进口的现状短期无法改变,至少三五年都不会有明显变化,80%以上的大豆依然需要进口,当然随着振兴国产大豆的不断实施,相关方面的扶持逐一落实,国产大豆的市场占有率有望逐步回暖。这需要多个角色共同努力,比如说科研人员要加快研究成果的落实,想办法提高大豆的产量与品质,特别是出油率方面;在扶持措施方面,要提高扶持奖励,把资金下发给实际种植的农户,让农民能够得到实惠;同时要控制好农机、农药、化肥等价格,让其在合理范围波动。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才能有所提升。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为何我国不多种植大豆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早期,那是在六,七十年代,还是大集体的时候,农村还比较爱种大豆的,也是挺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村里多多少少有几户种大豆的,进入九十年代,农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种植大豆产量少,价格低,收入也低,还是很费力的,还不如种植玉米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一条龙,还可以利用农闲的季节,去打工赚点零花钱,买豆油也挺合适的,到现在村里根本没有一家种植大豆的,谁家都是无利不起早的,没有利益谁会种它啊,为什么农民种植的粮食不值钱呢?反而一到市场上价格都贵了,说句实话,农民种地有点寒心啊,如果是小家小户的种地,只能维持一个有饭,不会饿着,如何谈到叫生活,根本谈不上,就是叫生存罢了,现在的社会,农村种地投入大,收入低,看看这几样贵的,比如,种子贵,化肥贵,农药贵,人工贵,这些去掉了,还能剩下多少呢???所以在农村种植大豆根本就老不到了,








把微笑送给你61329856


关于农业生产具体种植什么农作物,因目前土地承包方式主要为农户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得农户种地时选择农作物具有自主性,而至于适宜农作物的具体考量因素,我感觉主要有几方面来决定农户种啥而不种啥,下面结合所了解情况简单聊一下,以便解答题主所提“为何不多种植大豆”的疑惑!



一、大豆亩产量太低,使得种植效益不理想!关于大豆亩产量,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大豆亩产量仅为186斤左右,虽然这些年略有增产,但到了2017年大豆亩产量仅提升到240斤左右。由于农户家的承包地非常有限,我们这边人均只有2亩左右,使得这点亩产量着实挣不到钱,也就难怪农民对于种植大豆不感兴趣了!

二、大豆补贴高低也决定农户种植积极性。关于大豆补贴,目前只听说东北等地区有这类大豆振兴政策实施,并且补贴标准略高于其他农作物,例如今年黑龙江地区大豆补贴要比玉米补贴高出200元以上,最高可以达到每亩270元,而吉林地区今年大豆补贴为265元/亩,玉米仅为86元/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地区种植大豆面积!然而在我们这边却从没有听说过有大豆和玉米补贴,目前仅有小麦补贴,为125元/亩,因此,农户在种植积极性上自然主动选择小麦和玉米,毕竟这两类农作物产量高,粮食价格相对稳定一些,还能获得一定补贴。



三、当前进口大豆冲击国内市场严重!由于国内种植结构青睐于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使得有限耕地上种植大豆规模比较有限,造成每年总产量仍处于低位水平。根据2018年前后数据统计,我们大豆年产量仅为1500万吨左右,而当前国内大豆需求量却高达一亿吨,其中进口量就高达8800万吨以上,使得国产大豆量仍微不足道,故而也说明目前进口大豆对于国内市场的冲击力仍很严重,再加上进口大豆规模大,种植成本低,使得单价更低,以至于国内大豆价位很难提升,导致农户种植大豆的经济收益并不稳定或难以满足家庭收入水平。

总得来说,农户种地是要挣钱的,如果种植某类农作物的出发点难以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当前种植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滑和农村生活成本增加的大背景下,只能被农户无情的放弃!不过,随着这几年玉米等粮食价格明显下滑,农户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以及部分地区陆续开展了大豆振兴计划,通过增加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户改种大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东北、黄淮海和西南等地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到2020年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有望增加至1.4~1.5亿亩左右,使得补贴鼓励下或有助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多吧!(以上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我们不能种大豆和小杂粮!

因为这些产量低,

大豆亩产300斤,如果我们的大豆全部自己种植生产。需要我们1/3的耕地。

我们的主粮的缺口就会增加1/3。

换句话说,我们的1/3人口即4亿人口就会没有口粮。

你说我们怎么种?

都是人多地少惹的祸。


手机用户71105922924


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由于中国加入的WTO,我们必须放开大部分的市场,这样国外市场才能也相应的放开。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2,由于进口大豆成本低,得率高,所以国内的压榨企业(无论外企,国企,民企都叫国内压榨企业)更原因买进口大豆。

3,国产大豆更适合用于食用。由于进口大豆成本低,所以把国产大豆用于油脂压榨是亏的。因为亏钱,所以不如种其他的。4,既然国产大豆不能抗衡进口大豆,那么可以考虑利用政府行为禁止进口大豆进口吗?不能,这是违反WTO规则的,而且中国没有足够的土地种植大豆替代这些进口大豆。实际上,转基因政策已经是一种贸易壁垒了,阻止了进口大豆向食用大豆延伸。这就是对国产大豆的保护。

5,这样国产大豆产业就垮了吗?显然不是。如前所说,国产大豆最好的出路是食用大豆,因为是非转基因的。做的好不好是从业者素质问题,是政府导向的问题。没有什么产业是靠扶植可以发展起来的。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6,中国的粮食安全怎么办?中国的粮食安全现在保的是主粮,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不叫粮食。粮食安全的意思是底线,即在配给制度下可以保证最低水平的热量摄入。大豆代表的是油脂和肉类。或许我们国家的人口有现在的一半左右,我们可以实现粮食完全自给自足吧。






旭东生活记事


问:中国为什么不多种植大豆?

大豆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豆制品和制作大豆油,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制作牲畜饲料,每年的大豆消耗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按说这么大大豆的消耗量,国内大豆种植产量也会很高,不过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国内大豆产量不足,绝大部分大豆还要依赖于国外进口。很多朋友不仅有了疑问,我们国土面积辽阔,农业技术也十分发达,为何大豆却不能自产自足呢?阿坤认为中国不种植大豆原因有以下几点。



我是阿坤,专注三农!点击关注更精彩。

原因一:国内亩产量跟不上

像我们豫北平原地区,以前大豆是主要作物之一,不过由于土地贫瘠,技术落后以及品种等原因,产量却只能达到二三百斤,以致于产量远远赶不上需求量,再者种植大豆收益较低,算上种植投入药物,种子,肥料这些成本,种植大豆的收益就赶不上种植其他作物。


原因二:国内大豆不占优势

美国是我国大豆主要的出口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占全国大豆消耗量的1/3左右。

中国大豆和美国大豆从产量方面相比,不占有任何优势,中国大豆基本是非转基因大豆,而美国所种植的大豆90%以上为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产量更高,出油性更高,更加适合做大豆油的原料。除了品种没有优势以外,土地种植面积也不占优势,尽管美国土地面面积小于我国,但他们能够产粮食的土地却大于我国,除了满足国内粮食的需求以外,有条件种植其他作物出口。


原因三:美国对大豆种植户补贴大

相对于其他大豆种植国,美国大豆出口价格十分低廉,这和美国对大豆种植户补贴巨大分开。美国政府为了保证,国内基础作物在国际上更有优势,降低国内基本生活花费,每年会对粮食种植户很多补助,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售出,再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他们的利益。

这样的话,其他国家大豆种植户,没有了价格优势,只好选择种植其他作物。


总之阿坤认为以上三点,是中国为什么不种植大豆的根本原因,国内大豆种植户无法获得可观的收益,只能种植其他作物,国外大豆不仅质量高,价格也相对较低,国内的大豆消费量,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需求,就没有种植大豆的必要性了。


阿坤乡野说


中国为什么不多种植大豆?

首先,我们先看弄明白为什么要进口那么多的大豆。有人说是入世放开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承诺,也有的说是国内需求逐渐增加,也有的说国外的进口大豆比较便宜、进口大豆压榨出油率高,如此等等,都有道理。进口大豆在近20多年的发展演变下,充当了很多的属性,比如刚需、金融工具、贸易谈判工具等等,当然,要说最根本的,还是和需求有关,这也是最近几年来,因为国内大豆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年进口大豆的数量达到八九千万吨量级的主要原因。而消费的途径,除了油脂的需求之外,这两年的非洲猪瘟也让大家进一步明白了,饲料原料(豆粕)需求的庞大。

其次,为什么我国不多种植大豆呢,像小麦、稻谷那样,自给率很高?我国是人口大国,长期以来解决温饱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之一,到现在,口粮也要保证绝对安全。所以,在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中,像小麦、稻谷、玉米等这些单产水平高、口粮属性比较明显的品种,受到的重视程度比较大,最近十几年来在政策扶持上也是倾斜的,比如托市收购、临储收购等等。另外,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统计局公布的粮食播种面积每年差不多在17亿亩左右,其中小麦、玉米、稻谷这三大谷物品种的面积就占到了将近15亿亩,这样才能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大豆的面积这两年在大豆振兴计划的扶持下,才回升到了1亿亩多点,再增加的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考虑到国内大豆的需求特点,和国产大豆的非转属性,未来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通过大豆振兴、拉大大豆和玉米的生产者补贴等方式,增加国产大豆的面积,是能够取得一定成效的,但粮小咖认为通过国内生产来大幅度提高大豆的自给率,在目前的粮食消费结构模式下,很长时间内还是做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