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什么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在孩子面前争吵,有什么弊端?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曾经在网络上有段父母吵架后,6岁女儿说的一段话感动了朋友圈!

小女孩的妈妈有天打完羽毛球开车回家,停车时忽然听到女儿叫她赶快停车,虽然如此但车还是把车库里的鞋柜给撞了,几十双鞋子散落一地。她的丈夫开始埋怨了起来,于是两个人大吵了一架。



看到父母吵架,女儿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对彼此对待?像朋友一样帮助对方,和平共处呢?”年幼的女儿一番话让父母很惭愧,于是妈妈和女儿坐下来聊天,有了这段影片。


美国《科学家》杂志曾公布过一个10佳科学育儿方法,排在第一位的是多给予孩子爱与关怀。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父母好好相爱,避免当孩子面儿争吵! 知道吗?对于一个萌芽期孩童而言,这比经济条件,参加培训班,安全教育之类重要的多。


一个人最核心的价值观,在6岁之前就形成了。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场所是家庭,因此,家庭的和谐状况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期

孩子在幼儿期老见父母吵架、打架,心里紧张恐惧,由于认知水平低,幼儿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他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是坏的。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坏孩子,因此有心理负担,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如果家长中有一方是冲动型、情绪失控的人,还会导致孩子由于受惊吓而长期尿床。如果母亲遭暴力打击,孩子会感到极度不安全,因为保护弱小生命的他的妈妈都自身不保,他还怎么“活”下去?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儿园里退缩,不合群,害怕与妈妈分离,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求低。在小朋友当中,各种心智和行为发育显得相对落后。


儿童期


儿童阶段父母常大吵大闹,会给孩子带来羞辱感。如果父母是为他的事争吵,孩子就会显得很难受,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做恶梦,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课时心事重重。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说离婚,那就像有把剑悬在孩子的头上了,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着这把剑掉下来,真正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的孩子,学习没心思,做什么事都兴趣索然,成绩越来越差,自尊感低,由此又引来了老师的低评价的打击,进入恶性循环,对他今后的人格成长产生一定影响。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著名家庭排列系统的创始人海灵格提出,幸福家庭关系是这样的:“

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夫妻是人生伴侣,是共命运者。所有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

一个家庭中,好的夫妻关系往往决定着家庭是否和谐幸福,同时对孩子而言,这也是最好的滋养。

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得到正面的反馈,长大后进入恋爱和婚姻,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对另一半满是抱怨和不屑,在孩子面前也口无遮拦,用尽最恶毒的语言:“我怎么嫁了你爸这样的人”、“你妈妈又在发神经”......

父母相爱不相爱,孩子一直都看在眼里。

如果当我们否定自己的先生、太太时,我们正在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

“你妈妈爱钱,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

“你妈妈爱唠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

“你妈妈不顾家,你以后别像她一样!”

以上的言语不仅容易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更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健康关系的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随着孩子的眼睛耳朵,印刻在孩子心灵深处,影响着孩子每一个认知观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