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军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

她大舅85292395


作为战胜国,鼓吹战败国战力如何强悍,实在是一件抹不开面子的事,或许这也是“抗日神剧”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吧!但历史总归是要面对,日军的战斗力真像抗日神剧中那么稀松吗?

今天我们仅以二战时期日本陆军为例,进行实际战斗力分析。

首先声明下我个人的观点,二战日军的战斗力其实是比较强悍的,至少不弱,尤其是战术层次,不像一些评论认为日军除了欺负中国军队外,一旦遇到苏军、美军就被打成屎。在我们绝大多数和日军有关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抗战时期,主要是日本陆军。

那么,日本陆军的编制是如何构成的呢?

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中队: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排。

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

师团: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 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

因此,师团在日本陆军中是最重要的编制。

二战期间,日军师团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爱好和平”的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第一”,或者是“保命要紧”。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最后部分,对第四师团做了一小段总结,说得真是有几分道理: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当然了,像第四师团这样的还是属于少数派。在二战时期,不同于其他国家,日本的军政教相对统一,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在亚洲也是上乘。

日军与苏军交战的典型战例是诺门坎战役,很多年以来,说法都是苏军轻松在诺门坎歼灭日本第6军50000-60000人,苏军只损失6000人,什么苏军轻松的歼灭了什么幻想中的日本战车第一师团,什么这一战以后日军不敢再北进......

但根据1994年苏联解密的绝密档案来看,诺门坎战役苏军的伤亡仍然是非常惨重的!

仅仅苏军的伤亡就高达2.5万人,如果再加上蒙军的伤亡,两方伤亡人数其实几乎相当。要知道当时苏军加蒙军其人数比日军人数要多得多,其装备的坦克、重炮、飞机的数量也是日军的数倍,其指挥者又是苏联号称军事天材的朱可夫,但日军仍能对苏军造成重大的伤害!可见,日本陆军战斗力之凶悍!

再说到二战中的中日作战细节,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曾总结日军的作战特点:快,硬,锐,密。这四点浓缩成一个字,就是“狠”!

有多狠呢?我们来举个例子。

在一次伏击战中,粟裕的部队埋伏在两侧的山上,袭击了从山谷中经过的日军辎重部队。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粟裕的部队终于击败日军,于是从山上下来打扫战场,搬运战利品。有的战士发现一个受伤的日本军医,躺在翻到的汽车旁边,所以准备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上前去救治。可万万没想到,刚一接近这个日本军医,就被他一刀给砍死了。我们的战士一片慌乱,于是连忙举枪射击,但可悲的是,在一片混乱中,几名战士被误毙了。这场伏击战没有抓到一个日军俘虏。与日军作战时,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我方士兵被那些受伤的日本兵开枪打死的事件,经常发生。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也对日军的战斗力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日军战力之强,体现在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

第二个层次是日军战力之强,体现在中下层指挥官身上,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做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

因此总结起来,日军的战斗力体现在集体的战斗意志!

那么,二战日本陆军最大的软肋在哪里呢?

日军的陆战思维,仍然是以步兵为中心,坦克被定义为支援步兵的武器,使得坦克部队发展非常缓慢,坦克本身性能也相当落后。

另外,日本陆军迷信夜袭加白刃突击,忽视单兵速射武器,严重阻碍了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的研制和列装。

此外,日军的机关枪也不够先进。在太平洋战场上,4名美国步枪兵两人一组,以加兰德步枪进行轮流射击,居然可以压制住日军的轻机枪!相比之下,德军的MG42却可以打出每分钟1500发的高射速,连绵的声音宛如电锯锯断圆木,又如同撕裂亚麻布。对盟军老兵而言,这种刺耳的声音,无异于战场上死神的召唤。


王铭苇


参加过抗战的老兵最有资格,听他们讲述日军真实的战斗力:为何鬼子爱用三八长枪,我军常用手榴弹。

抗日战争时期,先辈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换回胜利。但是在现在很多抗日影视剧中,鬼子似乎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实际上,鬼子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且让我们听一听抗战老兵是如何评价真实的日军。

首先,日军训练有素,反应敏捷。即使遭到我军的伏击,日军依然能够快速反应并作出反击。日军平时的军事训练是非常严格甚至是苛刻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严酷的训练,日军的反应速度普遍较快。只要枪炮声一响,鬼子可以立马卧倒,而当第二声、第三声枪响之后,日军基本就可以判断出方向并随即反击。所以在平型关,八路军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地形和人数上的优势,但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打赢了这一仗。

当时我军的很多作战方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地雷战,因为地雷会在炸飞鬼子的同时让日军一时辨不清方向。还有与日军作战的时候,经常是打上几枪之后接着就扔手榴弹,因为我军弹药本身就少,在反应敏捷的日军面前,只有更加快速地解决战斗,尽量把我军的优势放大,才有取胜的可能,而且有的时候尚且不奏效。

其次,日军几乎个个都是神枪手。在神剧中,日军半天打不死主人公纯属瞎扯。为什么日本兵个子矮小却爱用长长的三八大盖?因为三八大盖虽然尺寸比较长,但是射击出去之后弹道却比较平稳,射击距离也很远。只要被鬼子瞄上,逃脱的可能性很小。日本本身就是个资源小国,弹药资源也是比较珍贵的,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就非常重视子弹的高效利用。如果士兵的枪法练得不准,负责训练的教官也会受到严惩。相比而言,我军的弹药就更为紧张了,平时的训练也不够,因此常常听到“把鬼子放近了再打”,这点倒是比较符合史实。

再次,与日军的白刃战总体上我军吃亏很大。虽然说中国传统武术有其长处,29军大刀队也曾经领日军胆寒。但是一些影视剧中把传统武术吹得过于理想化了,似乎都是日军吃亏。实际上,日军拼刺刀的技术绝对是亚洲一流。更重要的是,日军非常注重体能训练,军粮供应充足,因此日军的体力明显好于中国士兵。所以与鬼子拼刺刀,中国是吃亏很大的。

最后,日军战斗非常拼命。与日军的战斗基本都是白热化的状态。日军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军队纪律严格,打起仗来从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他们觉得天皇是神,为天皇而战是光荣的,为天皇牺牲生命可以升天。所以在战场上想要俘虏一个日本兵非常困难,战胜日军并不是像神剧中那般轻松。

十四年的抗战非常不容易,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多拍一些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样的抗战剧,真实的反映日军强大的战斗力,这样也是尊重革命先辈的流血和牺牲!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问题主要是想日本陆军的战斗力吧。笔者就解答下日本陆军战斗力好了。

如果不算后期日军招募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士兵。整个抗战和二战期间,日军的战斗力是凶悍无比的。

日军在华的部队说来战斗力都在下降。比如被日本军队认为精锐的关东军,在44年和45年的时候,关东军可谓是大换血。老资格的部队全部调走了。新补充的部队或者新组成的部队,一些师团甚至是1945年7月组成的。但是,这不代表关东军的战斗力弱到一个很差的地步。事实上,就算是这支三流部队,也凭借战场工事给苏军重创。即使在日本播放投降命令后,关东军依然有部队与苏军交火。

要说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鬼武五一少将指挥的第132旅团了。在关东军集体投降的情况下,这支孤军还死守要塞到8月29日,如果不是要塞日军投降。苏军还不知道能什么时候能消灭132旅团。

可以说日军的战斗意志力和战斗力是划等号的。再比如在关内的日军,被认为是中国军队击溃日军的湘西会战中。参战的日军师团如116师团,68师团等部,中国军队也未能全歼。照理来说,这时的参战日军也认为打仗必败无疑,但还是杀出血路返回了自己的占领区域。

还要说到单兵素质。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日军单兵作战能力的人。大概就是直到70年代才向当地政府投降的小野田宽郎了(记不清了,不知道地名是不是菲律宾,人名是叫小野田二郎)。在战争中,他接到的命令就是,他的上司谷口少佐命令,除了他以外,小野田不许接受任何人的投降。也就是说,除非见到他的上司本人,否则战争不会结束。后来小野田果然照做了。

而且做得事情之好,出人意料的地步,连日本人也想不到会那样。

小野田回忆,他和他的战友,没吃没喝,没有任何后勤补给。真的感觉到身体疲惫,添一口随身携带的盐巴就行。雨季到来,小野田等人就是被雨淋湿,也没想过退却。当地政府也知道有日本人在胡闹,进行了起码好几年的围剿。就是无法彻底剿灭日本人的游击队。

不仅如此,为了结束战争,当地政府和日本政府也希望那些人出来投降,在劝降过程中,找来了游击队的亲人,还让传单和报纸让游击队员看到。但作用就像后来小野田最后投降一样。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无用。

幸运的是,小野田的长官谷口少佐还活着。如果这个下命令的人死了,谁知道小野田还要死撑到什么时候。

那一天,谷口少佐向小野田下达了投降命令。二战才能说是结束。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日军的战斗力是不弱的,从单兵作战上来说,日本的几百万军队(现役和后备兵员都是有经验的兵),日俄战争后日本注重士兵的近战于是乎日本兵疯狂练拼刺,实际战力怎么样呢曾经我看过一个文章上说一个团围鬼子一个中队到了后来剩下两个鬼子兵一圈八路军战士围起来结果被反杀了。这战力你懂了吧,为啥会这么惨呢我认为一寸长一寸强,一战后各国都在缩短枪的长度连汉阳造都缩了,可是日本人一直精于精度问题就没有缩短枪的长度,由于那时候的日本兵个不高导致了一些装了刺刀的枪比士兵个还高,这在实战中就显示出差异了,两军士兵对着捅你还有一段距离人家就捅到你了其次是受过培训单兵作战能力强。



从各大会战中的战损比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得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都和他们差一大截,即使我军士兵有着必死的信念但是这种信念只会让自己勇往直前对战争胜利起到的作用也不大。就像当年看《团长》时烦了那句经典台词,日军战术呆板每回都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于是乎这么呆板的打法还屡试不爽打败了半个中国,阎锡山日本士官学校的和板垣征四郎是同学板垣一个师团的硬生生的冲垮了。日军渡黄河就死了八个人,对面守军全体阵亡。(被炸死了好多),淞沪举全国之力共御外辱结果呢死伤大半一个师一个星期就打光了。八路军对日作战也不好受武器低劣,当时打算围攻伪军一个据点结果一个连到了那个据点后发现有两个鬼子兵直接掉头就走不打了。在东南亚的日军可以用横冲直撞为所欲为来形容,一个步兵师团追着英军跑一个月后日本人变成了半摩托半机械化师团了。英军不堪一击,菲律宾的麦克阿瑟将军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日本人在沦陷区是怎么个状态呢,你要是不招惹他啥事都好说,可以给小孩子发糖果之类的类似于这种伪亲民的举措,但是你要是招惹到他那你就摊上事了,曾经有当地武装把一个桥给炸了,鬼子兵闻讯赶到屠了周边的一个村。大人小孩一个不留,屠了一天。那你说谁日军的枪法怎么样呢真的像电视里的打不着人吗,那你就错了,据老人们回忆他所接触到的鬼子兵打枪很准天上的麻雀一击命中。所以说我们电视剧里看到的都是假的日本人打人要是打不准还当什么兵啊,日本兵哪怕是急训的练的次数也比我军多。所以这些战力很正常。



史地菌


我先说一下日军对国军

抗战中各种数据总说纷纭,但是基本有一个共识,就是日军对中国军队的战力是1:8,就是说,差不多我们拥有八倍与日军的兵力,才可以与之一战。

那么日军到底厉害在哪呢?

首先,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比我们要好的多

日本钢产量是中国的145倍,中国一年的钢产量是5万吨,不够日本造一个战列舰的

石油产量是中国的129倍

日本有作战飞机2700架,中国600架,而且日本飞行员的素质远高于我们。

二战期间中国生产步枪30万支,日本生产了360万支。

日本有10万门各种类型的火炮,有一万辆坦克(你也许会说那也叫坦克,在中国还真就是坦克)

二 日本的单兵素质

日本兵98%的小学毕业,日本的士官(大概就是班长的概念)50%具有中等学历,或中等的军事学校。

日本新兵入伍前要进行11个月的严格的军事训练,前几个月是新兵的基础训练,包括射击,刺杀,游泳,强行军。

日本拼刺刀的技术,都听二战老兵说过了,三个日本兵背靠背,7-8个人也近不了身。很多老兵都能记起当兵器与日本兵相碰,虎口发麻的感觉,日本人个子是不高,可是很壮实。

日本兵体能训练,日强行军100公里以上(同时代的国军是勉强60公里,营养问题)

日本兵的新兵设计训练是,50米停顿射杀任何目标,100-200米70%射杀移动目标,或机枪手,800米80%首发击中城墙上墙垛中的中国士兵。

也就是说在日军冲锋的过程中,一个日本兵就可以杀死3到25个中国士兵。

别说国军无能了,想想他们当时碰见的是什么样的人了吧

除了这些基本训练之外,新兵还必须经过各种规模的战斗战役级别的军事演习,以帮助日军树立大局观念,所以战争中即使长官战死,日本兵很少发生混乱溃败的情况,他们会自发的执行派下的命令。直至目标达成。

三 极高的战斗素养

日本军队脱胎于日本武士,他们有极强的武士道精神,重视忠诚与目标达成,轻视自己也轻视别人的生命,面子高于生命,他们好狠斗勇,又极端的亡命,令人非常头疼。我们的神剧中,都是日本兵端着枪,猪突式的冲锋,其实这非常的错误。

日本兵的进攻是交互掩护的波次进攻,一拨人找到掩体,利用精准射击,掩护另一拨人前进,那波人找到适合掩体,又会精准压制射击,掩护别人前进。

我们看二战史的时候很奇怪,为什么众多的国军,会被少量的日军赶鸭子式的追击。日军在战场上极端的重视进攻,以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他们往往会以远少于对方的兵力去包围对方,一部接近佯攻,另一部侧面迂回,与佯攻部形成火力交叉,对手的防线很快就会崩溃,在对手溃逃的路上放少量的兵力袭扰,结果就会形成兵败如山倒的赶鸭子的情形。抗战中国军几乎都是这样被打败的,包括张自忠也是死于这种战法。

英美经常讥笑蒋介石,可是等他们真的跟日军交手后,才明白日军的厉害。

总结陈词:1943年以前的日军的单兵作战素养,尤其是1937年以前的,天下无敌,以师为单位的野战,双方全部配装日军的三八大盖,不带任何别的武器,就用步枪,简单的掷弹筒,一个师的日军干掉一个师的 美军,德军,苏军都没有问题。

日军对苏军

很多人对我说的也许不服,看一下诺门坎战役就能明白,在苏军拥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双方基本打成平手,当然也是苏军不敢打,1939年是日军军力的巅峰,日军相对苏军巨大的物质劣势,优秀的军事素质弥补了。

综合评定:

孱弱的国力 古代的武士,一战的高层思维,对于大纵深与压路机战术,毫无胜算

日军对垒苏军,依然会强调进攻去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他们会集中优势兵力,去撕开苏军的防线,然后向纵深展开,向苏军背后迂回,形成火力交叉,迫使苏军崩溃,可是当日军一露头,就会遇见,漫山遍野的火炮与喀秋莎,地动山摇,寸草不生,日军即使能接近苏军,也所剩无几,等待着他们的不是白刃战,而是劈头盖脑的卡宾枪,进攻受挫的日本挖掘战壕准备与苏军进行拼意志的阵地战,可是苏军在日军阵地宽20公里,长10公里的地方用喀秋莎造了一个无人带,T34集群迅速从这个无人地带穿过,挺近日军阵地后方,切断日军后勤补给,对阵地日军进行合围。在地动山摇的炮火对日军阵地清洗一遍之后,漫山遍野的T34 后面跟着乌泱泱的苏联红军来给阵地上的日军收尸了,不怕你意志坚定,7比1的后勤部队,正源源不断的把无穷无尽的火炮往阵地这边送,以保证打击的持续性。

日军对美军

。。。。。我们的航母已经全部被击沉。。。。着令你们节约弹粮,并且就地寻求补给。。。。

。。。。。我们的飞机已被击落殆尽,你们赶快找一些山洞做掩体,以避免美军的轰炸。。。。

美国的战列舰上的大口径火炮,空中的B29,,对着日军藏匿的据点,造无人区,美国大兵坐着谢尔曼,嚼着口香糖,等着日军把山上的树皮啃光,饿死,或出来投降。

日军对德军

德军的俯冲轰炸机会把日军的零式,销毁在飞机场,仓皇起飞的零式会被德国的战斗机轻松解决掉,德国的装甲集群,绕过日军的阵地,进入日军后方,截断日军的补给,对日军阵地形成合围之势,德国的伞兵会控制日军的雷达,指挥中心,后勤补给弹药仓库,经过一阵激烈的炮火德国的坦克与装有希特勒电锯的装甲运兵车,会撕开日军的阵地,与绕到日军背后的装甲集群汇合,对日军进行,分割包围,然后利用装甲集群的火力,压缩包围圈,直至日本崩溃。


清啊久


你好,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众所众知,日军对全世界发动了侵略战争,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或许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手撕鬼子,几百米外子弹拐弯打死鬼子,那么实际情况是咋样的呢


日本人很重视军事教育,从小就练习射击,可以这么说,日本人是子弹喂大的,在抗战中,由于我军武器差,还有人员素质跟不上,所以在战场上经常吃亏,经常是两三个人才能杀死一个日本鬼子,



还有日本鬼子的单兵素质也是明显优于中国军队的。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青春不将就523


我个人认为,日本作为二战时轴心国的三极之一,其战斗实力自然不俗,战争初期,日本兵强力壮,综合实力毋庸置疑。做个比喻,如果二战时期,国军的单兵作战能力为1的话,日本的单兵作战能力就能够达到3。所以二战初期,日本才能够在中国大陆势如破竹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一、军事实力

从整体军事实力上来看,1942年日军在华总兵力达到最高峰值700万。1943年陆航加上海航(当时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作战飞机总数达到10000架。至于海军,早在1922年《华盛顿条约》时就已经把日本海军定位世界第三,航母数量更是世界第一,1941年美国7艘航母,日本则是10艘!

然而对比中日的整体经济实力,日本钢产量是中国的145倍,中国一年的钢产量是5万吨,日本仅钢产量就是中国的29倍;石油产量是中国的129倍;日本有作战飞机2700架,中国600架,是中国的近5倍,这还没衡量飞行员的素质;二战期间中国生产步枪30万支,日本生产了360万支;日本有10万门各种类型的火炮,有一万辆坦克。

总之,整体而言,二战初期的日本整体实力上是完胜中国的。

二、单兵作战能力

在二战初期,日本兵素质非常高,单兵作战能力强,士兵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并且从小受军国主义教育,信奉武士道精神,战斗意志顽强。根据中国抗战老兵的回忆,早期日本兵枪法都很准,一两百米距离基本上一枪一个,而日军的特色装备掷弹筒更是炉火纯青,机枪火力点一般打完一个弹匣就必须要转移,不然肯定就会被日军掷弹筒精准敲掉。拼刺刀就更不用说了,仅在在张鼓峰战斗中,日军和苏军的白刃战伤亡交换比是1:28!

而在国军抗战的历史中,也有一支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的队伍,就是国民革命军独立九十五师,俗称“赵子龙师”。在第二次次长沙会战中,“赵子龙师”283团一个连在横田镇一个树林里与日军荒木支队一个大队(也相当于一个连)近距离遭遇。日军们退掉子弹抬着38枪高叫着冲了上来,国军士兵们毫无畏惧迎上去,一场激烈血腥的白刃战进行了近一个小时,杀红了眼的双方竟然都无退意,直到一方的人全部倒下。

抗战时期日军的白刃战极其厉害,连善使大刀的西北军也很少占到便宜,可是这次战斗的结果是“赵子龙师”伤亡六十多人,日军被毙九十四人,一个大队几乎被全部杀死。据日方记载,后日军部队所发现尸体极少枪伤,大部为白刃格杀,大队长上原更是被三把刺刀钉在一棵大树上。从此“赵子龙师”扬名全国。

当然,抗战前期,像“赵子龙师”这样单兵作战能力强的部队还是极少的,虽然我们的士兵有奋勇杀敌的勇气,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年我们的单兵作战实力确实技不如人。

综上所述,日本在抗战初期,综合实力还是很强的,只不过战争后期,由于国内经济奔溃,自身战线过长,加之内外部政治环境,才导致日本整体实力的下降,当然抗战的最终胜利,是我们伤亡3500万军民为代价,我们民族自己奋斗来的。

因此今天的我们不能只被一些烧脑的抗战神剧,而盲目自大,不能够客观的认识彼此的真实情况,如果真是那样,我觉得就是非常可悲的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中匡史化”,期待您的关注!


中匡史化


二战中,日本海军在战争初期和后期的战斗力差异可以说巨大。日本在二战时期并没有设立单独的空军,而是分别配属于陆海军。从整体表现来看,海军的表现略好于陆军。

日本海军强主要还是强在战争初期,它的那些战绩当然跟它惯用的偷袭战术有关,其次就是由于日本军队在二战初期奉行的精兵战略,再加上它的武士传统,一批职业军人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战斗力的确惊人,像友永丈市、渊田美津雄等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完全算得上二战时的王牌飞行员。但是随着战争的损耗,当军队中的那批“精英”逐渐凋零,日本民族的整体素质的弱点还是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暴露无遗。

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欺负更弱小的中国陆军和讹诈那个软弱的英国人帕西瓦尔还行,但是进攻诺门坎就损失比较大了。(苏联损失更大,但是损失的起)日本的精锐部队23师团在苏联军队面前的完败,据日本防卫厅战后公布的资料披露:“根据该师团(即第23师团)军医部的调查,该师团在6月20日至9月15日,在参战总人数15975名中间,损失了12220名,其中战死4786名,受伤5455名,失踪63 9名,患病1340名。这就是说,伤亡率已达到80%。”“另外,第6军的大炮(野炮级以上的火炮)在8月攻势中被毁28门,自己炸毁20 门,损失率竟达72%。”

另外一个就是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一系列跳岛作战,在这一系列战役中,美军无一例外地获得了胜利,尽管日军进行了惊人的顽抗,但是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美军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却实现了所有的战役目的。我查了一下资料,在这些战役中,美日两军的伤亡比例基本上都维持在1:2到1:3之间,这个比例比较接近韩战时中国军队和美军的伤亡比例。考虑到越岛登陆作战中防守一方所具有天然优势和日军相对于志愿军的海空军优势,个人认为二战时期日本陆战部队的战力并不是某些人吹嘘得那样强,某些方面应该还在志愿军之下,当然也比不上美军。

日本陆军的优点有两个,一个就是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这一点的确令人敬佩,二战时期从整体来说,日本军队的作风应该是最顽强的,几乎所有参加作战的部队都“玉碎”到底了,没有成建制投降的部队。二就是日军普通士兵训练不错,特别擅长近战和夜战,在越岛作战中,美国人最怕的就是日军的夜袭(这一点和中国军队很像),下级指挥人员受过很好的训练,执行上级命令异常坚决。


在海军方面,日本联合舰队一直没有放弃战列舰决战思想,在偷袭珍珠港后,没有集中力量发展航空母舰,而是继续建造大型战列舰,并象陆军一样渴望进行对马海峡海战那样的会战。日本海军在成功地袭击了珍珠港时,竟然没有在美军已经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的情况下发动对美油料仓库和修理基地的攻击——这些设施被摧毁将迫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将基地后撤,短时间内无法对日本进行有效的反击——更没有利用配置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联合舰队机动、持续攻击美军海上力量,力求能诱歼其太平洋舰队的残余战舰,至少延缓美国海军的反攻。最后,我个人觉得二战日军陆军防守一流,进攻二流。海军一直在二战中是一流,即使它有那样这样的缺陷和顽固。


李三万的三万里


平心而论,日军的战术还是可圈可点的,战斗意志也高于二战中的其他各国,其单兵作战能力也比较出色。

因此绝不会出现现代抗战神剧中的那样不堪!

由于装备上的差距,在中国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无法做到和日军正面抗衡。

以国民政府的军队而言,每名士兵的弹药携带量只有几十发、缺乏炮火的火力支援,近战拼刺技术也不占上风。

唯有凭着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战死沙场。

而由我党我军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装备更是不堪,

他们无法的到来自国际的支援,只有靠缴获敌人的武器来作为军队的补充,电影《董存瑞》大家都看过,每名战士只有十几发子弹。

即便如此,我英雄的八路军115师还是打胜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

相对于中国军队而言,日军的弹药补充能力十分的充足,步兵的战术配合得当合理,每名士兵的射击技术、拼刺技术也都十分得出色。

日本虽然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但在中国战场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因补给问题而出现的战斗。

因此现代的抗战神剧中出现的日本兵的那种呆头呆脑、弱势不堪,实在是对不起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国共两军的先烈。

同时,这也不算是在提倡某种抗日精神,而是对大家的一种智商上的侮辱。

但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上所形成的兵力兵器优势,面对像苏联和美国那样的军事强国就黯然失色了。

一九三九年的苏日诺门坎战役,自以为是的日本关东军无论是在兵员素质上、还是在技术兵器上,都显得低于苏军太多,即使是凭着顽强的武士道精神也最终没有挽回败局。

相比于陆地上的战斗,日海军联合舰队最初靠着偷袭珍珠港也曾取得了暂时的优势,但随着中途岛战役的失败,战略战术和技术兵器上的劣势也随之暴露。

即从一九四三年开始,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积攒的一点家底,被美国人凭着强大的国力物力和生产制造能力,一点点的在消耗殆尽,直至在四五年的八月六日到九日被美国人的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以后,最终投降。

纵观二战中的日军,其突出特点是士兵作战勇猛,下级人员执行上级命令坚决。

但在像美苏这样的绝对实力面前,任何精神和谋略都显得无济于事!


东方评史


人们心中对日本军队战斗力所留下的印象,都是从影视剧中获得的,那么,真实客观的日军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呢?

战斗力,即作战打仗的行为能力。

打仗作战三个自然因素条件,一,人,二,武器,三,战场。

首先还原日军的单兵素质及能力,日本民族体型中等,体质很强。军队受效忠“天皇"和武士道精神深深影响,战斗意志极强,思想克己,奉皇唯尊,严训有技,苦练实战,对各种个人战术和丛林、山地和岛屿等复杂地形的对阵、战斗训练,对侦察、穿越、夺取、个人遇抗等进行特殊训练,对博斗、擒拿、对刺、摔跤等更是高强度严训。实行各种个人战术技能和集体配合战术训练过关制。射击、装弹、命中率、攻击速度等合格率94%,单兵作战攻击能力属世界一流。

从陆军战术看,受效忠"天皇"和武士道必胜思想影响,众心合齐!齐头并进!火炮覆盖后,勇猛向前!奋力冲锋!最后以白刃对刺战定胜负。

再来看日军的装备;

陆军装备步枪有,冲锋枪、三八大盖、歪把子、掷弹筒、轻重机枪、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火炮、就当时世界陆军装备属中上等。不过二战后期,现代战争已进入火力和武器为王的自动化时代,相对欧美就差了,但比起中国仍处于领先。

海军装备及战斗力:

一战之后二战初,日本的海军绝对有了实足的发展!当时,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就一个小国而言,其海军势力能如此而且有超越美国的趋势,可见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战斗力多么可怕!航空母舰和战列舰各10数以上,越过100艘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还有10个潜水艇。

那时的日本野心称霸世界,并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各国。倾进举国之力发展打造海军,整个日本就是军工厂。从战场上看其战斗力,从南到北、西到东、陆到海,由于野心太大,战线太长,整个亚洲和太平洋5O多个国家或地区,全盘开战,不到200万军队拉开几十万长的战线,没有越强的战斗力是如何开战的?侵占了20个国家和大岛是如何开战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世界头号人口大国一一中国被日本占领了大多半!再与各国的战役中大多数强硬取胜!所到之处如履平地!鸡犬不留!不说所死平民,就亚洲各国各岛直接战场对阵死亡人数超过2000多万!是日本参战军人人数的10多倍!有没有战斗力?到底有没有?回答,有,绝对有!而且是残无人道的战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