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有人嗎?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牽頭,六個國際航空航天組織進行的一個太空站的建設計劃,簡稱ISS,目前已經有很多的國家參與到國際空間站的宇宙探索任務中來,並且不斷的有新的宇宙探索實驗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主要包括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加拿大等,從1983年這個計劃提出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目前的國際空間站已經初具規模,在其上面有很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已經在上面進行了各類科學實驗,那麼

國際空間站有人嗎?一般來說,國際空間站上一直有人在進行科研活動,有長期駐紮在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也有短期進行科研計劃的宇航員。

國際空間站有人嗎?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

目前國際空間站上已經有過上千人次的停留記錄,而國際空間站也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按照計劃的時間,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在2020年左右,並且在2012年的時候,俄羅斯的航天署宣佈,國際空間站在2020年將墜入太平洋,結束它幾十年的宇宙探索使命,並且俄羅斯科學家表示,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來結束國際空間站的使命,主要是由於國際空間站體積過於巨大,通過回收的方式比較難以實現,而且如果將國際空間站一直放置在太空中,那麼就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太空垃圾,會嚴重威脅到其他的太空飛行器,雖然說俄羅斯提出來國際空間站會在2020年毀滅,但是許多參與過並不想讓國際空間站過早的毀滅,並且在最初的理論上,國際空間站的實際使用壽命會比理論確定的使用壽命長,因此對於這個時間點結束國際空間站的使命並沒有得到認可;但是在不久前,美國航空航天局表示,各個參與國的負責人已經達成了一致的觀點,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會延長到2028年,但是實際上,最終確定的使用時間會是在2024年,具體毀滅的方式還沒有最終確定。

國際空間站有人嗎?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國際空間站的費用預算

前期的國際空間站是由六個國際航空航天組織共同參與的,發展到後來,總共有十六個國家共同建造了國際空間站,分別為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巴西,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是主導國家,期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根據預算內容,原本的預算為五百個億美元,分別為美國的研製費用二百七十六億美元,俄羅斯的費用三十億美元,歐洲航空航天局三十六億美元,日本三十五億美元,加拿大十億美元,以及航空航天的在軌組裝費用一百一十億美元,但是實際的費用花費卻遠超了這個數字,但是畢竟國際空間站的建成也為人類的宇宙探索邁出了一個巨大的步伐。

國際空間站有人嗎?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國際空間站的工作人數安排

國際空間站存在的意義在於它可以用來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一箇中轉站,並且可以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各種科學實驗,探索未知的世界,其實在人類探索太陽系以及宇宙的計劃中,選擇了幾個地點作為中轉站或者中繼站,比如月球,科學家設想,月球可以成為人類探索太陽系的能源供應源頭,雖然說目前還沒有任何計劃是針對這方面發展的,又比如金星也可以說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中轉站,也是人類生活的第二選擇;但是目前國際空間站是人類探索宇宙中轉站的最實際的一個選擇,按照最初的設計,國際空間站的主艙能夠同時滿足六個人進行科研活動,目前基本在國際空間站上,一直有宇航員存在,最多的時候為六人,最少的時候只有一人,工作計劃分為短期的科學實驗以及長期的科學觀測,短期的科學實驗時間一般為幾周或者上個月,而進行長期的科學觀測時間一般為半年或者一年。

國際空間站有人嗎?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國際空間站上的人如何生活

一般有基礎科學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人處在宇宙之中是一個失重的狀態,因此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中的生活方式和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包括日常的吃喝拉撒都完全不同,比如在進食方面,只能食用固體高度壓縮食物,一般進食一次之後可以幾頓不進食,而在排便方面,通過特殊的裝備進行處理,然後在下次進行物料補給的時候將其帶回來,並且由於人體在長期失重的狀態下工作會使得人體的骨質發生變化,因此日常宇航員也會進行鍛鍊,除此之外,現在科學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國際空間站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