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复帖,1700多年后,尚难平复


平复帖,1700多年后,尚难平复

《平复帖》牙色麻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导读


感朝露,悲人生。

逝者若斯安得停。


这是西晋陆机《顺东西门行》中的句子,以此句来喻其名下之《平复帖》也是合适的。


有着“墨皇”、“帖祖”之谓的《平复帖》,距今1700多年了!然此帖自北宋归藏宫廷以来,有关此帖的书家为谁?为谁而书?如何释读?等等存疑为历代书家辩析不断,本文试将其中大略归为一文,以为有兴趣者一览,以为有研究者一哂!


《平复帖》是如何被认为是西晋陆机所书?


《平复帖》牙色麻纸本墨迹,共九行、八十四字,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


对于《平复帖》 断代为西晋法帖,而且是真墨迹非是双钩摹本,大抵还是比较有共识的,而对于此帖的书家为西晋之陆机之说,则成为最大的争议。


平复帖,1700多年后,尚难平复

董其昌跋《平复帖》


《平复帖》本身并无落款,之所以说此帖为陆机所书,完全是由于“天下一人”的宋徽宗赵佶用泥金笔在此帖上题了个书签“晋陆机平复帖”又在其下钤宋徽宗双龙小玺,另有“政和”、“宣和”小玺,拖尾骑缝处还有“政”“和”连珠印,这些印章及题字当然是完全可以确定此帖为北宋宣和内府收藏之明证了。卷后有明董其昌“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此数行,为希代宝”等名家跋文。


皇帝钦定为陆机所书,何况这位皇帝还是位爱江山更爱书画的徽宗,再加上有鉴藏眼力顶天的董其昌的跋文加持,所以自北宋以来对此帖定为陆机所书并无多少持疑者。但是到了近现代,一些学者发现古代对很多佚名的书画作品,一般的处理方式便是托名为某个著名人物或某著名书画家所作。比如对于秦汉时期的很多写刻皆精的篆书与隶书的碑刻多托名为李斯、蔡邕所作,而对一些宋元时期流传下来的绘画则根据风格而托名为李成、范宽、郭熙所绘等等也是屡见不鲜。


平复帖,1700多年后,尚难平复

宋徽宗赵佶用泥金笔在此帖上题了个书签“晋陆机平复帖”又在其下钤宋徽宗双龙小玺


当然指向此帖为陆机所书更有文本意义的还是本帖开头一句“彦先羸瘵,恐难平复”。此一句中的“彦先”被认为是陆机的朋友顾彦先或者是贺彦先。


但是如果仅仅凭着相差八百多年的宋徽宗的一个题签和一个名为彦先的人名便可确定此帖为西晋陆机所书,恐难“平复”天下书家之争也!


由此,陆机是何等人物?彦先又可能是谁?便成为解开此帖端倪的两个关键人物。


陆机是何等人物?


陆机,生于公元261年,吴亡时19岁。


太康十年(289年),亡国十年隐居读书的陆机与弟弟陆云终于还是来到了京师洛阳,后人多据此而说陆氏兄弟是因为耐不了寂寞而跑到洛阳来求官发达的,实则身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的陆氏兄弟,朝廷怎么可能让他们在故国逍遥?!所以天下初定之后,陆机与陆云两兄弟之于新朝国都的洛阳而言,是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


于是在元康二年,西晋朝廷征召陆机为太子洗马。陆机应召入洛。在去洛阳的路上,陆机写了一首诗,其心之悲与忧,诗中显见: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陆机《赴洛道中作》


陆机的命运可以一句俗语成谶——事不过三!其一生逃过两次杀身之祸,到第三次终是没有过去!


第一次是吴国灭亡,他的两位哥哥都战死战场,其时的陆机身为牙门将,是军队中颇高的位置,却最终是国亡后依然全身而退。


第二次是永宁元年,陆机卷入赵王司马伦篡位一事,险些被杀。江南的同乡顾荣、戴若思都劝他回到家乡去。他却选择继续留在洛阳。


第三次是太安二年,陆机从军讨司马乂,兵败被谗,这一次终是没有逃过,为司马颖所杀。死时长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华亭在他的家乡,是他曾和弟弟陆云一起隐居读书的地方。


陆机被杀那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


我之所要来讲陆机的生平,实是要来以人与书相对照,《平复帖》以秃笔贼毫书于粗糙麻纸之上,诚如米元章所言“火箸画灰”,满纸老辣荒率,而陆机何等人物——“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如若要以字如其人而言,殊不相称!此当为个见,以博方家一笑。


彦先又是哪个彦先?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这是《平复帖》开始一句,这一句是启功先生的释文,此一句中的“彦先”到底是谁?是确定《平复帖》是否陆机所书的最为重要的文本证据,但是有关这个“彦先”到底是哪个“彦先”在学术界是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关于“彦先”的身份主要有四种说法:


其一,“彦先”是指陆机的同乡好友贺循贺彦先。贺循与陆机皆为吴国士族出身,又同在西晋为官。“羸瘵”意谓瘦弱有病,这与《晋书》一段记载似乎是可对上的:“司马睿任命贺循为军谘祭酒。贺循以患病为由推脱,经多次催逼而不得已,才带病赴朝。贺循因羸弱患病而无法上朝拜谒,司马睿便就地为他加朝服,赐宅第一区以及车马床帐衣褥等物,贺循辞让,没有接受任何赏赐。”


其二,陆机还有一位同乡好友顾荣也名彦先。《晋书·顾荣传》载文曰:“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顾荣与陆机还有着更为亲近的姻亲关系,三国时期,由吴国君主孙权作媒,将先死的哥哥孙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大将军陆逊和丞相顾雍之子,陆逊是陆机祖父,顾雍是顾荣的祖父。


其三,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彦先”即非贺循也不是顾荣,而是一个叫“全彦先”的人,并举出《昭明文选·李善注》提到《文选》中有陆机、陆云兄弟为一名为“全彦先”所写的《赠妇诗》条目。


其四,在2006年5月号的《中国书法》期刊上有人提出“晋朝读书人为表示‘荣耀祖先’,不少人取名为‘彦先’,因此而言‘彦先’是晋朝文人常见的普通名字。”


综上所述,要想通过“彦先”来确定《平复帖》为陆机所书,恐也是难以“平复”众家所争也!


启功与张伯驹释读《平复帖》有不同,谁的更准确?


《平复帖》字数不多,但很难释读,清代书法家顾复在《平生壮观》曾评《平复帖》:“墨色微绿,古意斑驳,而字奇幻不可读。”加上晋人尺牍造语,更难释读。据说明代收藏家张丑在《真晋斋记》中只释读了14 字。1964年启老见此帖后,以其广博学识和对书法的精通,释读了全文。截止到今天为止,对《平复帖》的释读有两个版本,备列如下:


版本一:(启功释读)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代表缺省字)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版本二:

彦先赢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节年使至。男幸有复失,甚忧耳。舍(或庶)子杨往,初来至,吾不能起。临西复来,威仪详时,举动成观。自躯体之恙也,思识梦之迈甚,执所恒与君。稍之闵凶,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或多)。


关于《平复帖》的释文,作为曾经的主人张伯驹先生与启功先生也有不同的看法。启功释文“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张伯驹却释为:“彦先羸废,久难平复”。启功释文“已为庆承,幸乃复失,自躯体之美也”。张伯驹释为:“已为暮年,幸为复知,自躯体之善也”。


当然今人研究《平复帖》释文,仍是以启功先生所释为准。


平复帖,1700多年后,尚难平复

《平复帖》特写高清释读-1


平复帖,1700多年后,尚难平复

《平复帖》高清特写释读-2


乾隆为何放过《平复帖》?


乾隆皇帝素有题字狂魔的恶名,清宫中所藏书画名迹但凡经乾隆之手,很少有逃过其题跋的,而《平复帖》就是其中幸存者之一。


《平复帖》是作为当年乾隆皇帝所藏四件号称为晋朝名人尺牍墨迹之一,其他三件分别为: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乾隆将王氏行书三帖,奉为“三希”之宝,置于养心殿西暖阁,时时把玩,多次题跋。却将唯一公认断代到西晋的《平复帖》给了生母钮祜禄氏皇太后,陈设在太后住所慈宁宫(启功说慈宁宫,傅增湘、王世襄说是寿康宫)。乾隆四十二年(1777)太后去世,《平复帖》作为“遗赐”赏给第十一子永瑆(1752—1823,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出了清宫。傅增湘推测,大约这个缘故,《平复帖》上既无乾隆题跋,也无内府诸玺(见《平复帖》卷后傅增湘长跋)。


其实也许是《平复帖》的书法风格与乾隆的书法审美三观不合,所以才会一字不跋,转送出去!


平复帖,1700多年后,尚难平复

张伯驹跋《平复帖》


《平复帖》的书法艺术到底是高还是一般?


《平复帖》于今日被尊为“墨皇”、“帖祖”,其至高的地位甚至要比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更高,但是对该贴的艺术水准评判却存在这古今之别。这里简单的列具代表性的评价言论简述如下:


米元章《书史》云:“‘火箸画灰,连属无端’,可以评士衡此帖。《宣和书谱》注之为章草,非也。”


这大抵是目前能查到的最早对《平复帖》的评价,姑且不说米芾这句话实际并没有多么高赞的意思,便是这句话的本来出处其实是米芾在《书史》中称赞王献之《中秋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未,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真正对《平复帖》较高评价是在明清两代:

▶明代书画家詹景凤《东图玄览编》:“陆士衡《平复帖》以秃笔作稿草,笔精而法古雅。”


▶明代书画收藏家张丑《清河书画舫》:“《平复帖》最奇古,与索幼安《出师颂》齐。惜剥蚀太甚,不入俗子眼。然笔法圆浑,正如太羹玄酒,断非中古人所能下手。”


▶清代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平帖记》:“系秃颖劲毫所书,无一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


▶清代书法家顾复《平生壮观》:“墨色微绿,古意斑驳,而字奇幻不可读。乃知怀素《千字文》、《苦笋帖》,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诸草圣,咸从此得。


对《平复帖》最高评价及一般评价都处在近当代:


最高的评价来自当代书画家启功先生:“十年遍校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


评价一般的为两位当代书家:邱振中、刘涛,巧合的是两位都是中央美院的教授。


刘涛《极简中国书法史》:《平复帖》的草体,北宋书家目为“章草”,但不像汉简草书那样结字平正,也不如西晋索靖《月仪帖》章草那样规范,称得上古朴,而非古雅。……《平复帖》写的潦草简率,后世书家难以释读,由此也带来一些神秘感。……《平复帖》不是“法书”,陆机也不是书家,但此帖是罕见的晋人草书墨迹,因而弥足珍贵。


邱振中《书法》:……《平复帖》中,点画的独立性很强,点画走向比较有规律,例如向左下方撇出的笔画;点画的基本形式种类不多,容易归纳,字结构好像用不多几块积木搭建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它把所有不便于连续书写的笔画都朝那几种基本笔法靠拢,以至一眼望去,其中似乎只有几种构件在不停地重复,而王羲之《初月帖》笔画的走向便十分复杂……


以上言语浅白,态度一读便可明白,这里不再饶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