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题名后,写的不是“法”而是自我——中唐书风的“尚意”思潮


雁塔题名后,写的不是“法”而是自我——中唐书风的“尚意”思潮

大雁塔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年过半百的孟郊登榜进士及第,此时已是贞元十二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长安应试。就在三年前,已是校书郎的孟简带着他的侄子孟郊登上了长安南郊外的慈恩寺大雁塔,登高望远,慈恩题名已是风行。他们在闲游之际效仿前人,在大雁塔的塔壁上落下了自己的名讳。经过晚唐的风雨动乱,五代修缮大雁塔的一抹白灰,又让孟郊的题字尘封百年。

雁塔题名后,写的不是“法”而是自我——中唐书风的“尚意”思潮

孟郊题名

历史的巧合总是在不经意间,也因有心人而得以幸存。转眼到北宋元丰年间,大雁塔的一场火灾让五代抹上的那层白灰断裂,一位叫王叔正的匠人发现了画壁背后的唐代题名,抄录了几十条,雁塔题名重见天日。说来也巧,北宋一朝文风昌盛,好古博雅者不在少数。出任陕府西路判官的柳瑊便是这样的人物,“ 遇古法书图画,至解衣辍食求之”,这位柳公听闻了此事,便“登慈恩寺塔, 顾见唐进士题名,人物风流, 笔迹奇丽, 慨然怀想, 至徘徊其下不能去,遂捐槖金, 命工刻石, 属隠士王持第其岁月, 厘为十卷, 书出, 一时贤士大夫争得之。”多亏了这位地方官的慷慨解囊,把大雁塔的题名摹刻下来,这便有了“雁塔题名帖”的传世,可惜宋末战乱原石已亡佚,但幸好拓片传世使得我们今人一窥中晚唐时期书风面貌。

雁塔题名后,写的不是“法”而是自我——中唐书风的“尚意”思潮

雁塔题名拓本残卷

现存的雁塔题名拓本残卷,题记从贞元二年始至咸通四年终,历经九代皇帝共计七十七载。这段时月的大唐已不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经过安史之乱,唐朝国力由盛转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艺术审美理想也随之嬗变。书法的创作在中唐之后尤其是后期为之一变。“雁塔题名帖”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时代的潮流下,书风反映着时风。

雁塔题名后,写的不是“法”而是自我——中唐书风的“尚意”思潮

雁塔题名拓本残卷

如李泽厚先生讲的“直到中唐以后,个性真正成熟地表露出来,正如绘画的个性直到明清才充分表露一样。不再是大同小异,而是风格繁多,个性突出。正因为这样,才可能构成中唐之后异常丰富而多样的文艺图景。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已经不自觉的形成了“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刻板印象,其实中唐之后书法也进入了张扬艺术个性的时代,书家的主体精神处于一种由“尚法”到“尚意”的过渡阶段,以“雁塔题名帖”来看,楷书的题名书写少了些初唐的法度森严,点画结构之间夹杂着温柔之气,个人的精神、心态显现于姿态之上。也许是时代使然,内有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外有边患,中唐之后的文人们对于国家的巨变也是感同身受,对于艺术的态度也为之发生强烈的变化。

雁塔题名后,写的不是“法”而是自我——中唐书风的“尚意”思潮

雁塔题名拓本残卷

内心的感受逐渐大于实际生活中的理想抱负,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书家摆脱了政治上的诸多限制,不再追求兼济天下,但求独善其身,艺术个性得以彰显。而那种“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的盛况不再,战乱的硝烟让众多人口向南方移动,南北文化之间在交融中出现了艺术新的形态。

雁塔题名后,写的不是“法”而是自我——中唐书风的“尚意”思潮

雁塔题名拓本残卷

而佛教禅宗价值观对读书人精神世界的熏陶,使中晚唐以后的审美指向发生了由实向虚、由外向内的重点转移。简而言之,即由外在经验之世界转向内在心灵之境界。“雁塔题名帖”中,孟郊与孟简的题名书迹已经不局限于方正之势,“其间纵复欹斜,至锋藏笔劲,气格高玄,皆有江左遗风。”

雁塔题名后,写的不是“法”而是自我——中唐书风的“尚意”思潮

雁塔题名拓本残卷

“江左遗风”替代了“河朔气质”,文人内心的自觉意识寄托于书法之中,散、逸、疏、柔的书风逐渐多了起来,对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书家、士子们的共识。“雁塔题名帖”的行书多基于二王书风,又显以个人面貌,法无定法,师法前人而得其本心,写意的精神由此萌发。 在我们评价书法的过程中,风格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标签,以此分门别类。从“尚法”到“尚意”,更多的是个人主观精神的体现。士子们考取功名自然要写一手好字,在临摹前人书法作品的同时强调“自我”;高中进士者常登以雁塔题名留念,书者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其书法的风格更能体现出书者的心境。

雁塔题名后,写的不是“法”而是自我——中唐书风的“尚意”思潮

大雁塔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寒窗苦读换来进士及第,登临雁塔时的心情无以言说。点画的张扬是个人心情的抒发,题名已不是简单的落上名字,更是一种自己能力的印证,也是对尚未取得功名士子的一种鞭策。大雁塔上的唐人题名早已消磨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风,书法作品的存世是最好的展现。“法”的另一面是对个性的压制,而“意”的萌发是个体意识的重生。

参考文献;《美的历程》

《雁塔题名研究》

《中国书法史》

《唐代书法美学思想》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