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

法國凱旋門

一、攻佔巴士底獄

在18世紀上半葉,著名的思想啟蒙運動就以不可阻擋之勢深入人心。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傑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提出了一系列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為大革命的爆發準備了條件。

在法國巴黎市區的東部,有一個巴士底獄廣場。200年以前,舉世聞名的巴士底獄就聳立在這裡,巴士底獄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當時是防禦英國人進攻的。到18世紀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巴士底獄高100英尺,圍牆很厚,有8個塔樓。上面架著15門大炮,大炮旁邊堆放著幾百桶火藥和無數炮彈。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巴黎,活像一頭伏在地上的巨獸。

大革命之前法國人被分為三個層次:僧侶是封建社會的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入第三等級。18世紀後期,法國國王和大臣們眼看國庫空虛,就想盡一切辦法搜刮錢財。為此,國王路易十六在1789年召集已經停止了175年的“三級會議”來籌款。可是,第三等級的代表識破了國王的詭計,他們趁機提出兩點要求:第一,限制國王的權力,把三級會議變成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第二,改變按等級分配表決權的辦法,要求按出席人數進行表決。國王路易十六聽了暴跳如雷,認為第三等級大逆不道。他偷偷把軍隊調回巴黎,準備逮捕第三等級的代表。消息傳出巴黎人民群情激憤,怒不可遏。1789年7月13日,手執武器的人群攻佔了巴黎市區,次日就奪取了整個巴黎。最後只剩下巴士底獄還在國王軍隊手裡。“到巴士底去!”起義者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湧來,守衛巴士底獄的士兵從房頂上開火,塔樓上的大炮也開始轟擊。衝在前面的起義戰士被暴風雨般的火力壓住。但起義軍沒有大炮,只有從各處尋來的一些舊炮,一些自告奮勇的人出來開炮。然而,一排排炮彈撞擊在監獄牆上,打得煙霧瀰漫,磚屑紛飛。可是因為圍牆太厚,還是無法攻破。人們十分著急,這時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來了,不一會兒,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獄。一部分守軍終於舉起白旗投降了。吊橋徐徐放下,起義群眾冒著槍林彈雨,衝了進去。


法國大革命

巴士底獄

二、政權頻繁更替和拿破崙崛起

攻佔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在農村,到處都有農民攻打領主莊園,燒燬地契。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這一年,制憲會議頒佈了“廢除一切封建義務”的“八月法令”,緊接著又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向全世界莊嚴宣佈了“人身自由,權利平等”的原則。

革命初期,君主立憲派取得政權。1791年6月路易十六喬裝出逃,企圖勾結外國力量撲滅革命,中途被識破押回巴黎。廣大群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他們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政體,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佔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而人民在鬥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派統治,逮捕路易十六國王。召開國民公會宣佈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此次起義吉倫特派取得政權,並且法國軍隊在瓦爾米打敗了外國軍隊的干涉。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開幕,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但由於吉倫特派的極端行為導致巴黎人民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了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但1794年7月,由於“熱月”政變建立了熱月黨人統治。熱月黨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們清除了吉倫特時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維護了共和政體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但國外圍剿革命的勢力仍是濁浪滔天,此時,督政府中又一個新的政治明星應運而生,他就是拿破倫,歷史又淘汰了熱月黨人,在“霧月”政變中,年輕的拿破倫執政,擔負起了掃蕩歐洲封建勢力、最後鞏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國大革命

法蘭西共和國革命

三、法國大革命的意義

法國的革命力量就是一波一波地行進,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階段的歷史使命就被淘汰,直到革命的成功。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震撼了歐洲封建體系,推動了歐洲各國革命。法國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成為每一個新成立的國家所遵循的原則,列寧說“這次革命給本階級、給它所服務的那個階級,給資產階級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於整個19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明的世紀”。

法國大革命塑造了現代民主政治理念,即“人民政權”理念,建立國民議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人民主權論,人民成為政治權力的唯一源泉,因此只有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性的。美國獨立革命儘管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發生,但此後的美國建國曆程深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以至於小說家毛姆說“法國人死後靈魂去了天堂,而美國人死後靈魂去了巴黎”。


法國大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