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冠心病?老百姓都懵了,從患者角度談,冠心病的簡單認識

冠心病是我們最常見疾病之一,名字都很熟悉,但絕大部分患者並不理解何為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

冠心病是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阻塞,或冠狀動脈功能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

啥是冠狀動脈?動脈粥樣硬化又是怎麼回事兒?

何為冠心病?老百姓都懵了,從患者角度談,冠心病的簡單認識

看上圖心臟形狀和環繞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

心的形狀如一倒置的、前後略扁的圓錐體。幾乎環繞心臟一週的冠狀動脈恰似一頂王冠,故名冠狀動脈

冠狀動脈是供給心臟心肌血液的動脈,起於主動脈根部主動脈竇內。見下圖

何為冠心病?老百姓都懵了,從患者角度談,冠心病的簡單認識

也就是在主動脈發出的冠狀動脈,分佈與心臟的表面並穿行其中,保證心肌的血液供應。

動脈粥樣硬化是怎麼回事呢?

脂質代謝障礙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基礎。

何為冠心病?老百姓都懵了,從患者角度談,冠心病的簡單認識

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一般先有脂質和複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進而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並有動脈中層的逐漸蛻變和鈣化,導致動脈壁增厚變硬、血管腔狹窄。

由於在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病變累及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將缺血或壞死(如心肌梗死)。

瞭解了上面知識,重新總結一下。

何為冠心病?老百姓都懵了,從患者角度談,冠心病的簡單認識

正常冠狀動脈管壁光滑、彈性好、管腔內血流通暢。

冠狀動脈可發生狹窄,最常見原因系脂質粥樣硬化斑塊物質沿血管內壁堆積。此外,血管壁的痙攣、收縮及血栓形成也是導致血管腔狹窄甚至閉塞的常見原因。

可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或發生梗死。

冠狀動脈狹窄多少能算上冠心病?

1.一般來說,冠狀動脈輕微的狹窄(<50%)不引起明顯的臨床症狀。

何為冠心病?老百姓都懵了,從患者角度談,冠心病的簡單認識

2.狹窄程度≥50%可診斷為冠心病,但≥50%、<70%的輕度狹窄可無明顯的心絞痛症狀,除非合併痙攣使狹窄程度加重時有可能導致心肌缺血癥狀。

3.≥70%為冠狀動脈中度狹窄,可有心絞痛症狀。

國際公認≥70%的病變應當施行介入治療。

4.≥90%為冠狀動脈重度狹窄,可有心絞痛症狀及心功能不全症狀同時出現,應當儘快行介入治療。

冠心病有何主要臨床表現?

冠心病主要表現為下述七種臨床類型: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心絞痛、急性或陳舊性心肌梗死、原發性心臟驟停、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導致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無症狀性心肌缺血。

何為冠心病?老百姓都懵了,從患者角度談,冠心病的簡單認識

可出現胸痛、胸悶、心慌、氣短或胸部不適等,很後很多不典型表現,甚至無任何不適,僅檢查異常。

目前用於治療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藥物、介入治療及外科冠脈搭橋術。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如何早期預防?

目前公認的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

無法干預因素:年齡(男性大於45歲; 女性大於55歲)、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男性直系親屬<55歲或女性直系親屬<65歲患冠心病)。

何為冠心病?老百姓都懵了,從患者角度談,冠心病的簡單認識

可干預因素:吸菸、高血壓(血壓 ³140/90 mmHg 或正在接受抗高血壓治療)、血脂異常(高膽固醇、高LDL-C、低HDL –C),其他危險因素尚包括肥胖、缺乏體力活動、致動脈粥樣硬化性飲食、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異常但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水平等。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越多,程度越重,發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要預防就要從可干預因素這幾方面下手了。

碼字不易,為傳遞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健康一點之家,歡迎評論、轉發,謝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