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不是张飞的对手,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忌惮他?

静静观天下


之所以会觉得张郃不是张飞的对手,其实主要是受了宕渠之战的影响,加上演义中张郃多次败在赵云、张飞等人的手上,导致了我们认为的张郃只不过是一个二流的将领,不足以让刘备和诸葛亮如此忌惮。

但实际上,刘备打汉中时遇到的那段最艰难的时期,恰好就是在张郃身上吃了鳖,这才是刘备忌惮张郃的原因。


宕渠之战,张郃败给了张飞,但汉中之战,张郃却让刘备痛恶之,欲其死

曹操平定汉中后,留夏侯渊、曹洪、郭淮等守汉中,张郃出兵去巴西迁移居民入汉中,在宕渠被张飞击破,张郃只剩数十人退走。由于在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之后,以张飞为巴西太守,所以张郃和张飞的宕渠之战,实际上是张郃深入敌方腹地,被张飞占据了地利优势而败的。

当然张飞也是三国名将,在益州是除了刘备之外的蜀汉能打战的人物,和马超比肩,加上张飞对巴西地理的认识比张郃要多,此战张郃败给了张飞也不能说明张飞就一定远超张郃。在张郃败退之时,张飞依旧不能活捉或者杀死张郃,还让他收拢了败兵据守南郑,可见即使是战败了的张郃,张飞也奈他不何。


到了刘备亲自动手的汉中之战,他曾经和张郃有过一段对抗,也就是此战才让刘备恨死张郃了。张郃屯广石,备攻之不能克,急书发益州兵。诸葛亮以问从事犍为杨洪,洪曰:“汉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发兵何疑!”

这就是汉中之战中,益州方面全州皆兵,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原因,因为张郃据守广石,使得刘备不能前进一步,而张郃后面曹操大军又已经陆续赶来,刘备情急之下,只好急调益州部队,加大投资力度拿下汉中。此战后虽然刘备是拿下了汉中,但却是利害相等,利是拿下来益州门户,有了北伐的立足点,害是投资成本过大,刘备、诸葛亮不得不多次迁移益州、南中的户口来充实汉中。

而刘备在给诸葛亮调兵的命令中,自然也会说到为什么要调兵,这也是诸葛亮同样忌惮张郃的由来。之后刘备病逝,诸葛亮北伐,又是因为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导致了最有赢面的第一次北伐全线奔溃,诸葛亮失去了这一次机会,自然对张郃是恨之入骨了。



一贰一橙


刘备和诸葛亮很忌惮张郃,是因为张郃乃是当时一等一的名将,是蜀汉集团的大敌。而张郃于巴东之战中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说明张飞也是一等一的名将,而且在那次大战中,天时、地利、人和加上本人军事才能的综合发挥,超过了张郃。这两点本身就并不相互排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魏将张郃,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名将,因为他能够让戎马一生的刘备,和“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的诸葛亮,都忌惮不已。《魏略》中提到,汉中之战的时候,刘备“惮郃而易渊”;《三国志》中则提到:“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比惮之。”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能让刘备和诸葛亮同时忌惮的人物,绝无仅有,由此可见,张郃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名将。

然而,张郃并非无敌的存在,刘备麾下的大将张飞,就能大败张郃。汉中之战的时候,他们有幸交手,张飞利用当地的地形,将张郃杀的大败,迫使张郃放弃马匹,率领自己的亲信,徒手翻山越岭而逃,好不狼狈。那么,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张郃既然是张飞的手下败将,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都对他忌惮不已呢?难道是刘备和诸葛亮的用兵能力,完全不能与张飞相比吗?

答案是否定的,刘备和诸葛亮,虽然不像张飞一样,有万人敌之称,毕竟术业有专攻,他们一人负责统筹全局,一个“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但是刘备戎马一生,手下又有不少名将相助;诸葛亮北伐,曾让司马懿吃亏,他们的能力,也不会太差。那么他们到底为什么会忌惮,张飞的手下败将张郃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猜想。

一、张飞败张郃有侥幸的成分

《三国志·张飞传》中提到,张郃率军到巴西,想把当地的百姓迁移到汉中时,张飞的确利用地形将其击败了。但是在决出胜负之前,两人“相拒五十余日”,谁也奈何不了谁。由此可见,张郃的能力,并不比张飞差,最终谁能取胜,可能仅仅是一个小细节,就能决定。另外,张郃是远道而来,张飞却是巴西守将,他比张郃更了解当地的地形,设下这样一个计谋,大败张郃,虽然兵不厌诈,但的确有些胜之不武。试想,一个能力相当于张飞的名将,刘备和诸葛亮,能不忌惮吗?

二、刘备在张郃手上,占不到便宜

除了张郃本身的威名之外,刘备也曾亲自与张郃交手。就在夏侯渊被斩的那一夜,其实刘备本是想突袭张郃的,只不过他并没能完成目标,在回程的路上,才烧毁鹿角,引出夏侯渊,并将其斩杀。《三国志·张郃传》记载:“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其后备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短兵接刃。渊遂没。”也就是说,刘备率精兵突袭,都不能从张郃手中占到便宜。这等情况下,他忌惮张郃,并不令人意外。

三、诸葛亮对张郃有心理阴影

虽然从有记载的史料中,张郃对上诸葛亮,几乎都是失败的一方——第二次北伐时,他派王双追击诸葛亮,结果王双被斩;第四次北伐时,他亲自追击诸葛亮结果因膝盖中箭,命殒当场。但是他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迫使诸葛亮退兵最大的功臣——当时他奉命率五万大军攻打街亭,使诸葛亮被迫放弃了前线的大好形势,火速退回了汉中。虽然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街亭之失,是马谡违令导致的。但是马谡一向与诸葛亮非常投机,他为什么坚决违反诸葛亮的命令,弃水上山呢?很可能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诸葛亮的安排,抵挡不住张郃。

而诸葛亮虽然挥泪斩马谡,揭过了此事,但是战后复盘的时候,他一定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再者说,虽然史料中对他几次北伐的过程,都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期间一定发生了很多小规模的交锋,诸葛亮可能在张郃手上吃过亏,所以他和他麾下的士卒,都忌惮张郃。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张郃是张飞的手下败将,刘备和诸葛亮却非常忌惮他,一是因为他本身的能力,并不逊色张飞多少,二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都很少能从他手上讨到便宜。

张郃自身的高素质在那,在和他做对手时去很重视他,往往说明自己也素质很高,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做个好领导人的基本条件。










Zh上善若水W


翻开书卷,那一幕幕壮丽的画面喷薄而出,正如歌中所言,“眼前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我非常喜欢张郃。今天,咱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张郃。

读三国,其中很多人物都趋向于脸谱化。比如曹操之处处雄疑,刘备之时时示善,诸葛之智,关羽之骄,张飞之莽,赵云之正,许禇之痴,周瑜之狭,鲁肃之厚。

张郃这个人比较特别,他充分体现了人生的两面,有成有败,有血有肉,有泪有笑。

看到张郃,就想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

一、能力不决定位置

在袁绍麾下的时候,张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其实,张郃是四位猛将中最有出息的。

颜良、文丑、高览都是以武艺闻名,悍勇敢战,而张郃则很有头脑,智勇双全,具备独当一面的帅才。


张郃混得好吗?并不好,因为袁绍又不缺谋士,郭图、审配、沮授,许攸……多的是。张郃和其他几位一样,是被作为冲锋陷阵的猛将来使用的。

在这世界上,你有没有本事并不重要,关键是人家老板用不用你的本事。人家认为不缺你这一号,把你摆在哪个位置上,让你干什么,由老板决定。

记住,你的位置并不是由你的能力决定的。

二、智慧不决定成败

官渡之战,袁曹对抗,双方摆开阵仗,打得难解难分。

张郃给袁绍出主意,比较了一下双方的优势和劣势。袁绍军的优势是兵多粮足,张郃建议派出一支轻骑,迂回到曹军后方,切断曹操的后援。


这点子很毒,曹操很难应付:如果不理会,后路就会被切断,粮草后援被绝;如果派兵去应对,正面战场上的兵力差距就更大了,简直不敷分配。

这计谋确实很智慧,体现了张郃高超的战略思维水平。但袁绍不肯接受,人家有谋士,还用得着你张郃指手划脚,运筹帷幄?老老实实当你的大头兵去。

这就告诉大家,注意自己的身份,你是执行层的,少掺和人家决策层和谋划层的事情,你以为自己高明,人家不用你,你就是个屁。

三、忠诚不一定被信任

张郃这个人,干啥事情都比较钻,干一行爱一行。

得知曹军要袭击袁军屯粮重地――乌巢,张郃告诉袁绍,我军最大的依凭就是粮草,必须要派重兵支援,守住屯粮之所。但袁绍的谋士郭图认为,应该趁着曹操分兵攻打乌巢,正面兵力空虚之际,集中兵力攻打曹操大营,这叫“围魏救赵”。


张郃认为这太荒唐了,纯粹是纸上谈兵的一厢情愿,但袁绍拒绝了张郃的建议,派他去正面进攻。

果然不出张郃所料,正面攻不下来,乌巢却失,粮草被焚,袁绍军心大乱。

张郃正在前线焦头烂额,郭图为了推卸责任却准备要陷害他,像袁绍进谗言,说张郃出言不逊,袁绍大怒,派人去召回张郃。

生死存亡,张郃万般无奈,率兵投降了曹操,袁绍大军正面防线洞开,曹军趁势发动攻击,袁绍大败。

四、贡献不意味着公平

张郃归附曹操后,被拜偏将军、封为都亭侯,然后随着曹操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的功劳。

攻袁谭,围雍奴,征柳城,破乌桓,张郃终于再获晋升,封为平狄将军。


但张郃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很久。在这段时间,张郃随曹操讨东莱,伐管承,讨陈兰、梅成,破马超,围安定,降杨秋,平宋建,征张鲁,收汉中。功绩累累,却再未升迁。

有功劳的人很多,不独你张郃一个,想晋升,要论资排辈,按亲疏远近。曹操再开通,按照当时的政治形式,也只能按照血缘关系优先提拔更可靠的亲属。

记住,不是你现在跟错了人,而是你当年生错了门。

五、理想不等于现实

曹操平汉中之后,张郃作为夏侯渊的副将,率领一支偏师,辅助夏侯渊镇守汉中,以防御刘备。

刘备集团收得蜀川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和调整,扩张之势在所难免。


张郃从来不是一个安分守已的人,从他对形势的判断,知道刘备迟早要将触须伸向汉中地区。张郃怎么办呢?他先下手为强。

张郃率兵南下,攻击巴东、巴西二郡,一边进攻,一边把当地的老百姓、牲畜和财产迁徙到汉中。

我们看到,这个张郃和别的将领不同,他不是一味死守,而是很有主动性,他将战线往前推,以攻代守,尽一切可能给刘备的扩张造成最大阻碍。

刘备当然不能忍,派出他能够使用的最强悍的猛将――张飞来对付张郃。

张郃的战略战术相当正确,但这就够了吗?他只是一个副将,手下可以动用的兵力远远不足,上面还有夏侯渊的监督和牵制,而张飞呢,背后有整个蜀汉的全力支持。

做事情就是这样,你可以倾尽全力去奋斗,但也并不意味就能取得成功。

六、努力并不意味收获

张飞大战张郃,双方在宕渠杀得难解难分。张飞利用地形,将张郃军队分割,前后夹攻。张郃见势不妙,抛下大军,带着几个随从,翻山越岭而逃。

张郃这一点特别好,你可以打败我的军队,但别想摧垮我的意志。当断即断,该舍就舍,没有什么抛不下的,转身就跑,回头再见。

能打胜仗的将才很多,善于打败仗的可没几个,张郃就是这种人。

张郃打了败仗,但却晋升了,曹操提拔他做了荡寇将军。为什么说曹操能成就大事呢?看看人家这心胸和智慧!

张郃死守广石,刘备十路攻打,没奈何了他。刘备无奈,向后方请求增援。

定军山一战,黄忠阵斩夏侯渊,曹魏大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大家通过合议,民主选举,推选张郃为临时主帅,这是张郃一生中唯一一次独当一面,执掌大权。张郃的两次提升,居然都是因为本方的兵败。

张郃率军拼命死守,终于坚持到了曹操率主力赶来。

事情就是这样,有时能让你笑出泪来,你可以不息地努力奋斗,但并不一定就能获取收获。让你真正获得收益的,却往往是失败。

七、毅力并不决定成就

张郃有着出众的才能,有着永不屈服的斗志,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受到众将士们的拥戴和敬佩,但这就能够被重用吗?

他始终被压制着,始终没有能够尽情展示过自己的军事才华,先有曹操压着,再有夏侯渊做他的顶头上司,再有曹真,再有司马懿。


张郃坚忍着,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阻止着刘备,阻止着诸葛亮,让所有的敌人都刹羽而归。

他面临的阻力来自于四面八方。对面的,后面的,上面的,下面的。

不要以为你有了一双坚韧的翅膀,这片蓝天就能任由你展翅翱翔。

八、前胸不同于后背

但对张郃才能的忌惮,可不仅仅是来自于他的敌人――刘备和诸葛亮,很多方面其实更多来自于他的后方。

做为战士,最怕不是来自前方的枪林弹雨,而是来自于后方的毒谋暗箭。敌人忌惮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人忌惮你。

张郃这一生过得不易,一路上坎坷艰辛,磕磕碰碰,没过几天舒心日子。


张郃这个人比较能忍,但其实他骨子里面的那分骄傲和自矜不亚于关羽。他的自惜更多来源于对自己的能力的绝对自信,即使在落荒而逃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丧失过斗志和信心。

木门道一战,张郃壮烈牺牲。

他以一个军人的宿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他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对抗过很多强大的敌人,但从来没有屈服过,从哪里倒下,就从哪里爬起来。

但坚韧并不足难抵抗人世间所有的挫折,总有一次失败会让你再也爬不起来。

记住,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防御力,就算你能防住自己的前胸,也很难防住自己的后背。


馋嘴肥猫铲史官


无论从正史三国志或者小说三国演义,这种说法都有出处,史实上汉中之战黄忠阵斩夏侯渊,灭了曹操独步关右的西凉屏障夏侯渊,刘备对黄忠说,当得其魁,意指张郃比夏侯渊更重要。而郭淮在夏侯渊死后推举张郃当主将拒刘备,也说他是国家柱石,刘备所忌。诸葛亮北伐也很忌惮他,第一次大好形势正要全收陇右,就是被张郃破坏了,击溃马谡街亭守军,诸葛亮只得遁走。


但刘备和郭淮所说的话有点水分,郭淮是在夏侯渊死后为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才说出这番话,有点夸大的成份。而刘备对黄忠说的,却另有深意,汉中战后,刘备大封群臣,黄忠就与马超关羽张飞并列为四将军之一的后将军,当时诸葛亮就说,关羽远在荆州,不知黄忠在汉中战的表现,把老将与他并列,可能他会不舒服。刘备说,无妨,我亲自写信向他解释。可见平衡新老及派系是作为领导者需要考虑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同理,黄忠杀了夏侯渊,那可是曹操留在汉中的主帅,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都是他的属下,曾击败马超和平定异族,功绩很大,曹操倚为西边的屏障,阵前竟然给黄忠斩杀了。刘备故作轻描淡写,有两个用意,首先,激发老将斗志,再乘余勇。其次,抬高张飞,免得他不舒服,这句话暗中之意还是张飞厉害,老将虽然也厉害,还差一点。正如他要写信向关羽解释的方式一样。从他对黄忠的封赐就可见隆重和认同。(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作为沙场宿将名将,张郃有他的过人之处,在汉中与刘备相拒一年多,刘备亲自率精兵万余人,分为十部,夜间猛攻张郃,无法取胜,只得向诸葛亮要兵增援,而在弃袁降曹后,张郃的表现也引人注目,用兵灵活,善于因势利导,诸葛亮掌权时对他也极为忌惮,跟他交手从来不敢轻敌,并且很难讨到好处。最后在第四次北伐中,设埋伏射杀了他,一举铲除后患。(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在此之前,张郃横行疆场,在汉中夏侯渊的带领下,别督诸军南下进攻巴东、巴西二郡,将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刘备得知,便派出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郡太守,抗击张郃。两军在宕渠相遇,二人相拒五十余日,不分胜负,在这五十余天中,张郃还边迁移民众入内地,张飞用计在山道与张郃军决战,张郃大败,全军覆没,只剩十多人爬山逃走,可以说败得极为彻底。


南方鹏


郭准都很器重他,当年夏候渊被黄忠斩杀,主帅沒了,谁来当头,作为夏候渊的司马相当副手的郭准推荐了张郃。下令全军听张郃的,可见张郃却有过人之处。五子将为第四名前三位以斩将闻名他以审时夺势见长。诸葛亮初次北伐是张郃断七寸取街亭断水源,使守街亭马,王二将大败,诸葛亮从此北伐失利。最后他告知司马仲达不要旁追以免落入圈套被奸,但司马主帅还是命他去追,结果被围,被山上滚石砸伤腿战死了。作为主将战爭口l看出事态比什么都重要,光有功力,项羽又怎样?所以张辽,张郃是曹营一拒南一拒西蜀的能断事能有勇的全才上将。孙权怕张辽,那自然刘备,诸葛惧张郃了。张郃被自已人"坑"了,正好迎来了攻魏良机,魏兵不敢应战了,可诸葛身体又不行了,蜀军内乱了。


用户9450977780495


因为张颌是曹魏对付西线蜀国的重将,是最熟悉蜀汉的就跟张辽专门对付东线东吴一样


衰尾道人秦假仙


题主的这个问题并不正确,刘备从来没忌惮过张郃,倒是一直把他当软柿子捏。

一般认为刘备忌惮张郃,是因为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张郃传》里引用了《魏略》里的一个记载:

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要注意的是这是裴松之加上去的,并非陈寿所写。《魏略》是魏国郎中鱼豢所私自撰写的野史,大概因为是在魏国为官的关系,书中关于魏国的记载较为详细,所以陈寿在著《三国志》的时候,在写和魏国有关的事情时参考过《魏略》。

然而《魏略》对于蜀汉和东吴的记载就充满了各种道听途说,错误很多。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魏略》记载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的时候,和刘禅失散,被人拐卖到了汉中刘括家中。后来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刘括的邻居简某在刘备手下当将军,回到汉中以后和刘禅相认,张鲁才将刘禅送回,被刘备立为太子。

这一说法谬误极多,刘禅出生在荆州而非徐州,刘备立刘禅为太子是攻取汉中之后,此时张鲁早已不在汉中,也不可能把刘禅送回。可见《魏略》的可信度是多少,陈寿在写蜀汉和东吴就不怎么参考它。

而《魏略》关于刘备忌惮张郃一说和《三国志》里的记载也大不相同,张郃虽然是袁绍手下名将,但是在投奔曹操以后,张郃没有多少单独领兵记录,战绩不多。而且遇到张飞还被打了一个全军覆没,以这样的战绩,刘备根本不可能忌惮他。

实际上,刘备不仅不忌惮他,还把他当成了软柿子。在命马超、张飞、吴兰、雷铜等人攻击下辩、武都失败以后,刘备亲自率军攻击阳平关,夏侯渊率张郃等人据守,刘备就选了张郃所驻守的广石作为突破口,张郃亲自率亲兵奋战,击退了刘备。

但是刘备并没有因此而忌惮张郃,再次以张郃为突破口发起猛攻。张郃局势不利,夏侯渊派兵来救,刘备趁机命黄忠突袭斩杀夏侯渊。

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刘备两次攻击,都是以张郃为突破口,这分明是觉得张郃好打。而且在第二次作战里,刘备以黄忠等猛将为预备队突击夏侯渊,对张郃的攻击应该只是偏师,照样打的张郃招架不住,这种人怎么可能让刘备觉得忌惮。

而黄忠在斩杀夏侯渊后,就被刘备提拔为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又把黄忠提拔为后将军,和关羽并列。显然刘备对于黄忠斩杀夏侯渊一事非常看重,不可能说出“用此何为邪”这种话。

之后张郃虽然被其他魏将推选接替了夏侯渊暂时统帅魏军,但是刘备也没把他当回事,直到曹操亲自率军前来,刘备才避而不战。

所以刘备从来就没把张郃当回事,他忌惮的只有曹操而已。

至于诸葛亮忌惮张郃倒有可能,毕竟此时蜀汉人才凋零,老一批的名将先后去世。此时能和张郃对抗的人不多,他忌惮一下倒是正常。不过从王平两次击退张郃看,张郃对诸葛亮的威胁也很有限。最后张郃更是中了诸葛亮的计,膝盖中了一箭,惨死疆场。

所以诸葛亮最多也就是忌惮一下而已。


不沉的经远


首先,得指正的一点是。张郃之勇不如张飞,也就是说,他打不过张飞。但是论谋略,张郃是要远远胜于张飞的。

那么,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忌惮张郃吗?

对此,我的答案很明确:非常忌惮。

刘备和诸葛亮,是不惧怕张郃之勇猛。他们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个个武艺精湛,远在张郃之上,何惧一个张郃?刘备和诸葛亮,是怕张郃的智谋。

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所谓“良将”,就是善于排兵布阵、深谙兵法要义的将军,否则不称之为“良”。当然了,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武功,否则不能称之为“将”。曹魏武将如云,武功比张郃高的人,非常之多。张郃能被评为“五子良将”之一,说明他的综合能力,在曹魏所有将领中,排得上前五。这样的张郃,岂容小觑?

诸葛亮怕张郃,是经常挂在挂在口上的。他第一次北伐曹魏时,马谡主动请缨,表示要镇守街亭。诸葛亮就说:

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

司马懿厉害,大家都知道,自不待言。诸葛亮还特别提到了张郃,可见张郃的实力,也是很强的。

再据《三国志·张郃传》记载: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意思很简单,张郃不是个普通的将领,他懂得变通,会打阵地战,非常懂地形和地势的重要性。蜀汉方面,从诸葛亮起,没有不害怕张郃的。

陈寿记载这段话的时候,刘备已死,诸葛亮接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也就是说,“皆惮之”中并不包括刘备。那么,为什么说刘备也忌惮张郃呢?这样说,有证据吗?

我的答案是有。曹操打下汉中后,让张郃和夏侯渊镇守汉中,抵御刘备。随即,张郃降巴东、巴西二郡,并将这两个郡的人民迁徙到汉中,并向宕渠开拔,结果被张飞所拒。刘备屯兵阳平关的时候,张郃屯兵广石。刘备就想赶快攻下广石,进而拿下汉中。结果,刘备下令军队往死里打,都不能攻下广石。

大家说刘备能不忌惮张郃吗?要不是因为张郃,刘备恐怕早就拿下汉中,张郃真是让他既敬又畏。之后,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这曹魏好不容易失去了主帅,谁知道在关键时刻,夏侯渊的司马郭淮对大军说:“大家不要慌呀,张郃有将帅风度,刘备很怕他的。”于是,张郃临危受命,接管了夏侯惇的主帅位置,最终稳定了军队。曹操得知汉中告急后,立刻亲临汉中。刘备只得停止进攻。刘备因为张郃,再一次没能攻下汉中!

那么,张郃到底有多厉害呢?为什么诸葛亮和刘备,那么忌惮他呢?下面我将根据正史的记载,分析如下。

第一,张郃既有武艺,又有谋略。

张郃本来隶属于韩馥,后来投靠了袁绍。张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和颜良、文丑、高览齐名,这样的人,武艺肯定不会低。但是我认为,张郃是四人中最优秀的将领。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颜良、文丑、高览三人,都是有勇无谋,只会逞匹夫之勇。张郃就不同了,他很有谋略。

举个例子说明。许攸献计,曹操偷袭乌巢,大家都知道吧?这张郃就建议袁绍,希望他赶快派精兵前去营救乌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候,郭图就说了,应该去偷袭许昌,这样一来,乌巢之围,不救自解。张郃就说,不能这样做,许昌城池坚固,必定久攻不下。结果袁绍不听,乌巢被烧得一干二净,许昌又没有攻下下,真是损失惨重。郭图自知惭愧,于是对袁绍说,张郃听到乌巢被烧,正开心着呢。张郃没办法,只得投靠曹操。

第二,张郃战功赫赫。

张郃投降曹操后,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之后,张郃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在讨伐吕布、马超等人时,立功无数。魏明帝即位后,张郃在街亭,围而不攻,绝马谡水源,最终大败马谡。之后又攻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第三,“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

这一点,前文已有说明,兹不概述。

总结

张郃不仅骁勇善战,还文韬武略,极善用兵,有将帅之才。因此,诸葛亮和刘备,才会非常忌惮他。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张郃呢?

专注三国史,喜欢三国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

元哥说历史


不仅是刘备,而诸葛亮的北伐战略计划也被张郃所破坏,因此诸葛亮和刘备都视张郃为眼中钉,很忌惮他。

为何刘备诸葛亮都很忌惮张郃?

张郃是河间人,东汉末年被朝廷招募镇压黄巾起义,后归顺袁绍。官渡之战时,张郃曾给袁绍献计,未被采纳,张郃于是投降了曹操,成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然而汉中大战时,名昭一时的张郃被张飞打败。张郃既然是张飞的手下败将,又几次被赵云,马超战败,可是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却很忌惮张郃呢?


定军山一战,让张郃一战成名。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后,张郃接替了夏侯渊的位置。张郃稳定住了曹魏军队即将崩盘的局面,刘备因此气得无奈地对黄忠说“有本事便与我杀了张郃,干掉一个匹夫夏侯渊有何用?”

由此看来,当时的张郃给刘备造成了多么大的障碍。本来在一般的军事战争中,假如主帅被斩,军队之后士气必然很低落,蜀军将以势不可挡之势一举歼灭剩余的曹魏军队,可是张郃接手后,很快稳定了军心,率领残部安全撤退,保存了曹魏军队的有生力量。


诸葛亮北伐,初期局势大好,然而张郃奇袭出兵,在街亭大败马谡,由此间接地搅乱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街亭之战,虽然主要错在马谡,但是也正是因为张郃的英勇善战,假如不是张郃而是其他的将领,马谡虽然犯错,蜀军或许未必会败。所以诸葛亮确实很忌惮张郃。

话又说回来,张飞与张郃在汉中之战时,两人起初对战时,相持了50多天,谁也占不了便宜,由此可见张郃并不比张飞差,但由于张飞是坚守巴西多日,属于作战的东道主之方,而张郃是远道而来,对地形不熟,因此张郃最后才被败。


所以张郃虽然曾经是张飞手下败将,但却能让刘备和诸葛亮都感觉害怕,说明张郃不愧为“五子良将”之称。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张飞与张郃之间打仗的情形吧!《三国志·张飞传》:“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在宕渠县,张飞率军与张郃相据五十余日,在瓦口关,山道狭窄,张郃军前后军不得救应,被张飞打得大败,张郃为了逃命,只得放弃战马攀山而逃,率领部下十余人逃到南郑。

张郃虽然被张飞击败,但是却完成了既定目标,“徙其民于汉中”,所以即使战败,还是升迁荡寇将军。张郃善战,与张飞不分伯仲,被刘备视为眼中,肉中刺,故而非常忌惮。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正式争夺汉中,刘备屯兵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相拒。张郃则屯兵广石,刘备亲自率领军队攻击张郃而无法攻克,而陈式等绝马鸣阁的道路,被徐晃击破。只能急发书信到益州要求增援。这时候的刘备正应验了周群说刘备:“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的预言。

后来刘备精兵万人,分十部,突袭急攻张郃,张郃率亲兵数十人奋力搏战,刘备依然无法攻克张郃,夏侯渊分一半兵力增援张郃,又见起火,自己率领四百人于南围救火,让张郃护东围。救火途中,被蜀将黄忠部突袭,短兵相接后,夏侯渊阵亡,益州刺史赵颙亦被杀。夏侯渊阵亡,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由此可见张郃的厉害和曹营之中的威望。

张郃差点让刘备无法夺取汉中,这能不让刘备忌惮吗?张郃不但刘备忌惮,还让诸葛亮都害怕。《三国志·张郃传》记载: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中活得最久的,善于随机应变,安营扎寨,观察地形,安排作战计划,非常有条理,自诸葛亮起,都很忌惮他。

因为在诸葛亮时代,蜀汉的大将比如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都已经过世,赵云已经垂暮老矣,魏延还是差了一丝火候。张郃基本上是诸葛亮北伐曹魏路上的头号敌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好局面,却因为张郃在街亭一役彻底让曹魏翻盘,让诸葛亮不得已,仅迁徙了四千多家民众返回汉中,最终的结果,马谡因此被斩,诸葛亮则自贬三等,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之后,诸葛亮屡次北伐,都会遇到这位名将,自然诸葛亮取不了什么好的成果,只是可惜,张郃不但诸葛亮忌惮,连司马懿都忌惮,最后暗中加害,和诸葛亮唱了一出双簧,借刀杀人之计,联合干掉了张郃,在231年,张郃被司马懿强迫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试问:郃中右膝,焉得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