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裁決承認一網約車司機為Uber員工,但滴滴司機的想法更現實

近日,法國最高法院的一項最新裁決,承認一名Uber網約車司機擁有被視為平臺公司員工的權力。這項裁決被認為可能會顛覆網約車行業的業務模式,也意味著網約車平臺將為網約車司機付出更多的成本,包括一些員工福利和假期。

最新裁決承認一網約車司機為Uber員工,但滴滴司機的想法更現實

作為全球最大的網約車平臺,Uber旗下一直有部分司機在爭取自己作為公司員工的權利。在國內,滴滴等平臺的網約車司機,也曾希望平臺公司能給他們一個員工的身份。在他們看來,網約車司機並不能算自由職業者,因為所有的單子要靠平臺派,他們不能建立自己的固定客戶群,也無法自行設定服務價格,他們的工作更像一個公司員工的行為。

滴滴司機難以被平臺當作員工管理

國內的網約車司機師傅的想法更為現實,也沒有Uber司機那麼高。就滴滴而言現在有1000多萬司機,都被視為員工享有相應的權利,似乎不太可能。筆者曾與一些滴滴司機談到過類似的問題,他們不敢奢望享受滴滴員工一樣的假期,也願意加班加點地接單,很多司機的最大願望,只是滴滴平臺能夠像對待員工一樣,為他們繳納上社保。但即便是這樣的最低要求,對滴滴來說恐怕都難以成為現實,更何況要把司機當作員工對待。

最新裁決承認一網約車司機為Uber員工,但滴滴司機的想法更現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快遞員、外賣送餐員和網約車司機一樣,雖然他們工作都很賣力,但很少被當作公司員工對待。很多京東快遞員被作為京東員工,公司同樣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這一直被當作業界佳話,劉強東也一直引以為豪。但絕大多數這類平臺經濟產生的職業,其從業人員並沒有這麼幸運。最大的網約車平臺滴滴,也不例外。

究其原因,網約車司機從業人員數量龐大是其一,全球恐怕還沒有哪個公司有上千萬員工吧?從行業傳統來看,也沒有哪個網約車平臺把司機都當作員工。Uber的這位司機贏得裁決也只是個例,暫時還不能影響到平臺對其他網約車司機的認定,滴滴等國內平臺也不可能跟進這樣的做法。此外,網約車司機相比其他職業,自由度還是要大得多,受平臺公司的約束也比較少,比如滴滴司機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出車接單,這與一般公司員工的行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最新裁決承認一網約車司機為Uber員工,但滴滴司機的想法更現實

換一個角度思考。假如滴滴公司真的把滴滴司機當作員工管理,給他們繳納保險,讓他們有法定的假期,會出現一種什麼情況呢?一是滴滴司機的自由度肯定會降低,每天要跑多長時間,甚至要接多少單,恐怕都會有一個最低標準。另一方面,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要給司機繳納保險和發放福利,滴滴平臺成本增加的同時,現在大家已經認為過高的抽成,只能進一步提高了。這樣一來,還有多少滴滴司機會希望成為平臺員工呢?

比成為員工更為現實的,是能掙到錢

司機和乘客都是平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離開司機的網約車平臺則是無本之木。尤其是現在網約車平臺競爭加大,各平臺對司機的爭奪也更加激烈。因此在去年初的時候,滴滴提出了進一步賦能司機的策略,要增加滴滴司機的滿意度,讓司機掙更多的錢,進而具有職業歸屬感。但近一年的實踐,司機的滿意度並沒有明顯提高。尤其是網約車合規化,以及很多地方車多單少導致的派單矛盾,使得很多滴滴司機掙錢越來越少,質疑和抱怨也就越來越多。

最新裁決承認一網約車司機為Uber員工,但滴滴司機的想法更現實

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讓這種矛盾有擴大的趨勢。根據交通部近日公佈的數據,巡遊出租汽車和網約車的接單量、運輸量下降了85%。很多滴滴司機每天的流水只有幾十元,有的司機不得不尋求退租以止損。為此滴滴平臺也積極承擔責任,推出了包括免租金、降保險等多種幫扶措施,協助滴滴司機共渡難關。但是在可以預見的短時間內,網約車行業這種蕭條的局面恐怕難以扭轉,如何堅持下去,這對於司機是一種煎熬,對於滴滴等網約車平臺,更是一種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