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桶油總說虧,虧了這些年,可是又不見破產,這是為什麼呢?

性情中人


通常大家所言的“兩桶油”,一家是中國石油,另外一家是中國石化。市場一直熱議這兩家公司一直處於虧損,可就是不破產,為什麼?因為,這兩家公司,就沒有虧損過!傳言的可信度,有些時候需要自己衡量,去查一查近些年的淨利潤數據,就能不攻自破。

現在看看這兩家歷年的淨利潤水平,中國石油2000年至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469.72億、396.61億、390.89億、624.2億、972.81億、1278.67億、1362.29億、1458.67億、1138.2億、1031.73億、1398.71億、1329.84億、1153.23億、1295.77億、356.53億、79億、227.93億、525.85億。中國石化1998年至2018年的淨利潤分別為:3700萬、56.65億、161.54億、140.18億、141.21億、190.11億、322.75億、395.58億、520.86億、565.15億、284.45億、626.77億、707.13億、716.97億、634.96億、671.79億、474.3億、322.81億、464.16億、511.19億、630.89億。

兩家公司,有沒有出現過虧損呢?從實際財報上講,出現過任何年份虧損情況。並且,每一年的盈利能力很強,保持著平均每年數百億的淨利潤水平。市場傳言,終歸是傳言。兩家均保持數百億盈利的企業,難道會破產?是不會的。我們來思考思考為什麼,一直有這樣的輿論,認為兩桶油是虧損的,而不是盈利的。

傳言,2016年一季度開始!

2016年一季度的國際原油價格再次出現下滑,最低的國際原油價格觸及26.06美元/桶,加之中國石油的管理轉型,出現了一次鉅額虧損的季度。2016年一季度虧損137.86億。這應該是傳言的開始,中國石油作為一家萬億石油礦業開採的龍頭企業,居然出現了虧損多大100億以上的情況。在此之後,虧損的輿論聲音,一直沒有消散,甚至至今還有很多議論石油的投資者認為中國石油仍舊處於虧損的情況。

但是,也僅僅是這一個季度,中國石油在第二個季度就實現了扭虧,二季度正盈利5.28億,三季度正盈利17.24億,年度盈利79億。也就是2016年一季度的鉅額虧損,中國石油發生鉅額虧損的信息,不僅僅是投資者知曉,還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一時間信息傳導速度快、議論程度大並且影響深遠。也正因為這個季度,中國石油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虧損王”!

什麼事情都會有一定的“連帶性”,作為龍頭油企的中國石油都這般虧損、困難,難道作為二龍頭的中國石化能好過?“添油加醋”式的信息就此出現,在議論聲音中,中國石化“被虧損”。實際中國石化2016年一季度盈利61.9億、二季度盈利192.5億、三季度盈利291.66億、年度盈利464.16億,並沒有任何的虧損!

當然,輿論是傳導性的,輿論在其中的人並沒有客觀查看兩家上市公司據實的盈利,而“以訛傳訛、添油加醋”,兩家上市公司也就“被虧損”化。

兩家上市公司到底怎麼樣?

這是中國石油最近6個季度的財報信息,淨利潤每個季度均超過了100億,2017年年度至2019年1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率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88.52%、78.1%、113.71%、177.16%、130.71%、1%與24.68%、9.95%、13.62%、17.3%、16.75%、8.92%。雖然2019年1季度的財報不理想,沒有延續高增長的態勢,但是仍舊保持的是正增長,財報數據很棒。

但是,看待一家上市公司不能單一以增長率、淨利潤看,還需要對比現在的估值水平是高了還是低了。中國石油現在公佈的靜態市盈率為22.76倍,動態市盈率為29.19倍。我們通過自己計算,貼合實際的市盈率為22.33倍。對於一家石油礦業開採的上市公司而言,20倍多的估值,並不低。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石化這家上市公司:

這是中國石化最近6個季度的財報信息,也沒有出現過虧損,每一個季度的淨利潤均超過了100億,很棒。2017年年度至2019年1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率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0.13%、12.85%、53.55%、56.31%、23.42%、-21.35%與22.23%、6.71%、11.53%、18.8%、22.5%、15.51%。雖然2019年1季度淨利潤出現了負增長,但基本情況還是不錯的。那麼,中國石化的估值怎麼樣呢?

公佈的靜態市盈率為10.13倍、動態市盈率為10.83倍。我們通過自己的算術公式計算得出的市盈率為12.89倍。對於一家基礎化學行業的上市公司,12.89倍的市盈率雖然算不上高,但也不能算低,算是中間水平吧。

總結:從實際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家上市公司公佈的財務數據淨利潤來看,沒有一年出現過虧損。熱議的“兩桶油”出現虧損而不破產,這是因為2016年多種原因致使中國石油出現了一個季度性的鉅額虧損,而產生的影響,至今沒有消散。從兩家上市公司最近6個季度的情況來看,數據面不錯,但估值並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