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是唐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標誌性地位。而唐詩中難以逾越的高峰,非李白、杜甫莫屬。其實即便是在唐代,已有很多文人不斷模仿他們的作品,其中不乏才華卓著的大詩人,比如李商隱。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李商隱,生卒年介於約公元813年至約公元858年,比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小了約100歲。李商隱生於晚唐,此時詩歌的大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他仍然抓住了唐詩風神的尾巴,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李商隱的詩想象奇特瑰麗,風格穠麗,刻意追求詩美。一些寫愛情的詩歌雖略感晦澀難懂,但意境纏綿悱惻,極為動人。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由於李商隱的詩格調新穎,又趨於隱晦迷離,所以他的詩是難於索解,更難於模仿的。不過有意思的是,李商隱雖然極具個人特色,也幾乎不拾人牙慧,但是卻做了一次致敬式的模仿。他致敬的對象,就是詩聖杜甫。杜甫的詩一直被模仿,但卻很難被超越,但李商隱的詩一出,幾乎以假亂真,忽悠了很多人,成為了一首千古名作。

《杜工部蜀中離席》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干戈惜暫分。

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

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這首詩標題居然調皮地取作“杜工部蜀中離席”,世所熟知,杜甫在成都生活了多年,留下了杜甫草堂一座,妙詩無數。這樣的題目,還真是讓人覺得非杜甫所作無疑。

而這首詩真正的模仿成功之處,在於精神氣質與詩歌風神與杜甫極為相似。一樣的憂國憂民,感傷時勢,一樣的沉鬱頓挫、又豪邁落拓。其中美酒成都堪送老,不由讓人想起杜甫“白頭搔更短”,“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自憐白頭無人問,憐人乃為白頭翁”這些自嘆之詞。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李商隱如此費盡心思模仿,杜甫躺槍一點都不冤枉。事實上,李商隱這首詩也確實寫得極好。此詩作於宣宗大中六年,當時李商隱要離開成都,返回梓州,在餞別酒席上隨手所作。人生離別本為常態,然而戰亂年代,世事無常,即便是短暫的分別也令人依依不捨。這種情緒,杜甫是時常抒發的,不經歷離亂之人,不能明白。雪嶺、松州,都乃杜甫詩中寫過的四川地方。全詩的沉鬱傲岸之氣,令人折服。

而在眾多折服者當中,還有一人,他就是王安石。王安石曾指出,仿杜甫而得杜詩神韻的只有李商隱一人。不僅是王安石,歷史上很多名家都對此詩評價頗高。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慣於欣賞李商隱《無題》風格的人,一定難以理解,為什麼一向隱微幽深、悽婉動情李商隱何以還有調皮的一面?這是因為李商隱本來就是一個很有溫度的人,並非冰冷的憂鬱者。他曾作《驕兒詩》,將父愛寫到極致,他的兒子也被寫得可愛到爆。“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忽復學參軍,按聲喚蒼鶻”。李商隱一定也曾是如此可愛調皮。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然而,李商隱的人生之路,荊棘密佈:幼小失怙,仕途坎坷,一生漂泊。因此,他當能理解杜甫的漂泊感受和內心憂愁,在精神上,他和杜甫是相通的。李商隱的詠史、詠物詩,很多風格都可追攀杜甫。只是因為李商隱的愛情詩,無題詩影響過於深遠,隱藏了李商隱的更真實一面。李商隱的不幸還在於他的歡愉和愛戀總是如此短暫,為官本可平步青雲,卻不幸陷入黨爭;愛情婚姻本是圓滿,卻無奈妻子早早亡故。“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無奈成為絕響。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這就是李商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