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讲文字的起源要先了解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以书会友71953056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拿我们的汉字来解释一下吧😄

汉字是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

1、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的结晶,“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汉字作为汉语的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作为记录汉语信息的载体和传媒,在汉民族和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中,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汉字是维系祖国统一的文化基因

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媒介,汉字一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图形符号。从汉朝到现在,不管历朝各地如何读音,汉字的构形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宋代印刷术发达以后,汉字的字形基本固定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是维护国家统一之最恒久、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


霸气正能量


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如果没有语言,文字也没有任何意义。

关于语言的起源有黄龙保假说:从动物语言到人类语言。

1、前语言阶段—腊玛古猿时期

前人类语言又称动物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利用不同的呼喊声、啸叫声来传递信息,包括体态语和手语。

2、动作语言阶段—南方古猿时期

动作语言,又称手势语言。原始人类脱离动物界之后,除了大脑的容量继续慢慢变大、发音器官(如喉部)也在进化外,第一个解放出来的上肢——手,应该在这一时期充当了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动作语言,是以手作为主要的皮质外语言器官,配合脚、头和其他身体部位的运动姿势,同时借助于人的视觉印象进行人际间的思想交流与信息传递。动作语言拥有独特的语词、语法、表现方法,实际上成为无声的、形的符号系统。一方面,某个特定的姿势往往并非表达一个孤立的词,而是表达一个或长或短的语句,连续的几个姿势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思想。

3、意象语言阶段一“北京人”时期

意象语言,又称物象语言。它是在动作语言阶段上发展起来的,属于有声语言的早期形态。它初步呈现意象语言的若干特征,只不过两者使用的语言器官不同。首先,意象语言的基本成分是单一而固定的单音语,单音语类似动作语言的单一手势,形式上是一个词,其实代表一个语句,孤立的词表达对某一问题情境浑然而模糊的判断。

4、概念语言阶段

概念语言,又称为分音节语言。它标志人类语言发展的成熟阶段,也是有声语言的最高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语言。“在此时,人的发音器官基本完善,能够发出各种抑扬顿挫的音段与音素。概念语言的基本元素是词,由词组合成各种叙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每个词指称一类具体事物,词与事物之间摆脱了以往那种混淆不分、或即分即合的关系。

总之,人类只有在语言产生之后才有了文字,有了文字才有了种种概念的表达。要知道文字的起源首先要了解语言的起源。


Amomoni


感觉英语是先有文字后有语言,你分析其带词根及词缀的单词后就有这种感觉


用户5985605168978


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是用字写成的,有字才能成文。语言,文字联系紧密。不可分。


寇米根


因为话语第一位 文字是派生


褚逸飞


"象"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不知道!但是它绝对早于人类及所有生物的起源。

人类起源后既没有语言也没有文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靠的是"象",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用手势、表情、口形与声音或波等形成的"象"再传递给对方,对方也是通过抽象思维捕捉到这个"象"知道对方所表达的意图的,当时他们用的"口形与声音",其实语言已经起源了,虽说也是语言,与现代语言所不同的是,他们先将口形与声音用抽象思维加工转化为"象",然后再通过"象"才知道这声音所表达的是什么,现代人可以将"象"的过程去掉,直接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但还有很多现代人仍然保留着祖先的这个基因,其特点就是既能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又能将对方的语言转化为"象",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语言或行为形成的"象"知道吉、凶、祸、福。

因为这个"象"不是固定的而且变化无穷,所以称之为"易象"。"易象"不是人类的专用,而是宇宙间所有的生物在没有语言文字的情况下同类沟通交流之用。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当中聪明智慧也不断提升,所以他们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在地上画一个"象形",可以帮助自己把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准确地传递给对方,"象形"文字就这样起源了。

随着语言文字的进化,抽象思维能力也随之退化。一直到现在语言文字已经是非常发达的时代。但是,我们祖先的抽象思维中蕴藏着很多的宝贵"财富"几乎全部被丢掉了。今天我们要将祖先的智慧被丢掉的部分找回来,这个智慧才是中华民族国学文化的源头,是《易经》的基础,是儒家文化的根源……。

我们现在的文字是古"象形字"的进化,象形字来源于"易象";我们的语言也是来源于最初的符合"易象"的口形与声音。"易象"形态的各异所产生的效应也不同。

例如:骂人时所产生的"象"的形态让被骂者很不舒服;夸奖人时产生的"象"形态会使被夸者很舒服。

再如:我们在说"大"的时候的口形是张开的,而且还有再阔大的趋势似的;当我们说"小"的时候口形由大向小收缩,即使你不出声对方看见你的口形由大变小也知道你所表达的是"小"了;说"女"的时候的口形就得做一个"樱桃小口"的口形而且把声音压低恐怕吓到她们……。

总之所有的语言都会形成"易象",而所有的"易象"都会产生效应。我们无法将祖先的"易象"语言完全还原,也无需全部还原,只需将祖先运用趋利避害的"易象"尽可能的多还原一些。

"象"在物种起源以前是静态的,它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空间的每个角落,无所不在,它与老子说的那个"道"是什么关系我真的不知道,但它属于那个范畴的,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利万物而对万物无害。那么人类起源后的吉、凶、祸、福是怎么来的呢?它是根据人的行为、语言、念头、思维方式等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易象",形成"易象"后才有了吉象、凶象、祸象、福象的,这些五花八门的"易象"都是人制造出来的,因为这些"易象"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所以人们以为是天赐的吉、凶、祸、福。但是有少数圣人级别的人知道这是人造的,所以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因为圣人知道"争抢、争辩"等凡带有"争"字所形成的"易象"都会给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灾祸,所以不争。

虽说我们国家从建国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日益走向强大,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离婚率提高了,而且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就是受西方文化的进入却丢掉了自己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就是"易象"文化。为了更加通俗易懂,我把"易象"这个词再加两个字:"易象象形"。下面我列举一些制造家庭冲突的词句和家庭模式。

冲突词句,"包容":包容一词自古就有,但它是大对小而言的,上级对下级的,君对臣的……。平等关系是不能用"包容"这个词的,更不可以下级"包容"上级。我们可以用抽象思维想一下,用饺子皮包大象会出现什么结果?我们把话题转向家庭。现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丈夫要包容妻子"。现在有很多的妻子无论是本事还是脾气都比丈夫大,还让丈夫包容妻子那就是饺子皮包大象,本事大的妻子如果不想家庭破裂就得包容丈夫。

"互相包容":互相包容这个词在网上也非常流行,什么"夫妻之间要互相包容"等。我们启动抽象思维看看"互相包容"的"易象象形"是什么结果,结果就是两个人"争吵不休",我们可以将"互相包容"改为"互相理解"效果就好多了。

"隐私权":"夫妻各自需有隐私权",这句话近年来也很流行,"隐私权"是对夫妻之外的所有人际关系而言的,也包括父母,为什么夫妻不能有呢?启动抽象思维,夫妻是一间屋子里的两个圈子,这两个圈子每天都要沟通交流,如果在每个圈子里各设一间小屋子不让对方进去,那么这间小屋子属不见光的、不流通的,时间一长,如果它是水就会有毒;如果是人体就会癌变;如果是空气就会成为瘴气;如果它是"易象象形",里面就会藏有阴气,阴气久了必然滋事。所以,夫妻之间藏有隐私的就会先稳定后吵架,必然出现沟通障碍,甚至"七年之痒"

"夫妻经济各自独立":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两个独立单位,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夫妻之间任何东西都不可以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为什么儿媳妇称公婆为爸和妈?我们还得用抽象思维将语言与行为转化为"易象象形"才能知道有多大的利弊:一家人是一个房子里面的一个整体,其中有父母、儿子、儿媳……,父母要摆放儿子和儿媳的距离,因为儿子和儿媳对父母的称呼一致,所以距离是相等的,父母因儿子儿媳称呼一致也就形成了"这都是我的孩子的'易象象形'",所以距离也是相等的。现在多数人不懂这个道理,在父母和儿媳之间制造一个"间隙",距离也远了,这间隙里藏有多种"杂质"(互相猜忌等)使婆媳关系不能合,这种间隙中很容易藏入阴气或煞气,那么这家人麻烦就大了。夫妻之间经济分家就是把夫妻这块完整的板块割开成为两个"半块",这种模式夫妻怎么能长期和睦呢。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公式,公式的名字叫"三点成一线",希望大家受益。就是"起点、行为、目标",起点与目标是固定的,时常调整中间的"行为"与起点和目标保持在一条线上,让行为和目标必须有建设性,你的目标必定实现。

以上这几个例子不用死记硬背,可以用跳出来的方法把家里所有的事都看成是一块没有间隙的完整板块,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出现间隙立即沟通修复,不让间隙里的杂质"发酵"变质。"家和万事兴"谁都会说,但是,以上的理论你不懂"家和万事兴"就是一句空话。

今天我只是举一些例子,为的是让大家举一反三的运用趋利避害的思维方式,只有掌握了这个思维方式才能运用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