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代拉師弟,也有叫“帶拉師弟”的,都沒錯,相聲行的大部分規矩都是文盲制定的,他們只管發音不管文字,因此很多時候不必糾結究竟是哪個字。

代拉師弟制度是相聲行業一個極特殊的收徒方式,意思是當師父不在時(這個“不在”可以有兩個解釋,一個是死了,另一個是不在跟前),由大師兄或者在世的年紀最長或者最有聲望的師兄代替師父收徒的形式。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相聲行代拉師弟起源於朱紹文,他和說評書的沈春和以及清門藝人阿彥濤關係較好,為了招攬他們入相聲門,朱紹文就代拉他們共尊張三祿為師,三人成為師兄弟,這樣就開啟了代拉師弟這個行業慣例。按照一般江湖規矩,師兄代拉的徒弟比師父親收的徒弟要矮半頭,但在相聲行似乎沒有這個說法。

在相聲行業歷史上,這種“代拉師弟”雖然次數不多,但大多數都很有意義,因為被代拉的大部分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如果沒有本事或者不是門裡人的話,一般也極少有人願意代拉你,畢竟代拉師弟這種拜師形式容易引起爭議。

言歸正傳,筆者就盤點一下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能入選的要不是真有本事的,要不是真有傳承的,要不就是名氣真大的。沈春和和阿彥濤兩位開創人不計在內。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一、謝芮芝

早年是京劇票友,私淑龔雲甫,唱老旦。曲藝也是樣樣在行,岔曲、八角鼓、聯珠快書都能拿得起來。三十一歲時和高玉峰搭檔下海說相聲,以文哏為主。後來在天津燕樂昇平走紅,他和高玉峰被李德鍚看中,於是李德鍚代拉他們為師弟,謝芮芝就成為恩緒的徒弟。

五十六歲時,高玉峰癱瘓,謝芮芝改唱單絃,將相聲技巧融入單絃,寓諧於莊,自成一派,謝芮芝成為謝派單絃創始人。

謝芮芝兒子謝舒揚,孫子謝天順,曾孫謝金。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二、陳子貞(照片缺,借用兒子陳湧泉的)

和謝芮芝一樣,陳子貞年輕時也是票友,後來跟著岳父鍾子良學相聲,鍾子良雖然沒有門戶(也有曾拜師恩緒一說,但可信度不高),但他卻是清門相聲的大佬,著名的《賣五器》和《八大改行》等段子均是鍾子良所創。

陳子貞下海說相聲時和廣闊泉搭檔,二十年代南下江南表演,李德鍚由於口音問題泥了,陳子貞廣闊泉卻火了。為了挽回面子,也為了招攬人才,李德鍚設宴代拉陳子貞和廣闊泉為師弟,陳子貞也成為恩緒的徒弟。正因為此,鍾子良拜師恩緒之說可信度不高。

陳子貞五十歲去世,兒子陳湧泉直到十年後才拜師同屬清門相聲的譚伯儒進入相聲行業。因此,陳湧泉不存在降輩一說,因為他拜師就是拜的壽字輩,所以他的寶字輩沒有爭議。由於陳家的清門相聲一脈相承,因此陳湧泉也是在世的清門相聲代表人物。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三、常連安

常連安是京劇坐科出身,和馬連良同科,倒倉後開始變戲法。大兒子小蘑菇常寶堃在陳榮啟的介紹下拜師張壽臣,而張壽臣後來代拉常連安為師弟,常連安成為焦德海的徒弟,由此開啟了常家相聲一百年的輝煌。

常連安被代拉師弟時,焦德海還在世,但是由於焦德海在北京,張壽臣在天津,兩地之間不像現在騎著自行車都能跑一趟,因此張壽臣和常連安這次代拉師弟,就是師父不在跟前的環境下進行的。

這種現象在當年並不罕見,因為確實存在交通不便的情況。比如閻笑儒在秦皇島一帶遇到馬三立想拜師,馬三立看閻笑儒比自己還大一歲,不好意思收徒就要代拉師弟,當時周德山也在世。但閻笑儒最後還是拜了馬三立。可見,師父不在跟前,在當年代拉師弟也不是毛病。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四、李壽增

原名李德林,火車司機出身,外號“李大車”,平時就喜歡聽相聲說相聲,和張壽臣馬三立等人關係很好。

李壽增在1931年被張壽臣代拉為師弟,成為焦德海的徒弟,彼時焦德海依然在世。本來張壽臣和李壽增是說好了一起去北京拜師的,後來因故沒去成,因此就改代拉師弟了。

李壽增對相聲行最大的貢獻就是收了個好徒弟孫少林,師徒倆在濟南開創了赫赫有名的晨光茶社傳承至今。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五、於俊波

相聲票友出身,後來拜師焦德海門下。不過,於俊波是否是張壽臣代拉為師弟的存在一些爭議,也有說他親自拜師焦德海的,畢竟都是北京人。不過,以張壽臣喜歡給師父代拉徒弟的習慣來看,筆者還是相信他是代拉師弟的說法,畢竟那時候沒有那麼多規範。

於俊波相聲生涯的巔峰是和戴少甫捧哏一起成為天津五檔相聲之一,戴少甫是到天津之後拜門張壽臣的,因此戴少甫算是於俊波的師侄。

戴少甫死後,於俊波返回北京,解放後還參與了相聲改進小組,負責給小學員們說活。他的徒弟裡有兩位比較有名氣,一位是郭全寶,另一位是白全福。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六、馬志明

馬志明從小學的是京劇,本來沒打算從事相聲,後來回來說相聲時卻一直沒有師承。這成了馬三立的一個心病,畢竟以馬三立的輩分,馬志明想直接拜個壽字輩的不太容易。

當時陶湘九遠在福建壓根沒來往,郭榮起在眼前,但似乎也沒多少來往。最後侯寶林提議由他代拉師弟將馬志明收在朱闊泉門下。

不過,侯寶林並不是朱闊泉大徒弟,門裡大師兄王鳳山還健在,因此到了擺知現場,王鳳山也出席了,一定意義上馬志明也算王鳳山和侯寶林共同代拉的師弟。畢竟如果王鳳山不同意的話,侯寶林代拉馬志明在相聲師承倫理上就不能成立。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七、侯耀文

雖然侯耀文學相聲說相聲很早,而且在七十年代就成名了,但是他真正有相聲的師承甚至還要在郭德綱後頭,直到1994年才由李伯祥代拉師弟,成為趙佩茹的徒弟。那時候郭德綱早就以楊志剛徒弟的身份和師兄徐永剛搭檔在全國相聲比賽裡拿過獎了。

關於侯耀文拜師的過程,網絡上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孟凡貴版,說的是侯耀文通過孟凡貴找高英培,高英培再找大師兄李伯祥,李伯祥面見侯寶林敲定了這件事。另一個是王平版,說的是侯寶林通過侯耀華找到王平給李伯祥帶話,李伯祥有點兒擔心別人說他攀高枝因此有些猶豫,最後還是答應了。筆者認為這兩個版本並不衝突,侯寶林也許是雙管齊下。

趙佩茹生前頗受侯寶林敬重,不論從藝術還是人品,讓侯耀文拜入他的師門還是比較合適的,畢竟當年侯耀文這個海青可算是相聲界的一個“大便宜”。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八、閻月明

1945年出生的閻月明來自於曲藝之家,在八九十年代他可是央視各個欄目包括春晚的重要人物,不僅親自上臺表演相聲還參與了節目的策劃。

閻月明雖然是長期海青身份,但他的相聲作品可不少,除了春晚之外,他和高英培、李金斗、唐愛國、孟凡貴等人也經常搞一些群口相聲並且風靡一時。除此,他和趙偉洲也算是一對好搭檔,兩人的相聲風格都屬於狗裡狗氣的,很和諧。

直到2007年,閻月明才由蘇明傑代拉為高英培的徒弟,成為相聲明字輩裡年紀比較大的一位,和師爺輩的馬志明同歲。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九、謝金

謝金出生於1982年,一開始沒從事相聲行業,大學畢業之後才加入德雲社說相聲。由於他的父親謝天順輩分大,因此他要直接拜師也不容易。

2009年謝金由李文山代拉師弟成為王世臣先生的徒弟,謝金也成為年紀比較小的文字輩相聲演員之一。至於為何郭德綱和謝金以兄弟論,這在相聲界並不新鮮,寶字輩的田立禾和文字輩的李伯祥、魏文亮也是以兄弟論。

謝金之所以能成為大輩,主要還是因為他的相聲世家子弟的身份,畢竟謝家從謝芮芝開始就是曲藝界的名門。而謝金也和曾祖父謝芮芝一樣都是以代拉師弟的身份入相聲門的。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十、常寶慶

常寶慶是常連安的第五個兒子,但大家都稱呼他為常八爺,因為常連安本來有七個兒子,老五夭折以後忌諱,所以將男孩排行的老五常寶慶和老六常寶豐挪到了七姐後面,成了大家現在稱呼的常八爺和常九爺。

常家的蘑菇系列到常寶華四蘑菇就停了,常寶慶並沒有蘑菇的藝名。另外,常寶慶和三蘑菇常寶霆以及老九常寶豐是常連安二房所生,和常寶堃、常寶霖及常寶華屬於同父異母兄弟。

不知道為什麼,常家雖然是相聲大家族,卻險些有兩個海青,已故的常貴德就是海青身份,而常寶慶直到2016年才由田立禾代拉師弟成為張壽臣的徒弟,這樣他也成了大哥常寶堃的師弟。他和父親常連安也都屬於代拉師弟進相聲門的了。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最後,除了代拉師弟之外,相聲門還有個給師父照片或塑像磕頭拜師的現象,最典型的是李文華和楊進明。

李文華拜師已故的馬三立有兩種不準確說法,一種是馬志明代父收徒,這顯然不對,沒有這個規矩。另一種是常寶華代拉師弟,但從流程看也不像。李文華應該屬於馬志明和常寶華證明馬三立和李文華的師徒關係早就存在。

同理,楊進明拜師已故的侯耀文,情況和李文華類似,都是師父去世前說好的,後來有人給證明一下,然後給師父照片磕個頭就算正式入門了。

從上面十位代拉師弟名單可以看出一個規律,代拉師弟也分解放前和解放後兩個階段,解放前代拉師弟主要是代拉有本事的人,限制也不多,解放後代拉師弟則更多限制於門裡的人。畢竟這種形式容易產生大輩,不是相聲門裡的人容易引起同行爭議。


相聲界十大“代拉師弟”,馬志明侯耀文領銜,謝金一家兩輩

比如,舉一個極端例子,如果你認識武漢的薛永年先生,求他代拉師弟讓你進門成為韓子康的徒弟,那就亂了。韓子康是張傑堯的代拉師弟,因此從理論上講,你就成了馬德祿張傑堯的師侄,張壽臣馬三立的師弟,馬志明侯寶林的師叔,侯耀文馬季的師爺,姜昆郭德綱的師祖,岳雲鵬的….沒法算了。還好,這只是理論上的。

所以,有時候規矩大點,門檻高些,還是有點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